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垃圾量不断增加,使得垃圾污染治理问题成为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农村垃圾污染治理以及垃圾的收运,处理系统的建设,是目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内容“村容整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按照县政协法制群团联谊委的要求,我委组织委员在我镇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并选择两个村50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情况如下: 一、目前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及治理形势 近年来,我镇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污染源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不断加快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步伐,涌现了以平福村为代表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该村在 2008年引进资金建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至2009年底,全镇共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200多只,沼气入户数近300户。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就目前形势来看,由于多种原因,我镇农村生活环境受污染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柴草与杂物堆放无序,焚烧现象严重。在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柴草堆放的农户较少,仅为5%,且大部分为棉杆,但杂物随意堆放现象严重,94%的农户均在户外堆放有杂物,堆放点大多在屋侧或沟渠旁,堆放物以废旧木材,破烂家具为主。柴草与杂物的随意堆放,污染环境尚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须引起高度重视。垃圾、秸杆焚烧现象非常严重,100%的农户在油菜收获后均选择秸杆焚烧,95%的农户棉花收获后选择秸杆焚烧,农户办完红白喜事后的烟花鞭炮垃圾均选择焚烧,90%以上的农户对破旧衣物、鞋及部分橡胶、塑料制品均选择焚烧,对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每年5月底6月初油菜收获季节,浓烟弥漫达半个月这久,且已严重影响到城区。 2、粪土、垃圾随意倒放,无害化处理程度低。调查中,农户有“粪坑”的仅为14%,且设施简陋,其余的均直接倒放在沟渠路旁,有的甚至倒放在抗旱排渍渠中,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如迎风渠丰安闸处、南剅口南剅闸外,每年须清理生活垃圾十多吨,方能勉强保持水路畅通。垃圾的倾倒且如此,无害化处理更谈不上。 3、农户改厕情况逐年改善,但污水处理问题严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居住条件较以前大为改善。70%的农户已用上卫生厕所,实现了“即冲即净”,但污水大多随下水道注入沟渠,直接影响环境。30%的农户仍在使用过去了的简易厕所,成为蚊虫繁殖与聚集地,加速了疾病的传播。但此类厕所的粪便均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小。 4、畜禽粪便处理简单,污染严重。大部分村的人畜禽粪便、垃圾处置都相当简单,60%以上仍在使用传统方式处理,即随意排放、丢弃。沼气配套建设也不多,积极性也不高,个别养殖场的污染物直接外排。特别是“城边村”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如明山、创业、建商等村,养猪大户均未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和养殖防疫措施,大量的污水量接外排进入沟渠,对周边居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大量污水均在地面表层直流,臭气冲天,甚至引起村民间的不断纠纷。 5、农业生产活动给环境带来巨大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形成的水环境污染。按照目前我镇农业生产方式,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了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根据统计,我镇目前化肥、农药使用量严重超标,按耕地面积计算,使用量近40吨每平方公里。同时随着近几年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几年来,我镇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一直居全县前列。2009年地膜用量超过200吨,特别是我镇明山、创业、建商等城镇周边村,该村种植西瓜、大棚蔬菜、大棚葡萄较多,膜平均残留量超过1.5公斤/亩。 二、产生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强。村民户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污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村委“没有必要完善垃圾处理设施”、“没有资金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村民“个人破坏力小”、“历来没有垃圾收集处理的习惯”、养殖户“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较严重,在调查过程发现,上述思想均占一半以上,大部分村没有把治污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 2、治污措施不得力。在农村,目前对生活污染治理未有得力措施,既无奖补政策,又无责任追究办法,更无处罚措施。近年来,以养殖场污染为主要矛盾的村民间纠纷不断出现,但作为镇、村,只能协调且越调越多。 3、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除我镇平福村投入了部分资金用于农村清洁工程外,其他村基本都是杯水车薪,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运作,个别村甚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谈不上投入资金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了,特别是很多养殖大户,由于养殖布局分散、点多面广,基本没有环保设施资金的投入,一些养殖户在“治污”资金投入上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制约了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宣传力度不够。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我们经过调查走访,发现村民鲜有人知,就算知道的也知之甚少,可见我们在宣传力度上有所欠缺,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协调,明确治理工作目标任务,齐抓共管。农业、环保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把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作为重点内容来抓。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沼气、清洁工程等工程目标考核强度。明确干部职责,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各级干部奖惩的依据。要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强指导,管理和配套服务,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加速推进我县农业环境面源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2、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资金投资机制,并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按照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延伸的要求,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强财政对规模养殖场排泄物处理、农村沼气池建设等项目的重点扶持,为加快“治污”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积极拓宽多方面的筹资渠道。一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养殖场自筹为主。二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环保部门从排污费和生态建设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发放,并多渠道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以及国家、省级各类专项补助资金,完善环保投入机制。三是金融部门在治污工程项目的贷款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 3、推广生态农业,控制环境污染。重点扶持发展农村绿色生态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促进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容整洁、社会和谐。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整治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污染,整治垃圾固废污染,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池塘污染并提高农村绿化水平,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生态养殖和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广实施沼气池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水平,控制化肥农药污染,严格履行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加快推进生态养殖场建设。 4、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宣传教育。要利用现有媒体加强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内容及意义的宣传,创建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同时结合科学发展观重要内容加大对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从全局出发,以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不断增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实现全县农村村容整洁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