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的发言提纲汇总

[复制链接]
云南老秘 发表于 2011-10-29 08: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要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实现文化育民。文化作为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以文化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不懈地推进作为文化建设之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文化人,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市民精神为切入点,以深入持久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为牵引,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市民精神与城市生活的融合,不断提高市民的精神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和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市民的精神和自觉的个体追求。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要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实现文化惠民。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要根据公益性、均等性、便民性和基本性的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城乡一体为目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图书馆、博物馆等重点场馆建设,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公共文化设施。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向城市社区和农村乡村延伸,重点推进基层社区和农村公共文化站所等服务机构发展;合理界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标准,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注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群尤其是城市农民工群体对文化的需求,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等惠民行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文化配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要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实现文化富民。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要从铜陵实际出发,重视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大力培育文化市场。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要充分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弘扬铜文化品牌,把青铜文化博览会和民俗文化节等打造成具有长远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城市。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市委政研室  张云龙

  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了研究部署,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必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全会通过的决定,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我们要充分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紧密结合自身工作,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一要认真学习好。要把学习全会精神摆上首要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力求先学一步,学深一些。要充分发挥党委(党组)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精心组织安排,切实抓紧抓好。要把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贯彻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做到准确掌握基本精神,深刻领会精髓要义,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创新工作思路、创造一流业绩的实际行动。二要精心宣传好。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舆论阵地,开辟专栏,设立专题,组织一批重点评论和理论文章,大力宣传阐述全会精神,及时反映各部门各单位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的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把学习宣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充分利用市民学校、社区和乡镇文化站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充分利用“铜都讲坛”等宣讲载体,通过组织专题座谈、理论研讨、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面对面宣讲,让全会精神深入城乡基层、进入千家万户,进一步焕发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文化建设的巨大热情。三要贯彻落实好。就是要把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加快文化强市步伐、推进铜陵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全市社科理论界要紧密结合铜陵文化改革发展实际,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阐释,尽快拿出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理论成果,为开创铜陵文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

  市委宣传部  汤晓华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促进文化强市建设

  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宣传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文化部门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具体工作中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以文“惠”民,大力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我们要立足文化民生工程,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家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同时着力推进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县区图书馆和文化馆及美术馆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落实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得到文化实惠,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改革成果,在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上实现新跨越。

  其次,以改“兴”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我们要坚持“六个坚持”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坚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并由此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改革,激发文化活力。

  第三,以文“化”人,强化核心价值观念教育。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合理培养与引导文化消费,提高全市人民文化素养。要进一步加强艺术精品生产,提升铜陵文化品格;要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我市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使它造福人民、造福当代。围绕精致大气之城和平安幸福之城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作用,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群众生活的全面融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

  第四,以产“强”文,继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当前,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文化生产能力大为提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公众文化消费才能活跃起来,才能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为此,我们要积极促使铜陵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文化产业成为铜陵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市文广新局  侯化林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重要性的再认识和充分肯定,充分体现了党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对新的时代课题,肩负新的历史任务。当前,要全面深入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从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情况看,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市社科联带领全市各社科学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对于全力推进提前八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幸福铜陵建设,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深入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从认识上深化,从行动上关注和支持,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努力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会领导班子建设,夯实基础。再次,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注重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之中,运用于解决改革发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引领和推动城市转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部署,无疑是给正在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的铜陵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径。就铜陵而言,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使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坚定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下定发展好文化产业的决心。今年前三季度,铜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为425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亿元、325亿元和95亿元,各占GDP的1.17%、76.47%和22.36%。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其中的文化产业所占比例更不容乐观,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铜陵任重而道远。但辩证地看,不论是从世界范围、国家和省级层面来看,还是从铜陵的独特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来看,铜陵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都十分巨大,尤其是在当前铜陵推动城市全方位转型发展形势下,此时在铜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机遇难得。我们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坚定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认清发展大势,下定发展好文化产业的决心。

  其次要理清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选准发展文化产业的出路。发展好文化产业,首先是要有好的思路。铜陵文化产业这么多年来之所以发展缓慢,未解决好发展思路是重要因素。现在要立足构筑世界铜都、打造皖中南中心城市、建设幸福铜陵的城市发展定位,紧密结合建设“四个之城”的奋斗目标,尽快制定出适应铜陵这块土壤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有了发展思路,还要选准正确的发展路径。发展文化产业大的路径就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就是制定发展规划,建立良性机制,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营造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培养、引进和储备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等;企业为主体,就是企业自主决策、自主投资、自觉按市场规律去发展。

  第三要把握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突破发展文化产业的难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一蹴而就。从铜陵现实出发,必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重点要结合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打造若干条文化街区。如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江南文化园,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二路可建设为铜文化一条街,正在建设的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及附近街区可建设为艺术会展等特色街区,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增长极;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重点打造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重点培养、引进一批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重点发掘具有铜陵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以及尽快建立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体系。在发展难点上要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商上有所突破。通过旅游资源、铜工艺品的设计和开发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使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一个根本性突破。 市政府研究室  杨友进

  学习领会《决定》精神  推动文艺工作创新发展

  市文联作为承担“联络、协调、服务”广大文艺工作者重任的人民团体,作为党联系文艺界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市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会和《决定》精神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前不久闭幕的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目标和“推动特色精品创作,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任务,这为铜陵市文艺界注入了精神动力,给予了极大鼓舞,我们要结合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继续大力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惠民活动。要注重实效性,防止走过场。既要“送文化”给群众,又要“种文化”在基层,满足全市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进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今年以来,市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会同文学、音乐、戏剧、舞蹈、摄影、美术、书法、曲艺、民间文艺、电视电影等文艺家协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文艺活动,如纪念建党90周年文艺表演与征文、少儿舞蹈专场会演、革命老区金寨文艺采风、“靓丽铜都 幸福家园”摄影大赛、第五届社科文艺奖颁奖表彰、文艺进社区惠民行、中国安徽民俗文化节铜陵地方民俗展示、新农村舞蹈教室项目落户铜陵、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作品展、文艺精品创作与研讨、《五松山》文学刊物改版与扶植本土文学新人、启动“中国知名作家艺术家写铜都”等等,有不少文艺作品在省内外获奖或参展,社会反响强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市文联在引导文艺创作、促进文艺繁荣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我们要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评论工作,引领文艺工作者勇于担当、坚持真理,努力推进文艺创造和文艺创新。履行好党赋予文联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文联自身建设和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铜陵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市文联  张文林

  要努力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强调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特别是基本文化权益,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要求。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政府的财政投入要眼睛向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的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最近十几年来,全社会对文化设施建设比较重视,使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硬件条件有所改善。但是,毋庸讳言,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过于眼睛向上而朝下不足的问题。一些文化项目,少的几千万元投入,多的几个亿甚至几十亿元人民币,虽然有国家文化发展繁荣的需要,但是这些大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普通城乡居民并未从中受多少益,而且不少设施使用效率非常低下。相反,广大基层社区文化设施却严重不足,居民自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受束缚;不少基层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往往由于经费就缺那几千元、几万元而无法举办。如果能调整一下思路,调整一下投资项目,用几千万、上亿的人民币,能建多少个街道社区文化站、文化馆!

  其次,要注意引导群众文化活动与时俱进、努力创新,要革除陋习,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比如,放鞭炮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但目前不分时段、不分场合随便放的方式,肯定是陋习。这就需要我们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善加引导,加强管理,开动脑筋,推陈出新,鼓励、引导人们创造新的表达方式。

  第三,要保障人民繁荣发展文化的主体地位。要尊重文化生产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选择权和评价权。要切实贯彻执行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著作家、思想家、艺人的劳动。他们的劳动成果要依法予以保护。既要允许一部分人发展黄钟大吕,又要允许一部分人从事民俗文化活动;既要允许一些人搞阳春白雪,又要允许另一部分人搞下里巴人。正确处理好文化生活中的雅与俗的关系,坚持弘扬主旋律,允许、提倡、保护多样性。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形式正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标志和特点。尤其要注重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当然,对于披着文化外衣从事“黄赌毒反”活动的违法行为,对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违背公序良俗的活动,要坚决依法予以查处,决不能允许其泛滥。   市委党校  张笃西

  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中,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鼓励和支持全市各哲学社会科学类学会,围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铜陵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中心任务多开展一些经常性的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来凝聚人心,团结队伍,扩大社会影响。此外,要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在可能的情况下,市级财政每年给哲学社会科学界各个学会安排1-2万元的专项活动经费,为他们充血打气鼓劲,鼓励各学会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多做贡献。

  市社科联  徐  光

  发展文化产业  扩大文化消费

  一要着力在体制创新与政策引导上下功夫。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民间文化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明晰政府文化服务职能,使政府的文化资源更多地集中在发展公益文化、民间文化方面,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得到实惠;另一方面需要强化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完善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发展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民间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释放民间文化资源的能量,把民间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实现政府文化力量与民间文化力量的良性互动,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要着力在重点发展与整体推进上下功夫。要重点扶持具有相对优势的文化产业集群,抓住龙头企业,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各个产业集群整体推进、联动发展。作为南部城区,要充分利用千年古镇大通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以及周边200公里以内拥有众多名山、名湖、历史文化名镇等核心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影视产业,积极打造铜陵影视拍摄基地。加快引进一些大型实体影视企业,与本地影视企业形成“多驾马车”拉动产业发展的局面。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突出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原创艺术产业集聚地,力争建成皖中南影视动漫城和影视动漫基地。

  三要着力在项目带动与产业集群上下功夫。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完善产业链,着力打造文化产业集中区。通过筑巢引凤,积极推动影视、动漫、工艺设计、雕塑、广告装潢等创意产业发展。加速文化企业聚集,依靠完善的硬环境、优质的软环境,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充分挖掘文化“富矿”,在大通古镇规划建设青通河畔“大通印象”、“祠堂湖—大士阁”风景区、澜溪老街大通古镇民俗风情街、天主教堂钟楼—祠堂湖畔“铜陵婚庆一条街”等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南部城区成为原创艺术家集聚地、原创艺术品交易集散地、艺术文化展示交流地、艺术文化教育培训地和艺术特色旅游基地。

  四要着力在产业调整与富民强区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手工艺专业村(镇、县)不断成长,农村手工文化产业已逐步成为某些地区的支柱产业。目前,郊区开始建设民主“江鲜美食村”、“和悦遗址公园”、光荣“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村(街)”等。要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专业村的资金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专业村挂牌宣传、资金扶持等办法,推动专业村建设。吸纳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郊区区委宣传部  张  进

  彰显精神动力  发展繁荣文化

  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和重点任务,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增强全区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增强全区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一步增强文化凝聚力,巩固全区干群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将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市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和建设各领域,不断弘扬新风正气,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特别是要坚持和改进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努力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全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增强全区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一步增强文化感染力,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将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保障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加强文化建设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并运用现代技巧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使之以更具吸引力、感染力。我们将依托主流媒体,同时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抢占全媒体条件下思想文化宣传的制高点,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增强全区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一步增强文化创造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我们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文化产业落户我区,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提高。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扶持文化创意企业,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扶持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体现区域特色和较高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铜陵这座有着千年深厚铜文化积淀的城市增光添彩。

  狮子山区委宣传部  胡江红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作为主城区的宣传文化部门,我们要按全会《决定》要求,切实承担起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组织协调的责任。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组织好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决定》从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专题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和发展,全面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建设,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怎么样推动文化建设这一时代命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必将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思想武器。可以说,这次会议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境界。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将永载史册。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思考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抓住并用足用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开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征程新篇章。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总体部署,结合铜官山区实际,我们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争取在文化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一是抓好规划引领。真正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价。科学编制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发展文化软实力变成我们工作的硬任务。二是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宣传文化队伍。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广泛利用节庆日,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完善文化发展的物质、资金、智力等保障机制。提升社区文化阵地及公共文化事业设施设备建设和装备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对文化生活不断日益增长的需求。四是充分开发利用全社会资源,发挥人民群众尤其是社会文化艺术社团的文化创造积极性,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平台,引导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全面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铜官山区委宣传部  程克勤

  党对文化认识的新高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党对文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决定》的通过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建了巨大的经济、政治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文化发展成果,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思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党对文化的自信源自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包括中国的现代文化,要给世界人民展现一个现代的、光明的、美好的中国形象。

  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全县上下学习全会精神的高潮。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重大、内涵丰富,就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重要部署、重要举措。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学习、讨论活动,深刻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各级党委和宣传文化战线的同志要带头认真学,重点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重大举措。全面细致了解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品等情况,摸清家底,寻找差距,整顿作风、振奋精神、严格管理,面对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文化改革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文化改革发展推进力度,真正打好文化这张牌。文化是软实力,但不是软任务,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有硬措施、硬支撑、硬约束,全力推进文化建设,为建设幸福铜陵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联系实际,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扎实开展年内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抓落实、抓提高,对照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在认识上有提高,在思想上有创新,在措施上有调整,全面完成年初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宣传文化战线上的同志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东部城区建设要科学规划文化设施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超前谋划明年的工作。

  铜陵县委宣传部  陈邦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粉丝

15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