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福建老秘 于 2012-8-23 14:58 编辑
转变作风是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而转变“话风”,则是转变作风题中应有之义。工会是群众性组织,工会干部走进企业,如何做到无缝隙的“对接”,走进职工中,如何做到无障碍的沟通,转变“话风”是个不可或缺的前提。
让职工说话
当前,职工群众民主观念、公民意识等不断提高,但他们在社会上发出“声音”的机会却不是很多。面对现状,搭建交流平台,疏通互动渠道,尽力做到“让职工说话”显得迫切而必要。
让职工说话,要做到有平台。既要有座谈会、调研会、职代会等交互平台,又要有新闻媒体、开放论坛等高峰场所。小范围的平台,能反映不同职工群体的具体诉求,高层次的平台能放大整个职工群体的说话音量。
让职工说话,要做到有实效。不仅仅让职工群众“有地方说话”,“有话好好说”,而且还要“说了不白说”。如果说了都是白说,长此以往,职工自己就闭上了嘴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诚心倾听职工心声,不断改进各项工作。
让职工说话是工会性质所然、职责所在,让职工有话有处说,有理有处讲,是工会服务全局维护稳定的重要措施。创造条件让职工说话,话说完了,问题解决了,工作也就有干劲了,企业稳定、职工队伍稳定都有了可能。
说职工话
职工跟你亲不亲,职工对你信不信,关键还看你是不是站在职工立场,讲职工的话,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感情问题。
说职工话,就是要讲通俗的话,说职工听得懂的话。工会干部要善于把深奥道理讲得浅显明了,把复杂问题讲得简明扼要,把对策主张讲得入情入理,少一点“官腔”,少一些“正确的废话”,这样,才能赢得职工认可,赢得职工理解,赢得职工信任。
说职工话,就是要讲平等的话,说职工听得顺的话。要以平等的心态、平等的口吻、平等的视角,与职工交流交谈交心,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独立精神与自我认可。切不要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与观念,切不要讲大话、套话,切不要以教育者自居。要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说话水平的提高,深深扎根于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说职工话,就是要讲温馨的话,说职工听着亲的话。劳作很辛苦,基层不容易,一线职工的劳动环境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外来职工工作生活还有许多不顺意的时候,他们需要向上的鼓励,需要心灵的抚慰,需要温暖的问候。困难面前、彷徨时刻,如果更多地听到热乎乎的掏心窝话,职工就会把工会当做自己的家,把工会干部当做自己的朋友。如果他们听到的总是冷冰冰的外交辞令,就会感到孤独无助,就会对工会敬而远之,长此以往,工会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也将大打折扣。
为职工说话
为职工说话,重要的是当职工遇到问题、困难时,做一个真正的守护者,帮他们鼓与呼,为他们辩与护。
为职工说话要说到“点”上。职工是个宏大的群体,为职工说话,首先必须为劳动权益最容易受到轻视的群体说话。相比较而言,工会干部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建筑工人的高温津贴、环卫工人的生活生存上,为他们哪怕一点点微小的“改变”而积极奔走,多方协调。
为职工说话要说在“事”前。从“源头性维权”、“法制化维权”、“社会化维权”上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为职工说话的合力。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说话,就能促使一项事关职工的政策在利益攸关方的权衡博弈中尽快出台。事先说话最能体现效力。要从宏观上完善政府与职工联席会议、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等,在微观层面,健全职代会、集体协商、厂务公开等职工民主参与制度,构筑起全方位、多层面“为职工说话”的制度保障之网。
为职工说话要说到“实”处。说话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办事,为了解决问题。工会的天职就是为职工说话办事,说话为先,办事为要,说话为基,办事为上,这样,有效力的话才有人听,才有人信,才有人跟。所以要做大做强金秋助学、医疗互助保险、农民工平安返乡、职工帮扶中心、和谐企业创建等工会多年形成的品牌,让职工得实惠,那么,为职工说话就有了基础,有了可能,有了影响。
(作者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广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