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难点、突破点何在

[复制链接]
第一范文 发表于 2012-2-11 08: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将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要从目前的2.75%逐步上升至5%左右,即文化产业增加值将从现在的约1.1万亿元增加至约4.3万亿元,年均增速要达到15%(名义增长率),远超过GDP的增长。这其中的难点、突破点何在?今年是“十二五”的关键年,在这“关键年”中,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哪些“关键点”?本版特请部分专家学者一一“点击”……

  亮点

  高书生(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2012年是中国文化产业承上启下很关键的一年。随着文化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公开发布,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更加关注和期待,文化强国、文化生产力、文化数字化、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对外贸易、产业集中度等概念将深入人心,电子书包、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立体视觉产业等可能成为流行语。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2012年是文化产业投资年,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将批量上市,3D与4G同步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大发展,海外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并购起航。希望各级政府真正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资源整合壁垒,能尽快出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品牌。

  皇甫晓涛(北京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文化产业的亮点是跨界融合,文化加科技、文化加旅游、会展加交易、创意加设计、艺术加工艺会使文化产业迸发更大的活力。尤其是文化和金融的结合大有可为,建议研究各类金融工具的组合使用,充分发挥各类金融工具的优势,为不同类型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融资条件和通道。同时,文化相关主管部门应当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创造条件。比如在行业数据统计、监管政策发布、重点项目投资方向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持,以便于各金融机构及时有效地掌握市场运行趋势,把握企业资金运作特点及规律,更好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希望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在复杂中求生存,创新中求发展,跨越中求突破。

  胡惠林(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去年我国出口文化产品187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近六倍。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要进一步“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文化贸易的世界舞台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中,锻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强健体魄。

  难点

  高书生:难点之一,就在于目前对文化产业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遮挡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视野,以至于造成了文化产业发展上的盲目性和盲动性。要把文化产业置于文化和经济融合的大环境,充分发挥国民经济体系对文化再生产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文化装备业、文化材料业、文化消费终端业,提升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文化渗透力极强的特性,让文化产业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升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品牌价值和附加值,发挥文化产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独特作用。

  陈少峰:难点主要在于:第一是文化体制机制的障碍,文化企业不能顺利实现跨行业跨地域经营,妨碍资源整合。第二是缺乏品牌化的内容产品,缺乏对于延伸产品的带动和企业规模化收益能力,也缺乏在内容和传媒领域的出口能力。同时,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第三是很多地方都没有真正重视文化创造力,没有做文化产业,只是在做传统的旅游乃至地产。

  齐勇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难点主要是传统文化体制“条块分割”的制度性弊端。这一弊端严重制约文化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及优化组合,从而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资源整合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盲点

  高书生:布局不合理是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大盲点,包括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有效衔接、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高效协同、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的功能互补、地区和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有效对接等。

  陈少峰:盲点主要是,第一,制造业思维突出,以制造业的方法做文化产业。第二,盲目跟风问题很严重,“一窝蜂”的特点很突出。第三,不熟悉文化产业,将文化事业、文化特色、艺术交流等视为文化产业。第四,泡沫严重化,包括所谓的文化产业集聚园、主题公园以及动漫的数量化等等带来或者其中包含的投资和圈地的泡沫等。

  王国华(北京工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文化产业的增长用GDP来衡量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是一个二律背反现象……要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首先要打破GDP评价模式!因为文化产业大多生产精神产品,其表现形式多为符号性产品,它是激励人、鼓舞人、陶冶人的软性产品,是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来体现其价值的。

  胡惠林:盲点是缺少国家战略目标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产业作为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产业,对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需要,其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包括创意和设计人才、生产制作技术人才和管理、经营人才等。能否拥有充足的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是否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决定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尽管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已受到重视,并已有了不同层次的展开和探索,但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复合型管理人才少、新兴行业专业人才少、内容创意型人才少、文化产业人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实践培养不够等诸多问题。

  突破点

  高书生: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战略布局。“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打基础”阶段,基础牢固不牢固,关键取决于能否针对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做好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第二个突破口就是文化生产方式变革。过去那种文化小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的需要,一定要尽快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使文化生产及再生产跳出“小循环”,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循环”,动员和引导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三个突破口就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消费单一拉动转向投资、出口、消费“三轮驱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升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要通过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大力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数字化,促进文化产业跃上更高的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

  陈少峰: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在于六个方面:第一,投资拉动,将有大量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第二,则是创业发展,涌现出一批文化企业家,民营文化企业茁壮成长。第三,企业上市带动资源整合和产业扩张。第四,发展经验越来越丰富,文化企业具有更好的投资和经营能力。第五,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电子娱乐内容和电子产品,以及跨界的应用促进制造业的提升。第六,文化产业逐步扩大国际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城市布局与城市发展极不平衡。文化资源分布的巨大差异是造成我国文化产业生产力体系和文化产业分工体系非均衡发展的基本国情。不加区分的要求处在不同层级上的城市都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脱离我国文化资源状况构造体系特征和文化分工的实际,而且还会造成对有限文化资源的极大破坏。因此,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必须突破文化行政框架,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克服原有的按照文化行政区划配置文化资源的行政设计,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在本地区范围内每一个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形成一个错落有致、优势互补、分工恰当、有机竞争和协调发展的新文化产业战略力量发展格局,使各个层级体系上的文化产业能获得全新的市场生命活力。来源:《光明日报》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第一范文 发表于 2012-2-11 08: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表示,这将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深刻和深远的影响,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自觉履行光荣的职责使命。

  在战略高度重视和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繁荣

  关于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黄晓勇认为,这次全会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

  黄晓勇说,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使教育科研机构成为文化产品的重要生产者和创造者,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文化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更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目前,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我国的文化繁荣程度还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尤其在全球化加剧的今天,国际文化交流碰撞更加直接,竞争日趋激烈,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黄晓勇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认为,当今世界,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国际思想文化竞争和提升国家形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精心策划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民族语言文化学专家朝克表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成为我们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自然也成为丰富我国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文化建设和发展这一历史性机遇,更加努力地为我国各族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弘扬中华文化

  全会提出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认为,这充分说明中央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对现时期中华文化发展走向的概括与要求。当前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都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长期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凡是继承这份珍贵遗产的历史时期,政治、社会与文化就会进步与繁荣。

  卜宪群说,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


    在应对挑战中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特别是指出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对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深远。

  陈光金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不断丰富。然而,应当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过程,既是一个经济社会现代转型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现代转型的过程。随着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关系格局深刻调整,以及全球化因素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入,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多样化,传统社会文化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价值重新整合和发展成为时代要求。

  “如何更好地实现人际的关怀、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对全面发展的追求,成为中国社会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归结起来,就是对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人文精神的建构的急切期盼。”陈光金这样表示。

  为此,陈光金认为应从三个层面入手。从政府层面来看,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公民的主体价值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从企业等各种市场主体层面来看,无论是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还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都要切实贯彻以消费者的生命、尊严、价值为圭臬的理念,打造诚信文化品性,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从公民层面来看,就是要努力塑造相互关怀、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平等相待、危困相扶、守望相助等现代人的道德品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3粉丝

36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