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中国共产党泰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复制链接]
老秘网 发表于 2011-11-14 14: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推进富民强市  建设美好泰州
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阔步前进
——在中国共产党泰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五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泰州”总体要求,适时提出“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突破,全面完成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致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打下有利于泰州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五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118元;财政总收入456.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70.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2%和29.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16亿元、利税565.7亿元、利润343.9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4倍、5.2倍和6.3倍,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单产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41亿元,是前五年投资总额的3.8倍;累计招引实施1亿美元或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3个。
二是坚持开放创新“双轮驱动”,致力彰显特色和优势,探索符合泰州实际、超越传统模式的发展新路。协调推进创新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形成“1+3+N”产业体系和“一城一区一园一带一块”产业布局;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建成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1.1亿美元,对外贸易275.7亿美元,分别是前五年的3.4倍和5.3倍;建成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和重点研发平台,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实施“凤城千人计划”,人才总量达60万人,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64人入选省“双创计划”。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致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共同进步,形成以城带乡、同步推进的良好格局。中心城市建设累计投入520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1平方公里,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所辖四市全部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以县为单位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靖江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十强行列;组织实施重点镇村建设“125”工程,城市化率从45.3%提高到55.7%;农村新“5+1”实事顺利完成,62%的村(社区)建成小康村;累计新增造林面积71万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四是坚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致力促进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巩固发展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生动局面。完成文化泰州建设两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梅兰芳艺术节等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0347元和9324元,分别是五年前的1.9倍和1.8倍;城乡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两连冠”;对口援建四川地震灾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援藏援疆工作扎实有效。
五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致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锻造奋发有为、群众信任的党员干部队伍。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为主题,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涌现出全国重大典型陈燕萍、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许年喜、优秀援藏干部周广智等先进人物;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联建、基层执法评议、干部勤廉评价、村(社区)社会事业工作站、村民直评村官、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等做法,得到中央和省委的高度肯定,创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新鲜经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具有泰州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建立。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四条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以“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的目标凝聚力量、激励人心,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既是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也是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既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总纲,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这一定位不动摇,使之成为全市人民矢志不移的共同理想、奋勇前行的鲜明旗帜。
二是必须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快转型。实践证明,只有从传统经验和路径依赖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从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才能科学应对复杂形势,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三是必须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群众满意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只要坚持把为了人民作为最根本的工作导向,把依靠人民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方法,把民生幸福作为最根本的工作追求,人民群众就永远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
四是必须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进泰州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党是领导发展的核心,只有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确保事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今后五年市委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坚持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努力建设人民更幸福、发展更科学、区域更协调、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社会更和谐的美好新泰州。
今后五年市委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推进富民强市、建设美好泰州,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社会发展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实现新的跨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好于省现代化指标体系序时进度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在苏中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今后五年,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基本建成“三个名城”:
产城一体的医药名城。医药高新区集聚一千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一千个以上医药创新成果,引进一千家以上企业,实现一千亿技术市值,达到一千亿级产出规模,跻身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医药研发、医药制造、医药会展交易、康健医疗、教育培训五大功能区和中央商务区,成为国内外医药资源汇聚、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健康产业新城。
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传统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和弘扬,城市文化主题和城市精神得到高度认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建设一批高品位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景观,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文化艺术精品,建成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建成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富有魅力的生态名城。市和所辖四市全部建成国家生态市,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建成一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城市片区与现代旅游休闲区有机衔接,全面构建以绿地和湿地为主体的高效、稳定、安全的城乡生态系统,成为知名的水城水乡生态宜居城市。
今后五年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奋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是在推动富民优先、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上争先,促进人民更加幸福。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重点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的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力争通过六年努力,城乡居民收入剔除价格因素实现倍增。健全“七大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药卫生、公共交通服务、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体系。今后市级财政支出70%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投入,鼓励引导各类资本向民生领域集聚。推进“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和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深化城乡文明共建,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教育和管理。
二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争先,促进发展更加科学。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围绕打造万亿级规模、千亿级产业(园区),构建以百亿级企业为龙头、规模骨干企业为支撑、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力争工业总量突破1万亿元;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园,扶持发展新能源重点企业和项目,打造千亿级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培育壮大一批国内领先的新兴产品集群,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后备梯队。力争新兴产业规模翻两番以上,占工业经济比重40%以上。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形成一批具有先导性、示范性的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批水平高、业态新、品牌优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多层次的科技孵化器,打造科学仪器设备共享、产业共性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网络服务“四大平台”,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通道。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构建政、企、银、投“四位一体”的投融资体系,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五年翻番。实施以项目、人才为重点的开发开放。强化龙头型项目和产业链项目的招引,深化与跨国公司、央企的战略合作,引进实施一批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项目。大力引进国际化领军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打造多层次人才集聚、各类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人才高地。
三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上争先,促进区域更加协调。优化城市功能形态。北部老城区,彰显历史文化风貌,打造以文化旅游、生态、商贸为特色的城市片区;南部新城区,凸显现代城市气息,打造以新兴产业、商务、金融、高等教育为特色的城市片区;以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推进城市东部规划建设,打造具有浓郁现代人文气息的城市新片区;以新能源产业园为依托,推进西部城区改造建设,提升城市西部片区。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按照主体功能分区要求,放大机场、大桥效应,统筹推进公路、铁路、港口、航道建设,形成以泰州城区为中心,连接中小城市的“半小时交通圈”,构建布局合理、内外通联的现代交通网络。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成2—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积极推进社会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力争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5%,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到14%。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完善户籍制度,有序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转变为市民;探索土地使用制度,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创新小城镇发展制度,增强小城镇发展能力;改进公共财政制度,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
四是在加强文化泰州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上争先,促进文化更加繁荣。提升传统文化生命力。坚持“城市建设也是文化建设”的理念,加大历史街区、名人旧居、文物建筑的修缮开发力度,注重保护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突出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力争形成500亿元以上的工贸总收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壮大,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扩大文化对外影响。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节庆品牌。扶持原创性、地域性文化作品和重大题材、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发行,加强对泰州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精品和本土优秀文化人才的宣传推介,弘扬泰州优秀文化。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城乡全覆盖、功能更完善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实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精心打造“百姓”系列文化品牌,让更多市民深入其中、深得其益。
五是在打造宜居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争先,促进生态更加文明。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增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培植一批绿色环保企业,打造一批生态产业链,推动各类工业园区向生态园区转变。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以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海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溱湖湿地、河横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规划建设中心城市北部生态区;以医药高新区为依托,建设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加强沿江生态资源保护开发,构建原生态长江绿带。加快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工程,不断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构建城乡一体、科学合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处理和卫生保洁全覆盖。推进水利现代化,促进人水和谐。高标准实施卤汀河、泰东河、引江河拓浚工程,推进新一轮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疏浚,建立农村河道轮浚和长效管护机制,重视城市防洪工程和水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逐步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城区河道水面可亲、水体流畅、水质优良。
六是在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上争先,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创新社会建设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序扩大基层民主,更好地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探索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加强对新兴媒体的应对运用和引导管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风险评估等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整合基层条块分割的社会管理力量和资源,实现社会服务有效集中、行政执法有机联动。全面构建“一委一居一站一会”的城乡社区管理框架,完善和推广农村中心户长制、城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社区服务职能,把基层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营造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以建设和谐稳定示范区为目标,全面深化平安创建,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监管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安定。
实现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关键在党。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努力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型党组织。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学习现代化知识、研究现代化规律、推动现代化实践,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相适应,与推进富民强市、建设美好泰州的新要求相适应;进一步放大干部教育“名家讲坛”、“百姓名嘴”理论宣讲队等学习品牌效应,以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建设。
二是培养造就引领现代化建设的干部队伍。突出重品行、重实绩、重民意的用人导向。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切实把谋划发展有钻劲、推动发展有本领、创新发展有办法、对待人民群众有感情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建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领导干部提名行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更加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干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完善干部激励保障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让不同年龄段干部都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
三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置党组织,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加强“能人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社会化选拔、公职化管理,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格局。有效整合城乡党建资源,积极引导党政机关、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促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四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工作在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要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奋勇争先,在日常工作中倾情倾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影响群众、感召群众。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形式主义,着力改进文风会风,严格控制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把精力花在干事业、抓执行上,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基层、落到实处。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必须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崇尚节俭、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奢侈浮华,反对享乐主义,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五是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创新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制度化、系统化、程序化、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拓展源头防腐工作领域,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切实加大查案执纪力度。坚决查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坚决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坚决查办与民争利、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全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加强对财政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的运行监督,确保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正确行使。
六是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突出党员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听证咨询、定期评议等制度,扎实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加强党内关怀,保障党员权益。更大力度推进党内民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不断探索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把握好政治方向,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有效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10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