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花浪漫的时节,我们尤溪县委党校第十二期科级干部培训班一行40人,前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重大成果的典型地区之一---江阴市进行培训参观。
这次培训参观充分体现了尤溪县委、县政府对加强尤溪干部教育的重视,是县委组织部门、县委党校对干部继续教育方法、手段一个重大观念突破,参加培训班的学员通过在本级党校理论学习到走出山门,来到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典型地区,听取江阴市委党校老师对江阴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成果的经验总结,参观了象华西村、新桥镇、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新农村建设和江苏民营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感受很深。通过异地培训参观才深切感受到尤溪经济社会发展与他们比有多大的差距,才感受到我们这些干部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个人素养与他们比有多大差距,才感受到我们县的人民生活,文化养成,社会公德与他们比有多大的差距。正所谓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从中看到尤溪的身影,自己的身影,是低效的、贫穷的、落后的。低效必需改革,贫穷更需勤奋,落后就需追赶。
通过这次学习和参观感触很多,这里我重点想谈三点启示。
一、深化改革,从改革干部思想做起,是根本。
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如何,进展快慢,效果好坏,最根本的取决这个单位、这个地区干部的思想观念水平如何,特别取决于一把手的思想观念水平如何。干部的思想观念水平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可教育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我们的低效、贫穷、落后,正说明我的干部的思想观念陈旧,保守,不科学。要发展就要变革,变革就要先变思想,思想如何变,关键在教育。一个地方将来的发展会是如何,就看一个地方现在基础教育的普及广度和深度如何,江阴能有今天是它历史上重视教育的结果。江阴现有近百名的江阴籍大学校长,60多名“两院”院士和学科带头人,大专以上入学学生占其学龄青年78%,可以说基本进入普及大学教育的门槛。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一个地方近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会是如何。它就取决于这个地方近期干部教育再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我们知道一个干部的教育是由基础教育和再教育组成的,基础教育形成干部的基础思想观念,再教育改变并推动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发展。每个干部的基础思想观念都深深地烙上他受基础教育年代经济社会发展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世俗、道德等观念的印记,并难以抹平,很自然就形成思维完势。因此,陈旧的、落后的,跟不上科学的基础思想观念在干部中是占上风的。推动基础思想观念转变,破除陈旧的、落后的,不科学的或者说跟不上科学的思想观念转变,千斤重担落于干部再教育,再培训。
干部的再教育、再培训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首要的是有长远的、周密的、科学的规划,要根据干部接受基础教育年代的不同,接受基础教育程度的不同,干部任职环境的不同,及干部年龄梯次不同进行规划,使之顾及到远中近,老中青。顾及到机关、事业、企业、乡村的不同要求。第二,需要扩大干部培训面,既要培训机关干部、乡村干部,更要培训企业干部,特别是民营企业干部,要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开展培训。第三,干部教育培训要选择相对高于其基础教育层次的培训,这样心理接受意愿更好,更能促进思想观念的改变。据江阴介绍,他们的干部再教育培训已进入到出国进修,国内知名高校委培等高端教育领域。第四,要十分重视党校、干校师资培训,只有好老师才能教出好学生,这可以说是一个真理,中国人常说名师出高徒,师资水平的落后,是培训不出有现代思想观念的干部,这次江阴党校三天课,胜读尤溪十年书,当然比喻得有点夸张,同比之下,我的党校老师的授课水准与人比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建议培训干部还应重视培训老师,使教育者有更高的教育水平。第五,干部的再教育培训要走出去,我们是山区,大山既阻碍了人们的出行,也阻碍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干部如果不能走出去,他的思想观念就不可能有一个大的转变,这几年很多农民工走出去,在沿海发达地区打工,许多新闻媒体报道在去年农民工大批回乡后有许多人选择了自我创业,没有他们的早期走出去,就不会有现在的回乡创业潮,他们学到了新思维、新技术,才有了新的大胆的创业举动,干部培训也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带来干部思想观念的大改革,很欣慰,我们正在做,相信未来会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二、促进发展,从发展工业抓起,是出路。
在这次异地培训中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它是改变一个地区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促发展优先发展工业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它已经为几百年来的世界发展史所证明,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这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早就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作出表率,英国如果没有史上的圈地运动,就不会有后来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纵观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农业国进入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国之如此,一个地区更是如此,江阴之所以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至我省的厦门、闽南地区之所以富,都是他们乘着改革的东风,大力发展工业的结果,尤溪要改变落后的面貌,要加快发展,缩小差距,也应当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累积发展资本。近些年来我们县提出了“建设新型工业县”的口号,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推行“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是很落后的,是我们的政策不够优惠?还是我们的干部不够努力?我看都不是。在这次异地培训中我注意到了江阴同我们发展有2个不同的思路。一个是工业用地思路与我们不同,可以说江阴工业发展的规模那么大,工业占用农田的规模可想而知,那为什么他们可以大量地使用农田,而我们做不到呢?我走了一些乡镇也听到一些干部说起,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引进的项目,因找不到建厂的土地而付之东流。我认为现在我们县要发展工业,首先要解决工业用地问题,用地问题要学江阴,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一点,就是江阴企业用地的集体所有,它没有改变企业脚下这块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这同我们县现在企业用地要征地要改变土地所有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不知大家注意到他们的介绍没有,他们有一个村拿出一块地,在地上建起标准厂房,同时把地和厂房折成股份,引进一支资本,建起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失地农民成了股东,村集体也成了股东,出资办厂的人也是股东,失地农民每年有股红可分,如果进厂做工又有工资可领,企业还为他们投了五种保险,村集体也分到股红,用分到的股红,改善村的基础设施,为村民办福利,村民不闹了,村集体不会闹了,他们都融入到了企业,企业用地问题就解决了。这个工业用地问题,县土地部门要好好去取经,去探讨。人家能办到的,我想我们也能办到。另一个是企业性质思路,江阴的企业多数是股份制企业,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我县的许多工商企业名义上也说是股份制企业,但他们的管理模式,会计制度都不是股份制企业所要求的,多数人不能从中得到利益,因此,这样的企业它也不可能做大做强。这一点,我建议我们的发改局,经贸局要很好地去调究,去引导。现有的企业把他做规范了,做现代化了,它就能做强做大。
三、建设新农村,由民企带村做起,是捷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前几年中央就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的二十字方针,这二十字方针看似具体,实际上还是抽象的,因为它不能形象体现它的程度。所以,我们常听到有不少地方说他们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比如,我们尤溪的七尺村、永安的八一村,当然也有江阴的华西村,真可谓是五花八门,什么样子的都有,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呢,对照这二十字方针,我感到华西村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它的充其量只能称之为较富裕的,或是较发达的新农村,不能冠之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始终是以公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为其根本特征。华西村当之无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共产党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地方基层共产党人工作的着力点。华西人特别是华西人的带头人吴仁宝同志为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广大基层干部探索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就是企业带村,同时保持了集体的这一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华西村已经为我们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推进共同富裕。
华西村是怎么实现了富裕,怎么实现了村民和谐,我的看法就是从企业带村这条路走出来的。首先是集体大办企业。(这里说明一下,现在如果再村村集体办企业是走不通的,等一下我会说到另一条路子。)多数村民入企工作,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村民,久而久之,将村民的思想观念转化成了企业股东,说低一点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这一思想观念的转变,用辩证法来说是在精神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一下子从小农经济的思想观念,转化为了现代企业所有人的思想观念。不可否定这是吴仁宝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工作创造了一个奇迹。同时它也为我们党的农村工作开辟了一条捷径。就看有没有人肯走,有没有人敢走。
那么这条路该怎么走呢,我大胆地提出一个设想。
民企带村。就是优选并引导好一家民营企业,运用华西村的经验,或是江阴某个村的经验来实施,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民企带村四个字,它需要有严格的条件和要求,核心的是有一个有远见,有公正心,有社会责任感,又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遵纪守法的企业家,还要有一个党性强、作风正,真正能热爱集体,爱护村民、无私心杂念的好村官。再要有一群穷则思变,团结互谅,敢为人先的好村民。这个设想就可以付之实施。大体的实施方法在前面关于发展工业中有关用地这一段就已经提出,这里我想讲具体点。它的基本过程是,村里拿出土地折成股份,企业家拿出资金折成股份,共同组建一家企业,出地村民、村集体、企业家按各出股比例,都成为这家企业的股东。有利同享、有难同担。具体的股份折算方法是这样的。1、土地折股。我们知道在我国农村现在土地有两种属性,一是土地所有权,所形成的土地价值。二是土地使用权所形成的土地价值,正因为土地的这两种权益都能形成价值,它就为土地折股铺平道路。我认为土地所有权价值在第一层级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为四种:农田、农地、山地、荒滩。但它们都属于集体。同时它们又为具体的村民所使用,各自的价值等级又不同,因此集体最好不要全部拥有。假设集体权益我们给它设定为一定量的百分比,它们各有价值,这一点土地部门有一定的标准。
它就形成了这块原始地的所有权价值,部分归集体所有,部分归使用者所有。二,这块地上还有另一种使用权价值,其中的农田、农地、山地属于拥有使用权的农户、荒滩如果未出让,承包属集体。这些地可以根据它的分类等级评估出不同的价值。
这个事借助土地评估部门可以做出来。形成的就是使用权价值。在所有权价值中可以将它定出某个百分比来,比例多少,这个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荒滩如未承包出让属集体,其他价值归使用者。当我们把这一块地推成工业可用地后,它形成一个工业用地价值,这个价值肯定大于其原始地价值,既然有价值就能折成股份,用原始地引资的按原始地价值折股,推成工业可用地引资的按工业可用地价值折股,企业家按投入实际资金折股,根据各自股比不同共同成为这个企业的股东,同时不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股东只在企业盈利中分享股红,企业必须按现代股份制企业运作。企业管理人到企业员工工资由股东会研究制定,出地村民如进入企业上班,按不同工种、岗位领取企业工资,享受企业社保等福利,未入企业村民(含出地村民)不享受企业内的各种工资、福利,只能领取股红,村集体享受的股红作为村财收入,归全村人所有,包括进入企业工作的村民。这样出地村民因为是股东他要维护企业的稳定,他不会闹,没有出地的村民,享有村集体股红带来的利益,他也要维护企业的稳定,也不会闹,出资的企业家因不要搞征地,降低了办企业的前期投入,可以把企业办的更及时,或者规模更大,村民在家门口企业工作,部分的还参与股东会管理,小农经济的思想观念就能得到更好的转变,村集体有了股红收入就能为村民办更多的好事实事,还能带动其他村民将土地拿出来办企业,企业办多了,村集体经济强了,村民富裕了,思想观念变了,环境改善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就成形了,如果民企带村这条路能走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可以建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