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正本,是指由党组织授权编写并审定,完整、客观地记述党的历史的本子,是最具权威性、科学性的党史著作,是党史征研工作的最高成果、“标志性工程”。 地方党史是中00史的延伸和补充,编撰地方党史正本即要体现中00史的基本内容,又要写出地方党史的特点,把握和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基本经验与失败教训等关系尤为重要。要写好党史正本,使它成为可信、可取、可读的精品,必须夯实它的工作基础,下苦功夫、大力气,全面地、深入地、科学地收集、核订、分析史料。
% R+ n. e; J+ N, }2 _
8 b1 I+ R a9 f- _. W( }6 J3 b一、全面地收集史料" _0 n0 D$ s- r" U% O
+ ~: Q; _+ J) Q党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是党史编撰的基础性工作,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党史正本的编撰质量,因此做好党史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是编撰高质量“正史”、“官史”的有力保障,每一位党史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者都要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为圆满完成“正史”、“官史”编撰工作打好基础。征集史料应兼收并蓄,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全面地占有史料。怎样才能做好史料收集工作呢?
; ?# P$ p: @1 }: w3 ?3 P
: k) f& H" A4 c7 D# a! [' m(一)从史料的类型来说,包括原始史料和撰述史料两个方面。
6 I6 r* p& O' c( F f( W4 a V6 w) h l" S; q, L, [
1、原始史料。原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原件,它没有经过加工、修改,能够反映比较真实的情况,史料价值最大。原始史料主要有:①革命文献(文电、信函、日记等)。这是社会成员(组织与个人)在其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是编撰党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资料。②报刊资料。在断限范围内的各时期报刊上的有关报道、文章等。报刊资料也是历史活动的真实或曲折的记录,所载内容也是极其真实而又相当具体的,虽然也有失真的地方,但是基本情况和线索还是能反映出来的,尤其是所记时间、地点、人物等多较准确,仍不失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在报刊选择上注重选择在各时期具有影响的正规报刊出版机构发行的党政机关报刊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类报刊等,这些报刊办刊规范,有正当的消息发布渠道,具有权威性,涵盖丰富的社会信息,不仅能从中提取资料,还可为资料收集工作提供重要线索。③回忆资料(回忆录、交待材料、证明材料等)。④调查资料(座谈记录、访问记录、有关党史的信函等)。⑤敌方档案(文电、反面人物的供词等)。⑥历史文物。4 l; j$ |! D6 h
8 _, B3 j7 G% N% ^2 m2、撰述史料。撰述史料(第二手史料),即后人撰写的各种党史著作,主要有:①大事记。②组织史。③人物传。重点名人笔记、回忆录、传记等。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当事人的社会活动轨迹,可信度较高,与口碑资料具有同等价值,成为编撰党史正本的重要来源之一。④专题资料。⑤革命斗争史话。⑥党史纪实作品。⑦党史论著(论文)。⑧党史辞书。⑨地方志。 ⑩统计资料:是指工商业等社会各业的统计资料。统计资料能准确反映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是党史资料价值的重要体现。' X- J! L% w J0 v
0 O8 m- ] }5 e7 R1 i2 Z# |另外,口碑资料:又称“活”资料,是指存在于人们脑海中,流传于人们口头上的资料,能够为一些湮灭的史实提供重要线索,成为党史编撰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主要包括两类:①当事人回忆:有些事件发生年代并不久远,但其经过情况却不见记载,或者记述不清,而当事人或知情者仍然健在,他们的回忆往往有助于廓清史实。如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等史实,在档案中有些记述不清楚,有些根本没有留存档案,这就需要找当事人进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当事人回忆本身存在客观和主观原因,口碑资料需慎重采用。②歌谣、谚语、俗语等:它们简单生动,有些寓意尖锐深刻,同时也有夸张失实之处,须经仔细分析考辨,从中找寻社会的现状和事实的源流。
, _ E. Y& D$ H( ]' S8 S, m, B) N* t& d% ?2 h
各种类型的撰述史料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比较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党的活动,有的还对原始史料中的一些记述有误的问题作了考订,是党史工作的重要成果,是我们编写党史正本的重要依据资料,而且大多已汇编出版,查阅、使用较为方便。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撰述史料往往存在失真、遗漏、讹误等现象,因而我们绝不能图方便,只凭撰述史料编写党史正本。4 J: x% m8 {* P5 N3 \: e
1 M, X1 ?$ U+ y' Z8 n
(二)从史料的内容来说,应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任何革命运动、社会改革,都是由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引起的。编写党史正本,必须掌握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史料,深入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阶级关系,社会意识形态,各阶级、阶层的心理状况、意愿、要求,才能揭示革命斗争(社会改革)的起因、走向及其必然性、合理性。对这个问题,我们应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深认识,认真进行补课,全面征集经济、文化方面的史料。 [/ f; T& ?5 |0 w; G3 i; p
2 E! \" w/ D! n
(三)从史料的阶级属性来说,应包括敌、友、我三个方面。友方、敌方的史料对中00史有一定的补充、佐证、衬托、考订的作用。知彼才能更好地知已,全面地、正确地反映党的历史。如红军长征到贵州时,毛主席就从国民党的报纸中晓得刘志丹领导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才提出北上抗日。因此,收集友方、敌方的有关史料尤显重要。
$ G) o, b9 z: M$ d4 D1 u# e5 H
- |3 [# _. J; o1 [(四)从史料的分布来说,要注意所属的各个党组织、游击队、革命政权、革命群众团体的史料是否完整,有无“被遗忘的角落”和畸多畸少的现象。解放前各个系统党组织“插花”活动的地区和解放后行政建制已改变的地区,对这个问题尤应注意,避免由于掌握的史料不全,造成党史正本中出现遗漏、偏颇的现象。
% Q: ]. n" \6 {* Z8 Q' W; w) a3 g0 [/ l' B! _+ C9 k- f; a' d# _+ X
(五)从史料保存单位来说,不能只收集、查阅本办(室)所存的史料,还要广征博采,到友邻单位,如档案、图书、文物馆(所)、宣传、组织、民政、地方志、共青团、工会、妇联等以及上级有关部门查阅史料。有条件的单位,通过互联网查阅史料最为便捷。总之要多跑细查,“终日伏案,足不出院”是不可能写好党史正本的。6 i* x! Q% ~; Z! V) o/ s
1 M9 P+ @$ @' A4 K! z5 q6 d4 e
二、认真地核订史料
5 ^! {$ h' n2 d& d! S( d2 f
5 {% }/ @) T6 @, Z收集到的资料不可尽信,要对其进行考订、鉴别、核实,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整理目的,编撰出资料价值高、内容全面,详实、真实、可靠又可信的党史资料,任何轻视或忽视党史资料考订、鉴别、核实的倾向,都会影响党史资料的真实性、确切性、可靠性,降低党史资料的权威性、可信性,损害党史资料的资政育人和存史的作用。0 i! I$ Z7 t6 s. i
* L# x& l' n. u6 @/ @! ^0 }% P
(一) 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核订; O3 K+ z) t& K4 K9 T& i
: K$ O( F4 \$ Q, y! r" _* P* u
1、有些资料、史料是假的,史料不等于史实;
9 C+ q( S4 Q. I3 {! V1 v" i9 V1 \ d
2、有些资料、史料是非正式文件;( X3 F! j4 ]& {1 l6 ?
$ M$ { g& f/ K2 m/ F+ c- V' u% U
3、有些真史料、真文件与事实不符。1 C7 K7 U6 |2 @2 ], _
. D8 A. B% C4 }8 o$ S
(二)考核资料应有的态度* r2 D1 V0 _5 {' f/ ?
6 @* d" H$ w; X! G8 ]
1、实事求是,认真负责;9 C9 u& V0 `- n- `+ g# M1 A# k
9 d3 F2 e6 `+ u% _, Z, e2、科学分析、消除偏见;4 W9 m7 @ w7 x$ j. k0 I( ~- e' {$ M
5 Q. R. ?; p* p1 ~- L3、有疑点莫随意作结论,可以多说并存。
- {5 ~7 v8 }! Z( }5 e7 v% }1 j- @9 J u8 X" S/ K
(三)资料考订的基本原则
5 P- p2 C1 Y8 n5 y% n
3 o" _5 i, S8 W8 V1、口碑资料服从文字资料;# [$ S4 O% E$ ?+ {& _0 S' ~
@/ V& q* |& g- P, O* z2、文字资料服从实物资料;* C8 w2 z# v- C" O! ^/ t( ^5 z
" L+ H" d8 }3 H
3、报刊资料服从档案资料;
3 y0 r+ Y5 k( w& ~! z. r7 ^9 t% _5 K. ^! Z7 ~% B
4、外部资料服从内部资料;
& L7 u, _- P. p1 D
3 ^2 E0 W6 R' V% G ~, k5、时远资料服从时近资料;
/ [! Q y v, ?, Z) Z( c# X% e% F6 h* E3 m# C
6、他人口碑资料服从当事人口碑资料。
; k; U, ~, v+ q C$ P% v
: V) {+ V1 |8 L8 a(四)走出“定格论”“重复论”等误区,严肃、认真地进行史料的核查、考订工作。
5 A& Q) I: K( f% S9 w- t+ ~& O2 L2 ?! }$ \9 s4 I% j; }- T! V
应当肯定,我们现存的史料是经过几任党史工作者几十年的辛勤征编得到的,大多是真实的、正确的,不能怀疑一切、推翻一切。但由于史料征编工作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人手、知识、经验、经费不足,有的当事人受一定政治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提供的资料欠准确,有的党史工作者欠严谨细致,把关不严,因而史料中会掺杂着一些不准确、有水份乃至虚假的东西,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存在着有失公允以至“离谱”的现象。因此,不能误认为现存的史料已“定格”,再去核订是“重复劳动”,而要抱“不轻信,不迷信,不偏信”的科学态度,十分审慎地查阅史料,对一些有疑点、证据欠充分和说法不一致的记述认真地进行核订,“把好最后一道防线”,力求言之有据,准确无误。$ V) S- n6 i2 D' e" `$ |- z
/ b0 D2 s# N0 k: u( P+ E3 O- L; v(五)核订的内容; P( z& V$ ], a8 k. g1 Q2 U. w7 d+ b
) A# U- k$ Y* C: v$ U) M
1、鉴别史料的真伪。对重要的史料,要查阅原件(复印件),通过对其来源、内容、文体、语汇、格式、笔迹、纸张、印章等的仔细辨析,判别其真伪。: f" V6 N' D' J! O1 J8 N
: R0 I: M h4 I
从个人接触到的史料看,革命战争年代的假史料,主要出于敌人和叛徒,我方的史料主要存在某些记述失真、评价欠妥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假学历、假履历、假报道、假报告、假批文、假证词、假文物乃至假机构等屡见不鲜。因此,编写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正本的史料鉴别工作尤为艰巨,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x: ?5 o1 ~* b1 B$ d: J
! E, u4 ~) X. D6 c8 U6 G$ n% x三、科学地分析史料
" h* \4 ~0 z/ K7 Z" x
$ D- W# q; n; {我们所收集到的史料是“多元化”的,其性质、内容、层次、文体、文风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在动手撰写党史正本前,必须对史料进行科学的、缜密的分析,才能正确地、合理地使用史料,写出取材适当、述评准确、体例一致、行文规范的优质党史正本。
. E* K, H6 M$ M7 `+ g
3 z, S. o/ S. [5 g* R" w(一)定位分析9 h2 ~$ k7 s7 ~) s4 j: f5 |6 K
$ e3 j) r/ u6 }( J- H3 Y& U# |
我们所收集到的各种史料的档次、规格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大事,有的是小事,有的记述很具体、详尽,有的则太概括、简单,有的写得比较细腻、生动,有的则相对较粗、呆板。因而,编写党史正本不能搞“自然主义”,信手拈来。必须进行“定位分析”,即客观地分析该史料所反映的史实在地方党史中的地位、作用、影响,据此确定该史料能否入史及入史的程度、份量,该详还是该略,是作为一个节、一个目展开来写,还是加以浓缩,概括为一小段或一两句话来交代。特别要注意对同一时期(阶段)各个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不同战线党组织的活动的定位要恰如其分,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相对平衡,各得其所。定位不当,会使人产生厚此薄彼、扬某抑某的非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_6 t" K. a3 O& T$ c) Z# {
# E; p9 e' _+ p& A0 M. g
(二)政治分析8 H3 [: ^! j6 w! c/ B" U4 S
* ~( \6 C3 Q$ h Z$ C
党史正本是党委授权党史部门编撰和经党委审定的党史书籍,人们都把它看成是党的历史的“正规教材”“标准答案”。因此,在使用史料上必须严格把好政治关,充分考虑史料入史后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例如,有的活动属于党的机密;有的是党组织在特定历史条件、斗争环境下所采取的带权宜性的策略、举措,如入史可能会产生某种负面效应;有的史料涉及党与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外党、外国的关系;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记述和评价,有关当事人长期存在很大的分歧。对这些政治敏感性的问题,必须从维护党的崇高威望,符合党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安定团结、社会和谐的政治高度来分析,确定是否入史或述而不评(只记事不评价),或采取“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加以稀释、淡化。3 v" `" K, q+ v. b0 K, |1 ^6 l0 {
5 g1 H1 s5 A! v& a+ H+ B! G
(三)文体分析
$ n% h2 z1 C" c, M/ S0 L6 [' g6 v& w' y! J$ E) Q2 d( s) f/ ^3 h6 w
我们所征集到的原始史料,出自阅历、政治文化水平各异的作者(口述者),形成于不同年代,其表达方式、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党史教研工作者所编撰的大事记、组织史、人物传、专题史料、辞书、论文(论著)、纪实作品等,均根据题材和出版目的需要,使用不同的体裁、笔法。例如,大事记、辞书的特点是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回忆录、人物传、党史纪实作品往往有人物对话,场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有的还带较浓厚的文学色彩。党史论文则以理性思维为特色,着力于论证、推理、阐发。相对地说,专题史料和党史正本的文体比较接近。但专题史料是专史,覆盖面比党史正本窄,它对同一斗争、活动、事件的记述,自然要比党史正本详细。同时,专题史料一般述而不评,而党史正本则要求史论结合,寓评于述。有的党史正本对每个历史阶段的斗争还单立一个目,如“本章小结”“本编小结”“结束语”,对历史经验教训作出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应该说,两者的文体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 B# ^4 T: }. O+ S1 _
/ i' H& M9 K* E' w( l) d) X5 c, i党史正本是权威部门编著的综合性、“通史性”(就党史著作而言)、总结性的史书,其文体兼有公文、政论、科技文体的要素,特点(或称基本要求)是庄重、严谨、规范。我们应弄清党史正本与原始史料和其他撰述史料在文体上的区别,不能把各种文体不同的史料“克隆”进党史正本中去。如果简单地切割、拼凑,必然会使党史正本变成各种文体的混合体、“四不像”。必须按照党史文体的要求,对入史的史料的表述、论述方式认真地消化、加工、整合,转型,使之成功“对接”,融为一体。对于史料中一些妙趣横生的对话,斗争场景、气氛的描绘,人物心里活动的刻画,富有诗意的山歌、民谣,尖锐泼辣的论证,尽管比较生动、深刻,但它不符合党史正本庄重、严谨、规范的要求,一般应予割爱,或加以概括、提炼、改造,使之合体。文/樊光湘
9 ?. D% w7 P% ^
: D2 N+ e. p2 J: f$ u/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