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随感一6 W. U% {2 |& S: X6 |
7 y" q* { ~$ B 近日,备受网友诟病的山西吕梁市交城县委书记李志安“抄袭门”事件,成为文字工作者茶余饭后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关键看你会不会抄。如何合情合理地抄,巧妙地抄袭?这是所有文字工作者,尤其是那些刚入道的新手们,一个绕不开避不了的问题。个人以为,就是看完别人的文章后,进行消化吸收,再用你自己理解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巧妙地抄袭!要知道该学人家什么东西,不能简单复制粘贴,像李志安那样的,只将高卫东原稿中的“我老秘网市”改为“我老秘网县”,仅对其他细节做了简单修改的做法,是万万不可的!
, y6 F; O, r [7 C5 x 当然,正确恰当地抄袭和模仿的确是文字工作者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要重点学人家如何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选用材料、语言表述、起承转合等。真正做到小抄抄其形,中抄抄其神,大抄抄于无形。
5 S7 \; A9 u% E9 Z+ B2 o
- T7 t0 y) }: D" Q' Q4 z3 h2 y2 R1 D1 D# H8 `
笔耕随感二 纵然我们难以为天地立心,但应当具备格物致知穷源竟委的执着;纵然我们难以为生民立命,但应当具备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情怀;纵然我们难以为往圣继绝学,但应当具备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向往;纵然我们难以为万世开太平,但应当具备独善其身淡定守拙的信念。/ e; Q( I3 h6 D3 v
; g* |# p8 N1 S2 ]
7 _; ^0 r9 f) i0 Y; c0 l
笔耕随感三:务必要化为己有' S1 x" e; j A9 T% a, s: s
9 h# U; n7 S2 x x# X* m, N% O 我一直认为,对新手而言,经常写点时评杂感随笔之类的,对提升文字能力绝对有好处。如果一味地单纯网罗收集各种材料,不进行必要的消化、思考与吸收,化为己有,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而是满足于抄来抄去,则终将难成大器。2 D" z* {2 x5 P
政论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必须突出其思想性,以观点取胜,文字哪怕稍微弱点也无妨,做到文从字顺即可。靠拼凑形成的文章,既没有深度,也不够生动感人,难以令人信服。务必要跳出这个误区。总之,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宁可突出其内容,做到言之有物,力戒空泛;在完整与结构之间,宁可突出结构,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在润饰与表述之间,宁可突出表述,做到观点鲜明,生动有力。
$ G2 t8 W) v' L% C
* `" S" m# g4 D# q( E3 j+ r 笔耕随感四& N8 G* L5 ^* ~/ ]- { n+ [" n W
3 }. J/ U+ B; s8 Q7 z6 l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在民主生活会上的自我剖腹材料如何写,这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问题。个人认为,讲不足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找准切入点,如何把好度。既不能把领导自己说得“体无完肤”,上纲上线,里外不是人,也不能对缺点与不足轻描淡写,蜻蜓点水,甚至只字不提变相歌功颂德。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述的技巧,注意正确使用诸如程度副词等词语,做到刚柔相济,进退自如,得当合体。所以,我一直强调,写文章悟性很重要!这个悟性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领会领导意图的能力。二是要悟出为官从政之道。三是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话要如何得体的说。总之,一句话,功夫在文章外,掌握一些为文之道很重要。 可以说,一宁的工作经历与生活积淀,是做好文字工资的重要基础。
6 z1 E5 ^ k6 b8 b# G* v' H2 N7 ]5 N4 u" P" ~
成为写手不难,成为高手很难;追求数量不难,追求质量很难;成一家之词不难,成一家之言很难。8 Q. e9 \0 v/ j5 t! X
; T1 d1 E$ y2 Q: x$ I5 ^
" z1 @% r& a6 P/ N 笔耕随感五
( |& ^1 N4 ^% `/ F
: D, j2 d1 ~! _! u, `; D. V: V6 W) r1 J5 l
书海浩瀚无边,我们即使穷其一生也无法读尽人间所有书籍。唯有汲取别人的经验与智慧,建立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华丽转身,你方可跳出阅读之限,翻越书山之险峻,畅游于知识之海洋,成就你的一家之说。
+ s' E6 t% Q! a; p
! J* a1 a- _0 w1 I) Q2 M 笔耕随感六' H8 `* q. x8 J; o- d8 |. P
3 q9 l) H6 U# [, d8 d 制定文章的写作框架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间接地反映出作者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因此,为文者务必自觉加强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切实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策。! y; M# h1 q* s2 |8 h
. J( ]4 g) T' x; e3 z 笔耕随感七 2014年4月7日 + |! \3 L8 \" z& j
9 B/ S i7 L. y9 B9 p 如何提升文章的构思能力?还是离不开多看多写。看什么文章?首选中央、省这一级的领导讲话、文件,如中办通讯上面刊登的中央领导讲话。要边看边思边悟,人家为什么要这样布局?语言为什么要如此表述?换成你是如何处理的?差距在哪里?如此反复训练,定有所获。 光谈理论,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空想主义;光有实践,没有理论的指导,成长进步有限,无法提升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理论与实践二者不可或缺6 P. U, a! v! m! t7 \9 N7 W, K
( G/ y0 n3 q$ k& s 1 K, k. Y- U" }, ]8 x2 v8 s1 e
& _( r* o& [& M5 k6 n5 M 笔耕随感十 2014年4月16日
# j. m) {! A3 @, s( f, m8 c2 O W1 b, k, Z F5 {
再议文章标题的制作 O# i- S7 E2 ^( z. t. Q0 y
7 F2 h: B% X2 u% N
针对一些新手在设计制作文章标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个人认为,标题的句式结构与表达的观点一定要统一,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宜先定观点,再选择合适的句式,最后才考虑句式的工整对仗和个性特色。切勿因句式结构而掣肘观点的表达,就好像用什么词牌应与内容意境相匹配。标题之要在形、韵、意三者的有机统一。形,即文字的形式美,讲究对仗工整。韵,即讲究韵律,读之琅琅上口,富有气势。意,即能够总括整个段落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我一直讲,用这种标题虽然对仗工整,但也有局限,类似填词。不要为了对仗工整而作茧自缚。1 ?) Y* V! P. `: X
8 I8 Q* b& p* z) j) S& C
给大家一个忠告:当你的写作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应该作些理论上的总结、补充与思考了,不仅要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更应该注重用相关理论来指导你的写作实践,做到相得益彰。 % z% _2 K K7 X- v) ^0 c9 c
2 `# ?: ]; J4 W4 S! H
好词佳句分享 2014年4月18日
: Q9 [6 I' P" R8 i" u: J* W6 I4 L. Y+ v1 B! j/ |
我们以严格的标准、严厉的措施、严明的纪律,重点解决好“四风”方面存在的浮在面上、华而不实、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全身光亮亮、只是做模样,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不思进取,追名遂利、贪图享受等问题。要求党员干部真正放下架子、放下面子、扑下身子,来到群众身边、站在群众田边、贴近群众心边,多进院子、少端杯子,多出点子、少添乱子,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需,认真“做事”而不是“做秀”, 把节约下来的公用经费用于解决群众最盼最怨最急的民生问题,真正“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切实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 j. ?1 {$ n5 k" B
" C Z( s9 |; Q( k6 X% Z6 R
0 Z9 e. p: a/ U
笔耕随感 2014年4月22日
# p8 X7 N# D; g& c$ O
! B! I9 y/ Z' j2 @4 e8 v! { 个人认为,机关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写作的主体角色不同。公文的执笔者是为人作嫁衣,某种意义上说,扮演的是领导代言人的角色,而文学作品是作者个人的艺术创作行为。其次,作用不同。公文的着眼点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文学作品则起到审美教育作用。再次,写作的规律与方法不同。公文侧重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文字表述宜精炼准确规范,不能夹带为文者个人的感情色彩。文学创作则侧重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语言富有个性感情色彩。
. v: f: F# H/ Y$ [; {. V4 u% }! M9 ~& s# O) y# }; X P
2014年4月25日 " J/ w/ o# b5 `' C/ b$ i
6 n/ W! W" A3 R+ D R
有关调研工作的随感 ( g- K) X8 B/ s" N+ q
2 [/ Z/ w' E- J" H 开展调查研究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调研过程中,当某个问题牵涉到二个以上不同利益主体时,各方的看法往往不一致,如何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使领导作出的决策更加科学公正合理,这是办公室时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 _3 Y1 E5 R: q# g3 F# T 怎么解决这个辣手的问题?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三不偏”:一是不偏听,注重调研的公正性。当大家意见不统一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此时调研人员切忌感情用事,凭个人好恶选站队,而应当不分亲疏,耐心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全面客观地去了解掌握实际情况。二是不偏袒,注重对策的可行性。由于各方在利益诉求上的不一致,为弥合分歧,促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提出的处理意见不能只顾其中一方的利益诉求,而应当兼顾各方的要求并留有余地。三是不偏定,注重方案的科学性。从决策学来看,提交仅领导定夺的决策方案不能是单一的方案,对上述问题的处理尤应如此。作为调研人员,应当提出至少二套以上的决策方案,对每个方案都应该有各自的利弊分析,以便让领导从中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4 k2 }' {) A( f5 F e G% Y2 J' \ 笔耕随感 2014年5月3日
% V) P& j) ?5 l- y1 i2 l, m! n, c) M" I) J9 m5 }6 ^ |; `- y
对敏感的话题,特别是那些涉及到与前任领导有关的话题,在任的领导如何进行得体地评说,是为文者时常会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下面,以李克强总理的一段话为例子,简单说说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 D# w# ?1 S4 `' {
李总理在谈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时说:“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现行的财税体制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的。这些年来,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政府的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但随着形势发展变化,现行财税体制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必须进行改革。”这段话从字面上理解,表达了三点看法,一是阐明了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的重要意义。告诉大家,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不可忽视,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大家注意财税体制前面的“科学”二字,言下之意,只要现行的财税体制尚不科学合理的话,就得改革,这个与当初制定改革方案的个人无关,请不要作过多的解读与臆测。二是道出了现行财税体制的历史渊源。间接地告诉大家,现行的财税体制之弊已由来已久,非本届政府造成的,且问题的形成有个过程,有其客观性。三是指出了现行财税体制的不足之处,必须进行改革。短短的几行字,就把财税体制的来龙去脉、现行体制的优与劣、推进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筒明扼要地讲清楚了。; K: |- O4 O; a& _0 J1 e
由此可见,当你对某项工作需要作出重新的评价和调整时,而恰好这个问题又牵涉到前任、上级机关、班子主要领导,那么在具体的文字表述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要先扬后抑。可采用春秋笔法,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意义、产生的正面效应作个恰当的评价和肯定,再点出不足。二要对事不对人。要就事论事,不要借题发挥,夸大其词,更不能借机发泄私怨。要承认历史的局限性,任何的决策都有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苛责前人。三要让人听出弦外之音。出于工作需要,我们有时候需要澄清事实。,明确责任,以避免外界无端的猜疑,但是文字上又不能采取直白的方式。对此,我们可以婉转地将一些情况和盘托出,给人家以想象的空间。9 ]8 @1 W* S4 h9 J9 h
“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其实,为文之道亦是为人之道。记住,在行文过中,尽量避免因表述不当,而给当事人造成不必有的误解和伤害。
. e" Q6 k' V2 ?# h% U3 A& A4 |& o: n% W Q7 I" {* m( T
VIP群嘉宾:潜龙 2014年5月5日
$ r+ ~. [1 \% {: K
, Z B' H: d* J5 e 个人认为,领导身边通常要有三类人:一类是李莲英式的纯粹奴才,一类是和珅式的人才,一类是纪晓岚式的怪才。可以说,奴才好用不顶用,人才难用能管用 ,怪才看你如何用。奴才供使唤,以体现领导的尊贵;人才装门面,以彰显领导的水平; 怪才做后盾,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说,多观人之长,用其长,天下皆为可用之人;只观人之短,用其短,天下多为平庸之徒,关键在于怎么用人。
( w7 Z3 ]& y$ H4 J& e/ A6 k
t5 d4 j/ c) g$ Z, l 在文字表述中如何做到层层递进又符合逻辑 2014年5月6日
& F1 W: u4 m0 g' D! }6 C- S3 G/ L6 N; }; a9 w
" `# ]+ K- N& V+ ] 以上内容摘自潜龙老师在老秘网QQ群的辅导发言,欢迎关注潜龙老师的个人微信:请从微信中“添加朋友”-- 输入微信号:“fjnd828”---搜索到潜龙(竹友)即是。
# M( v! u; [0 z' J' z
! s% V; t2 Y5 z* @' R/ F5 ]% ]4 h2 d-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