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读了这篇文章,倒真的是令人感受到了文革时期那种批判一切,无限上纲,把一大批知识分子关进牛棚的气氛。认识和看待文革以及文革时期的历史人物,要有历史的、实事求是的眼光,文革虽然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仍然有人习惯于以“文革的思维”来对待一部文艺作品和评判一个历史人物,这篇充满了文革式的词汇,诸如“巨奸”、“历史罪人”、“罄竹难书”之类,大有要把某个人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的气势,就恰恰说明了文革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文革自有它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逻辑。就江青而言,不过是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我们总不能因为她后来的罪过就说她年轻时投奔延安就是个坏女人吧。作为一部描写解放前后的电视剧,在那个时侯,江青本来就是“富有神采”的,她的形象也应该是“美好的”。如果把那个时侯的江青就丑化为一个阴谋家、野心家,其实也就丑化了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
- A; ]( H4 z, o& D( ^/ U9 s8 W3 |
* b7 m: s1 g. p9 N7 y0 J" _唐国强导演的电视剧《解放》,剧中出现了“江青同志”的富有神采的美好形象。这是一个败笔。 唐导何以如此搬演江青?我认为主要是他的历史观和戏剧观出了点问题。根本原因,是他缺乏大历史的视野,对江青的历史定位不对,对江青的整体历史评价的基调不准。 江青是早已盖棺论定的人物。观其一生,此人无疑是一个“否定性历史人物”。不论她当过谁的夫人,也不论她干过哪些琐细的好事,用大历史的眼光看,用唯物论的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她对中国历史的作用,不仅谈不上什么功过几几开的问题,而且无疑是一个必须而且已经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巨奸、历史罪人。有位老革命身份的作家称其为“亘古丑类”,说的是不错的,名副其实。 文革中,江青谋取了高位,与绝大多数老革命家作对,与人民为敌,堕落为反革命集团首犯,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极大危害,对于领袖本人的声誉也造成极大损害,诚所谓祸国殃民,罄竹难书。叶剑英元帅说:“‘四人帮’是封建法西斯分子。”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面的历史人物,是个必须否定的历史人物。 倘若可以这样还原江青的所谓本来面貌,截取一点,不顾基调,这样来表现历史人物,来向观众推介历史人物,显然是非常片面的,是不符合辩证唯物论的,在本质上也是不真实的。哪里谈得上什么“站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呢? 影视与史书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对一般学术文化水平不高的观众影响甚大,导向作用甚大,会影响到他们的历史观、价值观,会把他们引导到导演所指引的方向上去。 对于导演来说,就是要考虑你导演的作品在当下的效果。一部重要的言政、言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播出,往往是会对现实政治和人们的思想、见解,多少产生一定影响的。做导演的应当考虑这种影响。 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类似江青这样的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巨奸、历史罪人,是有不少的。这些人身上,未必就没有优点、亮点, 哪怕是一星半点。人之初,性本善嘛。但是,不管他们身上有过哪些优点,曾做过哪些好事,只要他们被历史基本否定,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他们的那些优点也就微不足道了,更不值得宣扬和渲染了。这是历史和人民对这些人物的裁判,是历史无情的选择,是真正的辩证唯物论的论定。例如秦桧,没有优点吗?他是状元。汪精卫,没有优点吗?孙中山很信任他。陈公博、周佛海,没有优点吗?他们曾是热血青年,所以出席了中共一大。即便是希特勒,就没有一星半点优点吗?此人是个演讲天才。还有张春桥、姚文元,就没有一点优点吗?他们的文章都是写得很流利的。但是,能因为这些人有那么一点优点,就可以在影视里作为正面形象搬演甚至浓墨表现吗?当然是不可以的。 “文革”的浩劫已过去30多年了,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对那段岁月和人物都没有切身感受,这是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和警觉的问题。 (2009年第6期《民主与科学》李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