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读书杂感

[复制链接]
renhezj 发表于 2012-10-29 15: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欣赏一篇美文,如同通过文字结识了一位好友,在静谧安详的夜晚,隔桌对坐,促膝而谈。品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听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授课,醍醐灌顶,娓娓道来。
  书有许多种,我对史书情有独钟。
  前几天,有幸读到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书中讲述了辛弃疾、林则徐、周恩来、居里夫人、柳永等中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文中有事,文中有史,视野宏阔,气势磅礴。在梁衡先生的文章里,我读到了“忧心为政,真情为文”,读到了思之所至,情之所钟,读到了理智与情感的交织。《把栏杆拍遍》是这部散文集的开篇之作,也是梁衡先生神游八荒、思接千载文风的最好体现。中学课本里读过辛弃疾,特别是他的名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慷慨激昂,豪迈洒脱,印象十分深刻。读《把栏杆拍遍》让我再一次重温了辛弃疾的词,也让我重新认识了那个悲壮、执著、荡气回肠的辛弃疾。“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辛弃疾敢于舍身报国,只身赴死,在战场上,他是一位英雄,在他身上,凝聚着一种侠义之气。
  我常设想,假如辛弃疾生在唐朝盛世,他还会不会成为一代词人,他还能否写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名句?然而我知道,历史终究不是一个人的历史,江山也不是一代人的江山。辛弃疾生在乱世,遇到的又是一个怯懦而畏缩的朝廷,这种人生际遇,注定他只能空怀报国之志,发出“把栏杆拍遍”的呐喊。读辛弃疾,我读到了忠诚,一位爱国臣子蘸着血与泪对祖国表白忠心;读到了无奈,历经金戈铁马的洗涤,却只得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余生;读到了执著,无论山河怎样变化,不变的是他胸膛中依然灼热的爱国心。稼轩词,闪动着思想的光芒与艺术的魅力,也显示出一代忠臣的拳拳赤子情怀。三百年宋朝动荡的历史,造就了一个辛弃疾。
  文集中的另一篇《觅渡,觅渡,渡何处》中,我读到了以文为政,直面人生的瞿秋白。青年瞿秋白目睹了沉浮于水火之中的人民的苦难,目睹了濒临危亡的民族状况,振臂一呼,向黑暗发出挑战。他说:“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路,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瞿秋白带给我的是震撼。是怎样的觉悟与责任感赋予一个书卷之人如此这般磅礴的气场,为革命坦荡荡面对个人生死,这是一位有志之士对祖国深沉的爱啊。
  如果说《把栏杆拍遍》给人以“浪花淘尽英雄”的悲壮苍凉之感,《觅渡,觅渡,渡何处》中“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畏令人崇敬赞叹的话,《大无大有周恩来》则令人领略到了伟人的博大胸怀和坦荡无私。这篇文章是梁衡先生为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而写的,我想,梁先生在写这篇文章时,心情一定复杂而凝重。在文中,梁先生概括了总理一生“惊人之六无”——— 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字里行间处处饱含着作者对这位共和国总理的深情。当我读到总理“没有灰,当然也谈不上埋灰之处,也就没有碑和墓,欲哭无泪,欲祭无碑,魂兮何在,无限相思寄何处”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于总理无愧于民无愧于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坦荡,也感动于灰入海空,贯通天地的博大胸怀。
  读史明鉴,读史通今。通过阅读史书,不仅让我了解到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更让我懂得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或许我们不会在此生经历社会动荡、国家危亡,不必远赴边塞,马革裹尸,但我们可以选择在和平中肩负责任,更应该不断在学习中树立我们的人格与信仰。
  这,便是读书教会我的。书,让我的内心始终燃烧着追求信仰与理想的火焰,浓烈,未曾熄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2粉丝

9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