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区域发展] 当前县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 张慧敏

[复制链接]
云南老秘 发表于 2011-8-7 08: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近年来,漳平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县域经济仍存在总体实力不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趋同,粗放式发展较多等问题。本文结合龙岩及漳平实际,从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比较,从山区县域与沿海县域发展比较分析,就漳平县域经济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十一五”期间,龙岩市经济能保持较快增长,正是得益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GDP年均增长速度15.6%,高于龙岩中心城市14.8%的增速,工业、投资、财政收入增速也都高于龙岩中心城市,但县域发展水平和发展实力远远落后于中心城市。2009年龙岩县域GDP总量449.41亿元,占龙岩市59.2%,而中心城市所占比重达40%,人均GDP52770元,远远高于“五县一市”;龙岩中心城市规模工业产值、财政总收入分别超过县域115亿元、56亿元;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06亿元,仅比中心城市多34亿元,消费能力明显弱于中心城市。(见下表)。

 

龙岩县域与中心城市发展比较

单位:亿元 

 

龙岩县域

中心城市

2009

2005

十一五年均增长(%

2009

2005

十一五年均增长(%

GDP

449.41

227.96

156

309.76

157.67

148

GDP占龙岩市比重

59.2

59.1

 

40.8

40.9

 

人均GDP(元)

20493

10515

158

52770

27564

145

三次产业结构

21.4:45.4

:33.2

30.1:35.4

:34.5

 

6.1:61.5

:32.3

8.5:58.1

:33.4

 

规模工业产值

360.09

104.53

36.2

475.94

190.05

2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32.94

60.59

40.0

201.03

63.07

33.6

财政收入

38.97

16.07

24.8

95.41

45.01

20.7

#地方财政收入

22.16

8.69

26.4

32.18

15.27

20.5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

1010

401

26.0

5482

2669

19.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3.06

77.03

16.7

109.01

51.62

20.6

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是品牌经济。龙岩“五县一市”获得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仅有2个,分别是紫金矿业集团公司和连城红心地瓜干;全省名牌、著名商标43个。而中心城市全国品牌11个,如佳丽斯床上用品、龙工装载机、龙净除尘器等;全省品牌71个。

二是产业体系。中心城市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二产和三产体系,2009年龙岩中心城市区域共有34个工业行业,形成了机械、建材等上百亿主导产业,龙工、龙净、卓越新能源等3家公司成为上市公司。而县域仍然依靠资源型工业为支柱产业,如上杭的紫金工业、永定的煤炭工业、漳平的电力和建材工业。目前仅上杭紫金矿业集团是上市公司,其他县(市)仍然空白,县域大部分支柱产业产值仅为10亿元左右。

三是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十一五”时期达79.2%,城市功能板块已初具规模,而龙岩县域的城市化水平仅32.4%左右,落后中心城市46.8个百分点。

四是财力支持。中心城市可支配财力较为雄厚,“十一五”期间,地方级财政收入累计达到99.4亿元,年均财政收入24.8亿元,其中,2009年达到32.18亿元,县域地方级财政收入“十一五”期间仅70.9亿元,其中2009年财政收入22.16亿元,为龙岩市本级财政收入的68.8%;县域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010元,远远低于中心城市5482元的水平。可见,县域财力较难挤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仍然属于“吃饭”财政和保障民生需要。

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虽然近几年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实力明显增强,但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也逐渐加大,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发展竞争力难以等比。可见,加快发展,提高实力仍是关键。

(二)山区县域经济与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山区县域与沿海县域发展比较

单位:亿元 

 

山区县域(33个)

沿海县域(25个)

2009

2005

十一五年均增长(%

2009

2005

十一五年均增长(%

GDP

1845.86

995.73

16.7

4727.32

2654.07

15.5

人均GDP()

20682

11137

16.7

29264

16684

15.1

地方财政收入

70.69

34.1

20.0

190.84

97.43

18.3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

792

381

20.1

1181

612

17.9

城市化水平

35.3

33.2

 

39.2

36.0

 

规模工业产值

1746.94

576.37

31.9

7168.44

3138.39

22.9

固定资产投资

687.42

235.11

30.8

1203.65

485.57

25.5

第三产业比重

33.9

36.3

 

32.9

32.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16.54

323.58

12.4

1316.30

817.75

12.6

从表中可以看出,山区县域GDP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仅为沿海的39%37.1%;山区县域GDP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比重15.4%8.5%,而沿海县域分别占全省比重39%23%;城市化水平为35.3%,低于沿海发达地区39.2%的水平;规模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分别仅为沿海地区的24.4%57.1%;第三产业比重沿海地区与山区相当,技术人才拥有量大大高于山区县域。同时,有关资料显示,沿海发达地区拥有一批全国、全省的知名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比如晋江的安踏、九牧王等品牌驰名中外,形成较为发达的产业集群,有纺织产业群、陶瓷产业群、电子产业群、服装产业群等。而山区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仍处于培育时期,有些县(市)仅有一定的产业集中区。目前,龙岩县(市)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品牌经济仍然处于低效应状态,市场占有率很低,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

可见,县域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都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均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向中期过渡阶段,加快发展仍然为首要任务。只有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及成因分析

1、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产业结构基本趋同。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龙岩各县(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处于35%45%之间,2009年漳平二、三产业比例为35.347.5,第二产业比重仅为35.3%,明显低于全省、龙岩市50%的水平,也明显低于沿海发达地区50%以上的水平。虽然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实际上,根据国际H.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相关指标综合分析,漳平工业化水平处于初级向中级迈进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

2、工业发展过度依靠资源型产业。大多数县域经济依靠当地资源发展,虽然近几年资源利用率有较大提高,但先进制造业和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两高一资”特征明显,龙岩市资源型产业比重达53%,仍然处于粗放式增长。近年来漳平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矿冶、建材、煤炭等资源型工业,2009年资源型工业比重占比达70%,而龙岩市本级资源型工业产值占45%,而非资源型工业产值比重达55%。可见,欠发达县域资源型工业占绝对比重,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3、财政的脆弱性更加突显。大多数县域财力重要来源依靠房地产开发形成“第二财政”,进而支持当地经济建设,一旦房地产开发形势逆转,就容易造成财力紧张的“无米之炊”。资源型财政的问题也很突出,目前漳平资源型工业财税贡献仍占主体地位,2008年资源型工业提供利税2.9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50.3%,对财税增长的贡献率达71%,其中潘洛铁矿年上交利税4165万元,占全年地方级财政收入12.7%,但资源型工业受国际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影响将产生较大波动,如2009年潘洛铁矿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影响市财政增收近亿元。

4、人才支撑能力“虚弱”。县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几乎空白,人才缺乏是重要因素,近几年人才基本上往“高处走”,走向沿海、走向中心城市。虽然近年来各县(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收一定数量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较多的也是本二、本三毕业生,而硕士研究生采取直接录用的方式也是寥寥无几,漳平20082009年仅录用硕士研究生1人,到企业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更是微乎其微。目前,县(市)一级严重缺乏较高层次的党政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经济实用人才。如潘洛铁矿,工程技术人才22人,占职工总数的3%。人才缺乏导致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科技投入比例较低,2006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经费投入4317万元,其中2008年科技经费投入2365万元,占GDP的比重仅为0.36%,与发达国家制造业2.5%4%的指标差距大。

5、城镇化进展缓慢。近年来,县域的城市化率虽在稳步提高,但到2009年,龙岩县域城镇化率水平最高的漳平市仅达42.4%,“十一五”期间仅提高3.9个百分点,而中心城市达79.2%的水平,“十一五”期间提高2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由于山区县域普遍经济总量偏小,财力吃紧,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慢,文化欠发达,小城镇建设有待发展,造成城市人口的容量有限,集聚效应远远低于中心城市。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1、改进发展基础条件求转变。县域经济的环境制约阻碍了经济发展步伐,也了阻碍发展方式转变,拉大了与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县域经济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改善环境。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坚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争取“双永”高速2012年建成通车;力争“永漳”高速公路和“南三龙”快速铁路于2011年开工建设。二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城区、近郊远郊空间布局结构,加快县域、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省道、县道改造和农村公路“上衔下延”工程,完善县道干线交通网络。三是全力改善政府服务环境。进一步提升漳平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持续打造“保姆式”服务品牌,全力改善县域政府服务环境,以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2、高效利用资源求转变。资源是县域经济的一大优势,要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一是加快资源开发利用。如漳平近年来林木资源从粗加工向粗深加工转变,林木资源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比2005年提高30%以上,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漳平拥有较为丰富的矿石资源、石灰石资源、生态资源等,可把矿石深加工利用生成矿产品深加工基地;把水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水电开发基地,重点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二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近年来,龙岩县域节能减排力度明显加大,近两年县域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均达到10%以上。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金属矿及非金属矿的尾矿石等工业固定废物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如加快推进漳平火电有限公司60万千万瓦机组排放的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3、谋求产业新兴求转变。只有产业新兴,县域经济才能有活力,才能有后劲。“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仍要继续紧紧抓住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良好机遇,实现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结合漳平发展实际,可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大力提高制造业比重。首先是确定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的水平。其次,研究编制制造业发展方案和潜力产品发展目录,突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如装备制造业、非金属矿制造、轻工产品制造业等;突出潜力产品发展方向,如玩具、木制品、新型建材等。再次,规划制造业产业集中区,有选择性引进有发展前景的制造业,预留工业用地,为大项目落户新区创造基础条件,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全力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多元化服务。加大旅游、文化、健康娱乐、商贸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发展,逐步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其次,加快物流服务业发展。以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推进闽西南商贸城、钟利物流、日发物流等项目建设进度,加速闽西东部物流区的形成,提高区域辐射作用。再次,进一步发展现代商贸业。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等方式,继续做大新华都辉业、米兰春天等连锁经营,改造提升传统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消费总额。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紧紧抓住国务院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集中精力抓旅游项目建设,重点突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平台,持续打造“大陆阿里山”旅游品牌,扩大旅游效应,带动提升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

4、加大人才引进求转变。政府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建立企业人才储备库。“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党政管理人才100人,经济管理人才500人,农村经济实用人才1000人,工程技术人才500人,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宽松环境。二是全力打造创业平台。建立科技人员创业园区,为科技成果提供“孵化”平台和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允许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各类人才将其科技成果、管理才能转化成企业的股权,从而使其成为企业的主人,留住人才。三是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等,创建青年英才开发工程,全面提升科学发展能力,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发展,人才为先。

5、力推城市化求转变。以扩大城市规模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为重点,提高城市带动辐射能力。一是做大做强城市经济。重点加快建设工贸新区仓储物流园、汽车交易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闽粤赣边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二是建设城市主体功能区。通过发展经济功能区,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把工业园区、工贸新区、闽西南商贸城、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作为功能区建设主攻方向,高起点、大手笔推进功能区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向功能区集聚,营造更加有利于发展的投资创业综合环境,促使经济功能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主战场作用,加速中心城区与四大功能区的融合发展,提升漳平经济发展水平。三是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作为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节点。当前中心镇建设面临良好机遇期,中心镇加快发展的空间巨大。要加快西园、永福中心镇建设步伐,着力把中心镇打造成为联结城市与农村、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的小城市综合体,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速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推动漳平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漳平市统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粉丝

15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