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要辩解?!你给我出去!”
, l, y& t! `* P0 Q
/ H( Q t( y/ Z! c+ `. R站起身,推开椅子,M公司经理助理小B往会议室门口方向走去。坐在会议桌正前方的老板,看着他的背影,鼓胀的怒气再度被挑起:“你出去了,就不要给我回来!“
$ W1 i9 O$ g( W' |! K* d/ M7 x, i: R' p& H: c s' a3 t
关上门,小B没有回头,老板也没有挽留他。小B心灰意冷,跟了老板10年的革命情感,此刻竟薄如一纸,禁不起这么点口水之争。: l7 _+ g1 Q/ D9 G7 j1 t! W! {
' \1 X, g: n* W. ^! e
这也许只是一场无法预料的擦枪走火,小B毕竟为公司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甚至是老板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虽然半年后小B还是被老板叫了回来,但小B深知,此种场面若再发生,再坚定的革命情感都经不起折腾。
! d0 v: D# X; Z6 [+ \) o' s: g8 T4 x% ~ G5 x
面对这种残酷的职场现实,几乎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哪怕你是他的心腹爱将。古人云:“伴君如伴虎”,职场里的上下关系,其实正是最好的写照。老板对经理人,拥有恩威并济的赏罚筹码,而你对老板,又有什么筹码?
6 X2 j( F( E) P! c1 o$ r
& B# l+ U5 I8 y( ~% u4 G/ C: C〖“部属”不只是“干活儿”〗
9 J& f& ~& T7 u* |1 d* j! b9 b% D' k, n* ~7 ^/ U
你曾经和老板冲突过吗?你可曾明了老板的面子或一时的情绪感受?要知道,在多数时候,它往往凌驾于你的专业能力或事实真相本身。当权力的刀锋一挥,一句话就足以让你陷入水深火热,百口莫辩。
) F7 J! T6 S" s* T
9 A8 T/ }- m; j一位在汽车业工作的高阶经理人小C于此心有戚戚焉。当总经理信任地把他当作自己人对待时,他们甚至私交也很好;当个性率直的他一次与总经理工作意见不一致吵完架后,原以为双方都就事论事,但他很快发现:过去互称战友的哥儿们关系,一下子又恢复成权威命令的上下级。甚至有一次董事长想提拔他,却居然被总经理给搁置了下来。, L7 r$ j* g3 z I. Y
# h/ T5 t1 m( o8 R P( N6 T; h# b+ [4 ]
他的体会是:“做一名优秀经理人,能力好只是第一阶段,这是老板对你的中性需求。到第二阶段时,老板会希望身边有他自己的人,对属下就会有额外期望。第一阶段是他帮你想,但是当他把你当作自己人后,他就期望你要懂得主动帮他想。这种需求就像情人对你索要无微不至的爱那样永无止境,如何配合就看个人感受度。”事实上,许多部属与主管间的冲突,往往也是因为这种认知落差而产生。如何缩小差距,也正是权力关系运作和谐与否的关键。& n% V' W$ _5 K( P7 ~; ^
6 H9 L# W; |) x" k1 A5 D〖消除老板的不安〗9 q8 [1 v! g* A2 B, \% X+ Z4 S5 F, ^
+ i; \2 F7 h4 k/ S4 g0 M% H
缩小这种差距,其实就是管理老板对你的期望,看你是不是会站在他想达成的目标上去想事情,这是小B在自省过程中的体会。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体会,也与此前经历的另一次挫折密切相关。当时带他的是一位对他相当授权、疼爱有加的主管,但有段时间这位主管因病长期住院,小B不想让主管再烦心于公事,希望他安心养病,所以就自己一肩挑起所有决策,也没上报更高层主管,他相信以过去主管对他的信任,这样做没有问题。- e4 b. M6 J n: Q, d
: m# ]* ]0 `1 |- j但有一天,他去探望主管时,主管对他说:“小B你权力好大啊!”当时他以为主管不再信任他,事后他才悟出,这位长辈主管是在提醒他,缺乏沟通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会完全否定他所做的任何事情。
1 }: @$ \/ A( I' F3 x: m2 J/ Q
小B的经历其实足以使许多人引以为戒,即使你自认为对的事情,也必须得到上司的理解和支持。否则你做得越好,反而会给上司带来极大的不安与焦虑,甚至可能让他以为你与他会有职位竞争关系,开始磨刀霍霍。3 z# n% m8 K; D; Q2 m$ U! x
5 u1 N7 P/ Y* M〖主动让老板了解你〗! K" x7 c# e. l T# W& z- _
0 `3 N; p v3 b5 e) r
“职场里,人与人的差异就在于谁犯的错少,尤其在紧要关头,做对与犯错的结果差别更大!”这是小C对多年职场经验的总结。所以他认为:许多在职场里获得顺利提升的人都是因为弄懂了“先让上司放心才好做事”的沟通哲学。' n" j& E' p2 U
q2 H, X. |0 ?0 J
虽然现在的老板期望小C的是每3个月报告一次就好,但小C坚持每月主动让老板知道他的工作状况,并提供完整清楚的数据分析。他认为:表面上这是让主管可以掌握整个方向,实际上却是在累积你对主管的影响力,让他放心授权。9 ]2 r+ u- l6 b/ r- l/ `& `/ z
1 e5 U! I$ h6 T+ l l其实,越是上司的心腹爱将,越需要主动让上司了解你,每一次接触,都是他定义你的时候。“平日接触机会越少,犯错误的成本就会相对越高。反之,如果老板平日对你了解较多,容忍犯错的弹性与授权空间自然较大。”6 Y9 L; z! }4 o' \3 W; `: z9 `
% ?5 u! P+ m9 h9 }1 }也许不乏清高的下属认为整日找老板汇报,会有拍马屁之嫌。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老板都知道或应该知道你在做什么,所以让老板了解你绝不等同于拍马屁,因为最根本的核心依然是每个人的专业能力。主管在他的主管面前也要生存,绝不会因为喜欢一个人,就不在乎他的工作表现。
: {6 e- ?+ r8 i* q ^! H; Q" n3 _, t" R2 Y1 p6 P
〖避免纠缠于对错〗
1 A2 z: A& g) Z+ c1 y
/ o- W; x! k5 [7 U! z$ a在某保险公司投资部工作的小D,主管公司的市场投资工作。但他当时的主管经理并不完全放权让他做,每一笔投资,都要他详情汇报并说明理由。但这个经理又偏偏是外行管内行,小D认为市场投资讲究的是时效性,如果每天忙于早请示和晚汇报的作业模式,那成败最后到底谁要负责?
5 Z$ J* O6 `0 G( Y, C
% t1 r+ k, R: H% s8 t+ s, g那时他几乎每天都在因为不能说服上司而情绪低落,甚至时常与上司争吵,争吵的最终结果更演变成整个部门和新主管的对立,不得不以集体辞职的方式一了百了,继而又不得不为重新找工作而烦恼万分。
( v" L& |, ]; L1 M* l8 I9 _5 Y0 P9 O: i( ~+ s) B& `% X
几经周折,如今的小D已经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经理,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当时的做法是正确的:每天都在忙于争执对错,几乎跟造反一样。“老板已经有定论的事,你还一直吵,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你会提早让自己阵亡或变成黑名单。”8 q3 E' J7 t& i3 @' c
0 `' g* F2 X7 v〖学会在迂回中沟通〗 k( N$ l3 ]! Y+ ^$ j' X( h! w+ _
n. d+ }- O2 j2 p) i春秋时期的齐景公姜杵臼好猎,可箭法又并不高明,常常大张旗鼓出猎,一无所获而归,为此很恼火。后来,有人想出一个主意:在鸟的脚爪部拴上细线,像风筝一样,可收可放,操纵自如。这样的猎鸟法,叫“弋”。一次射不中,可以再射,反正有线绳系着,无法逃脱,总会被他射中的。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一只被“弋”的鸟,飞得无影无踪,齐景公气得要死,火冒三丈,把名叫烛邹的管鸟官员找来,下令当场处死。8 A! ~0 n7 [4 c1 n
, X6 S2 C. L+ g* X
宰相晏子当然不能支持这种残暴行径,可要改变如此昏庸之君的决定,谈何容易,弄不好连自己都得搭进去。于是,才思敏捷的他,请求景公让他陈述为什么要杀烛邹的理由,然后再执法,要他死得心服口服。齐景公想想也是,便同意了。然后,晏子声严色厉地申斥:“你知道吗?烛邹,你为吾王管鸟,却把鸟管飞了,罪该死。因为鸟飞了,害得吾王生气,为了鸟的缘故开了杀戒,罪该死。杀了你倒还罢了,可在诸侯间,都以为吾王重鸟轻人,造成极坏影响,罪更该死。”说到这里,他对刽子手说:“三条罪状已经宣告完毕,你可以执行了!”7 _# F3 z0 a: S; E
% O8 _' J g: L% ?6 a0 ~) D9 [
这位昏君还算没有糊涂到底,于是收回成命。晏子敢于直面相谏,是凭借他的机智、干练和正直,以及对国家人民的忠心赤胆。不过,最重要的是他很懂得讲话的技巧,能够把握讲话的时机,了解讲话的对象。对至尊至贵的君主,臣下是没有资格教导他该怎样、不该怎样的,只能拐弯抹角地予以晓喻。同样,对待企业的“君王”,经理人也一定要讲究沟通的技巧,哪怕你是他的心腹爱将。
1 T( m, `( m' v) p+ W2 \! O) K# q- @2 P* R" l7 w- ?
〖伴君未必如伴虎〗0 t& Z; y* A2 r! _
/ j$ y' E) G7 a7 n6 x
人们总是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领导很难伺侯,风险大。但问题总要辩证地一分为二看,在领导身边工作提升的概率也很高。
: e% }3 b0 a" J9 d0 L2 w$ j, @8 ^# N# _
小E大学毕业后便到一家民营企业任总经理秘书,一干就几年,现已是该集团的副总裁了。他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一些必要的“错位思维”。所谓错位思维就是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他首先设身处地地站在上司的角度,揣摩上司需要怎样的下属,如:工作态度、能力水平、性格脾气等等;其次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察上司的工作方式、领导风格、价值标准、生活规律、兴趣爱好等,之后综合两方面的内容找出缺点,不断地改进沟通,就容易相容共存。譬如:上司注重结果,你汇报工作就不要事无巨细地把每个过程都娓娓道来;假如上司喜欢控制管理,你就不要把很重要的事做完后只跟他说一声“已OK”了。常言道:只有投其所好,方能广结人缘。
0 Z, `; ` S, w1 F7 g6 l
9 z/ M( {* V8 I/ g% v他认为: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伴君如伴虎”,是因为觉得上司喜怒无常、思无定式,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上司不满意的牺牲品。其实未必,有些原因还是下属自己造成的。上司固然有猜疑、武断等毛病,但如果定位准确、尺度把握得当、掌握沟通的技巧,则伴君未必是伴“虎”,也可能是伴“父”、伴“母”、伴“侣”,也说不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