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前低后高走势
1、GDP增速同比趋缓,环比逐渐好转
展望2011年的宏观环境,国内方面,十二五规划将启动,经济结构调整深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将加大;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控制投资过快增长政策将继续实行。
国际方面,全球经济正处于“短、中、长”几种经济周期下行的叠加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世界各国经济表现和经济政策明显分化;世界货币战升级,中国汇率面临持续升值压力,各国贸易摩擦加剧。
综合分析,2011年我国经济将呈前低后高走势,内需增长平稳,外需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预计全年GDP增速在9.5%左右。
2、今年工业生产将继续趋稳
2011年,国内宏观经济结构将继续调整,国际经济复苏进程尚未明朗,中国企业的谨慎预期加重,扩大再生产投资难以全面启动,工业生产将保持平稳运行,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左右。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回落趋势未改
得益于2010年中央各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2011年,我国民间投资将继续保持活跃态势,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动力,同时政府投资仍在政策调控下继续减缓;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两个渠道都将受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会低于2010年水平。预计2011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增长25%左右。
4、居民消费名义增速趋稳,实际增速持续下降
2011年,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将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取向,居民收入会进一步提高,房地产的持续调控将释放更多消费需求,预计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会稳步增长,增速在18.5%左右,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消费增速低于2010年1个百分点。
5、出口步入下行区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出口景气先行指数在2010年5月进入拐点后步入下降区间,一致指数也在2010年6月出现峰值。从历史出口景气指数的先行滞后关系看,先行指数平均超前一致指数约12个月。目前我国一致指数已下降4个月左右,因此2011年我国出口将继续保持下降走势,全年出口增长约为16%,进口会略高于出口,约为20%,全年贸易顺差维持在1650亿美元。
6、输入型通胀压力值得关注
利用价格先行指数判断,2011年上半年,价格指数会出现小幅回调的走势,但是这种回调很可能是短期行为。先行指数的构成指标中,购进类价格指数个数占全部先行指数的一半,先行指数走势受到国际价格影响很大,先行指数最近3个月连续反弹主要就是受到纺织类和黑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引起的。2011年,我国物价水平的走势可能呈现出先短期下降,再快速上升。预计2011年,全年CPI上涨4%,PPI很有可能上涨至6%左右的增速。(课题组: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上海证券报来源:上海证券报)
投资:把握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好时机
一、有利于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1、“十二五”规划开局将成为带动投资增长的关键因素。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方均开始按照各自“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大量相关领域的投资项目纷纷启动,包括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善民生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在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同时,将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快速增长将为2011年政府和企业投资增长提供较好的资金基础。
2、中央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布局是支持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2009-2010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批复了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黄三角等多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再加上2009年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政策措施,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形。这些规划在2011年将全面启动,带动各地区投资较快增长,并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3、“新非公36条”政策全面落实将提高投资自主性复苏动力。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着力推进由政府推动型投资向民间自主性投资转变,这是培育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关键举措。随着“新非公36条”政策不断细化和落实,民间投资领域逐步拓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2010年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正式出台,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将促进相关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5、企业效益普遍较好,投资的积极性高。2010年我国企业的经营效益在上年快速恢复增长之后,继续获得快速增长。2010年11月底银行账面上的企业人民币存款总额比上年底增加了2.18万亿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这要靠技术改造或扩大生产规模去实现。因此,企业的自有资金绝大部分要用于投资,必然促进2011年全社会投资的增长。
二、不利于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1、反危机政策向正常化回归使政府投资力度有可能减弱。随着经济复苏的态势不断稳定,反危机政策在2011年将逐步向正常化过度,4万亿投资计划执行完毕,政府投资力度相对减弱。货币政策将面临由扩张性逐步向中性转变,新增信贷规模不会出现过快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使投资增长受到限制。
2、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下投资增速将会适度放缓。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要求我国投资率有所下降。当前,我国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为完成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必须早做准备,这将会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的投资水平。除此之外,中央还将对部分传统行业的新增产能投资的限制,这也将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3、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执行有利于抑制投资增速。从目前看,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矛盾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因此,2011年将延续2010年4月出台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和9月底出台的第二轮调控政策,房地产销售增长放缓,房价涨幅受到抑制,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问题将逐步暴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
4、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影响新增信贷和投资增速。2010年6月,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政策出台后,银行暂停发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而影响投资增长。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政策使融资平台贷款的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增长形成压力。
5、制造业竞争激烈,企业缺乏投资热点。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全世界的制造业总体处于生产能力过剩的状态。后危机时代,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仍然有许多企业找不到能够盈利的投资方向,如果不能在转型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这一状况在2011年仍将继续保持。
综合上述分析,2011年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和人口红利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投资需求仍然旺盛。但是,在反危机政策逐步正常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下,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4.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课题组: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上海证券报来源:上海证券报)
消费:消费需求具备较快增长空间
一、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
1、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2011年扩大消费提供了战略导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广大居民对分享经济成果的新期盼,均要求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积极实施扩大消费战略。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政府把扩大消费、提高消费率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2011年扩大消费提供了战略导向,也要求2011年在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实现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
2、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落实将显著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有望取得较大突破。让利于民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的支付能力,加强消费需求的主体基础,促使消费意愿转化成现实消费。如果收入改革措施顺利落实,2011年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带动消费需求扩大的首个受益年。
3、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产业取向有助于服务消费加快增长。服务业发展缓慢是造成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大力发展服务业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经济和扩大消费的重点。2011年随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研发、金融信息、广告营销和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将派生出一系列服务消费的供给空间,服务消费有望加速增长,成为总体消费持续增长的新生力量。
4、劳动者报酬上涨趋势有益于低收入阶层扩大消费需求。2011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将进一步凸现。劳动力短缺必然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即工资水平的提高,今年全国30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平均涨幅达到20%以上。随着劳动力短缺由偶然转为常态,中低收入群体的最低工资标准和一般工资水平将呈现上涨趋势,由于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较高,收入水平提高将大大促进该群体消费需求的增加。
5、人民币升值将增强居民对进口商品的消费购买力。目前,人民币处于小幅升值状态,虽然人民币不可能达到美国人希望的升值20%-30%,但总体看仍有升值空间。人民币升值趋势将使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有所降低,居民对高档进口商品的购买力增强,有助于推动高端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和引领消费需求升级换代。
6、低碳、节能和绿色消费的增长空间较大。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带来低碳绿色消费模式。目前世界各国绿色健康消费的理念盛行,有机食品、绿色化妆品、环保家居成为消费者的青睐对象,中国居民绿色健康消费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低碳、节能和绿色消费产品为扩大消费注入了新元素,拓展了总消费的增长空间。
二、消费持续增长面临不利因素
1、农产品和公用事业价格上涨趋势,将挤占其他消费。农产品价格和资源产品价格等非核心通货膨胀是未来一个时期全球范围内价格上涨的焦点,中国也不例外。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紧平衡以及维护农民利益的政策举措,使2011年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在所难免。与此同时,输入型通胀和资源价格改革带来的水、电、油及燃气价格上涨也将在2011年进一步体现。
2、部分扩大消费政策到期,已有消费政策效应出现弱化。2008年以来,国家为扩大消费需求出台了多项刺激政策,部分扩大消费政策在今年底将到期,例如汽车以旧换新和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在2011年将不复存在,对促进相关消费将有一定影响。此外,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已执行了两年,政策效应呈现弱化趋势。要继续发挥政策刺激作用,需要新的政策设计。
3、住房消费降温,对相关商品消费有抑制影响。目前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增幅急剧回落,2011年这一趋势仍会延续。最近几年我国住房消费快速增长,带动了家具、家用电器、建材和装潢材料等相关商品消费的高速增长,房产交易持续清淡将抑制相关商品消费增长,这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应付出的代价,但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不容忽略。
4、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持久收入预期悲观不利于消费增长。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由储蓄存款、资本市场收入和房地产几大块构成。目前,CPI涨幅超过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虽然央行再次加息0.25个百分点,但居民储蓄仍为负利率。近期股票证券市场波动较大,要形成新一轮上升行情、让高位套牢的投资者获益难度较大。房地产调控也对房产价值和部分投资性需求有所抑制。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势不乐观的趋势在2011年难以明显改观,持久性收入预期悲观将使居民消费行为趋于谨慎和保守。
三、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预测
纵观全局,扩大消费政策和转变发展方式大思路将引导2011年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居民自发性消费也将不断释放,2011年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预测,2011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4021亿元,名义增长18.6%,高于2010年0.2个百分点,但由于受通胀水平较高的影响,消费实际增长14%,将低于2010年。受城市化推进、消费环境改善和收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预计城市消费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农村消费。(课题组: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上海证券报来源:上海证券报)
物价:未来物价仍有较大上涨压力
展望2011年,我国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把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使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向常态化回归,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是基本要求。因此,政策调整将是逐步的,这决定了2011年不会发生严重通胀,但由于物价的惯性特征,2011年价格走势仍将呈上升态势,初步预计2011年CPI上涨4%,PPI上涨6%。考虑到前期已积累了充裕的流动性,农业生产基础脆弱,资源价格改革压力较大,2011年不排除农产品、能源资源类产品和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可能,应予以重点关注。
从目前来看,支撑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八大因素:
(1)今年将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给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将使内需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的动力将转向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降低对外依存度。
(2)国内充裕的流动性对物价上涨形成支撑。我国货币供应量和贷款的高速增长,目前并没有引发物价水平的大幅上升,考虑到货币供应和物价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未来一段时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预计到明年会逐渐释放出来。
(3)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不断推进。这些改革都将涉及生产资料价格调整,直接影响资源价格水平,间接地带动PPI上升,水电气价格的改革将直接推动居住类价格上涨,并最终带动CPI的上升。
(4)粮食价格仍将继续上涨。2011年,粮食价格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除粮食外,肉禽价格也将上升。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加速推进,人均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费量将快速增长。
(5)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尤其是低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沿海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各地普遍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成本推动物价上升的因素不断增加。
(6)美元持续贬值令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加大。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成为美日欧经济政策的主旋律,推动套利资本进入商品市场逐利,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必然要传导到国内工业生产领域,引起物价上升。我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了热钱的快速流入,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
(7)我国目前正处于新一轮价格周期的上升阶段。从2009年8月至今,目前正在经历第四轮波动的上升阶段,已持续15个月。CPI不断在微幅震荡中上升的态势表明,本轮物价的上升期还没有结束,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8)翘尾因素明显升高。经初步测算,2011年翘尾因素为2.3%,比2010年高1.1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升2011年物价。
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因素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国家控制通胀的能力较强。针对去年10月份食品价格上升较快的状况,国务院于去年11月19日公布16项措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短时间内已初见成效。目前我国利率水平较低,加息空间较大,因此,国家控制通胀的能力较强。
(2)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总体来看,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保持复苏状态,但仍没有找到新的增长动力,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内外部重新平衡都还未取得突破,因此世界经济没有进入稳定增长的发展阶段,复苏进程缓慢和曲折,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据IMF预测,世界经济2010年增长4.8%,2011年增长4.2%。
(3)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尽管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但经济增长也面临世界经济趋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和过高的投资率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限制使投资高增长难以为继等诸多困难,导致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
(4)产能过剩对物价快速上涨形成抑制作用。我国产能过剩情况较普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多数商品供过于求,这种局面对通货膨胀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利于遏制房价快速上涨。国家高度重视对房地产的调控,在政策层面上有2010年4月份的“国十条”和9月份七部门联合出台的“五项措施”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补充措施,在供给层面上则加大了土地的供应和保障房的开发建设力度,在资金层面上严格限制房地产企业融资。这些措施已经收到效果,房价总体趋于稳定,即将开征的房产税将对房价产生进一步的抑制作用。(课题组: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上海证券报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内实践
黑龙江省:2011年推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一以贯之地、扎扎实实地深入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八大经济区: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要突出抓好核心示范区和重点园区建设,推进综合园区向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改善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资金、用地、技术等难题,完善配套服务项目建设。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多元化投资集团,调动各方面参与工业走廊建设的积极性。
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要加强煤炭资源接续能力建设,加快高产高效安全矿井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尽快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加快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坚决取缔污染环境、资源浪费、工艺落后企业,加快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
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界江界河公路铁路通道和口岸及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完善口岸功能。广交朋友,深交朋友,以引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努力把黑龙江打造成更有人气、更具魅力、更讲诚信的投资热土。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要加快推进林区经济社会转型,落实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加快培育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建设大兴安岭低碳经济示范区。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积极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区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林区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垦区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要加快省级和市县重点项目建设,抓紧抓好旅游名镇建设,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建设质量。加大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打造新的旅游产业项目。加大“北国风光,美在龙江”形象宣传力度,推广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展引人入胜旅游节庆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来黑龙江旅游。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要积极推进对俄经贸合作战略性调整,提升对俄经贸合作质量和效益。综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加工业。加快推进各类综合园区建设,大力推动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搞好境外加工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市场建设,尽快形成集销售、批发、仓储、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市场体系。加快“走出去”步伐,努力建设境外基地。
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注重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切实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抓好一批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提高科学技术和科学装备水平。
十大工程:
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要大力抓好大水利化建设,推进防洪除涝、抗旱兴利、节水灌溉等方面工程建设。加快大机械化装备建设,提高大型农机保有量和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切实抓好科技化建设,使黑龙江的粮食生产走上高产、高效、优质的科学发展之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要切实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气建设和泥草房改造。抓好重点示范村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重点产业大项目建设工程,要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打好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努力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全力推动“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尽快谋划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实施“双百工程”,大力度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要克服一切困难,建设公路工程31项4100公里、交工高速公路1800公里,加快推进铁路、民航、航运等方面工程和项目建设,高质高效地圆满完成现代交通网络建设三年决战任务。
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要努力扩大消费总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着力抓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维护物价总体水平稳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贸兴游、以游促贸,提升黑龙江省旅游国际化水平。
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要加快推进“百镇建设工程”,着力打造301国道小城镇建设示范带,加快推进城关镇和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大力推进滨水城镇建设。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路子,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开展试点,创造经验。
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要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巩固扩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创业教育,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要切实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关停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继续实施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各项任务,下决心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工业固体废物和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要坚持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城市裸土地面硬化、垃圾整治、滨水城市规划建设、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环境秩序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水平,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文明城市。
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要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集中力量打一场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加大“三供两治”建设力度,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增进群众福祉。(来源:黑龙江省信息中心)
国际经验
2011年世界经济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整个新兴市场大为不同的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态势是西边不亮东边亮。发达经济体陷入增长的极限,新兴经济体则显得积极乐观。
中国社科院教授张宇燕则对全球趋势做出判断。他认为,在没有大的突发事件的前提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总体而言与2010年类似。尽管概率不高,但在2011年出现另一次衰退的可能性还不能完全排除。
2010年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并进入缓慢且不稳定的复苏期。经济复苏在不同经济体中显示出相当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复苏乏力,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迅速。
与之相伴的,是发达国家通缩风险和主要新兴经济体通胀风险并存;国际金融稳定性得到改善但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与投资实现复苏性增长但可持续性仍待观察;大宗商品价格基本恢复并大致稳定在危机前水平;全球治理在金融等领域正在取得一定进展;工业化国家债台高筑对全球复苏及长期稳定增长投下了阴影;“再平衡”问题愈发成为巩固复苏和实现长期增长的关键议题。
2011年,世界经济将会面临很多的曲折和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总需求不足的局面仍在继续,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私人部门需求增长在中短期内依然相对乏力,私人投资活动依然低迷。
2、服务于居民和企业的金融部门虽基本上趋于稳定但基础仍脆弱,资本市场,如房地产市场,也未有显著改善,其全面恢复到正常状态还有待时日。
3、公共债务,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已变得难以持续,引发新一轮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并成为全球长期稳定增长的一大隐患。
4、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政府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方面收效不大,其政策空间日渐萎缩。
5、发达经济体奉行的极度宽松政策的外溢作用已经体现,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本币升值以及资本市场过热的压力剧增,大宗商品市场风险增强,而美国下一步数量宽松政策很可能会给全球带来新的麻烦。
6、主要经济体内部与外部不平衡问题短期内虽有可能缓解,但得到根治的可能性不大。
7、全球经济治理的功效,特别是G20在2011年的表现扑朔迷离,以致于爆发低烈度贸易战或“货币战”正成为未来众多可能情景中的一种。
8、为防止经济过热将不得不采取的偏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将使得部分主要新兴经济体有可能出现增长速度较大幅度的下滑。
鉴于全球复苏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和挑战,在没有大的突发事件的前提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总体而言与2010年类似,即实现按市场汇率计算3%、按PPP计算4%的低速增长的概率较大,而且增长在区域上和速率上将继续表现出不平衡性与不稳定性。尽管概率不高,但在2011年出现另一次衰退的可能性还不能完全排除。
从中期看,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持续多年的不平稳的低速增长时期,实际情况可能介于相对悲观的世界银行和相对乐观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之间,与OECD的预测最为接近。(来源:新华网)
观点精粹
范剑平:有效激发中国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总体上看,今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只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世界经济还没有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轨道,系统性、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很复杂。
首先,全球经济正处在“短、中、长”几种经济周期下行的叠加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从短周期看,回补存货周期带动下的全球经济快速回升已于2010年一、二季度见顶,在政策刺激效应递减、库存回补结束的影响下,2010年二季度开始主要经济体先后出现增速回落趋势。
从设备更新周期看,因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回报率较低,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尚未到来,处在“产业换挡”调整期。从房地产周期看,目前欧美等国房地产市场依然极度低迷,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从技术创新长周期看,目前全球正孕育着新能源、低碳技术革命,但尚未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同时,发达国家清理金融“有毒资产”工作进展缓慢。坏账和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使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和市场流动性都受到严重制约,金融体系功能完全恢复还有待时日,金融机构还没有做好推动实体经济进入新周期的准备。
因此,当前世界经济仍面临着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短期内无法进入下一轮经济上升期。
其次,发达国家的“滞”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胀”为各自的主要矛盾,世界各国经济表现和经济政策将明显分化。
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目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失业率分别维持在9.6%、10.0%和5.2%的高位,表明各国的经济复苏只是从低谷恢复性反弹,并未带动就业增长,是一种无就业复苏。
高失业将制约消费需求这一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力,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周期性失业可能转化为结构性失业,对其长期潜在增长造成负面影响;持续高失业率有可能引发罢工等社会动荡,各国贸易政策将更趋保守,甚至出现货币战争、汇率战争。
2011年发达国家难有好的经济表现,多数国际机构预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2011年普遍低于2010年,陷入低速增长的“停滞”状态。
发达国家已着手采用“二次政策刺激”来对冲“二次衰退风险”,这将严重影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节奏。而新兴市场国家受到国际“热钱”的追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行压力较大。全球性货币超发正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
在美国经济真正好转之前,美联储将继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大量放出,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加上国际投机资本的借机炒作,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国际粮食价格短时间内出现暴涨对发展中国家的物价影响比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要大得多。
预计,今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进一步分化,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将基本维持宽松取向甚至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但新兴市场国家宏观政策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压力,有的甚至转向中性或紧缩取向。
2011年世界经济将面临众多不稳定因素。多数机构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低于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放缓,将对我国外需、物价和汇率等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二、“十二五”规划注入发展新活力,国内环境进一步好转
今年,我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具有不少有利条件。“十二五”规划的公布实施将会大大增强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动力。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启动将带来一大批产业升级投资项目的开工,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我国将走在世界“产业换挡”的前列。
中央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布局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09-2010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批复了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黄三角等多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再加上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政策措施,我国新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在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导下全面启动,必将带动各地区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并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区域轮动的新格局。
随着“新非公36条”政策不断细化和落实,民间投资领域逐步拓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收入分配改革启动将使居民收入增长有了体制性保障。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有利于劳动者报酬水平的稳步提高。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断推进,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向有利于居民、劳动者的方向调整,将推动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繁荣活跃局面。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要求、产能严重过剩的客观环境、欧盟开始征收碳关税等国际动向都将对我国传统产业形成较大的调整压力。为完成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2011年将启动“十二五”新一轮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分解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投资项目将对部分行业和地区增长速度有所抑制。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短期增速。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策规范和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扩张。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项目开工比较集中,地方政府投资需求与融资能力的矛盾将显得较为突出。
总体上,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也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综合考虑国内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011年我国仍具备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环境,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1、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约在9.5%左右。
要实现这样的增速,有以下一些要求。如果主要经济体基本维持政策现状,今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可能性较大,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虽然略低于去年,但不会出现衰退。
同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财政与货币政策有效搭配,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并用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6%左右,而企业在证券市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大于去年,全社会资金宽松有度。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导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点、民生工程、民间投资等鼓励性投资方向和投资主体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坚决抑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项目的新开工,严格把好政府新开工投资项目质量关。
在这样内外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今年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9.5%左右。
2、预计物价上涨压力大于去年。
初步测算,2011年CPI与PPI同比涨幅中的翘尾因素均在2%-3%,翘尾因素较高的月份集中在上半年。从各月翘尾的变化看,2011年1月份和6月份物价涨幅会较为突出。
今年我国将适当收紧货币信贷供应,但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继续吸引“热钱”快速流入,国内流动性仍比较宽裕。如果不能通过适当的途径对过剩的流动性加以吸收,这些资金可能冲击相关市场供应和价格,并导致通胀预期加剧。
今年物价仍将保持上涨的态势,如果新涨价因素能控制在1.5个百分点左右,2011年CPI将上涨4%左右。考虑到前期已积累了充裕的流动性,农业生产基础较为脆弱,资源价格改革压力较大,因此,不排除农产品、能源资源类产品和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可能,应予以重点关注。
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速。
由于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大批“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加上前两年大规模开工的项目投资增长惯性较强,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仍然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的有利条件较多。
但对部分传统行业的新增产能投资的限制、房地产商可能出现观望徘徊而放缓投资进度、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规范性要求的约束等因素将影响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特别是新兴产业尚未发展到企业开始大规模产业兴替型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阶段,民间投资自主增长意愿不强,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4%左右,实际增速比2010年有所回落。
4、今年居民消费保持平稳增长。
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工资水平变化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房价、物价上涨对部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较大负面影响,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出现效应递减现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8.6%左右,实际增长14%,比2010年低1个百分点左右。
5、而外贸出口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发达国家高失业率使居民消费增长疲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将减弱对原材料进口的新增需求,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对贸易结构调整有较大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带动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品出口增长快于传统优势产品,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将比2010年明显回落。初步预测,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6%左右,进口增长20%左右,顺差1650亿美元,同比下降13.2%。(范剑平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主任)(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1年中国经济三大看点
看点一:管理通胀预期 稳定物价更突出
2010年以来,食品接力涨价的现象令普通百姓印象深刻: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油你涨”到“苹什么”,新词层出不穷。2010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11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破五”,创下年内新高。
事实上,物价的上涨仅仅是日益增强的通胀预期的一个具体表现。过去两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使得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日益严峻。国内多位专家预测,2011年,中国仍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在遏制通胀、稳定物价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目标将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
2010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2010年11月份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的16项措施,实施临时价格干预、加大抛储等手段后,12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再次下发有关元旦、春节期间保持市场价格稳定的政策文件,以管好米袋子、菜篮子为直接着眼点,力保短期内市场价格的稳定。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稳健回归的脚步也开始加速。
就在新年到来的前一周,央行宣布2010年年内的第二次加息。不久前,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题为《“十一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成就》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2011年的首要任务。收紧流动性、遏制通胀的政策路线已经十分明显。
同时,随着2010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启,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防止热钱的大规模涌入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同样成为2011年需要倍加关注的重点。
“中央政府充分认识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政策思路十分务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如果不充分注重宏观经济所遇到的挑战,那么复杂的环境可能会抑制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顺利推进。”
看点二:稳定房地产市场 继续调控成定局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房产税试点已是箭在弦上,目前只是引而不发,在2011年正式推出已是大势所趋。”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的重庆、上海已经明确表示做好了相应的政策准备。
同样在2010年年末的最后几天里,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住建部年终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仍将是2011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既有的调控政策之外,住建部还会进一步加大打击捂盘惜售的行为,同时抑制境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特别在一些热点地区和热点城市,房屋的“限购令”将进一步加强。另外,明年还将进一步细化已经有的调控政策,并会同有关部门储备调控政策。
2010年年末各部委的表态和举措传达出了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目前政府对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让房地产回归其居住属性的政策指向已经开始演变成为一种长期化的趋势。
由于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诸多经济矛盾的汇集点,因此,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肯定将在整个宏观调控的总体背景下继续深入进行。由此带来的投资结构变化,将会对未来中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看点三:转变发展方式 结构调整将加快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成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目标,继续增强内需拉动力仍然是新一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
根据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部署,2011年中国将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作出新的调整,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除此之外,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新的一年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一系列相配套的扶植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热点很可能在2011年形成。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公布了2011年继续实施和停止执行的部分财税优惠政策,明确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是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另外,为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2011年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全面推广节能汽车和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继续实施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专家表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具体财政倾斜方向和补贴政策的变化指向性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改革、增强内需、拉动民间投资、节能减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上。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展开,2011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完全可以期待,2011年的中国经济将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上出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来源:新华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单位: 抚顺市信息中心预测部 地址:新抚区琥珀街9号
电 话: 3991281 邮编:1130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育、创业教育,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要切实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关停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继续实施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各项任务,下决心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工业固体废物和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要坚持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城市裸土地面硬化、垃圾整治、滨水城市规划建设、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环境秩序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水平,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文明城市。
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要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集中力量打一场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加大“三供两治”建设力度,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增进群众福祉。(来源:黑龙江省信息中心)
国际经验
2011年世界经济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整个新兴市场大为不同的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态势是西边不亮东边亮。发达经济体陷入增长的极限,新兴经济体则显得积极乐观。
中国社科院教授张宇燕则对全球趋势做出判断。他认为,在没有大的突发事件的前提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总体而言与2010年类似。尽管概率不高,但在2011年出现另一次衰退的可能性还不能完全排除。
2010年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并进入缓慢且不稳定的复苏期。经济复苏在不同经济体中显示出相当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复苏乏力,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迅速。
与之相伴的,是发达国家通缩风险和主要新兴经济体通胀风险并存;国际金融稳定性得到改善但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与投资实现复苏性增长但可持续性仍待观察;大宗商品价格基本恢复并大致稳定在危机前水平;全球治理在金融等领域正在取得一定进展;工业化国家债台高筑对全球复苏及长期稳定增长投下了阴影;“再平衡”问题愈发成为巩固复苏和实现长期增长的关键议题。
2011年,世界经济将会面临很多的曲折和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总需求不足的局面仍在继续,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私人部门需求增长在中短期内依然相对乏力,私人投资活动依然低迷。
2、服务于居民和企业的金融部门虽基本上趋于稳定但基础仍脆弱,资本市场,如房地产市场,也未有显著改善,其全面恢复到正常状态还有待时日。
3、公共债务,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已变得难以持续,引发新一轮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并成为全球长期稳定增长的一大隐患。
4、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政府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方面收效不大,其政策空间日渐萎缩。
5、发达经济体奉行的极度宽松政策的外溢作用已经体现,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本币升值以及资本市场过热的压力剧增,大宗商品市场风险增强,而美国下一步数量宽松政策很可能会给全球带来新的麻烦。
6、主要经济体内部与外部不平衡问题短期内虽有可能缓解,但得到根治的可能性不大。
7、全球经济治理的功效,特别是G20在2011年的表现扑朔迷离,以致于爆发低烈度贸易战或“货币战”正成为未来众多可能情景中的一种。
8、为防止经济过热将不得不采取的偏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将使得部分主要新兴经济体有可能出现增长速度较大幅度的下滑。
鉴于全球复苏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和挑战,在没有大的突发事件的前提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总体而言与2010年类似,即实现按市场汇率计算3%、按PPP计算4%的低速增长的概率较大,而且增长在区域上和速率上将继续表现出不平衡性与不稳定性。尽管概率不高,但在2011年出现另一次衰退的可能性还不能完全排除。
从中期看,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持续多年的不平稳的低速增长时期,实际情况可能介于相对悲观的世界银行和相对乐观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之间,与OECD的预测最为接近。(来源:新华网)
观点精粹
范剑平:有效激发中国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总体上看,今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只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世界经济还没有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轨道,系统性、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很复杂。
首先,全球经济正处在“短、中、长”几种经济周期下行的叠加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从短周期看,回补存货周期带动下的全球经济快速回升已于2010年一、二季度见顶,在政策刺激效应递减、库存回补结束的影响下,2010年二季度开始主要经济体先后出现增速回落趋势。
从设备更新周期看,因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回报率较低,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尚未到来,处在“产业换挡”调整期。从房地产周期看,目前欧美等国房地产市场依然极度低迷,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从技术创新长周期看,目前全球正孕育着新能源、低碳技术革命,但尚未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同时,发达国家清理金融“有毒资产”工作进展缓慢。坏账和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使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和市场流动性都受到严重制约,金融体系功能完全恢复还有待时日,金融机构还没有做好推动实体经济进入新周期的准备。
因此,当前世界经济仍面临着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短期内无法进入下一轮经济上升期。
其次,发达国家的“滞”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胀”为各自的主要矛盾,世界各国经济表现和经济政策将明显分化。
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目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失业率分别维持在9.6%、10.0%和5.2%的高位,表明各国的经济复苏只是从低谷恢复性反弹,并未带动就业增长,是一种无就业复苏。
高失业将制约消费需求这一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力,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周期性失业可能转化为结构性失业,对其长期潜在增长造成负面影响;持续高失业率有可能引发罢工等社会动荡,各国贸易政策将更趋保守,甚至出现货币战争、汇率战争。
2011年发达国家难有好的经济表现,多数国际机构预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2011年普遍低于2010年,陷入低速增长的“停滞”状态。
发达国家已着手采用“二次政策刺激”来对冲“二次衰退风险”,这将严重影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节奏。而新兴市场国家受到国际“热钱”的追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行压力较大。全球性货币超发正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
在美国经济真正好转之前,美联储将继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大量放出,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加上国际投机资本的借机炒作,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国际粮食价格短时间内出现暴涨对发展中国家的物价影响比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要大得多。
预计,今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进一步分化,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将基本维持宽松取向甚至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但新兴市场国家宏观政策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压力,有的甚至转向中性或紧缩取向。
2011年世界经济将面临众多不稳定因素。多数机构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低于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放缓,将对我国外需、物价和汇率等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二、“十二五”规划注入发展新活力,国内环境进一步好转
今年,我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具有不少有利条件。“十二五”规划的公布实施将会大大增强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动力。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启动将带来一大批产业升级投资项目的开工,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我国将走在世界“产业换挡”的前列。
中央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布局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09-2010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批复了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黄三角等多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再加上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政策措施,我国新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在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导下全面启动,必将带动各地区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并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区域轮动的新格局。
随着“新非公36条”政策不断细化和落实,民间投资领域逐步拓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收入分配改革启动将使居民收入增长有了体制性保障。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有利于劳动者报酬水平的稳步提高。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断推进,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向有利于居民、劳动者的方向调整,将推动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繁荣活跃局面。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要求、产能严重过剩的客观环境、欧盟开始征收碳关税等国际动向都将对我国传统产业形成较大的调整压力。为完成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2011年将启动“十二五”新一轮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分解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投资项目将对部分行业和地区增长速度有所抑制。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短期增速。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策规范和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扩张。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项目开工比较集中,地方政府投资需求与融资能力的矛盾将显得较为突出。
总体上,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也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综合考虑国内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011年我国仍具备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环境,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1、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约在9.5%左右。
要实现这样的增速,有以下一些要求。如果主要经济体基本维持政策现状,今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可能性较大,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虽然略低于去年,但不会出现衰退。
同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财政与货币政策有效搭配,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并用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6%左右,而企业在证券市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大于去年,全社会资金宽松有度。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导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点、民生工程、民间投资等鼓励性投资方向和投资主体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坚决抑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项目的新开工,严格把好政府新开工投资项目质量关。
在这样内外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今年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9.5%左右。
2、预计物价上涨压力大于去年。
初步测算,2011年CPI与PPI同比涨幅中的翘尾因素均在2%-3%,翘尾因素较高的月份集中在上半年。从各月翘尾的变化看,2011年1月份和6月份物价涨幅会较为突出。
今年我国将适当收紧货币信贷供应,但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继续吸引“热钱”快速流入,国内流动性仍比较宽裕。如果不能通过适当的途径对过剩的流动性加以吸收,这些资金可能冲击相关市场供应和价格,并导致通胀预期加剧。
今年物价仍将保持上涨的态势,如果新涨价因素能控制在1.5个百分点左右,2011年CPI将上涨4%左右。考虑到前期已积累了充裕的流动性,农业生产基础较为脆弱,资源价格改革压力较大,因此,不排除农产品、能源资源类产品和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可能,应予以重点关注。
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速。
由于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大批“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加上前两年大规模开工的项目投资增长惯性较强,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仍然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的有利条件较多。
但对部分传统行业的新增产能投资的限制、房地产商可能出现观望徘徊而放缓投资进度、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规范性要求的约束等因素将影响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特别是新兴产业尚未发展到企业开始大规模产业兴替型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阶段,民间投资自主增长意愿不强,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4%左右,实际增速比2010年有所回落。
4、今年居民消费保持平稳增长。
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工资水平变化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房价、物价上涨对部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较大负面影响,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出现效应递减现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8.6%左右,实际增长14%,比2010年低1个百分点左右。
5、而外贸出口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发达国家高失业率使居民消费增长疲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将减弱对原材料进口的新增需求,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对贸易结构调整有较大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带动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品出口增长快于传统优势产品,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将比2010年明显回落。初步预测,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6%左右,进口增长20%左右,顺差1650亿美元,同比下降13.2%。(范剑平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主任)(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1年中国经济三大看点
看点一:管理通胀预期 稳定物价更突出
2010年以来,食品接力涨价的现象令普通百姓印象深刻: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油你涨”到“苹什么”,新词层出不穷。2010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11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破五”,创下年内新高。
事实上,物价的上涨仅仅是日益增强的通胀预期的一个具体表现。过去两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使得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日益严峻。国内多位专家预测,2011年,中国仍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在遏制通胀、稳定物价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目标将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
2010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2010年11月份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的16项措施,实施临时价格干预、加大抛储等手段后,12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再次下发有关元旦、春节期间保持市场价格稳定的政策文件,以管好米袋子、菜篮子为直接着眼点,力保短期内市场价格的稳定。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稳健回归的脚步也开始加速。
就在新年到来的前一周,央行宣布2010年年内的第二次加息。不久前,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题为《“十一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成就》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2011年的首要任务。收紧流动性、遏制通胀的政策路线已经十分明显。
同时,随着2010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启,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防止热钱的大规模涌入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同样成为2011年需要倍加关注的重点。
“中央政府充分认识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政策思路十分务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如果不充分注重宏观经济所遇到的挑战,那么复杂的环境可能会抑制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顺利推进。”
看点二:稳定房地产市场 继续调控成定局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房产税试点已是箭在弦上,目前只是引而不发,在2011年正式推出已是大势所趋。”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的重庆、上海已经明确表示做好了相应的政策准备。
同样在2010年年末的最后几天里,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住建部年终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仍将是2011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既有的调控政策之外,住建部还会进一步加大打击捂盘惜售的行为,同时抑制境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特别在一些热点地区和热点城市,房屋的“限购令”将进一步加强。另外,明年还将进一步细化已经有的调控政策,并会同有关部门储备调控政策。
2010年年末各部委的表态和举措传达出了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目前政府对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让房地产回归其居住属性的政策指向已经开始演变成为一种长期化的趋势。
由于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诸多经济矛盾的汇集点,因此,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肯定将在整个宏观调控的总体背景下继续深入进行。由此带来的投资结构变化,将会对未来中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看点三:转变发展方式 结构调整将加快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成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目标,继续增强内需拉动力仍然是新一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
根据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部署,2011年中国将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作出新的调整,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除此之外,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新的一年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一系列相配套的扶植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热点很可能在2011年形成。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公布了2011年继续实施和停止执行的部分财税优惠政策,明确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是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另外,为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2011年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全面推广节能汽车和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继续实施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专家表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具体财政倾斜方向和补贴政策的变化指向性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改革、增强内需、拉动民间投资、节能减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上。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展开,2011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完全可以期待,2011年的中国经济将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上出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