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联网的概述和应用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移动3G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更广泛的网络;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最早在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当时叫传感网。2009年初IBM抛出了“智慧地球”概念,使得物联网成为时下热门话题。
(二)物联网的应用及案例
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产品包括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存储和管理,为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视听觉范围延伸的管理工具。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使各种家庭设备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中国电信的宽带、固话和移动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
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系统可以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真正解决了现代社会子女们因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家中老人的无奈。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公交站点设置传感器和电子标签,对公交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公交调度信息数据的发布和多媒体数据的发布功能。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打造了集信息展现、电子商务、物流配载、仓储管理、金融质押、海关保税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智能工业 在物联网的发展中工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工业的新阶段。
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产品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为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
智能环保 智能环保产品通过对实施地表水水质的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
目前,国内各地都在创造条件发展物联网产业。无锡正在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物联网研究中心;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广东的“物联天下”信息产业园,政企互动打造物联网全产业链条;湖南省政协提案批示重视物联网,建设数字湖南,实施以点带面,试点推广的产业发展模式;江西省电网对分布在全省范围内的2万台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用电检查、电能质量监测、负荷管理、线损管理、需求侧管理等高效一体化管理,一年来降低电损1.2亿千瓦时;成都率先建立无线城市,打造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自由链
接,沟通无阻……这样应运而生的物联网案例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物联网成为一座城市和地区发展进步的符号,是在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
二、地方政府的思考和应对
我市荣获中央综治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称号,正在实施的“天网”工程也属于物联网应用的雏形。从以上物联网概述、应用及国内成功案例来看,我们建议市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应对方兴未艾物联网浪潮。
(一)引进核心技术企业
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和设计以及研发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以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
我市在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RFID)、基础传感器、传感器节点、嵌入式系统、基础软件、芯片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技术研发院所几乎没有,但并不表示我们在物联网浪潮下没有作为。我们应该发扬我们的“新余精神”,复制举全市之力打造江西赛维的成功经验,从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入手,“引进一个人才,实施一个项目、打造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发展创造内陆城市又一个传奇。
(二)推广示范应用
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各方的参与。其中,政府是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引导和推动者,所以市政府应从物联网应用为抓手,以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设为目标,以建好“新型工业城、科技创新城、文明生态城”为契机,通过物联网的应用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创新、平安、美好新余,从城市各行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入手,形成示范需求后使得物联网产业链聚集。物联网是互联网、移动3G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可实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转变。即:政府先期政策、资金推动引导—各行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形成需求产业聚集—引来科研院所加强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模式。
(三)政策措施
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重点产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快速集聚,加强科技人才对外交流中心建设,加快集聚外籍科技领军型人才来新余创新创业。在已经实施“新余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办法”的政策中重点向物联网产业领域倾斜。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创业启动资金、风险投资、资金担保以及安家费补贴、租房补贴等优惠政策。
承接国家和省级物联网示范工程,在新能源科技城、平安新余、生态新余等领域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物联网的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环境。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的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在示范先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应用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我市建设成为应用示范先导区。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银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银行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信贷投放。
实行政府优先采购,物联网产业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并优先安排采购。
加强项目用地保障,在数量和结构上确保物联网产业用地的科学合理供应,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并优先审批、优先供地。
建立中介服务体系,成立物联网产业及应用联盟。物联网是一个涉及到技术、标准、应用的综合平台,充分发挥物联网产业及应用联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用,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物联网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
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光伏产业为核心、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风电产业和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为补充的“一大三小”新能源产业格局。尤其是龙头企业———赛维LDK是在美国上市的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已成功投产世界第一个单体1.5万吨级高纯硅料项目,全面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高纯硅料生产企业。新余市光伏产业基本形成了“硅料—铸锭—硅片—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产品”较完整的产业链。下面来分析物联网对我市的新能源企业在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公司过程中能起到的助推力。
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应用于新能源企业原材料采购、库存、销售等领域,通过完善和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成本。新能源企业通过在供应链体系中应用传感网络技术,可构建一个全球化的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供应链体系。
生产过程工艺优化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的能力和水平。新能源企业应用各种传感器和通信网络,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加工产品的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控,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优化了生产工艺。
产品设备监控管理 各种传感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实现了对产品设备操作使用记录、设备故障诊断的远程监控。新能源企业可通过传感器和网络对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和实时监控,并提供设备维护和故障诊断的解决方案。
环保监测 物联网与环保设备的融合实现了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各环节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电信运营商已开始推广基于物联网的污染治理实时监测解决方案。
安全生产管理 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新能源企业的各种重要的生产设备中,实现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快捷响应、有效控制。
企业物流 新能源企业从采购、存储、生产制造、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是供应链上环环相扣的业务环节和流程。在供应链运作时,新能源企业必须实时地、精确地掌握整个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向和变化,使这四种流以及各个环节、各个流程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物联网中的RFID正是有效解决供应链上各项业务运作数据的输入/输出、业务过程的控制与跟踪,以及减少出错率等难题的一种新技术。
我市的另一个“千亿工程”支柱产业—钢铁产业,同样可以运用这些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为传统企业升级改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