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梦奎同志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研究,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并担任领导工作,他在文章写作上也颇有心得,早在 1997年就出版了《怎样写文章》一书,受到了文章写作爱好者的欢迎和关注。从本期起,本版将分六期刊发王梦奎同志撰写的《文章写作十二题》,相信会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水平有所裨益。 怎样写文章,这个题目很难讲。文无定法,文章之道,有许多是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何况,写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数,“文章是自家的好”。因为是同行同业,同甘共苦,我讲些个人的零星体会,共十二个题目,长短不一,有些意见,是感想式的,只能叫做漫谈。 一、文章怎样才算好 对写文章,历来有不同看法。有说是雕虫小技的,有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曹丕《典论 论文》)。不管怎么说,文章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着现实,也记载着历史。 写文章不是少数人的事,凡是知书识字的人,几乎都要写文章。决议和决定,报告和讲话,论文和专著,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乃至书信、公告、通知、合同、广告、便条,以及手机短信之类,都是文章,只是体裁和载体不同。 研究室是参谋和助手班子,是以调查研究和文章写作为职业的。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听河北省政府研究室的同志说,有一个顺口溜:“研究室,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厚着脸皮蹭顿饭,写成文章没人看。”我说,这是表扬研究室和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说明艰苦朴素,工作勤奋;“厚着脸皮”才能“蹭顿饭”,说明没有特权;“写成文章没人看”,可能是别人不爱学习,也可能是文章写得不好,只有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文章怎样才算好,也是见仁见智,不 容易一两句话说清楚。甲认为好,乙可能不以为然;乙认为好,甲可能不以为然。这和个人欣赏偏好有关。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把会议通知或者工作报告写成抒情散文和学术论文。 虽然这么说,对于什么是好文章,还是有共识的。文章的好坏,读者还是能分辨的。经过千百年筛选淘汰而保留下来的优秀作品,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像《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文章,《唐诗三百首》中的不少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四大名著,长久流行而不衰,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古人讲义理、考据、辞章。义理就是讲道理,有见解;考据就是材料要准确;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这涉及文章的语言、章法和风格等许多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笔要好。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作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大老爷用不着去管。”还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这里所讲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以及逻辑和辞章问题,都是写好文章和文件的根本要求,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调查研究和思维过程的很经典的观点。这里所批评的现象,现在也还普遍存在。 可以说,好文章的要求,是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文章不仅要有内容方面的追求,也应该有形式方面的追求。 文章的风格与流变,和文章内容、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文章内容是否正确取决于立场、见解和知识,首先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中央精神的把握。思想僵化,没有见识,内容贫乏,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里我着重讲的,是表达形式和文风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内容方面的问题。 二、写作是技巧也是艺术 文章首先内容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形式也很重要,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不讲究内容,但不讲究形式也不行。文章的起码要求是达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如果不能准确遣词造句,连达意也做不到。文章写作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要像重视文章内容一样重视文章的形式。 中国有重视文章写作技巧的传统,名篇佳作代有流传,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能够长久流传的,都是好的内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文章。赋和骈体文是极其讲究写作技巧的,虽然后来浮华靡丽走到极端,内容空洞而徒具形式,不再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衰落了,但讲究写作技巧的精华之处还是应该肯定和继承的。旧体诗能够长久流传不衰,和完善的表现形式有关。新体诗至今没有被多数人所喜爱,没有找到完美的表现形式是重要原因。 中央一贯重视文章写作。1951年 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中等文字缺点的指示》。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当天发表经毛泽东修改的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大多数条目是毛泽东所写,个别条目是刘少奇所写),其中有好几条是专讲文章和文件写作的。第四十七条说:“中央各部,省、专区、县三级,都要培养‘秀才’。没有知识分子不行,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这些人要较多地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1996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公文是文章的一种,对工作正常运转有重要意义,比其他文体的写作相对容易,但有些人还是不大注意。 写作不是少数舞文弄墨者的事,许多工作都离不开写作。不仅文学作品要重视写作技巧,理论文章、调查研究报告、会议文件和讲话,各种体裁的文章也都要讲究写作技巧。讲究不讲究,技巧的高下,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现在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基础训练重视不够,不少人文理不通,“写手”更成了稀缺人才。不少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生,写不出通顺的文字,甚至连封信也写不好。有些做研究工作的青年人,学问和见解不错,但因为文章写得不好,不善于表达,不能尽展其才,是很可惜的。好几个部长向我反映,现在最缺的,是懂业务、文笔又好,能写点东西的人。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观察和认识没有止境,文章内容没有止境,对于写作技巧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文章从题材、体裁到语言,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经常琢磨各类文章的写法,把写好文章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 我举个新的大变化的例子。
T y8 d% T: R& T" y# _! H[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9 8:47:5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