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做好群众工作

[复制链接]
学习啦 发表于 2012-5-7 06: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近两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先后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简称“三万”活动),在全社会产生较大反响,受到群众广泛好评。本报就此专访了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请他结合湖北开展“三万”活动的有关情况,谈谈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想法。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生命工程”
    记者:我们党一贯重视群众工作,始终贯彻群众路线,现在中央也反复强调这个问题。请您谈谈对做好群众工作这一命题的看法。
    李鸿忠:回顾历史,我们党从一个只有 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蒋家王朝,在一穷二白的战争废墟上建立新中国,带领人民逐步迈上国强民富、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工作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曾经归纳总结了党和群众的九种关系,即鱼和水、血和肉、舟与水、种子与土地、末与根、学生与老师、儿女与父母、仆与主、工具和工具使用人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党的生存之本,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无法生存;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如果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那么群众工作则是我们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所向更珍贵持久。做好群众工作这个党的“生命工程”,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诚服务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   
    记者:“三万”活动无疑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大胆探索,湖北组织开展“三万”活动主要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鸿忠: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这一课题。2010年底,我到大别山革命老区拜谒革命先烈、开展调查研究。时值隆冬,天降大雪,我走进红安县何家湾村刘海华家里,看到他和妻子都有残疾,房屋四壁透风,76岁的老母亲被褥单薄,我很心酸。这样的家庭全省还有多少?我们的党员干部知道吗?没有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经常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如何发挥?做好群众工作,首先是要深入群众、解决群众困难。湖北开展“三万”活动的决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出的。这一新的探索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着眼于落实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要求。新形势下,中央反复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湖北作为农业大省,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要求,必须抓住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突出农村群众工作这个重心。开展“三万”活动,让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农民所思、所忧、所盼,促进惠农政策落实,帮助解决农村实际问题。同时,让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深切体验农民群众的艰辛、勤劳、伟大,从感情上自觉贴近、尊重农民群众,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提供“训练场”,进一步推动党心民心的交流交融。
    ——着眼于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无论是算历史账、现实账还是感情账,加强“三农”工作都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矛盾和困难。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后,现代农业新型生产主体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滞后,农民教育问题相对突出;与此同时,农民和基层解决问题的资源、能力有限,迫切需要上级组织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各级党员干部知“三农”、懂“三农”、爱“三农”。开展“三万”活动,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深入实际,体察最真实的民情,解决最迫切的困难,为做好“三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着眼于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人文关怀、精神文化、干部作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错综复杂:土地流转、邻里纠纷、宗族矛盾、留守儿童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面对群众的新期待,仅靠简单地送钱送物,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只有让党员干部深入群众,问政、问计、问需于民,才能对症下药地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和幸福感。开展“三万”活动,就是要创造一个干部群众真情互动的平台,纾解农民心结,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着眼于树立党员干部的新形象。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风是第一保障。我省绝大部分干部作风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不愿做群众工作;有的缺乏工作本领,不会做群众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不到基层群众中去,对群众的感情就不一样,作决策的起点、抓落实的力度也不一样。作风在一线养成,形象在基层提升。干部只有奔赴一线、深入基层,在艰苦的地方与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才能经风雨、增胆识、长才干。开展“三万”活动,就是要让干部“接地气、鼓士气、增底气”,接受教育、转变作风、提高能力。
    让干部足迹踏遍荆楚农家   
    记者: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比湖北在“三万”活动中有哪些新的办法和举措?
    李鸿忠:两年来,我们从省市县乡四级抽调11万多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进行了一次新形势下的“下乡赶考”,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坚持“两个全覆盖”,增感情、暖民心。“三万”活动中我们特别强调“两个全覆盖”,即工作组覆盖所有行政村,工作队员走访所有农户。活动中,11万名机关干部组成1.8万多个工作组深入全省 2.6万个行政村,把脚印“印”在了全省1062万农户家里。我们把增进群众感情作为活动的“第一要求”,真正做到了哪里有农户,哪里就有工作队员的足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工作队员忙碌的身影。广大党员干部直接面对农民群众,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向他们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送去亲切问候与关怀。
    ——坚持“四个在一线”,访民情、问民意。我们把访民情作为活动的重要任务,提出“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省“四大家”所有领导都到所联系的村进行了民情走访和调研,有的还吃住在农户家里。工作队员走访调研了全省所有农户,在堂前庭院、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同劳动、话农事、访民情、问民意。
    ——坚持“五个进农家”,办实事、解民忧。我们把为民办实事放在活动的突出位置,努力做到“党员干部进农家、利民实事进农家、政策法规进农家、信息技术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我们对惠农利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督办,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政策和截留、挪用、贪污惠农资金的案件。各工作队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围绕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办实事,立说立行,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去年湖北遭遇特大干旱,各级工作队就地变为抗旱救灾工作队,为保生产、夺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把“挖万塘”作为新一轮“三万”活动的主题,继续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
    ——坚持“四制联动”,抓落实、不走样。我们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活动始终,以科学的制度推进“三万”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建立工作台账制。所有队员撰写《民情日记》,走访调研要有记录、签字并作公示。实行督查通报制。组织专班对活动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办。推行整改责任制。各地各部门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事项承诺、挂牌督办、问题销号、情况公示、效果评议等办法,层层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制。活动之初就严明了工作纪律,并统一印发了《致全省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请农民朋友当“考官”,把整个活动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亲民爱民凝聚发展合力   
    记者:湖北“三万”活动决心大、力度大,那么,取得的成效如何呢?
    李鸿忠:“三万”活动是湖北一次规模空前的民情大调查,是一次声势浩大的亲民大行动,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干部大练兵,实现了“机关转作风、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进一步增进了干群感情。广大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既“身”入群众,又“心”入群众,给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受到农民群众由衷的欢迎。有的农户把准备结婚用的婚房让给工作队员住,把新买的被子拿出来给工作队员盖,干群一家亲、干群鱼水情的场景让人感动。钟祥市“三万”工作队员刘军累倒在民情走访途中,把生命的最后脚印“印”在田埂上,村民们自发栽下了80棵常青树纪念他。活动期间,全省信访量下降10%以上。活动结束时,一些农民群众用锦旗、诗歌、感谢信等方式,表达对工作队的感谢。工作队撤走之时,农民群众依依不舍,许多群众说,“几十年没有看到这样的工作队了,不要说是 3个月,就是驻 3年、30年也都欢迎!”
    ——进一步摸清了湖北农情。通过民情走访,形成了 46万多份问卷调查表、11万多篇民情日记和大量有真情实见的调研报告,使各级党委、政府掌握了最鲜活、最真实、最全面的社情民意,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农民群众主要有“五喜”、“五忧”、“十盼”。农民群众的这些善政良言和所思所盼,为我们谋划发展思路、完善农村政策、改进群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活动中所有工作队员吃住在农户,费用自理,不增加集体负担。很多机关干部到联系点不用公车,有的市县领导带头乘公共汽车下村。不少干部自觉做到“五去五换”:去茶杯换水壶,去西装换便装,去皮鞋换球鞋,去皮包换布包,去太阳伞换草帽。通过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广大党员干部增进了群众感情,强化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少群众感慨地说:“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整个“三万”活动没有收到一封群众告状信,这在历次重大活动中实属罕见。
    ——进一步促进了“三农”发展。大批机关干部走进农村基层,结识农民朋友,研究农村问题,亲身体验到泥土之辛、稼穑之苦,强化了重农意识、重农之举,为农民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新农村建设。据统计,第一轮“三万”活动中共帮扶项目2.76万个、筹措资金32.2亿元;捐赠物资折合资金2.56亿元,捐助资金6.85亿元,为农民办实事 10万件以上。第二轮“三万”活动中,全省投资79.3亿元,整治29万口塘堰,有力解决了制约农民生产生活发展的“瓶颈”。

    自觉担负起做好群众工作的政治责任   
    记者: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我们应当怎样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李鸿忠:通过开展两轮“三万”活动,我们不仅更加深切地领悟到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的制胜魅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复杂性、繁重性,迫切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做好群众工作的政治责任。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不断分化调整,群众工作对象、工作内容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总体上讲,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增进感情是前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让你坐在台上。对待群众的感情反映着党员干部的立场和宗旨。我省“三万”活动把“增进感情”作为主要目的和检验标准,突出“四个在一线”、“五个进农家”,全省所有驻村干部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真心实意解民忧、办实事,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
    ——维护群众利益是根本。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维护群众利益永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三万”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维护群众利益。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公平正义原则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做大做好并分好“蛋糕”;另一方面,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提升能力是关键。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群众工作能力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传统的群众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同时,新老交替后的干部队伍虽然大大年轻化、知识化,但多数干部从校门直入机关门,没有经历严格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教育洗礼,基层实践经验不足,群众工作能力亟待提升。“三万”活动摸索创造出的“十个一”进农家、“民情十问”等鲜活有效的办法,既密切了干群关系,也使全省11万名干部经历了一场特殊的群众工作“考试”,接受了一次入脑入心的实践教育、党性教育、“三农”教育。
    ——建立长效机制是保障。第一轮“三万”活动结束后,农民群众普遍要求工作组留下来,或者询问工作组何时再来。农民的这一简单信号告诉我们:我们离不开群众,群众也需要我们;群众工作是我们的永恒课题,适时开展集中行动是必要的,决不能“一阵风”、“走过场”;特别是在当前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元、群众诉求更加多样、群众工作环境更复杂的新形势下,探索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推动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尤显重要而紧迫。
    持之以恒地做好群众工作这个“生命工程”
    记者:对于做好今后的群众工作,湖北还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李鸿忠:做好群众工作,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理应成为所有党员干部的永恒追求。我们将努力践行“六民”要旨(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持续推进“三万”活动,持之以恒地做好群众工作这个党的“生命工程”,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党的温暖,让党的执政大厦更加稳固。
    一是在决策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群众的根本利益,尽最大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优化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二是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制度。重点是把群众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纳入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完善机关干部联系基层的常态工作机制与考核机制,进一步推动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三万”活动这一群众工作有效载体。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每年确定一个民生主题,在全省农村持续推进“三万”活动;在高校、企业、社区等其他群体中分别确定相应主题同步推进。四是探索和健全群众工作体制。在试点成熟和不增加机构编制基础上,整合党政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能,统一成立“群众工作部”,负责群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 作者:李玉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69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