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思考

[复制链接]
椒江秘书 发表于 2012-9-25 08: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结构优化与升级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必然反映。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的促进作用下,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作为长三角南翼——台州市主城区的椒江,在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认真研究制约椒江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走和谐发展的道路。    椒江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现状
  城镇化的内涵及进程。近年来,椒江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的增幅在全市9个县(市、区)中属于较快的地区。但是,椒江城镇化率水平依然不高,比三区平均水平还低0.8个百分点,与椒江作为台州市主城区的地位并不相符。总体看来,椒江城镇化正在快速发展期内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内涵式发展特征进一步明显。一是城镇化协调性逐步提升,城镇化进程与非农化的进程和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相协调。二是以点带面作用凸显,已形成以海门街道、白云街道和葭沚街道为中心,小城镇为网络的发展格局。三是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区域不断扩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能力增强。四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五是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进程。从国际通用衡量方法来初步分析,通过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化率、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经济指标,可以证明椒江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同时初步具有工业化成熟期的一些特征。椒江特色工业化正迈出新步伐,为加速工业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工业总量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9.77亿元,比2000年增加73.49亿元,年均增长10.0%。上亿元企业86家,规模以上企业619家。二是沿海产业带建设深入推进。滨海工业区块日益完善,“三纵四横”道路框架全面拉开,沿海工业功能区块加快发展。三是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创新主体加快培育,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即将投用。
  椒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而城镇化所提供的集聚效应又反过来推进工业化进程。目前椒江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近年来整体上出现了城镇化速度快于工业化进程的倾向。
  影响我老秘网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聚集。产业集聚能加快经济中心区域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会产生很重大的影响。台州经济开发区、椒江经济开发区以及台州湾循环经济集聚区椒江区块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我老秘网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二是人口集聚。人口集聚直接带动了城镇化进程。椒江作为台州市的主城区,近十年来在城镇聚集的人口年均递增2.31万,为椒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三是政策扶持。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异军突起,政策的倾斜对东部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决定性作用。多年来,我老秘网区深入推进“两年”和“双服务”活动,出台优惠政策,在税收、用地、融资、技改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政策,推动工业化发展步伐。

    椒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科技进步相对缓慢,工业化质量和效益不高。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工业化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制约工业发展后劲。究其原因,一是创新意识不强,2010年,椒江4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只有30家企业开展了科技活动,企业科技活动的覆盖面仅65.2%;二是创新人才不够,椒江工业企业仍较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企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投入的增长幅度远低于R&D经费的增长;三是创新投入不多,R&D经费支出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仅为1.92%,远低于在国际上5%的标准;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率不断下降。由2000年的33.2%下降至2010年的20.4%。
  工业外部环境不够宽松,企业管理欠科学。一是企业规模小,品牌产品不多,竞争实力不强。2010年,椒江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40家,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7.4%,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五十亿元的企业还没有,10~50亿元的企业只有8家。二是工业企业融资的渠道较窄,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椒江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基金的规模较小,相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三是部分企业管理欠科学,企业“家族式”的管理和“低小散”的局面比较突出,缺乏对产品市场的前景研究,营销状况较差,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经济负担较重。
  半城镇化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着椒江城镇化发展质量。2010年“六普”资料显示,椒江城镇人口40.37万人,城镇化率61.7%,但是除城镇暂住人口外,一部分农民也被统计为城镇居民。这些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居民,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以及附着在户籍之上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制度障碍,使得他们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这使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的过程表现为一种不完整的状态。农民半城镇化,导致农民的转移大多停滞在流动就业的层面,过着“候鸟式”的两栖生活,难以真正融入城镇,不仅加剧了他们的流动性,也不利于企业积累人力资本,更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发展方式仍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近年来,椒江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城区规模的扩大,城镇发展的方式还比较粗放。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城镇化建设中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方式整体上还比较粗放,导致耕地越占越多,土地利用效率越来越低,使得保护耕地和城镇发展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二是经营城镇的理念相对缺乏,城镇的管理水平比较粗放,对城镇存量的调整优化关注不够,对旧城改造办法不多,部分地区“城中村”等问题久拖不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配套措施还不完善;三是对城镇的规划布局缺乏前瞻性和连续性,目前椒江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布局仍然存在不适应的状况,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不能有效的同步衔接,直接影响到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连续性。
  城镇建设特色和文化内涵不鲜明。城镇不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城镇是一个地方民族文化的高地,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是文化的凝聚与驱动,城镇的活力也来源于文化的魅力。目前,椒江大部分城镇经济结构雷同、建筑形式单一,很大程度存在趋同性、粗放性,停留在“一条路,两张皮”的建设模式,没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缺乏个性。在城镇建设中挖掘本地特有文化、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较差,城镇成为简单排列和堆砌的聚居地,住宅建设普遍存在造型单一、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全、景观较差、土地浪费等问题。建筑风格缺少特色,缺乏吸引力。

    推动椒江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以转型发展、优化发展、集约发展为理念加快推进椒江城镇化进程,打造“首善之区”。树立和坚持市区相向发展、融合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椒北、洪家及环绿心、滨海等城市新区开发,逐步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海门港“老港换新港”计划,促进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城区拓展与城镇建设相融,打造魅力之城。大力发展城区经济,着力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布局,推动高成长新兴产业、高效率经济组织、高档次商业机构和多功能城镇综合体不断成长,打造实力之城。努力提升城镇形象,以超前规划理念引领建设,以完善的城镇丰富功能,以精细的城镇管理凸显个性,打造品质之城。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城镇特色景观,加强沿路、沿江、沿山景观带建设,加快推进江滨公园、云西公园、城镇山体林相改造、环山游步道工程建设,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彰显山水田园城镇特色,打造宜居之城。
  以发展海洋经济和主导产业为抓手,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海洋资源禀赋,抢抓省、市海洋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紧抓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有利时机,集聚人力、财力、物力,主攻沿海、陆海联动、多级突破,积极对接临港大石化、大医药、大装备产业,开发海洋生产力。坚持项目带动,实施大企业培育、大项目引进工程,推动发展方式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向人才支撑转变,彰显转型发展的活力。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公共服务,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促进、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辅相成、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提升转型发展的质量。加强统筹协调,大力推进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和优化人才资源,增强质量效益,确保转型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集群,转型优化医化产业群,整合提升缝制设备产业群,做大做强家电产业群,做精船舶产业群。改造提升绣衣、眼镜、真空泵、节日灯、喷雾器、纺织服装、汽摩配件、食品饮料、塑料橡胶制品等传统产业。集聚培育先进装备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层次。
  以“城中村”社区化改造为契机,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以空间形态改造为重点,以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城中村”与城区的融合。抓好椒江主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椒江经济开发区以及台州湾循环经济集聚区椒江区块等重要区块及其影响范围内的97个城中村的社区化改造。按照建设环境优美、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社区环境和景观的要求,加强对城中村的公共建筑、路面、广场、绿地、照明等的规划设计和各功能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整村开发,着力解决村民建设土地和资金两大瓶颈问题。推广“宅基地换住房”的社区化改造模式,积极引导人口适度集中,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统筹安排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住房建设改造水平和品质。推进具有“一厅式”服务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以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室内外专项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体系。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构建社区服务网络,规范社区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发展社区家政服务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各类社区专业化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积极盘活城中村存量土地,加快村留地开发,通过兴建园区和厂房等途径,将整合、扩容、提升相结合,加快“三合一”工业企业和个体户的转型升级,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推动“城中村”的工业化进程。加快村集体资产的量化和股份制改革工作。开展定向定岗及订单式职业培训,切实提升村民素质,增强就业技能,努力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加快落实放宽城镇落户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城中村”村民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着力解决城镇农民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实现隐性城镇人口(指在从事职业、生活方式和居民点形态上已具备相当的城镇化特征,只是在居住地域在行政上仍为乡村或在统计上仍是乡村人口)尽快向城镇居民转变,推动椒江城镇化进程。
  以繁荣文化为手段,彰显椒江城镇化特色形象。凸显城镇文化特色是城镇化建设的灵魂,只有突出城镇特色,体现城镇个性,城镇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才有竞争力。继续实施“百分之一”文化工程,改扩建和新建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重点文化设施,不断提高城镇的文化品位。加强城镇规划设计,提升城镇建筑景观水平。注重城镇公园、景观道路等关键环节,抓好城镇雕塑、庭院小品建设,宣扬城镇个性,美化城镇形象,挖掘城镇内涵,使城镇建设与人文环境相统一。城镇化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古章安文化、海防文化、海门老街文化、一江山战史文化、大陈垦荒文化等地方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设计和建设中利用这些资源,体现各自独有的特点,努力打造城镇的个性特色,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椒江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注入大智慧和新活力。挖掘恢复一批民俗文化、民间习俗,提升城镇内涵,提高城镇软实力。在城镇化过程中要突出精品意识,做到风格独具。特别是要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使小城镇显山、露水、透绿、现蓝、清静,成为鸟语花香的休闲宜居之地。作者:谢刚强
  (文中主要数据均取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