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申论“观点陈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韩大伟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1-9-17 14: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观点陈述”,是近年来《申论》“分析题”中的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它往往要求考生,就“给定资料”中某一个片面性观点或争议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或看法。
* R* n" J4 X$ a' e8 O; c9 X    依据其针对对象的不同,这种题型又可分为两个小类:一是针对“片面观点”的陈述;二是针对“争议问题”的陈述。分别阐释如下: , P& g6 j  y9 d( y* [
    一、针对“片面观点”的陈述
, y7 l1 P+ r4 }+ c    例如,山东省2008年《申论》试卷(关于“感恩”问题的探讨)第二题:
) {2 w* n8 Z4 i: ]% \8 ]" q    给定资料4提到“有些人认为,资助别人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你是如何看待“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这个问题的? . z+ F- w4 y( B# ~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0 ]; l6 ]* r9 k* }- N5 P' h+ K3 _
   很显然,某些人的“道德绑架”之说是片面的。问题在于,其观点走了极端:对于“附加条件的资助”,他们只看到“附加条件”,而忽略了“资助”的社会价值;只看到“附加条件”的行为,而忽略了“附加条件”的社会背景。因此,正确的观点应该是:
) v, B* J3 r' Y* M6 x' T4 E' d% I' ]* C    认为“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 Z, B! T1 p# X- j. i( V    首先,即便是“附加条件的资助”,依然是一种慈善行为,依然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毕竟这种行为还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 D7 Q) S# [4 L9 ~5 N/ F  k    其次,在实施附加条件的慈善行为时,应注意不能以侵犯受助人的自尊心为前提,倘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伤害了对方的自尊与人格,则不应提倡。
& ~5 V& |; I+ m1 c1 N7 o# D! `5 s    再次,其实“感恩”本来就应该是一种自觉行为,原本不需要“附加条件”来敦促,“附加条件的资助”显然是现实环境中基于人性弱点的一种无奈之举。所以全社会应努力营造自发“感恩”的环境与氛围,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被迫之举。
; ?% K) S% r  G, a9 l& a$ R   上述答案的解题思路是: : N% ~2 o: p9 A' x( Z" [
    首先肯定“附加条件的资助”依然是慈善行为。 5 k: n& s8 f' h% C; N. l+ h/ }8 U
    然后加以限制:“附加条件”应把握分寸。 5 h5 R9 T: l5 R
    最后以“原本不需要”作有条件的否定,并指出“附加条件”是无奈之举,是在“感恩”意识相对淡薄的环境里不得已而为之。
# k! r7 a" x# m. V( c6 a    这道例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解题借鉴:运用辩证思维方式,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辨清“给定观点”的“合理性成分”及其“片面性错误”,以“肯定”、“否定”相结合的表述形式作多个侧面的阐释。概括起来,即为下列模式: % p5 y1 `( ~5 W% C
解题方法: 4 @9 X2 }8 ?) T) F, A' r
 “肯定”与“否定”相结合 ( Z: f( F" u- U2 m' |3 c
    肯定其合理性成分否定其片面性错误归结为“全面”
6 o3 _6 W1 p0 ?2 S    再如,2009年“国考”《申论》试卷中,“省题”与“市题”各考了一道针对“片面观点”的观点陈述题(各占20分),“省题”所探讨的是“沿海地区企业内迁”问题,“市题”所探讨的是“提高粮价”问题。比如“市题”,即试卷第二大题第2小题:
  @  k+ @# Z9 H9 E+ f! k    “给定资料Ⅱ”提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谈谈你的见解。 : Z( s/ x  W9 D$ G+ w8 ^& c* f* E
    试题的“给定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但也有其合理成分:一方面,提高粮价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不考虑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与“以人为本”的方针相悖,不利于保障经济和社会平稳运行。基于以上思考,运用前述“解题方法”,我们便可方便、快捷地写出以下答案: $ T% B5 E9 h  F2 T
    提高粮价在我国现实条件下,指的是提高收购保护价,其意义在于引导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收购价格,对于形成和完善粮价激励机制,促进农民多种多收的良性循环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提高粮价”在这一层意义上是有道理的。(按:肯定其合理性成分) 3 b/ d9 I4 ]( `% R
    但是,形成和完善粮价激励机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高粮价必须逐步、适度,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反应,特别要考虑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民以食为天”,不考虑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而盲目提高粮价,与国家“以人为本”,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方针相悖,也不利于保持经济和社会平稳运行。(按:否定其片面性错误)
: r4 u5 a7 V: l9 Z7 ]2 }    只有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才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之策,说“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是片面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按:小结) . E+ ?* B2 I6 O$ x3 K
    fb9ae68fa0e4a0d6170ad6e7bf9a1049.jpg ' }0 B% E9 `0 a5 p. h9 c
二、针对“争议问题”的陈述
2 g+ P, Z, q3 S    例如,2006年浙江省《申论》试卷第二题:
' v& i/ t$ r2 J    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种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请谈谈你的看法。
; n6 U, P1 `" |7 F: [0 v! I( W    试卷中所拿出的“争议性”问题,往往是双方各执一端,都带有片面性和绝对性。也就是说,他们只看到矛盾、对立的一面,而忽视了相容、统一的一面。那么我们在解答这种试题时,就应该通过对双方观点的分析,找出其“对立”中的“统一”点来。即:
' a3 H0 Z* b( D) s; E6 o    解题方法: ; `$ X$ d3 f: O( P/ J
    “正方”与“反方”相融合正中有反反中有正归结为“统一”
' c; @4 k0 V; S- k; T    按照这种方法,上题的答案便可从两个方面,作出以下陈述:
! x  j  S& l; N3 p. R    事实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本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 n2 Z7 W  Q$ N# M
一方面,提高效率的过程,就是促进公平的过程。效率本身就包含着公平,仅就深化改革的过程来说,打破垄断,打破平均主义,完善市场经济规则,构建分配中的“阳光工程”等等,既是提高效率的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公平的重要途径。 8 N) N+ j1 L8 q
    另一方面,促进公平的努力,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我们所做的各种社会改革,从总体上看都是以公民“责、权、利”的公平公道为准则的,恰恰正是这种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效率发展。而提倡公平竞争、公平分配,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们在平等、舒畅的环境中劳动,也必会增进工作效率。 7 }; R3 x2 b; p5 n
    再如,2008年山东省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申论》试卷第二题:
! _. ^9 U$ |4 g0 [    给定资料显示:“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一些乡镇公共服务难尽如人意。”有人认为,这该由政府管理;有人则认为,这该由市场去完成。对此,你持何种态度?
. J1 B9 F; ]- V6 m6 ]$ m$ O4 o    试题中的两种意见,貌似尖锐对立,实则是高度统一的。只需摒弃各自的绝对性,将两者折中、交融为一体,便可得出如下正确答案: * r6 K$ W; [1 }* s+ U- |* u+ p
    一方面,政府管理是应该的,但不能包办。应让公共服务机构与政府分离,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机构,走市场化、社会化路子,让市场去经营。 - z7 Y2 i2 b1 o8 ]8 q4 C& N
    另一方面,市场经营,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市场经营应接受政府的宏观指导、目标考核与行政监管。
7 q/ D7 e/ e- d$ e& d    多年来的《申论》写作实践证明:圆满的答案,往往孕育于全面的分析、辩证的思考之中。“观点陈述”题,尤如此。
, n+ C* L8 Y5 q' `0 D: {(作者:枣庄学院中文系教授)
2 A; ?( |% v6 C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gp001 发表于 2012-1-14 16: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高人!佩服,谢谢提供
 
英文t 发表于 2012-1-17 11: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微尘 发表于 2012-2-27 15: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好,非常有道理。认真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