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论 ( a4 O; @( ]0 x+ P5 B
0 ?/ |0 `: Q$ r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 t) I+ G: ~! w, v* k- H' K( U0 t, P! Q0 `# o6 @6 y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采源 * l3 c1 K$ g* F
/ k8 u! T1 |; s! U5 _, q
[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研究政治经济学,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发展的轨迹,而是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e1 ?4 ^+ j9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5 m: `* t* n$ ~1 s$ B
3 ?$ o+ D5 ^3 h+ B1 A) | [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了原则性的预见。
x+ ^ x' e# V0 R5 _/ T, y4 M 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纪元。毛泽东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出发,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根据当今时代特点,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轨道。
3 p( Y; P+ S) O1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M% s. C; y. r+ ?% P
( A5 A. o0 } x# [1 Q7 Y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 \- l9 {$ n, Y$ [ i5 N6 Q9 I) [+ g. g/ ~6 k
[分析]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基本生活资料,人类才能生存。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等活动才能得以发展,社会才能发展。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 y/ p- i! t: c$ A$ P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 \& M9 q$ A2 C" @
2 A( I! F/ y" s [分析]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它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6 t! N" Z$ C& L6 {' X#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才能正确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才能科学地揭示经济规律。
, f1 Q" q9 I- e0 W+ U9 B1 t 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 k' j1 f6 N! S: ~* P4 }2 L, b+ A
8 d: \( W5 Y9 J- Z [分析] 生产关系的内容是复杂的又是分层次的。存在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以所有制、分配方式体现的基本生产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层面。以所有制、分配方式体现的基本生产关系,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为具体的经济体制层面。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研究生产关系应该包括这两个层次。 1 q; } v; W) r- b% K
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
- F' F% d$ B$ X7 `$ N* I- @' R& k) N: l. d# N
[分析] 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揭示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研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变迁,自觉利用经济规律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
# v1 `" h% C; x (二)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6 A& P9 p+ J6 P2 E& h$ K% u+ }
2 [# @/ C4 B x/ V+ F 1.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 t; F* J% [ u$ x) J# H
4 j! i4 l: p4 S) e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 `1 q2 {6 }" O$ Y! z; d) S/ i& N! n! S2 N/ f3 M$ N8 n
[分析]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 q" z! |! ^6 R# D# b' c- ]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 w2 \: L5 V2 |4 i1 E1 ^
$ v1 t0 J# K; y( {1 L& Z3 i( l, ?! m( l [分析] 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具体的实现形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性质,经济体制反映资源配置方式。 / R i: ]) a K' W0 D3 A/ Q
2.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4 h7 k* ?" l" E! K1 u
; o1 }* h% r' |* U+ h4 n% K( r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 ]% C* P7 ?6 ]9 K9 i5 J
) D7 S$ [3 P# _ [分析]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型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为条件的,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开放型、开拓进取型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 }( A! Z4 J, w4 s
, B$ D. J; ^: J* G' U [分析]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交换范围小,以满足私人利益、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为目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使用价值而主要是为了价值增殖。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 8 F2 v# A! ]( G/ W; [! G$ E7 u
3.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4 w6 L3 x$ _3 y3 ^% J8 V$ D
4 `+ j+ Z' T( x! {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 w% V9 u- ?! J
, d6 S J* o+ x1 B7 l [分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8 s4 ]4 h$ j k1 }* R
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 V& Z% q. {( l2 A! e
" ~1 l3 C1 w& Y" E: |& b [分析] 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 ^5 {: J$ D2 L5 j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0 q) }* R( ^& b9 U3 B' v
2 x' L0 j& R3 C2 j( Z$ _" F [分析] 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应该懂得,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不变。 2 R& d. r5 g' U2 k% K" Z3 j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B/ O! [1 L' _$ s ~5 w. p9 d2 b) U
[分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它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着简单商品生产者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 n1 `. s0 X' G* z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 u* r4 y1 A8 D4 O' l0 M" \1 n
0 e1 R: R( F. x, K% B3 _, g' l [分析] 从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交换种类不断增加,要求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 D- w B7 T v- O# `4 E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 i6 N8 f$ W! w `, U7 h0 ^) S$ d* k# [; X( W5 Y! a# Q9 G
[分析] 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 \7 ~& U% i" K
货币流通规律 ' B# v" t9 s; X. t
$ g# ^9 r! c E% Q4 }
[分析] 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 # K8 D( }) V8 S$ ?/ `# B& h% L-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