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无疑地意味着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将是积极构建民生型政府,稳步改善民生。那么,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民生型政府以及构建的路径等,本文将就此作出探讨。
一、改善民生是政府最基本的工作职责
“为官之要,先存百姓;执政之要,顺乎民心” 。温总理曾向前往灾区的领导发出指示:“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有什么困难,将来政府都要管”。
首先,明确抓民生、促和谐,惠百姓是政府的根本工作。所谓民生型政府首先选择的是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典型的民生问题。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民生解决不了,政府就会失去支撑的力量,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政府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创造充分的就业环境,不断扩大社保范围,促进劳动关系,加强医疗保障措施,增加扶弱助困力度,做好教育均衡工作,促进文化繁荣,加大环境提升,实施利民惠民行动计划,加快平安和谐建设。归结起来,可以称之为“民生行动计划”。实践证明,只有将民生问题作为考虑问题的基本着力点,把民生问题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贯彻实施科学的发展观。
其次、明确解民忧、促发展是推进政府改革的强大动力。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这就是解决民生问题建设服务型民生型政府的重要部署。因为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中承担着主要责任。反过来说,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又会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再次,明确体察民情、善待百姓是构建民生型政府的主旨。“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社会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政府应该也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中起引导作用,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并以此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新时期形成中国的特色之路,从体制上解决好机制的问题,取得在实践上的新进展。在把政府建设成为责任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同时,构建民生型政府,为人民创建一个美好、快乐、和谐的家园。
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路径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当前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是加快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只要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就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全面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建立公正制度,抓住工作关键
“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管子)” 。解决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权,职责重大。不仅要事事落到实处、件件见到成效,而且要注重制度建设,注重措施落实。因为民生问题与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政策设计有关。所以,政府要解决民生问题,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如果不首先解决民生政策制定问题,其他问题都将无从谈起。
2、落实惠民措施,强化民生领导
有人说,“管理就是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政府要围绕民生工程的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推进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落实配套资金,强化资金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工程影响;严格督查考核,狠抓工程进度。确保民生工程得到顺利推进,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得到圆满完成。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长效机制。通过完善民生工程政策框架体系,探索建立民生工程项目可进可退机制,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资金配套及拨付办法,加强民生工程项目管护,让民生工程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持久发挥效益,确保长期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完善政策体制,保证有效执行
一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关键问题。政府要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统筹推进民生领域各项改革,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教育是民生之基,要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医疗是民生之需,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缓解群众医疗难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其他民生领域的改革,向民生领域改革进行深层次的挑战。
二是优化护农惠民政策的执行环境。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知识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是确保政策顺利执行的首要因素。民生政策执行环境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政府要提高民生政策执行的效率,完善民生政策执行的体制,而优化民生政策体制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共权利社会化,政府服务意识的回归和公民主体地位的上升。尤其要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切实提高孤老残幼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
4.整合执行资源,健全监督体系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白居易)。政策资源是指政策运行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利用来促进运行过程的各种支持和条件,即政策运行所要花费的代价和必需的各种条件,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要加大整合执行资源力度。同时,民生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监督制约机制,还要为政策执行者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系统。因而,要强化人民群众参与政策执行监督的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这也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从而积极投入到监督活动,以提高政策执行监督的有效性。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加强政策执行的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的意识,不能局限于事后监督。
5、强化统筹协调,创新管理方式
民生问题的解决别无他途: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按照“政府统一领导、财政组织协调、部门牵头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民生工程推进机制。确保民生工程事事有人管、项项有人负责。积极应对民生工程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民生工程均衡进展,引导群众保质保量完成民生目标任务。要强化协调调度效果,创新资金管理方式,加强工作机构建设,认真总结民生工程实施中的经验做法。把是否真正构建民生工程的政策体系,是否真正彰显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理念,是否真正推进政府工作效能建设作为检验民生型政府的关键。
同时,要提高政策认同感,减少人为抵制度。为了民生政策目标的实现,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人民政府,应将政策执行对象群体行需要调适量降到最小,以减少人为造成的抵制,从而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6、保障促进民生,确保政策公平
民生问题的内部都纠结着利益冲突,关系到社会公正。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协调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充分体现和保障不同社会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而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的社会变迁,整个社会出现了剧烈、持续、深刻的分化,表现为社会异质性的增加、社会利益的分化。在此社会背景下,一项政策或改革,可能在让某些群体受惠的同时,使另外一些群体受损。所以,要保障和促进民生,需要政府转变管理方式,在社会管理中更加重视公平性,以确保各不同利益群体平等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
三、民生型政府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民生型政府的理论依据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构建民生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民生型政府的治理理念, 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是民生型政府的职能要求, 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相结合是民生型政府的行为准则, 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是民生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加大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是民生型政府的资金保障, 将民生状况作为评判政绩的主要标准是保证民生型政府建设质量的必要条件。
一是必须注重社会服务管理。要提高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的服务水平,增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民生领域的不断拓展。过去的民生需要主要在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生存方面,而现代的民生内涵除了基本生存外,还包括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和产品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在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
二是必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当今社会,政府向全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被认为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甚至可以说是政府存在的依据和理由。政府要满足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基本公共产品需要等。因此,必须确立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责无旁贷的供给者的理念,承担起全社会基本公共需求提供者的责任,促进改善民生,这也是政治合法性的要求。
三是必须全力保障资金需求
要优先保障民生工程资金。加快推进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建设。努力奉行民生为重、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保障面,切实将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要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在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同时,民生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公共产品供应问题,需要政府的投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要体现在财政功能这个层次上,把更多的公共资源用到社会公共需要领域来。财政支出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调整公共支出的范围,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
四是必须突出督查考核职能。推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要加强政府部门的专项督查、综合督查,进一步依靠人大代表依法监督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大民生工程考核力度,将民生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同时对牵头部门做到条块同步考核、同步问责。
五是必须努力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府要在总结、分析、推广民生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摸索创新更多更好的工作机制,提高民生工程的使用效率和保障水平,推动民生工程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国研网 陈莹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