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由全市统一组织选派,我们一行5人到浙江省乐清市挂职锻炼。一个多月里,我们潜心学习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认真思考我老秘网市经济发展的出路与对策,自我感觉收获很大,受到的启发很多。下面,我就挂职期间所了解的基本情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乐清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乐清市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东临乐清湾,南临瓯江。全市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0平方公里,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现辖21个建制镇,10个乡,人口117万。20世纪70年代中期,家庭作坊、个体工业开始在乐清市兴起,80年代出现了股份合作企业,现已形成了以低压电器、电子、机械、仪表、服装、皮革、船舶修造、工艺美术等为主导行业的工业体系,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向集团化方向发展。2007年,该市12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8.7亿元,成为温州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元县(市)。其中,柳市、乐成、虹桥、北白象四个乡镇的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温州“十强”、浙江“百强”行列。是什么因素促使乐清经济实现飞速发展?
(一)依托港口优势实现了临港经济的突破性发展。乐清市是一个海洋资源大市,全市陆地面积1223平方千米,拥有270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193.3千米的海岸线。相比路运和空运,海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据有关数据显示,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都集中在临港地区。近十几年来,乐清市紧紧依托临海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眼光瞄准世界市场配置资源,大力兴建加工基地,建立大进大出的加工工业,改善、优化了自身的产业结构,形成了“小企业、大集聚”的企业群体。
(二)让个体唱主角实现了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乐清人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创造了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以“小商品、大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具有温州特色的民办、民有、民营、民享的“民本经济”,或者说叫“百姓经济”,并一跃成为乐清经济的主体。现在,民营经济已占乐清市经济总量的95%,其中工业产值占乐清市经济总量的98%,成为乐清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大力弘扬温州人精神带动了乐清经济的加速发展。乐清古属越国,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的历史,培养了温州人“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做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乐清过去交通闭塞,资源匮乏,人多地少,加上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复杂原因,这里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前,不少乐清人漂洋过海外出打工,不少人靠偷偷摸摸摆小摊维持生计。改革开放后,乐清人大张旗鼓“家家办工厂,人人摆个摊,谁也不靠谁,个个当老板”,现在,把当老板作为一个崇高的职业,小老板想当大老板的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已在全市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市场的兴起,乐清人率先在全国组建了股份合作企业,民营企业逐步摆脱了旧的模式束缚,在产权结构、生产营销、资本运作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强力推进政府职能简化保证了乐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乐清市政府在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不是事无巨细,一管到底,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不为”的角度看,政府坚持对民营企业的微观运作采取“不干预”的态度,全市没有出台一个关于民营经济的具体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了完全群众自发创造,其产业的选择以及专业市场的培育也完全实现了自发形成。从“有为”的角度来看,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维护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上。温州(乐清柳市)自成为全国假冒伪劣重灾区之后,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质量兴市”、“品牌兴市”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大对各类专业市场的规范和整治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净化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出台奖励政策,规定凡是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市里奖励100万元。现在,“温州制造”不仅不是过去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而且还“制造”出了一大批驰名全国的著名品牌。尤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当姓“资”姓“社”争论最为激烈,“温州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候,他们创造出了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概念,为温州绝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戴上了“红帽子”,使之自然成为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二、乐清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乐清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原因很多,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解放是乐清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乐清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关键在于他们能够打破常规去思考问题。面对一件事情,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能不能做,而是怎样去把它做好。从“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到“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不同时代的提法,不难看出乐清人思维的跳跃。1982年上半年,当全国开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时,乐清市以“投机倒把罪”抓走了一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在个私经济发源地乐清,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等几人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这就是轰动全国的“八大王”事件。“八大王”事件虽然在干部群众心中造成了巨大阴影,但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型道路,从这个层面来说,“八大王”事件不仅是八个人集体命运的转折,更是改革航向的一次价值确认,八大王因此也必然地成为了“温州模式”的发酵因子。当时,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感叹“八大王案不翻,温州经济搞活无望”。强烈呼吁给“八大王”平反,这本身就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典型案例,如果没有当时的这场“思想地震”,就不可能有“温州模式”的正式提出,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知名企业,更不可能出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品多营等区域块状经济和十大专业市场。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来自各方面对温州“姓资姓社”的质疑指责也从未间断。中南海也三次派员到温州调查。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的艰难发展历程,按常规,温州的民营经济会由此“偃旗息鼓”。是进还是退?温州人最信奉“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这句话,学得最多的是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不搞争论 ”三句话。他们对中央的红头文件持三种态度,一是中央规定允许干的,鼓励群众干。二是没有作明确规定的,放手让群众干;三是文件规定不能干但根据温州实际又少不了的,则试着变通干。政府对民营经济做到“四个不限”,即不限发展速度,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方式,不限发展规模。市委、政府也灵活变通政策,打“擦边球”,在不同时期出台政策,对民营经济加以保护、引导、规范,使温州的民营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也使得温州出现了许多“全国第一”,如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第一份股份合作制文件,第一次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第一家包机公司等等。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WTO后的形势需要,乐清市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政府的管理方式率先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审批向主要依法监管转变,大幅度削减了审批事项,建起了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明确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分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本逐步降低。他们对所有投资乐清的企业实行“严进宽管”。在企业最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政府又推出‘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帮一把、推一把、扶一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无疑为企业增强了发展优势,增重了发展砝码。
(二)团队精神是催生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乐清人吃“改革饭”长大,走“创新路”起家,“先把面子拉下来,放到家里”,然后再出去赚钱。作为全国民营经济的领跑者,乐清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无中生有”。乐清商人,小到作坊主,大到知名企业的老总,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想别人不敢想的事,赚别人赚不到的钱,他们把市场搬到家门口,把商品卖到全世界。在他们很多人的思想里,一个想法的成功运作,不是一个人独自完成和成功的。当一个机会摆在眼前,或偶然发现一个机遇,往往以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姓,一姓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一县,进而形成规模大、协作好、分工细、效率高、竞争力强的“小狗”经济。可行,则干。于是,共同筹措资金,几十万,上百万一股,甚至更多。其中负责的不一定是最有钱的,最有威望、协调能力最强的才可能被推为负责人,统领创业。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创造出最大的利润,为合伙人创造尽可能多的利益。他们的团队精神,就是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众人只为共同利益而努力,不计其他。他们还有一种观念,那就是有了好的项目,没有资金,可以筹措,最怕的是那种不敢去做的人。正是由于他们有着强烈的团队精神和联手出击的意识,许多本地商家都无法与外来的温州商家抗争。
(三)人才运用是铸就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石。“温州模式”把千千万万的农民带入到创业的洪流中,这使温州许多早期创业的老板素质不高,文化教育水平低。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他们还能驾驭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但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他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有些温州企业的创业者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先天不足,因而不惜花大本钱培养子女,聘用高素质的人才。过去,温州民企有引进外国专家的需求时,基本都是通过政府人事部门和外国专家组织和机构对接。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募集尖端人才,温州民企现在已经“瞄准”海外猎头公司,从引人、育人、用人到留人,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常安集团曾守平总经理对我们说:“人才是企业智慧的源泉,真正人才必须重用,要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地把企业发展命运和人才自身发展牢牢结合在一起。企业在发展中对人才的成本不要计较太多,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盈利者。”市政府也相继制定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为高新技术人才落户温州搭建了有利平台,也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温州(乐清)企业在人们心目中是典型的家族制,但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通过三次股权之变大胆挑战“温州模式”,他以股权释“兵权”,将重叠的机构撤消,将不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分公司领导统统撤换下来,采取增加股东和吸收优秀员工入股的形式,将自己的股份从100%下降到不到20%,整个南氏家族所占的股份也不到三分之一。同样,天正集团股份制改造也是比较彻底的。股份改制前,天正集团的高天乐个人股份占到天正的80%,改制后高天乐的股份仅占到天正的40%,高天乐董事长还制定了天正每年要创造出30个百万富翁、5个千万富翁员工的诱人规划。这两家公司为员工配股充分考虑到了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的“智力资本”。正是有了人才,用好了人,正泰、天正等企业才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品牌提升是乐清经济快速发展的源泉。乐清民营经济另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企业开拓市场的同时,能够坚持培育出自主创新的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的共识。“讲名牌、想名牌、做名牌、创名牌”更使企业感受到了其内在“魅力”。在发展初期,乐清柳市镇低压电器假冒伪劣产品一度十分严重,被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点名批评。经过十年艰辛的打击、堵截、疏导和扶持,终于实现了“无牌—贴牌—有牌—知名品牌”的演进。与此同时,温州(乐清)企业也逐步走上了从产品生产向科研开发的新型之路。慎江阀门是一家专门从事阀门制造和销售的股份制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企业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国内、国际技术合作与新产品开发,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国家阀门标准化起草单位之一,实现了企业的稳步转型。名牌产品的集聚优势,增强了乐清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有力地支撑了乐清经济社会的发展。浙江科都电气制造有限公司与世界UPS电源行业巨头法国溯高美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德力西集团和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施耐德电气成立全新合资公司——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顺利在乐清挂牌……通过内引外联,品牌扩张,实现了乐清与国际接轨,向品牌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种整合不同于目前风行的“强强联合”,而是基于产业链内部的,以品牌和资本为纽带的“强弱联合”,更有利于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
2007年,乐清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实际完成1008.7亿元,同比增长24.49%,完成财政总收入46.17亿元,同比增长22.7%。以质量求信誉,以名牌促提升,争创名牌产品带动了乐清主要产品行业的质量水平稳步提升。目前,乐清市有中国名牌8个,浙江名牌17个,温州名牌54个,名牌数量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县级市前列。
三、乐清经济发展模式对我老秘网市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温州模式是市场经济、民本经济的样板,温州人的创业精神是内地人学习的榜样。实事求是地学习和借鉴温州(乐清)经验,必将对松滋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启示一:要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比乐清,松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差距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的差异。一是我老秘网市还存在着一定的封建思想和小农意识。全市上下市场观念不强,经商办企业的意识不强、门路不多,“发展就是硬道理”、“赚钱就是硬道理”的思想还未深入人心。二是计划体制运作模式的惯性作用影响大量存在,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官本位”思想。认为只要端上“铁饭碗”就有了保障。而温州官员下海已非怪事,上至厅官,下至普通办事员都在寻找机会创业,把经商办企业当作一种崇高的职业,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目标。上述三种思想决定了我们适应和搏击市场经济浪潮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全市上下必须切实解放思想,致力于强化“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观念。要破除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思想观念,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淡化“官本位”思想,强化“民本”意识。要善于将上级的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当本地的实际与上级的政策不相吻合的时候,要多一些“试”、“闯”的精神,少一些求稳怕乱的思想顾虑。温州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求稳怕乱、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启示二:以创新的思路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产业化、工业化道路,是符合松滋发展实际的。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全市上下沉下心来研究措施,大手笔突破性发展。例如,就我老秘网市而言,当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出现了许多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地方,松滋是一个农业大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需要连片经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如何发挥有效农田效益,依法流转土地,使农田向种田能手和大户集中,让一部分农民成为农业工人,这就是全市上下应该面对而且应该做好的课题。我们如果能够紧密结合松滋实际,活学活用中央文件精神,使丰富的土地资源变成强大的特色经济资本,也许松滋农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
启示三: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致力于形成和壮大特色板块经济。当前,松滋工业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整体素质不高,重复建设严重,工业经济发展的滞后是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要加快松滋工业发展,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可再生资源为依托,努力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以民营化为取向,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参与新型工业化的建设。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承担一些重点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完善行政服务体系,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服务和引导,建立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产业壮大、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的宽松的投资环境。
启示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至关重要。要致力于建设优质高效、依法行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服务型政府。一要切实精简机构,归并职能,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减轻财政负担,减轻企业负担,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二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提高行政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引导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四是改善内外部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外面的人进得来、留得住,努力增加本地流动人口,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五是要制定引导型政策,营造全社会办实体的良好氛围。六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要多培养一批有市场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队伍,让公务员队伍懂经济,能胜任新形势下的领导工作。文/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