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6日,浙江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在杭州召开。分析研究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在干好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实现全年红。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落实责任,推动工作,既靠良好的精神状态,也靠正确的工作方法。他要求各级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其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方法指南,切实掌握“工作十法”。 “工作十法”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化和具体化,是重要的学习成果,体现了全局与部分、主观与客观、当下与历史、现实与发展的高度统一。它充分体现了省委高度政治敏锐性与责任担当,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持续减缓、建设两美浙江的关键时期提出,时机合适,对指导基层一线工作很及时,也很重要。
+ |; C# r- \! j3 O& Y6 n
; | I! a( t4 T: `- [" e2 _4 Y“工作十法”的解读 7 F" H* {" X/ V) F
3 A: R2 ]' C y/ [(一)“工作十法”的出处
, z& N' h5 D5 x" e9 C8 S. p+ t$ I- n' F1 f% |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之江新语》辑录了习近平任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夏宝龙倡导的“工作十法”多源于习近平重要讲话及撰写的文章。 $ D" [- }) a ~5 a3 ]0 C$ r" C
: V/ B4 ^. q5 B+ m) B1、“十个指头弹钢琴”的统筹兼顾法。毛泽东同志曾说 % T( }* P% a% ], x& B- A
+ R( i! }4 k s8 Y4 Y过:“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2004年,《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要学会十指谈琴》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十指弹琴”。 ' a5 l ?) x1 G t6 Y
; O5 F/ f0 `* Z( k9 m: w2、“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重点突破法。毛泽东说:“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打“歼灭战”是毛泽东的拿手好戏。
3 w+ k% K* u$ k( Y5 L' Z7 M; Z% @, _# C! d$ G$ l. E. q( ?, R' [! ^
3、“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法。该方法源于习近平2012年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他指出,既要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
9 j9 F, x" M) k) ]! E8 X7 P+ o
. j" ~, v3 A) T! S& u; t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因地制宜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最早是由列宁提出来的。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又重申了列宁的这一思想,他写道:“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Y* ^( ~1 c1 Z1 n$ k+ F
* U8 R! H% ~1 q8 j: D! i2 r' P7 v
5、“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的典型引路法。“哲学必须有能力将它的普遍命题的大钞票换成接近实事分析的小零钱。”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一句名言。胡塞尔“换小零钱”的治学主张,可以在中文语境中找到一个类似的形象提法---“解剖麻雀”。麻雀是一种小鸟,在体型上比不上雁、鹤等大型鸟类,但在结构上却也一点不简单,正所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正是基于这一点,人们就将那种从具体问题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最终达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治学方式称为“解剖麻雀”。毛泽东同志终生都喜欢用“解剖麻雀法”来研究问题,他曾指出:“如果有问题,就要从个别中看出普遍性。不要把所有的麻雀通通捉来解剖,然后才证明。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从来的科学家都不是这么干的。” 7 B0 m- d" G! s, p* Y8 b' H
9 t; G' }( U( h$ C5 e6、“一锤一锤钉钉子”的一抓到底法。2006年,《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抓落实如敲钉子》写道:抓落实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
9 J1 j' r& E& ~$ [' E
" L; r8 A! J i- V8 g! H7、“蹄疾步稳、急而不躁”的循序渐进法。该方法出自今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 N; n# r8 N7 h( }: A7 X' W+ k
' S" m% o. E4 T& p% c, q8、“跟着群众跳火坑”的群众工作法。该方法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发表在《人民日报》“声音”专栏的文章:“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执行。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我们要讲两句话:干部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但又不能做群众的尾巴;干部要教育和引导群众,但千万不能站到群众的对立面。” 4 B$ D+ P" F" X/ A; s$ P+ n2 j* O/ v
$ Z/ z! M4 m G5 e, p8 r( Q
9、“抓具体、具体抓”的亲力亲为法。该方法源自于习近平2014年6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他十分强调具体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要善于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一份决策部署,九分贯彻落实。首先,抓具体要求必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站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全局,围绕中心工作,找准突破口和关键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破解关键性难题促进工作的落实。 * A3 V- v: Y0 V) T
8 y9 M8 ^5 l+ h10、“干着指挥、带头冲锋”的以上率下法。2013年9月,习近平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领导干部只有率先垂范、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才会博得口碑、赢得信赖。领导干部要有“导”的能力,做到既会当战斗员,更能当指挥员,既勇于冲锋陷阵,更能够运筹帷幄。大事主导粗中求细。抓要事管大事是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必须深入调研、把握实情、充分沟通,大范围分析对比,多角度综合归纳,深层次权衡利弊,高起点筹划预案,做到粗中有细、细中求精,掌握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主动权。 2 }# ^* L1 f- i7 l
" N* F9 t6 G6 b o3 E
(二)“工作十法”中的哲学思想
: e( Y8 ~. Z# X+ Q9 V
+ S( z2 j! m n" P, p7 l#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