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的含义
3 }) I$ i* I3 L/ h
& I/ [1 p. S" U1 h( i 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 3 G$ q3 U) e, h1 X- U# ]
9 M1 U* k! w3 r1 B) s' ]
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有不同的称谓。①在论说文中叫“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②在一般记叙文中叫“中心意思”或“中心思想”;③在文学作品中叫“主题”或“主题思想”。 4 X2 U I% T, d8 ~' @
$ B, G6 H* D* G7 V
& x7 r1 [% Z% W: R, \* _ 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 J. [) p: R* z5 b6 E# m2 J0 z
① & ~; F7 q, d0 E. y( _& ?
在论说文和应用文中主题鲜明。作者可以在标题或行文中把主题开宗明义地点出来,让读者立即把握题旨,一般比较直接、显露,越清楚、明确,越好。 A( G8 W$ j% M3 N U. N
/ O$ n3 J& P0 V9 g! s ②
6 v( Q* O/ _0 R- X/ K 在文学作品中主题含蓄。作者往往采用形象描绘的方法来曲折地暗示,让读者通过对人物、情节、场面等的认真揣摩感悟其思想倾向性。 + K8 d/ S' v3 m
" k! y8 c5 N" |5 `" }) ]) n
不论哪种文体,都应该“意在笔先”或称作“主题后行”。即作者在下笔之前先明确写作意图,确定写作主旨。而这种“意”,是作者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是具体的人物故事触发的。在构思和行文过程中又不断地根据写作意图对人物故事进行加工、改造、取舍,以主题(观点)统帅材料,组织安排结构,选择适当的表现方法。
, X. l( _% | I7 c+ a3 q) g! c ^) `0 Y6 i/ H
, k$ p) u+ F( ^/ u 忌讳的是“主题先行”和“主题模糊”。 - F1 W& F/ d/ m& G( E* f& L6 H
主题先行,即先有意图,后有人物、故事、情节、细节等,从概念和结论出发,填鸭式地去印证主题、图解主题。如“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鼓吹炮制的一些“三突出”的“高大全”式的文艺作品,就是这样一种怪胎。 ) t2 ~( f) Z0 Z8 j
; D6 ~, H" @8 \$ q5 E 主题模糊,即作者头脑里只有人物故事,从构思到行文结束一直未形成明确的主题。“以其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呢?初学写作的人,尤其不能效仿此法。 8 q: D/ U* Q; a% j2 D& A
3 _, `1 c2 d) r: u) Z F' [0 W6 S1 W0 J, S/ Z0 y' t
二、主题与材料
' u Y. Z9 V/ B4 k! F! X
$ p( Y" y' \3 _8 O 主题解决文章“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解决文章“言之有据(物)”的问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材料的统帅;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主题的支柱。没有主题,材料就是一盘散沙;没有材料,主题就无所依凭,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4 c- @( l3 B" G0 C9 B
* W3 B: F! W7 k& ~
4 {" K$ j) v8 w z# y0 s, a 1.主题是材料的统帅 7 l' z$ ?8 t+ h5 x8 M8 g
6 \0 q: b: A4 a& l2 E& i9 V, g 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一篇文章从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到语言的运用,标题的拟制,都要服从于和有利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5 {6 p$ |& H" r/ f5 d! K; ~
. l4 q& W( ~& c4 d& U/ l% [8 j3 g- A, J/ L3 N: }
主题能否当此重任,得看它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 n1 j# b$ P* v: v6 W* H3 H+ m
① 6 c/ t- ]' g) K! M
正确既要恰当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合情合理,符合客观标准,又要充分考虑社会效果和舆论导向,符合政治标准。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5 g, S* [% `, P) e
2 h L2 N7 v6 j7 U. m
②
" r0 J; D) A! f 集中一篇文章应围绕一个中心去写。一文一意,不要多中心;言必及义,不要大而空;片言居要,不要远离题。
* R' V( c$ |6 K& o& o7 s2 H8 N ③ ( v) U- U2 x, |" _
深刻能够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挖掘出事物的蕴涵,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或现有的答案上,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开璞见玉”。 8 v: D/ {" `9 g
# J# G1 a l( a' d5 C9 k' H, E8 g
8 B% V$ R1 x( q' r6 O4 H
2.材料是主题的支柱
$ G% d9 i/ d6 I6 J# q1 }8 p |9 `! O% g' T5 Y* k: y: v' t
章学诚说:“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刘大木魁说得更形象:“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施设?”(《论文偶记》卷三)动笔之前,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前提;写作之际,材料又成为表现主题的支柱。但材料唯一的使命是围绕主题,表现主题。
: i- m/ E( c, h7 i' O/ M+ i$ o- P! z5 g* K3 _% e: C
O5 z* o" o# b 材料能否完成这一使命,也得对它有所选择,有所要求:
3 ~* i9 x' W$ W1 f) ` ① 1 l: m5 G/ Z! D! z5 M8 |
真实指生活的本来面貌,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客观事实。即使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中的材料,也必须是“合情合理”的真实,其它文体就更不必说了。
* O. Z. {% y& v* W2 O( X
0 [: _; V7 V6 |7 W, T6 G% a6 p" s ②
+ |1 P! A$ s S4 d 典型指最有代表性、最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是“以一当十”重量级的材料。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和鲁迅笔下的阿Q等。 ) J* ?5 V ^0 S! n% ?! e- g! H
% y8 p* O+ q/ Q& Y
③
/ m' k6 J7 ~' i# G" z6 A# j 新颖指新发现、新产生、别人尚未接触过的现实材料,或虽非新近发生,但不被大多数人所知所用的历史资料。有时即使是俗题材,但若能另辟蹊径,开拓出新意旨来,也能给人以新鲜感与新启发的。
3 m) U3 e( |% H! Z& w" ^/ W. S$ F& N- e. C5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