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支撑

[复制链接]
学习啦 发表于 2012-7-9 07: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源脉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依靠否定、割断自身的文化传统,而照搬外来理论走向复兴。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如果不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也不可能在民众中间扎下根来;沟通思想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心灵,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桥梁。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恰恰是因为融入了中国元素、变换了中国面孔,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从而得以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生长于中国这片沃土,必然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吸纳、继承和发展,从而被赋予鲜明的中国魅力、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脱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枝繁叶茂、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党历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很善于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阐释道理、揭示规律。1938年10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谈到党的学习任务时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孔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将这两个伟大人物联系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过时的东西,它是跨时代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理论。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新认识,毛泽东才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总结者。毛泽东还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毛泽东:《论新阶段》,1938年10月)这个“民族形式”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邓小平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他的讲话和著作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深受人民喜爱,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朴实和智慧。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继承和发扬。”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些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论断,必将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进步意义的成分科学地加以阐发,使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相映成辉。比如,“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致知力行、学以致用、格物致知、即物穷理、贵在力行、循名责实、重效致用、实干兴邦”等思想,并赋予了它崭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再比如,《管子》中,即有“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的记述。我们党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尺度,同样是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比如,和谐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在“万物一体”本体论基础上,和谐被视为世界万物的最高伦理,是处理人天、人际、身心等关系的理想范式。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生存向往、一种文明形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和文化渊源,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重要纽带。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回顾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虽然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总是或推动或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华文明几千年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孕育了鲜明独特、博大深邃的思想传统和经世智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放弃传统文化,民族虚无主义盛行,会摧毁一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破坏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批判继承。必须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农耕社会、封建专制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受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局限,有积极因素,也有不少消极因素。比如:官本位、特权思想、重农抑商、不患寡而患不均、忽视个人权利、推崇人治,等等。这些糟粕至今影响甚广、危害菲浅,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滋生消极fubai和不正之风的重要根源。
    理论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地从社会实践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又指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与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融汇古今、辩证扬弃,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紧密联系发展实际和时代要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方向,深入挖掘、合理吸收、科学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适应当代中国发展的先进文化。二是切实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战略、根本目的等内容,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超越,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以此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三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忠报国和变革图强,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传统文化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大力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特别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创造精神和学以致用的思想文化氛围,不断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四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崇高精神的不懈追求,为我国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民明荣辱、知廉耻,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在全社会形成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于西方,列宁主义学说创立于俄国,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也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它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洋为中用的过程;二是它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毋庸讳言,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产物,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长期探索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中国历史经验与现实情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实际,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吸收、借鉴,并加以综合创新的产物。中国文化之所以传承至今而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求同存异、兼而有之的包容。在当代,我们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需要坚持洋为中用,以开放的视野、包容的气度,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和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联系,我们还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必须世代传承、发扬光大,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否则在全球化浪潮中有被其他文化淹没的危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它必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适应,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融化在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灵魂深处,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和性格,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引导和制约人们的思想行为甚至社会发展的无形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价值取向、话语习惯等方面的相互契合,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广泛认同。当然,人民群众作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创造、新经验,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源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指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指导。作者:周忠轩 来源:学习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69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