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督查工作的由来和发展
* j, A! o) V9 m8 u# d% d # u9 _" a+ y# @
1.督查工作的由来。要了解督查工作,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督促检查,督促检查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从字面上理解,督促检查可以分开来解释,督促二字包含有监督、查看、推动的含义,是行为主体为实现政策目标而在决策执行过程申采取的保障和监控措施;检查二字带有考察、巡查、查究的意思,是对决策贯彻落实效果的评估。概括地讲,我们今天讲的督促检查,是一种推动决策决定了的事,布置了的工作落实的实践活动,简言之就是抓落实。, Y; l5 f9 q) m: l
5 }- B8 T* d# b: R! Q
督查工作是一项既老又新的工作。说它老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说它新指这项工作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才有长足的发展。督促检查是与分工、权力和管理相联系的。人类社会随着分工的产生,随着人群中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建立,就出现了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所担负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即事实上的督促检查。有人认为,督促检查始于奴隶社会,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我意还要更早些,炎黄和尧舜禹时期就有。他们作为时代领袖,既然要号令社会、带领全部落的人去与外族作战,从事征服大自然(大禹治水)、获取食物等活动,就有一个布置任务、分工协作、检查落实的问题。因此,我认为,督促检查从原始社会的部落时代就存在了,并非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物。有文字可考的,《史记·五帝本纪》就有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的记载。又据《周礼·天官》记载:西周国家机器中有“小宰”、“宰夫”等职。其中小宰“掌治王宫之政令“,“以正王公六卿之位”;宰夫负责治朝之法,以维护奴隶社会的制纲。可见,当时朝廷也设置有官员行使督促检查之权。随着阶级的产生,监控手段日趋强化,机构臻于完善。督查成了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督促检查。
. y3 L2 o* Y4 t
% L: D' l9 g/ e+ _% A0 X1 I) ~ 2.我党督查工作及其发展。①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督查工作。关于督查工作,毛泽东同志有两句经典名言:“检查督促,党委有责”、“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并亲自到全国各地视察工作,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周恩来同志在论述“什么是正确领导”时也曾指出,审查工作人员和工作计划之执行情况,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他布置工作都要求按时报告结果,对重要事项的催办有时甚至不过夜。邓小平同志更是以求实、务实、注重工作落实而著称。说:“对于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在实行中,且时时注意着检查,务使贯彻到底。”江泽民同志则一直把督查工作紧紧抓在手里。他刚上任不久,在1990年1月全国党委秘书长座谈会上就指出,要改变“布置多、检查少、甚至有布置而无检查的状况。”又说,“抓而不实等于白抓”。1994年6月又在中办关于督查工作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为此,督促检查工作十分重要。开展督促检查是一个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此事切不可放松。”江泽民同志把督促检查从领导科学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考察,强调督促检查是一个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总书记对督查工作也抓得很紧,指示中央办公厅要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并决定由中纪委、中组部派出巡视组,用4年时间对各省区市执行申央指示,改进作风的情况进行一次巡视检查。②20年督查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从1983年中办在全国党委系统开展“小查办”到现在,党委督查工作已有20年的实践。回顾20年来的工作,督查工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83一1989年为督查工作的第一阶段,称为起步阶段。党委督查工作始于1983年。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同志指示中办:要把看到、听到、查到的无人过问的问题,通知有关单位检查办理,并催促落实。中办要专门有几个人做这个事,坚持下去,形成制度。同年11月,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查办工作的通知》,对秘书部门开展查办工作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此后,查办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从中办到地方各级办公 (厅)室都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督办有关单位办理、落实领导的批示。这一阶段对督查工作的叫法,叫“小查办”。二是从1990一1994年为督查工作的第二阶段,称为发展阶段。在1990年1月召开的全国党委秘书长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督查工作。江泽民同志把督促检查工作作为各级办公室需要发挥的三个主要作用 (即参谋助手作用、督促检查作用、综合协调作用)之一。温家宝同志提出了实现督查工作的重点由批办督查向决策督查转移的指导思想,正式使用了“督查”这一概念。这一会议后,从中办到地方各级办公(厅)室都逐步成立了专门的督查工作机构。可以说,这一阶段督查工作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三是从1994年至今为督查工作第三阶段,称为新的提高阶段。以江泽民同志在中办报告上所作的“两个一半”的重要批示为标志,督查工作出现了第二次飞跃,由秘书行为回归到领导行为。& d z+ C- Z4 J
" k0 n( l* S- _, o* [
3.督查工作的发展趋势。①督查工作的主体进一步回归,权威性不断增强。督查工作是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督促检查工作的主体是各级党委和党委领导同志,这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督查部门的有效运作,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带头抓落实已纳入督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加大督查力度、取得督查实效的关键环节,领导督、督领导的格局已初步形戚。②督查工作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目的性不断增强。从宏观层面来讲,我们20年督查工作的实践始终紧贴经济建设中心,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来开展。从微观操作层面来讲,督查工作要紧紧围绕各级党委各个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未开展。去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着力抓了四项重点工作: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开展督查,形成促进发展的“导向效应”;围绕推进“三化”进程开展督查,形成促进发展的“聚集效应”;围绕优化经济环境开展督查,形成促进发展的“洼地效应”;围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开展督查,形成促进发展的“乘数效应”。③督查工作的服务对象进一步突出,针对性不断增强。从各级党委办公厅(室)的角度看问题,督查工作是各项政务工作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三服务”的共性。但从服务层次来看,重点要摆在本级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上,为本级党委抓督促检查服好务。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对中央决策的事项,中央有关部门应该有布置、有检查,中办要派人下去督促检查,要定期汇总贯彻执行情况,向中央作出报告。中央领导的指示是对中央办公厅作的,也是对各级办公(厅)室作的,督促检查是各级党委办公(厅)室的重要职责,是为同级领导搞好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④督查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创新,主动性不断增强。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督查工作的方式方法。如决策督查加强了计划性,每年我们根据省委常委工作要点,有计划地组织年度督查活动,加大了抓大事、督大事的力度。督查调研突出了准确性,针对有的地方和部门报喜不报忧、领导层听不到真实情况,我们建立了民情调查制度。各级领导通过开展民情调查,切实了解和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民情调查报告,不少建议进入了党委的决策。各级督查部门摆脱了奉命查办、被动应付的状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⑤督查工作的活动领域进一步拓展,能动性不断增强。从工作职责看,过去只有专项查办,现在已拓展到决策督查、民情调查、综合反馈、目标管理、年度考核等;从涉及领域看,过去主要是帮助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在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从工作任务看,过去只完成领导交办件,现在还包括大型督查、民情调查的预案制定、组织协调,完善决策的参谋服务等等。各级党委放手使用督查这个手段,督查部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省委﹝1999﹞20号文件明确规定党委督查部门要发挥四个作用:耳目作用、参谋作用、推动作用、协调作用;授予督查部门活动组织协调权、情况调查核实权、问题处理及干部奖惩建议权、工作情况通报权。机构、人员高配,提升了督查部门的权威,调动了督查干部的积极性,加大了督查部门抓落实的力度。⑥督查工作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性不断增强。从领导层次看,各级党委都建立健全了党委定期研究督查工作制度;从工作规范看,各级督查部门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度、检查制度、报告制度、通报制度等;从内部管理看,督查部门都建立了岗位工作制度、目标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制度,增强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 `: n3 n- k' x) @2 x+ X2 }& y
) A! X+ H1 v# p, A. N. I 二、督查工作的性质和地位3 f: p0 K. h# [6 L1 Q4 p& p
7 \) G: z& e9 V0 H" |2 U) b
综上所述,督查工作的性质,可以简要概括为,监检职能,领导行为。督查工作的地位,江译民同志在1994年6月的批示中明确指出是领导工作“更重要的一半”。目前这项工作的运作情况是:从领导工作的角度看,督促检查是实现科学决策和确保决策落实的关键环节;从秘书工作的角度看,督促检查担负着为党委决策实施服务的任务,发挥推动决策落实的重要作用。
8 h) b8 }8 d4 {( x 8 H! W% t1 _, k' z% i
1.督促检查是实行科学领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领导行为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制定决策,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分析论证、选定方案、发布指令等;二是组织实施,包括分解任务、督促检查、接受反馈以及再决策的论证等。如果把领导行为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决策落实的环节相对更为重要。督促检查则是这个过程申的重要环节、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1991年《谈落实》一文中指出:“从领导工作来说,做出决策和制定政策,事情只做了一半,另一半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半就是努力贯彻实施,真正把决议和政策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目前,在决策实施进程中,各级领导机关存在一个布置多、检查少的现象,常出现一些不落实的环节和不落实的问题。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现象主要有这么几种现象:一是虎头蛇尾、二是有头无尾、三是掐头去尾、四是缩头缩尾,严重影响了决策贯彻落实的效果。决策和督查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是领导活动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务实的领导者不可偏废的两手。只有两手抓,两手都硬,才能确保决策目标的实现,才能实施有效领导。抓督查各级领导同志负有第一位的责任。, z+ G7 K7 w: s! v* h, @
3 r! z6 p p) b" l+ P 2.督促检查是各级秘书部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督促检查是各级办公厅 (室)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参与政务服务的重要途径。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部门、办事机构,为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决策的落实起着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这种辅助作用集中表现在领导决策前,要协助领导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下情;认真分析政策,吃透上情;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决策预案,搞好科学论证,为领导决策服务。一旦形成决策,作为办公厅(室)的辅助工作,则主要体现在协助领导抓督促检查、抓领导决策的落实。我们前面讲过,督查工作的主体是各级领导,但领导不可能事必躬亲过问每个细节。作为办公厅 (室)就应该协助领导去处理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决策的落实。办公厅 (室)如果失掉了这种作用,就失去了应有的职责。所以,办公厅(室)所处的地位、所担负的职责,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给领导提建议、当参谋,使领导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觉得办公厅(室)的督查工作帮了忙、靠得住、信得过、用得上。
9 F, U2 k1 t5 f9 E
& J9 N0 ^, y6 ?. H4 D' D" E7 E. d 三、督查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u9 n) e% |- S$ c7 B& ]1 r
, I1 s; S. i/ F2 Y4 c: A* L. z 督促检查是实施科学决策中的一种领导行为,属于领导工作的范畴。督促检查工作的木质功能是优化系统和加强控制,是决策者对执行者的一种作用力。
+ G7 ~# X& z! M3 b
# x7 u% l7 m1 U# J" h 1.督促检查是顺利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保证。任何一项领导决策,都有其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只有通过决策的执行系统,即执行部门的组织实施才能实现。开展督促检查,可以帮助执行部门克服消极的思想因素,明确目标任务,及时发现执行系统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阻力,找出决策不落实的问题 (部位)和原因,及时总结和推广执行系统在执行过程中创造的新经验,保证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6 P9 M- l) a3 D1 K/ c4 F) n7 b# E , [' e/ @ G8 f+ H# v
2.督促检查是验证决策方案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督促检查是联系决策和实践的桥梁,既是推动决策指导实践的助动力,又是进一步验证原有决策的重要环节。领导决策方案的正确与否,需要在决策实施的过程中去验证,也就是在实践中去验证,而验证的最好途径就是对决策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在督查活动中广泛听取意见和反映,进行冷静的分析、思考,在督查活动中去发现、去探讨、去检验,坚持正确的决策,抛弃错误的决策,维护决策的科学性、严肃性。0 ~8 u, y1 t4 t* |$ E# A
. @; O1 w2 ?7 W& U! h( s( l 3.督促检查是完善和调整决策的重要步骤。领导决策是领导者在某一个时期对某一事物、事件的认识程度的客观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一次完成。正因为如此,对每一项具体的决策而言,必然有一个“提出决策方案——进入实施阶段——发现不完善方面——提出修正、调整、完善方案意见”的过程,而作为全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的“发现不完善方面”环节,必须依赖督促检查。通过督促检查,对决策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决策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决策或调整、或修正、或弃旧出新,使之趋于完善和成熟,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切实可行。
+ q! y& B" f; k3 j' Q# z* g, Q+ i & @2 L2 N1 K7 q1 Y
4.督促检查是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督促检查,从棍术上讲,是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监督和检查。通过督促检查,促使政策执行部门加快办事节奏,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顶、推、拖现象,促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多办实事上,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同时,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本身也是一种约束,能促使领导干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更加自觉地带头执行决策,落实分管工作,从而带动整个机关形成一种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开展督促检查工作,不仅要把领导的决策、工作部署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去,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而且领导机关要不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听取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理顺群众情绪,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各级领导机关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一种亲民、爱民的良好作风。
5 a1 d) |1 ^; {: v1 `5 Z2 T& B. r% j 6 L( r! u o# q
四、督查工作的类型和程序
% y( K0 x9 U8 i
% M& g- p. n3 q- E1 q% |+ ~; b8 i+ n
" M, @9 `6 o0 d9 F! l+ y
八、督查工作的协调, q8 N8 ]/ y7 L: m ^
6 I: g; q- b, h 督查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工作的主要形式大都是活动,有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和利益关系的越来越突出,组织协调工作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繁重。督查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一篇大文章。要做好这项工作,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认真研究,下力气去办。其间需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行为的目的性。协调要始终围绕一个目标,按照党委的意图去进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采取什么形式,只有不忘初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中,达到最终目的。二是对象的层次性。即在诸多矛盾中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通过突破关键环节来促使整个问题的解决。一般情况下要注意抓两个方面:即领导层和重点部位。任何事情只有统一领导层的思想,解决问题才具备了前提条件。只有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如综合性的督查活动,在力量的组织上,首先把督查主体、带队领导的分工作为首要环节注意做好。在督查的内容上,注意突出经济工作这条主线。从而制订出一个领导认可,实际可行的督查方案。三是步骤的递进性。专项查办和领导带队的巡视检查活动,一般采取从上到下不断深入的方式。情况核查、微服私访则一般采取首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再与其上级机关通报情况,交换看法,采取由下而上的递进方式。四是方法的灵活性,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在协调方面上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有关利益关系的协调,可采取面对面把情况摆到桌子上,各方公开摆明自己的观点,开展“吵架”;然后背靠背做工作,找到可协调一致的“度”;再面对面达成协议。其间,为达到目的,有时不得不退让、妥协。并注意运用感情投入,调动语言艺术。五是手段的借助性。秘书部门摘协调,一般需借助领导的权威、职能部门的懂行有权,以弥补综合部门不熟悉有关法规、具体情况,以及本身某些方面的不足。作者:章裕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