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宣传部署名文章: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0-8-25 08: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建宁县地处闽西北,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14.5万人口中有近80%居住在农村。近年来,我县针对农村人多面广、农业特色鲜明、民俗民风多异、文化需求日益增多的实情,把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同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以文化服务三农,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本情况
  1、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近年来,我县抓住国家和省市扩大内需、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努力推进县乡(镇)村(居)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0余万元建设宣传文化中心,于2007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为全省第一批次第一个建成的中宣部援建项目)。投资2500多万元建设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于2008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2008年11月,开工建设了总投资6600多万元的县体育中心,目前已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中心将于今年国庆期间投入使用。去年5月,投资5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中央苏区民俗馆,目前工程进入布展建设阶段,国庆前竣工开馆。2008年至今,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黄埠、均口等5个乡镇宣传文化活动中心。2008年以来,投资近1000万元在全县农村建成篮球场、门球场40余个,建成标准化“农家书屋”40多个,建成规范化的农民健身网点40多个,建成农村文化大院示范点60余个、文化活动中心户300多户。
  2、特色文化创作活跃。以建莲(荷)、闽江正源为品牌,着力挖掘宣传其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先进传统精神,并不断赋予新时期建宁人文精神。创作编排的少儿舞蹈《荷之韵》获国家“星耀中华杯”艺术节金奖,《建宁是个好地方》、《闽江源·幸福泉》、《五朵金花》(即荷花、桃花、梨花、杜鹃花、金针花)等一批以荷、莲、闽江源为题材素材的文艺节目在省市活动中获奖,部份成为省市文艺活动中的保留曲目。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建宁特色文学发展迅速,加入国家和省市级作家协会会员的人数成倍增长,创作了一大批文学作品在各级各类媒体刊发,2009年,有反映我县物产资源、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民俗民风的《生命的演绎》、《莲乡短笛》、《寒梅悄悄地开》等一批个人专著和《濉溪诗词集》等出版发行,众多的民间风土作品,在提高建宁知名度美誉度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建宁特色文化的发展。
  3、特色文体活动丰富。近年来,我县以集中性大型文化活动为龙头,全面带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目前,全县9个乡镇都组建了农民腰鼓队、秧歌队,在节庆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在农村,结合生产劳作开展文体竞技活动:里心镇、均口镇、溪口镇年年举办农民运动会,比赛项目为插秧、负重跑、修剪果枝等;溪源乡、黄坊乡年年举办笋竹节,开展挖笋、煮笋、榨笋、烤笋现场比赛和文艺作品创作采风活动;濉溪、黄埠等乡镇每年举办莲子手工剥壳、通芯、烘烤比赛;伊家、客坊等乡镇每年举办手工采茶壶和榨茶油比赛。同时,我县长期坚持举办灯谜展猜、广场文化艺术节、诗词吟唱会、书画展览、文学笔会、文艺晚会、电视歌手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文体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4、民俗活动特色鲜明。为传承发展民俗文化,我县每2年组织举办一届全县民俗文化调演。近年来,民俗文化形成了“一乡(镇)一品”的鲜明特色:濉溪以龟蚌舞为主,溪口镇以花灯舞为主,里心镇以莲花灯为主,黄埠乡以木偶戏为主,客坊乡以“过半年”为主,黄坊乡以板桥龙为主,溪源乡以傩舞为主,均口镇以宜黄戏为主,伊家乡以采茶舞为主。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把歌颂祖国、祝愿平安、宴请宾朋和祈福迎祥作为主要内容,为农村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
  5、科技文化促农增收。建宁是农业县,莲子、果子(黄花梨、水蜜桃)、种子(水稻杂交制种)“三子”种植是农民的主要产业,全县年种植莲子、种子、水果分别稳定在5万亩、4万亩和11万亩以上。同时,建宁山地众多,水草资源丰富,特色养殖业(牛、羊、免)加快兴起。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我县把科技文化下乡作为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抓手和主要任务,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使农民每人掌握了3项以上的种养技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带动了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景象。
  二、主要做法
  1、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都安排领导分管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对乡镇一级,把文化工作列入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任期责任目标,作为其工作实绩考核重要内容之一。紧紧抓住文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文化设施,尤其是基层文化设施滞后的问题,强调要加快对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要求乡镇一级政府在对城镇进行规划和旧村改造时,同时考虑文化设施的用地规划和建设。同时,大力推行项目运作、市场开发等形式,全力推进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扶持民俗文化发展,在经费、器材、场地和艺术指导上给予必要的资金和力量支持。
  2、组织开展科技文化“进村入脑”宣传教育培训。结合各乡镇产业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年均开展科技宣传教育培训100期以上,年受训人员在1万人次以上。在培训中,我们积极实践了“五求实效”的做法:一是在组织安排上以“活”求实效。根据农民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灵活开展现场培训、专题讲座、联合“会诊”、参观考察、巡回点评和“传帮带”活动,力求在组织安排上“活”,能有直接的教育培训效果,能直接运用到生产劳作中。二是在内容安排上以“时”求实效。根据农时节令和农业生产规律,在宣传培训中不搞照本宣科,不搞简单的发放宣传单了事,而是结合农业生产当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气候影响等因素,进行适时培训,追求农业技术指导的时效性,满足群众需求愿望。三是在培训方式上以“异”求实效。在农业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中,我们尽量摒弃课堂式的教育培训,以果园、农田、山地、林地、河流、草甸、牲畜圈棚为课堂,以技术骨干、种养大户和农村青年为适用技术传授者,开展面对面培训工作。不追求人员集中统一,可以是多人的宣传培训,也可以是少数几个人甚至是只有一个人的宣传培训。四是在百姓需求上以“要”求实效。不搞统一内容、统一教材、统一人员场地的做法,而是根据群众愿望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因人制宜,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培训,五是在宣传形式上以“直”求实效。就是在宣传培训中做到直观形象、易学易懂。开办农业155服务热线提供电话咨询,必要的直接赶赴现场指导。在电视台开辟《农事广角》,年制播农事指导节目30余期。结合“三下乡”活动,以发放宣传单、面对面交流、现场实验操作、典型交流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同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县还组建了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种植业12个、养殖业2个、其他类型15个,基本覆盖了全县的优势农业产业,入社的农户成员有近800户,直接带动农民4万多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3、着力培育特色文化村。为进一步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我县在各乡镇培育了13个不同类型的特色文化村,主要有濉溪镇的斗埕工业发展型、高峰生态旅游型和水西环境整治型、溪源乡的上坪历史文化名村型、里心镇的上黎生态农业型、均口镇的修竹观光农业型和集镇商贸型、溪口镇的渠村商品流通型和高圳项目带动型、黄埠乡的罗源新村建设型、客坊乡的张溪扶贫开发型、伊家乡的兰溪文化学习型、黄坊乡的服务拆迁型(服务向莆铁路建设拆迁)等。
  4、广泛开展各类农村创评活动。为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我县结合农村群众思想实际、外在表现情况,组织开展了系列创评活动,有力地推进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各乡镇、村居着重开展了“六个好”评选活动(好婆媳、好妯娌、好兄弟、好夫妻、好邻居、好村组),对群众公认投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在颁发证书和奖金的同时,还利用乡镇墟场墟日,在公众集聚场所组织开展先进事迹宣讲和先进典型佩戴鲜花、绶带踩街游行活动,群众深受教育、反响强烈。同时,按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要求,以“四创建”活动(创建无赌博村庄、创建环境整洁村庄、创建文明信用户、创建文明守法户)、“洁我家园、共创文明”、“婚育新风进万家”、“创十星评十户”、“带头人”、“领头雁”等评选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评活动开展。
  三、实际效果
  当前农民的普遍需求是求致富、求安定、求健康、求文明,我们抓住这一实际,紧贴农村生产实际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农村特色文化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农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观。农民在参加文化活动中,受到宣传、教育和熏陶,其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改观大,主要表现为:农民们读书看报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参与健康有益活动的多了,聚众瞎聊的少了;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多了,斗嘴吵架的少了;学法用法的多了,胡搅蛮缠的少了。二是农民的致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县在发展农村文化中,比较注重农业科技的宣传培训,农民们通过活动,掌握了科学种养技术,了解了市场信息,并据此适时调整种养的品种、结构和方法,不断拓展市场,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三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从有关数据横向看,我县的农民收入在全市名列前茅,富裕安康。从农村人均家电和轿车拥有数的历史对比数来看,就更能说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总之,我县在建设农村特色文化中,着力做到既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又满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努力实践“以文化服务三农”的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