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国际国内]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五大猜想

[复制链接]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1-1-16 09: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2010年,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存在二次探底担忧等并不乐观的外部环境情形下,中国经济依然领跑世界。2010年也是国内经济运行不平凡的一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超出年初市场预期,如较快的经济增速,节节攀升的物价水平,强劲的出口表现等。为应对平衡高速增长与防止通胀,决策层2011年的政策基调定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不可否认,2011年中国经济将迈进“高通胀”时代。如何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稳定通胀预期是2011年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主要挑战。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速,信贷超发如何调控亦将考验监管层的调控智慧。本期,我们挑选了五大经济要素逐一分析,这些要素将决定2011年中国经济的最终走势。

  猜想一 经济增长将超过9.5%

  在货币政策收缩调整下,许多人又悲观起来,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被再次调低。

  2011年1月13日上午,世界银行表示,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8.7%。理由是“由于中国政府对增长过快的行业(如房地产)采取了某些限制措施,因此财政刺激计划的逐渐放松和货币政策的逐步收紧将对中国经济增速造成一定的影响”。

  更为悲观的是,有机构预测如果政策使用不当,2011年房价将大跌20%,拖累GDP走低,甚至可能跌破8%,导致经济二次探底。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如同下行的抛物线,GDP增速分别为11.9%、11.1%和10.6%。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10%左右。而2010年全年的经济数据将在2011年1月20日前后公布。

  从同比的数据来看,增长确实不好看——经济同比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回落,在201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可能将继续回落,跌至9%左右。

  但是,到了2011年年底,人们可能惊讶地发现,情况没有那么悲观。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或许不仅远远超过世行预测的8.7%,还可能超过9.5%。

  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正在展开。在极为严厉的工业调控和限电措施下,工业企业从2010年夏天开始了紧张的去库存周期。从2010年6月起,工业增加值增速突然出现了一个深幅调整,从5月的16.5%增速大幅放缓为13.7%,并在随后的三个月中,持续低位运行。随后,先行指标10 月PMI率先证明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在价格上涨推动下,经历了半年多的去库存后,中国的制造业逐步展开“库存重建”。这一过程虽然曲折,但是非常明确。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表示,尽管2010年8月和9月经济出现连续下行三个月后企稳回升,但当时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牢固,还没有实现“软着陆”。以汽车税费减免和汽车下乡为主的消费刺激政策、以4万亿元投资计划为主的金融危机刺激政策目前处于收尾阶段,政策退出后经济还有待于进一步消化,这个过程预计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因此,预期2011年下半年经济将步入新的增长周期。

  悲观者最大理由是宏观紧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为稳健货币政策,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速都将收缩。根据1992年以来的经验表明,如果M2增速较长时间持续低于15%,如1999~2001年期间,GDP增速将会低于8%;而M2增速高于25%以上较长时间,就容易引发通胀,如1992~1994年、2009年;如果2011年贷款余额增速和M2增速双双回落到16%,GDP增速将回落到9.5%以下。

  不过,这一理由并不充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主要任务是“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促改革、惠民生”。尽管把价格问题放到重要位置,但是整个政策框架的前提仍然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稳增长,就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没有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经济结构性问题难以调整,改革也难以推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在过去的改革开放30多年中,中国经济增长平均速度是9.9%,中国经济2010年增速回升到10%,已经恢复到长期潜在增长的趋势线附近,下一步中国经济绝不会向下走,而是向上走,中国经济即将迈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推动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是内需。2010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10%左右,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90%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甚至预测,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将达到18.3%,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达到55.4%;2011年名义GDP增速将达到17.8%,实际增速与2010年相当,增长贡献率将再次超过投资,中国开始步入“消费拉动的时代”。

 

 

  猜想二 CPI控制在4%左右

  经济学家对于2010年一系列经济数据预测基本上打中了靶子,但是有一项脱靶,那就是物价。

  2010年的物价像雾、像雨又像风,不可捉摸。许多学者2010年年初预言物价在7月份走高后会再次回落。

  然而,从2010年4月到2010年11月,2.8%、3.1%、2.9%、3.3%、3.5%、3.6%、4.4%、5.1%,CPI指数一路上行,在轻松突破3%的警戒线后,再次强势突破4%和5%大关。

  引发2010年通胀压力有多种因素,如流动性过多、成本上升、气候影响及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等。而在上述因素中,有多个因素各界在2010年年初的时候未曾预料到:中低端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气候异常,灾害天气的频度超过历史以往;同时,美国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超出预期,造成热钱涌入中国,资产泡沫蔓延。

  虽然通胀的最高点还没有到来,事实上,物价未来上涨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严峻。

  当前,价格上涨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

  从价格翘尾因素来看,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假设2011年平均价格水平和2010年12月的水平一样,2010年价格翘尾因素就达到2.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其他价格水平不变,CPI就会上涨2.3%,政府一直以来认定的3%警界线将形同虚设。

  新涨价因素包括资源价格调整和国际输入性通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表示,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的预测,2011年国际市场石油、矿产品、农产品等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将上涨10%左右,由于我国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工资成本上升,进口初级产品价格将大部分传导到下游制造业,输入性通胀加上国内粮食、肉类、蔬菜、服务等价格的上涨,2011年市场自发性涨价将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个百分点以上。

  如果国家资源税改革从新疆推行到全国,按从价资源税率5%计算,可推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7个百分点;如果理顺煤电、天然气等价格,可推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个百分点以上。

  祝宝良表示,在国家主动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情况下,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望控制在5%左右,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国家会考虑到调价的节奏和时机,避免给CPI造成更大冲击,因此全年CPI可控制在4%左右,价格总水平处于温和的范围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CPI在2010年第一季度或者上半年已经接近“峰值期”。他的理由是,自从我国发布狭义货币统计数据以来,M1与CPI之间一直具有相对稳定走势关系,M1平均领先CPI约10个月。本轮M1峰值已经在2010年1月出现,预计CPI的峰值短期也将出现。另外,从以往规律看,CPI平均比股价滞后10个月,比房价滞后4个月。

  刘世锦表示,受政策调整作用,本次上证综合指数同比峰值出现在2009年年底,房价指数峰值出现在2010年4月。参照历史经验,虽然具体月份可能有所偏差,应该说CPI已逐渐步入“峰值期”。他预测全年CPI涨幅有望在4.2%左右。

 

 

  猜想三 M2增速继续强劲增长

  2010年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都超过2009年年初央行拟定的目标。

  2010年12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供应量同比增长19.7%,高于11月末的19.5% ;而狭义货币M1增速略有放缓,12月份同比增长21.2%,低于11月份的22.1%。M2的增速超过央行去年定的17%的目标。

  2010年12月银行贷款同比增长 19.9% ,高于11月份的19.8%。12 月新增贷款4807亿元人民币,高于普遍市场预期的4000亿元左右,但低于 11 月份的 5640 亿元和9月份的 5900 亿元。2010年全年新增贷款 7.95 万亿元,超出此前央行全年人民币 7.5 万亿元的新增贷款目标。

  2011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刚刚结束的央行工作会议也显示,2011年信贷政策出现了较大变化,这将给2011年M2和信贷带来影响。

  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工作会议首次不公布今年的货币供应和信贷调控目标,而只是内部设定一个目标,即2011年M2增长16%左右,新增信贷为7万亿元;二是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控,约束信贷投放。

  一时间,货币全面从紧之声山雨欲来。货币供应增速回到15%以下,新增信贷下降到6万亿元,较2010年新增信贷下降20%左右。种种下调预期,令投资者惊慌。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011年,受货币政策趋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贷款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但考虑到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新增贷款绝对量难以大幅减少。预计2011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在7万亿~7.5万亿元,贷款余额增速为14.5%~15.8%。

  连平给出的理由一是2011年信贷控制更趋严格,新增信贷目标料不会超过7.5万亿元,这将导致新增贷款规模下降。二是预计2011年年底之前准备金率还将至少上调4次,每次0.5个百分点左右,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将对银行贷款能力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三是预计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放松,楼市调控下个人按揭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难以快速增长。

  2011年1月14日,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认为,2011年信贷有突破7.5万亿元的可能。一是消费者融资需求旺盛;二是在国家出台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之后,企业融资需求旺盛。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融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从信贷需求角度来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已开工项目的后续融资需求较大,投资增速仍保持22.5%的较高水平,民间投资进一步恢复,以及保障性住房投资规模大幅扩大,都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

  货币当局今年不设定信贷和货币供应调控目标也许是对的。内部M2的目标增速约为16%,新增信贷为7万亿元左右。但是2011年经济增长极有可能达到9.5%左右,超过8%,CPI在4%左右。M2增速是GDP增速、CPI及货币周转速度三者总和,初步估算M2也会达到17%左右,所以7万亿元信贷可能难以满足9.5%的增长要求,实际操作会突破。

  或许,到2011年年底,人们可能会发现,M2增长17%以上,信贷再次达到8万亿元,信贷政策并非市场预期的那么收紧。

 

 猜想四 货币政策前紧后松

  2010年12月10日,央行宣布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以来央行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创造了纪录:18.5%。而在之前的2010年11月19日央行晚间刚刚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在连续流动性回收后,2010年12月26日,央行再次启动年内第二次加息!

  随后,央行召开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会议强调,2011年要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政策收紧下,中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货币政策全面收紧的观点纷至沓来。恒生银行表示,未来数月人民银行可能再上调利率1个百分点以遏抑整体需求,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可能再增加3~4次(每次0.5个百分点)以限制银行的放款能力。而申银万国表示,只有不断加息,形成加息周期的预期,才有可能抑制或扭转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

  然而,货币政策并非全面从紧,更多的是相机抉择。在一定条件下,如果经济下滑、通胀回落,此前收缩的货币政策或许将会逆转,这一时点可能在2011年年中。

  “2011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还是稳增长,虽然把通胀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前提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仍然是金融危机时期的政策大框架,所以一旦通胀回落,加息周期就会中止,紧缩的货币政策就会逆转。”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滕泰则认为,2011年未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从历史经验来看,进入加息周期必须满足多个条件,经济过热,物价长时期内持续走高,加息与国内外政策环境不相背离,以及经济开始步入周期上行阶段,但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基本面都还不稳固。

  货币当局已经认识到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已经缩小。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期表示,去年我国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外汇行政管理等举措,以应对QE2带来的种种压力。这些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窄,比如在提高利率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也吸引了“热钱”的流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历史的高点;资本管制的方法短期虽然有效,但长期实行效果会减弱,而且容易影响正常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因此,如果一旦全球经济环境出现恶化,国内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停止收缩,甚至可能将会转向,重新放松银根。

 

 猜想五 人民币升值6%以上

  早在2010年6月18日,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盯住美元重新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2011年1月13日,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6,以6.5997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初步计算,重启汇改6个多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值3.33%,按年计算,相当于6.6%的年均升值速度。

  进入2011年,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将会在4%~5%,但这可能偏于保守,国内通胀、结构调整及国际因素,将可能推动人民币在2011年加速升值。

  在中美元首即将会晤之前,2011年1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对人民币升值速度表示不满,呼吁中国加快汇率形成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进程。他还称,“人民币的显著低估也会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造成损害,这些奉行灵活汇率机制的国家正在失去和中国的竞争力。”

  国际压力是人民币升值因素之一,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强劲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胀压力,以及货币当局对于人民币升值态度的改变。

  货币当局对升值的容忍度正在扩大。在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参考变量是外贸出口。但是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积极外贸政策正在退出,外贸出口对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重要性逐渐削弱,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已经打开。

  滕泰所在宏观研究团队所进行的一次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取决于外部需求而非汇率波动。

  1995年到2005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相对稳定,一直维持在8.3左右的水平,但是中国出口增长在-20%~30%之间宽幅波动。在外需旺盛时,中国出口大幅增长;而当遇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出口增速则大幅回落。

  2005年7月汇改启动到2008年6月,人民币加速升值,三年时间升值约18%,但这一升值并未对出口产生显著的冲击。相反,在加入WTO的推动下,同期中国出口出现高速增长,连续保持了20%~30%的增幅。

  2008年下半年次贷危机以来,人民币再次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稳定在6.82左右,尽管政府加大出口补贴力度,但是在外需降低的背景下,出口下滑幅度更甚于1998年。

  2010年人民币汇改重启后,人民币逐步走向双向宽幅波动。同时,2011年由于中国新一轮通胀来临,货币政策逐渐收缩,在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空间有限的背景下,或许汇率弹性将会进一步放宽,以抑制通胀。

  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累计升值21%;2002~2007年,中国GDP累计增长84%,美国累计增长16.6%,相当于两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相差67.4个百分点。滕泰计算,人民币升值弹性是,劳动生产率每差3.21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1%。

  2009年下半年至今,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滕泰预测,如果按照中美两国经济2010年分别增长10%和3%,2011年分别增长9.2%和2.9%计算,2009~2011年,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之差会达到25.1个百分点,按照3.21的升值弹性,人民币应升值7.82%。

  这一升值幅度超过绝大多数机构的预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2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