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速推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跨国界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西方文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特别是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面临严重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关注,而人文教育却越来越受冷落,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在个性发展畸形、精神生活空虚、专业教育模式狭窄等方面,特别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各级各类以培养卓越人才为主要职责的院校,即便他们深深体会到培养出来的学生将肩负着促进国家科技发展创新、促进教育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以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但为了所谓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创建科研型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大军之中,大力加强理工科建设,唯科研成果至上,从而逐渐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这最终导致很多院校大学生的畸形发展,人文素养缺乏;此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存在许多个性问题,如: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各校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观念不牢固、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经费捉襟见肘等,都使得高校不能很好地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取得较好效果的文化素质教育。
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面对以上大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畸形”和缺陷,我们要如何深入地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切实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传承中华文明, 促进卓越人才培养等,业已成为我国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的必然性要求。早在1999年1月江泽民在视察内蒙古大学时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学生要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①,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当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②,把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潮;2003年杨叔子院士在首届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是根本,专业素质是主干、身心素质是保障,文化素质是基础。”③时至今日,文化素质已形成颇具特色之路;因此,作为卓越人才培养的高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其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切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迫在眉睫。
2、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进行研究,不断地对原有的文化素质教育理论进行归纳和创新,是提高国民教育和传承中华文明的核心。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实践,得出一套较之以往所有相关文献研究中更为科学、更为系统、更易操作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并给出相关的一些操作案例,定期举办以开拓学生视野、启迪思维、激发感情为宗旨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定期组织大型精品活动;举办科技文化专项作品竞赛活动,覆盖学校所有的学科群,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立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展“绿色课程”、“人文校园”、“阅读经典,传承文明”等活动,以给广大高校、以及培养师范生的综合院校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3、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强大国防的重要保证。《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④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寓官于校,培养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和后备军官队伍,对于加强国际后备力量建设具有重在的战略意义。
4、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卓越人才的时代要求。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卓越人才的培养,素质的高低,将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国家科技发展创新、促进教育改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质量意识和素质教育,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教育。可见,高校教育不只是要学生学知识、学技术,而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专业、有道德、有理想的卓越人才。
5、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关键所在。文化素质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塑造、心智健全、人格完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它能够拓宽德育的渠道、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引导高校大学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成果,为其打下牢固的审美基础,有助于将德育的内涵进行拓展,将理论课教学、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道德、文化、审美、心理教育融为一体,并通过文化环境和氛围潜在地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关键所在。
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认真落实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积极拓展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保证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有序的开展,强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文化品位与格调的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卓越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坚持大学生素质教育,就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1、健全文化素质教育制度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立体、开放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突出区域文化特色,融合人文与科学教育,本着“发挥个性、寻求共性、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⑤的原则,大力开展以基地建设为轴心,通过建立健全文化素质教育领导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改革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校内外系列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和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等工作,以培养知识面宽、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卓越人才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和科研能力建设。教师是文化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为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要求广大教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学习、与时俱进”⑥,以加强自身修养和师德教风建设,在教学中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为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具有科学性并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各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活动。如:承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立暨基地建设工作研讨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研讨会”、“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年会”⑦等。
3、改革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学校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内容可按文学艺术、哲学人生、科学生态和历史文化等形成系列,实行文理渗透,优化课程结构。同时,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⑧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科齐全及卓越教育优势,实行文理渗透,因材施教,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了创新教育和绿色教育,开设了“创新教育学”和“卓越教育课程”,所以,从课程设计的层面上看,我们已经具有自己独特的培养文化素质教育高素质人才的条件。
4、坚持文化素质教育,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以学生成才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三强人才”。学校以大学生文化素质为依托,实行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卓越人才培养工程”,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尽可能多地给试点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为学生提供各种训练环境,各种学术交流平台,金工实习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工程实践、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活动;加大对试点专业实验室建设、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支持开展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实践教学工作。
终上述,回顾近几年来的探索,学校针对普遍存在的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和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较弱的现状,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立体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高校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新途径,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得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面推进的实施体系已经建立;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服务与管理并举,文化素质教育的网络新阵地得到开辟和充分利用;吸纳社会资源,发挥基地示范作用,实现了“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因此,要促进卓越人才培养,就必需要坚持大学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注 释:
①②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中发[1999]9号.
③杨叔子.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套装上下册)[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7.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Z].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五十二号.
⑤⑥⑧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G].教高【1998】2号.
参考文献:
[1]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周年纪念大会讲话摘编[J] .中国高教研究,2011,(1) .
[2] 张建勋,陈国铁.“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 2010,(Z5)
[3]杨叔子.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套装上下册)[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7
作者简介:张法清(1983~),广东茂名人,硕士,电信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