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郭远东主席在市政协十一届历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汇总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5-14 08: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各位常委,同志们:
    本次会议是十一届市政协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议。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黄石市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机构的设置,确定了市政协的副秘书长、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协商讨论并通过了2008年的工作要点及相关文件,完成了预定的议程,会议开得很好。
    过去的四年,十届市政协常委会在中共黄石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紧密团结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围绕全市工作中心,充分发挥全体政协委员的作用,在履行三大职能、服务黄石经济社会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为新一届市政协常委会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届市政协任期的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五年。中共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我们面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从现在起到2012年,是我市抢抓本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黄石能不能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完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是中共黄石市委和市政府的责任,而且也是我们市政协的责任。十一届市政协能否在这个重要时期,为推动黄石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关键在于我们常委会的一班人有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和使命感、责任感。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选举我们68位同志组成十一届常务委员会,这是全体委员对我们的重托,我们一定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以发扬民主、关注民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重点,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在发扬民主中增进团结,在关注民生中扎实工作,在推动发展中献计出力,在促进和谐中发挥作用,努力使政治协商更有高度、民主监督更有力度、参政议政更有深度,不断提高政协的创新力、扩大政协的影响力、增强政协的吸引力,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下面,就做好新一届市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坚持这一基本政治制度,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有利于促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拓宽各族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康发展。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能够在人民内部通过协商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这种协商民主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与新中国相伴而生、共同前进,走过了辉煌灿烂的历程。人民政协的58年,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团结奋斗的58年,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58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推动各项社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协围绕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积极献计出力,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政协工作,把政协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人民政协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从事政协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尽职尽责做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 
    勤于学习,注重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履行职责和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保证。政协常委会协商的是大政方针和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开展的是团结各界、履行职能的工作;面对的是不同党派、不同团体、不同界别、不同民族的代表人士,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胜任政协常委这个角色,首先需要加强学习。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扩大知识含量,提高知识层次,才能识人未识之境、言人未言之理、议人未议之事,才能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岗位和新要求,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所以,无论是新常委还是老常委,都要把学习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重要的工作,作为完善自己的内在需求。我们每一位常委会组成人员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这次换届有许多同志是初次参加政协工作,希望大家抓紧学习政协、统战理论和基本知识,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事业的重要论述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政协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增强政协意识,提高履职水平。同时,要增强学习活动的计划性,建立议政性常委会议后的专题讲座制度,根据形势和工作需要,通过举办报告会、培训班等,组织政协常委和委员集中学习,努力使政协学习工作更加深入持久、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成效。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协的协商议政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协商议政的水平,做到在政治协商中言之有“理”,民主监督中持之有“据”,参政议政中议之有“策”,把话讲到点子上,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熟知下情,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三大职能的首要工作。特别是在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关注民生的历史实践中,社会各领域改革创新的步伐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更需要我们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掌握实情、了解民情,密切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履行职能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因此,我们政协常委会要围绕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多建有识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多立发展之论,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努力使新一届政协履行三大职能取得新成效,队伍呈现新面貌,工作再上新台阶。
     政协常委会是在政协全体委员会议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职权、处理政协重要事务的集体领导机构,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层次,是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协商问题、履行职责的重要场所,是人民政协发扬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政协常委会的班子是一个工作班子。政协常委会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对整个政协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每一位常委都要深刻认识政协常委会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履行常委职责的关系,积极认真地参加常委会的每项工作。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行政管理机关,但它通过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来参政议政。这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一种体现,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要发挥这一优势,就要求我们每个常委,无论是在政治协商中,还是在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要强化参政意识,敢于说真话、讲实话,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我们履行常委职责发表意见时,要实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客观、理性、科学地分析问题,把政治协商的着眼点放在事关全局的发展问题上,把民主监督的立足点放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把参政议政的着力点放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上,以创新的思维积极建言献策。政协常委这个职务,不仅是地位,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十分珍惜这个职务和荣誉,不图虚名,不忘使命,不负众望,积极、热情、自觉地参加政协组织的各次会议、视察、调研、考察等活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努力做好政协工作和本职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政协事业增光添彩。 
    三、发挥优势,服务大局,不断提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
    政协的主体是委员,政协的优势在委员政协组织人才济济,群英荟萃,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政协常委,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是社会各界人士的优秀代表,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在群众中具有较大影响。人民政协有条件也有能力就一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开展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提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代表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做好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工作,不断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增添新力量。要发挥位置超脱、团结民主的优势,促进党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要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要发挥联系各界、上下通达的优势,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把政协的优势转化为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发挥优势、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也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前提。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必须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在中共黄石市委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扬民主、关注民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已任,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选好立足点  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紧紧围绕我市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推进黄石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集中民情民智,积极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意见,做到不一般地建言,不建一般的言,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今年我们市政协常委会重点就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黄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个重大课题进行协商,希望常委们按照分工,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咨证建言活动,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黄石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严格要求,热情服务,努力将政协机关建设成“委员之家”
    政协机关在政协组织中处于重要位置,是政协工作承上启下、连接左右的基础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协机关的精神状态、办事效率、服务水平,决定着政协工作的活力和成效。要加强思想建设,在政协机关大力倡导自觉学习、研究问题之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脑。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为政协履行职能服务的各项制度,完善机关日常工作的各项制度,保证市政协各项工作和机关工作协调统一、规范有序、精干高效地运行。要加强能力建设,增强综合协调的能力,参谋服务的能力,组织工作的能力,文字起草的能力,做到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要加强作风建设,弘扬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精神,大兴求真务实廉洁之风,在工作中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展示机关良好形象。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委会负责同志都要站在政协工作全局的高度,大力支持政协机关的工作。
    政协专委会是在常委会领导下的工作机构,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政协工作能否开展得有声有色,专委会是关键。做好专委会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各专委会要在加强界别建设的基础上,自觉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一是要努力当好政协理论知识和党的政策的学习宣传员。二是进一步畅通政协机关和委员之间沟通的渠道,当好联络员。三是要进一步发挥政协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当好各界别小组和委员的服务员。四是要进一步组织好委员的座谈、调研、视察、专题协商等活动,当好组织员。
    要深入开展“五型”机关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政协机关干部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高效意识、和谐意识,更好地为委员服务,为政协工作服务。要在政协机关工作者中大力弘扬敬业、奉献、协作、求实、钻研五种精神。要大力弘扬敬业精神,识大体、顾大局,热爱政协事业,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维护政协形象。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为委员服务热情周到,安排活动细致周密。要大力弘扬协作精神,真诚相待、互相尊重,对外善于协商办事,对内做到团结协作,多承担不推诿、多补台不拆台。要大力弘扬求实精神,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当参谋、提建议讲求质量,办事情、抓工作讲求实效,反映社情民意客观准确。要大力弘扬钻研精神,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把握人民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不断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通过各类创建活动,努力把政协机关建设成为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会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工作集体,建设成政协委员满意的“委员之家”。
    各位常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开创全市政协工作新局面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5-14 08: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各位常委、同志们:
    这次我们市政协十一届二次常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促进黄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专题协商。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中华同志代表市政府通报了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有关情况。市委书记王振有同志到会听取了大会发言并作了重要讲话。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和理解中央和省市委精神,深入了解有关情况,在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履行政协职能,服务大局,具有重要的作用。常委们就如何加快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的议题进行了认真的协商讨论,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有关制度文件。这次会议主题明确,准备充分,开得很成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抓住机遇,促进黄石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国家促进东中西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在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之后,明确表示,不再批准新的改革试验区。这次武汉城市圈能够提升到国家层次,跻身于全国战略发展的总体格局中,这既是中央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赋予湖北特别是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也是实现湖北尤其是城市圈内各城市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对于加快把湖北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与资源环境密切相关,资源条件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存条件,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继续增加,对能源资源的消费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各类污染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多,生态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其特色是“两型社会”,根本目的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道路。我们黄石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高消耗、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益是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有利于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加快发展的机制体制新优势,促进城市圈内各城市协调发展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发展,新的发展需要新的体制机制去推动。这次中央对“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虽然没有给予类似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那样的优惠政策,但是赋予了武汉城市圈先行试验、率先突破的权利。“试验权”就是最大的政策。试验的空间是无限的。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探索,从而激发圈内各城市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破除那些限制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最终通过改革创新来改变现有的阻碍发展的机制体制和管理模式,摸索出一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省委省政府在上报中央的方案中,把“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基本任务定为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推进“五个一体化”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运用市场机制,辅之以行政手段;目的在于实现圈内城市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我们黄石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只要解放思想,充分运用试验权,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影响黄石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率先突破,形成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就能在建设“两型社会”中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有利于探索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的新途径,为新一轮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资 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侧重,但内在是统一的,实质上是一个问题。资源节约型社会侧重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进入社会系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强度。环境友好型社会侧重将生产和消费活动控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实现排放无害化,降低社会系统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来源于自然,而自然本身既是资源也是环境。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比资源节约型社会更高层次的社会形态。因此,进行“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探索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黄石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建设“两型社会”,有利于我们加快关停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产能,发展规模大、单位资源消耗低和环保技术先进的产能;有利于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从依赖资源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因此,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不仅为我们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深层次矛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添了无限动力。
    总而言之,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对武汉城市圈内的各个城市来讲,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机遇;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动力;既是一种使命,又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促进黄石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为“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二、抓住重点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建言献策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机遇,促进黄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全市的中心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把参与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作为本届政协的重要任务,发挥政协智力雄厚、人才荟萃和代表性强、联系广泛、信息量大的优势,深入调查研究“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为做好这项工作,今年,我们把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机遇,促进黄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本届市政协首次议政性常委会议议题,换届伊始就进行了部署。为开好本次常委会,我们先后四次召开主席会议对“两型社会”建设调研课题的选择及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和安排;4月上旬开始,由政协各位主席带队,分四个调研组,开展了近两个月的专题调研,形成了四个专项调研报告、七个发言材料和常委会建议案讨论稿。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正如李鸿忠省长所指出的,“两型社会”究竟应该建成一个什么样子,可以说,从中央到省里都说不很清楚,所以要试验。“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中央给我们最大的政策就是进行综合配套试验的权力,使我们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改革创新平台。既然是试验,就会有很多问题不清楚,需要探讨,需要研究,需要创新。比如,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减少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但是从物理学能量守恒的原则看,一方面的减少,必须要有另一方面的增加,才能实现平衡,继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减少物质资本消耗的同时,增加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投入,才能不违背能量守恒的规律,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速度。比如,怎样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就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调查研究。因此,我们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按照“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不一般地建言,不建一般的言”的要求,在参与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抓住重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试验区的目标是又好又快发展,切入点是“两型社会”建设,着力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途径是“五个一体化”,动力是改革开放”和“集中体现三个着力”的要求,今后几年,全市政协组织一是要围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要围绕着力推进“九大体制机制” 创新,建立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三是要围绕着力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四是要围绕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等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求提出有见地、有价值、有操作性的好方法、好点子、好建议,为实现黄石在城市圈内率先发展、率先突破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主题,在广大政协委员中深入开展“我为‘两型社会’建设建言献策”活动。要充分发挥政协常委会、各专委会、各界别的作用,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建议案、提案和专题协商会等形式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下半年,市政协常委会拟重点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和协商。市政协各专委会也要分发挥联系界别的职能,有计划地选择1至2个单项课题,组织委员开展专题建言献策活动。各位政协常委也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多建有用之言,多献发展之策,为促进黄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学习,解放思想,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项职能的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人民政协事业,需要加强学习;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两型社会”需要加强学习;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需要加强学习;提高委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做到在政治协商中言之有“理”,民主监督中持之有“据”,参政议政中议之有“策”,更离不开学习。因此,我们要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来对待,当作一种精神境界来追求,思想上高度重视,时间上优先保证,内容上突出重点,学风上理论联系实际。当前,一是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我们各级政协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强调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凝聚科学发展的力量,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促进发展、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把实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二是要深入学习中央两个5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框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2005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好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中的作用,不断促进和巩固参加政协组织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坚持不断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和主要形式的作用,努力开拓我国人民民主的新境界。三是要深入学习“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中的新知识,不断提高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创新能力。“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长期的系统工程,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来讲主要包括一个目标、两大动力、两条路子和三个着力点:一个目标即又好又快发展,两大动力即改革创新和率先突破,两条路子即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三个着力点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区域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这里面包含了许多领域的新知识,也提出了许多亟需探索和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课题。本届政协要把参与服务“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任务,就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两型社会”建设的新知识,努力提高咨政建言,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集约发展的创新能力。
    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也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前提。“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最大的优势是国家赋予了综合改革的“试验权”。要试验,就必须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牢牢掌握改革试验的主动权,勇于突破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才能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前,我们黄石最大的实际还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不优,其深层次原因是思想解放不够。最近中共黄石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再掀一轮发展新高潮”主题活动。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积极参与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活动,破除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必然限制经济发展的意识,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协调并进的思想;破除现在发展滞后、考虑制约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时尚早的意识,树立建设“两型社会”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然选择的思想;破除陕隘的行政区划地域意识,树立统筹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思路建言献策,促进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努力为黄石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最后,我要特别指出的是,5 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全市广大政协委员情系灾区,纷纷慷慨解囊相助,通过多种渠道,踊跃捐款捐物近五百万元,积极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工作,表现了政协委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对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我也希望大家一方面继续关注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斗争,继续以各种形式支持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学习和弘扬抗震救灾的精神,努力做好下半年的各项工作,在发扬民主中履行职责,在关注民生中为民解难,在推动发展中献计献策,在促进和谐中发挥作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各位常委,同志们, 今天的黄石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正处在快速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中共十七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我们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赋予人民政协新的使命,让我们在中共黄石市委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黄石而努力奋斗!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5-14 08: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各位常委、同志们:
   这次我们市政协十一届三次常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就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题协商。中共十七大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明确了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将于明天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农村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可以说我们这次常委会专题协商这个问题是正当其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且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黄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自8月初以来,市政协各位副主席带领五个调研组,深入到基层和农村第一线,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调研成果,拿出了有份量、有建设性意见的调研报告。今天会上,五个课题组分别作了发言,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专题协商高度关注,年初市委书记王振有同志就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天副市长信祖国同志代表市政府就城乡统筹发展讲了很好的意见。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和理解中央和省市委精神,深入了解有关情况,更好地履行政协职能,服务黄石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实质是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促进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推动黄石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五个统筹”,而在“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是核心和重点,没有统筹城乡发展,也就谈不上“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来抓,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农村经济社会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成为黄石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我们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思想束缚,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黄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推进黄石新一轮发展的需要。当前黄石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特殊历史阶段。一方面,黄石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60亿元,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到了19292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51.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151元和3742元,可以说已基本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发展不够、发展不快仍然是黄石当前最大的实际,而发展不够、发展不快,最突出的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黄石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城乡不能实现统筹协调地发展,将极大地影响到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为此,我们必须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进,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农业的发展;在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黄石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今年初,省委书记罗清泉来黄石调研时明确指出,黄石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省委给黄石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近年来我市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据测算,全市目前小康社会发展指数只有70%多一点,我市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小康。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不协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黄石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全面实现了小康,才有全市的小康。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富裕,农村要进步,仅仅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必须通过统筹的办法,通盘考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奋力实现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切实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战略重点
   第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新的城乡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发展观念,改革传统的城乡分割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城乡实行的是一种二元的经济社会结构模式,这种模式人为地将城市和农村割裂开来,城市是城市,农村是农村,城市和农村成为两个独立的社会单元。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导致工业与农业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因此,城乡旧的体制不消除,城乡之间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打破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就黄石现实状况而言,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迫切需要打破这种旧的发展模式,树立新的发展理念。黄石是一个工业城市,工业化进入中期发展阶段。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工业化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即依靠农业积累建立工业化基础的初期阶段,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中期阶段,以及工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实现阶段。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农业应获得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机会与权利,并逐步成为接受“补助”、“补偿”的部门,工农、城乡关系开始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在这个阶段,实行城乡统筹发展、走一体化之路是必然趋势。从农村发展状况看,全市半数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农村发展慢、农业效益差、农民增收难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决破除过去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旧的思想观念,跳出“以农言农”的传统思路,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观念,把城乡分割、差别发展转变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真正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市民与农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考虑,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推动作用,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总的来讲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具体来讲,就是要“围绕一个目标,发挥两个作用,实施五个统筹,着力六个促进”,即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城乡政策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作为黄石来讲,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关键的领域和重点。根据这次专题调查和常委会协商的意见,当前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要以科学的城乡一体的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为基础,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为保证,立足我市的优势,突出三个集中,实现三个加快:一是要立足我市工业基础好的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二是要立足我市城市和城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优势,大力引导农民向城市和城镇集中,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三是要立足我市农村农业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大力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第三,要统筹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条件。规划是龙头,基础设施是基础。目前,由于城乡规划脱节,导致城乡规划布局不协调,城乡基础设施不配套。要始终坚持规划建设先行的要求,加快城乡规划和建设一体化步伐。一是要科学规划。要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实现从“城市总规”向“城乡总规”转变,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管理新体制。要按照中心城市、小城市、中心镇、集镇、中心村社区的功能定位的要求,统一编制城乡总体发展规划,并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合理编制配置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促进城镇和农村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农村乱搭乱建现象的发生,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对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重点是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公路网、公交服务网、供水排水网、有线电视网、电信通讯网、环保设施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大大落后城市的现状,使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都能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三是要大力推进村庄整治。把村庄整治作为改善农村落后面貌的突破口,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要求,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环境整治、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努力实现村庄整洁、乡风文明,推动传统村落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变。
   第四,要大力推进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为繁荣农村、致富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统筹城乡发展,核心和基础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没有产业作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目的是要强化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切实增强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能力、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对城镇化的推动能力。一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工业反哺农业,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工业“给予”农业。工业反哺农业的最大功效和根本出路,是通过大力发展与农产品相关的加工业和关联产业,提升农业的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值。由于农业初级产品和工业品在交换中的不等价交换形态,也由于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场,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有机点。当前,我市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不强,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有30%,低于全省水平。因此要坚持“扶强、扶优、扶大”的原则,重点扶持一批经营机制好、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辐射面广、转化增值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促其快速发展。二是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村土地集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要下大力气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和利益协调作用,用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运行模式,把分散的农户吸引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去,形成农业的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同体。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力不强,要推广大冶市的做法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和加大财政投入等多种措施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要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当前我们要紧紧抓住东部沿海“两个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对县城经济来讲,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我们就应该不争论轻重、不争论大小、不争论高低,大力加以引进。同时按照企业进园、产业集中的要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新型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新型城市化提升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四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要鼓励和引导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服务业层次。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要充分挖掘大冶、阳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
   第五,加快城乡社会事业统筹步伐,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社会事业,难点也是社会事业,而农村社会事业又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要转变发展先经济后社会、先城市后农村的观念,把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当前城乡差别大集中体现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上。因此,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是要以均衡教育为重点,统筹城乡教育事业发展。要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机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使城乡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要完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制度,鼓励城市优秀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帮助农村教师提高素质,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二是要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重点,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要全面推进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舒适、方便、实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场所。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疫情报告体系、医疗救援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要探索城区医疗机构支援农村的新机制,采取城乡医疗机构联合联办、对口支援、重点专科扶持等形式,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要推行城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晋升前到农村服务一年的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要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要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重点,统筹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大力实施城乡文化体育繁荣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体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消除乡镇、村文化体育设施空白点。要努力提升农村文化品位,开展经常性文化下乡活动。要深入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等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乡镇有品牌,村村有特色的格局。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我市农民整体素质。
   第六,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制。要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逐步取消对本市户籍人口的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要借鉴外地成功做法,积极探索以“户口换土地”等办法,放宽农民工落户黄石的条件,建立有利于农民工转移的户籍管理新机制。二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体制。建立和完善劳动者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和企业用工自主、个人就业自由的就业机制。要打破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在政策上、制度上的界限,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整合城乡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三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保障。目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只有在农村地区建立起与城市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土地从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中解放出来,城乡统筹发展才有基本的制度基础。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促进农民从土地保障转向社会保障,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通过“以土地换保障”的形式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稳步推进城镇社保向农民覆盖,最终实现与城镇社保接轨;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农村宅基地换城市低保”等办法,逐步建立与城镇低保水平相衔接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稳步建立完善集风险型、福利型、医疗救助等“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
三、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发挥政协组织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将于本月九日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和部署并出台有关决定。这是中共十七大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要根据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深入调查研究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推动黄石农村改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一是要多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要充分发挥政协的“人才库”、“智囊团”作用,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继续开展深入调查研究。作为政协来讲,我们研究问题不求宽,但要求深;不求多,但要求新。要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要针对我市社会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围绕统筹城乡规划、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探索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问题继续深入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建议案、提案等形式,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在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形成一批有份量、可操作的调研成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要多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人心。统筹城乡发展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充分发挥位置超脱、联系广泛的优势,做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要当好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积极向人民群众宣讲政策,做好上情下达,做统筹城乡发展的推动者;要当好各界别、各阶层、各利益群体之间团结的协调员,切实做好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千方百计协助党委政府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妥善处理统筹城乡发展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当好反映民生的信息员,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开展调研、视察工作,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群众呼声和要求。
   三是要多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一方面,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能,立足岗位,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多作贡献。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组织全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开展“三下乡”、“对口帮扶”、“捐资助学”等社会服务活动,多为新农村建设做好事、做实事。同时,要鼓励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
各位常委、同志们,今年是市十一届政协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08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当前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为了帮助各位常委围绕关系我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搞好建言献策活动,十一月至十二月份市政协将分两批组织政协常委就“一区三园”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进行专题视察,各专委会要继续做好调研、视察、政情通报、对口协商等活动,做到让委员知情建言,为年底协商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明年召开的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会大会发言、提案等工作做好准备。二是要开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着热烈、隆重、节简、务实的原则,市政协拟于11月份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届时,将邀请参加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与会,安排有关代表人士发言。请各县市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市政协各专委会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发言材料。三是要继续加大提案督办落实力度。前不久市政协各位分管主席亲自带队,与市政府联合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一次督办检查,四季度提案委要会同各专委会继续加大重点提案督办力度,同时要加大与新闻媒体联合开展重点提案追踪报道的力度,要将日常的调研、视察活动与酝酿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结合起来,提前做好提案的预征工作。四是要切实加强政协自身建设。要按照“三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协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政协工作的创新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不断推进政协事业向前发展。
    各位常委,今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政协工作的任务还很重,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全面完成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政协工作献智出力,为加快黄石发展增光添彩!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5-14 08: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各位常委、同志们:
    这次常委会是今年市政协召开的最后一次专题议政的常委会。会议开了一天。今天上午,市政府王建鸣市长亲自到会通报了我市抵御金融危机及当前经济工作运行情况,部分省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常委、委员就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促进黄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进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为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采取了调整宏观政策、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黄石实际,也相应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举措。希望广大政协委员进一步作深入调查研究,为应对危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和全市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危机,黄石经济社会就一定能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根据大会的安排,今天下午主要是对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教育局进行民主评议。市委、市政府对民主评议工作非常重视,市政府副市长苏梅林同志专程到会听取情况,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大家还听取了两家被评议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和两个评议组的评议报告,被评议单位主要负责人也作了表态性发言,整个评议工作在两家被评议单位积极配合下,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次对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教育局进行民主评议,是继2006年首次对市民政局、市卫生局成功进行民主评议后,新一届市政协对政府部门开展的又一次民主评议。为开好这次会议,从十一月份开始,市政协大云副主席和东明副主席、永胜副主席和咏秋副主席分别带两个评议组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教育局,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20多次,个别谈话100多人次,广泛收集了政协委员、被评议单位干部职工、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对被评议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认真总结和交流反馈后,两个评议组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分别形成了评议报告,对两家被评议单位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务实勤政和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的意见很客观,建议也比较可行。两家被评议单位对政协开展的民主评议高度重视,都分别成立了的工作专班,积极配合政协民主评议工作,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这些都为这次评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今天常委会的如期召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教育局是履行重要行政职能的部门,也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近年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教育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真履行质量监管职责,在保障质量安全中发挥了职能作用;围绕质量兴市,扎实推进名牌战略,为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质量振兴工作先进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力加强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重视行风政风建设,树立了和谐质监新形象。市教育局始终把改革作为突破口,在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推进教育资源重组等工作上开拓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坚持从体制机制入手,认真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等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教育在向人民满意的目标长足迈进;突出均衡教育这个重点,着力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坚持依法行政,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可以说两个局在全国全省系统内工作有地位、事业有发展、群众有认同,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个部门都有一个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当然,在这次民主评议中,我们也发现两个部门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来说,主要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履行好质量技术监管职能需要不断创新;在维护好质量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与上级质监部门重复检验、重复收费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质监队伍素质和技术装备还要进一步提高等等。对市教育局来讲,主要是怎样着眼于办人民满意教育,发挥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使教育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现代化教育需求相适应,与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等问题上还要下功夫;对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教育经费投入问题、解决教师待遇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必须强调的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教育局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外部环境制约,长期积累的问题,需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有的是客观条件所限,需要市委、市政府研究解决;有的是需要这两个部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来解决。从根本上讲,都是些发展中的问题,要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为了促进这些问题能得到有效地解决,这次大会后,市政协将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特别是对需要市委、市政府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以建议案的形式报送给市委、市政府,建议市委、市政府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下面,我着重就如何推进民主监督和搞好整改工作,强调两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正确把握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是我国现有的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六大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政协组织及其成员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它既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的互相监督。政治监督主要是监督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运用实施情况和重大政治活动、政治事件情况,主要通过政协举行各种会议的大会发言,协商提出建议案等方式进行;党派监督主要是指各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执政方略、执政作风、执政成效等进行的监督,主要通过会议协商,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工作监督主要是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主要通过开展工作评议、委员提案、发言、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等方式进行。 政协的民主监督既不同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具有强制性的制约力,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层次更高,参与面更广,渠道更畅通,具有代表性、协商性和公正性三个显著的特点。所谓代表性,就是政协汇集了各方面的人才,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了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的意见;所谓协商性,就是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框架内所实施的监督,而非法律赋予的权力,政协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所谓公正性,就是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以促进团结为前提,以改进工作为目标,超越党派利益,能客观公正对待一切事物。总而言之,政协的民主监督靠的不是权力,靠的不是强制性,靠的是真知灼见,靠的是以理服人,靠的是社会影响力。
    民主评议是政协在新时期履行民主监督职能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新形式。它不同于党内的民主评议,不同于纪检监察部门的政风行风评议,也不同于人大的述职评议,而是一种寓批评、帮助、服务、促进于监督之中的民主评议。从这两次评议的效果看,应该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达到了服务大局、推动工作、保障民生的目的,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重视,得到了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实践,市政协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在工作中把握了三点:一是把握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二是把握了服务与监督的根本关系。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在要求和更高目标,做到了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监督只是手段,增进团结、促进工作才是目的。找准民主评议工作与被评议单位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把自己摆在与被监督者平等的地位,立足于帮助监督对象改进工作,做到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重点是做到“三个不”:不设想靠权力去监督;不随心所欲,什么都监督;不站在对立面的角度去看问题、挑毛病和指责,坚持寓帮助于监督之中,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用超脱的眼光、帮忙的心态去抓党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抓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把握好监督的度,切实做到监到点子上、督到关键处。三是把握了规范运作的根本要求。对民主评议,我们严格按照制度和规范的程序进行,不走样,不越位。
    民主评议是一种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地完善。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民主评议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总结和改进的地方。在下一步开展民主监督中,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思想上要摆正位置。既要敢于监督,充分履行好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又要善于监督,正确处理好政协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关系,做到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二是在工作上要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对权利运行全过程的监督,紧紧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增强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在能力上要提高素质。这是提高民主监督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作为民主监督主体的广大政协委员,要加强学习,对政策要清,对问题的研究要深,这样才能确保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更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要切实推进整改
    整改是民主评议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把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尽快付诸实施,并转化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达到民主评议的预期目标。此次民主评议的主体工作已告一段落,即将进入整改的关键阶段。为此,我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希望两家被评议单位的领导要正确对待民主评议意见。政协的性质决定了其开展民主评议是以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我们这次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大家真心实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虽然有的意见比较尖锐,也可能不太准确,却很中肯,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被评议部门把工作做好。希望两家被评议部门虚心接受评议,正确对待批评,积极改进工作,做到从善如流。二是希望我们政协的两个评议组要加强整改督促落实。民主评议大会过后,评议组要本着以评促改的精神,与被评对象建立和完善对口协商联系制度,督促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一段时间后,要组织政协委员适时通过视察、走访等形式,对被评议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看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看整改效果的情况。要做到“四个清楚”:对已经解决的问题,要把办理的过程和结果讲清楚;对列入计划解决的问题,要把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时间讲清楚;对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问题,要把目前存在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讲清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把有关限制条件和原因讲清楚。对落实不力的,市政协将组织专项视察活动,并邀请党委、政府的有关领导参加,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好反馈工作,注意听取社会各界对整改成效的反映,收集整理后向党委、政府和被评对象及时反馈,促进被评议单位深入整改。三是希望两家被评议单位巩固评议成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针对这次民主评议工作的不足,在整改的基础上,落实工作措施,形成制度性的成果。要把民主评议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政务公开、“五型机关”创建相结合,与部门的各项业务建设相结合,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使政协民主评议不走形式,力求实效。
    各位常委、同志们,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课题,切实加强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已成为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市政协将在中共黄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民主评议为载体,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加大民主监督力度,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多做贡献。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今天的会议也是本年度市政协最后一次专题议政的常委会,这次会后,市政协工作重心将转到市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会筹备工作上来。市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会明年初将如期召开,各位常委要加紧调研,深入思考,积极准备大会发言材料和向大会提交的提案。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广大政协常委和委员要发挥联系面广、位置超脱、社会影响力大的优势,帮助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把握民意,理顺情绪、凝聚人心,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和谐因素为发展因素,在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作用。要抓紧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收尾工作,特别是对提案等重点工作要抓好督办落实,对今年的提案办理情况要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看落实了多少,正在落实的有多少,尚未落实的有多少,对正在落实和尚未落实的提案,要加强督办,促进落实,努力提高提案的办结率和满意率。明年提案征集工作,要在召开征集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加强调研,提前组织,为在明年全会上形成一批高质量、针对性强的提案打下基础。时间已近岁末,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认真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谢谢大家!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5-14 08: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常委、各位同志:
    这次常委会议是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前召开的最后一次常委会议,也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在各位常委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认真总结2008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政协工作的责任和信心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成功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制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就。黄石同全国形势一样,尽管去年受到金融危机等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仍然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
    2008年也是新一届市政协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政协在中共黄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紧紧围绕“发扬民主、关注民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工作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有效地扩大了政协的影响力,提升了政协的创新力,增强了政协的凝聚力,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在政治协商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了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独特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问题和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为推动黄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新贡献。去年常委会先后就“两型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事关黄石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大会协商议政;主席会先后就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申报中国黄石矿冶历史文化名城和创建中国华新水泥遗址公园(博物馆)、建设棋盘洲物流工业园等问题进行专题协商议政,形成了多份有建设性、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建议案,成为政协历史上形成建议案最多、建言立论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较好发挥人民政协的决策参谋作用。在民主监督方面,我们注重提高民主监督的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创新民主监督的途径和实现方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员的作用,对市教育局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了民主评议,达到了改进工作、服务民生、促进发展的目的。在参政议政方面,致力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注重开好政协各种例会和专题协商会,畅通参政议政渠道,积极搭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平台。特别是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工作,把事关民生的紧迫问题与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提案、调研、视察、反映社情等途径推动了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协助市委、市政府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位政协常委和全体市政协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对这些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为新一年做好政协工作积累新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做为新时期政协工作的责任和信心。
    二、进一步明确新一年的工作重点,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也是全市上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面实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中共黄石市委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继续围绕“发扬民主、关注民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工作主线,扩大政协影响力,增强政协凝聚力,提升政协创新力,开创政协政协新的局面,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稳定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扩大政协影响力就是要在推动发展上有新作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政协能否有影响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围绕促进黄石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新一年可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政协工作要紧紧围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发挥议政参谋助手作用。要围绕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及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战略,提升黄石在城市圈和中部地区中的竞争实力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努力使人民政协成为党委政府应对危机、化解风险的智囊团,成为加快发展、保持增长的智力库,成为维护和谐、发展为民的参谋部。
    增强政协凝聚力,就是要在发扬民主、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上有新进展。政协是团结民主的保障,是加快民生问题解决的有力推动者,是和谐社会建议的生力军。新一年里,我们要继续高举团结民主两面旗帜,把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好、发展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发展好,把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运用好、发展好,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增强力量。
提升政协创新力,就是要在政协自身建设上有新成效。新时期政协工作要开创新局面,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拓宽新领域,探索新方法。要深入学习研究人民政协理论,大力实施政协理论建设工程,从解决黄石政协工作实际工作、实际问题入手,从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抓认识、抓课题,抓基础、抓队伍,抓活动,不断开拓人民政协理论新境界。要从黄石政协工作的实践出发,进一步推动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创新,努力推动政协工作新的实践。
    三、认真做好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本次会议开成一个团结、民主、求实、创新的大会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开好今年的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贯彻落实最近以来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重要会议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团结动员全市各界人士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政协常委会要按照市委的要求,高度重视,认真筹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切实做好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要广泛了解和收集社情民意。全市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提前深入到乡镇村组、城市社区、工厂车间中去,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把各界群众的意愿带到全会上来。二是要认真准备提案和大会发言。广大委员,各专委会、各党派团体,各个界别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成绩和不足,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高标准地撰写好提案和大会发言的书面材料,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黄石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要做好会务筹备工作。政协机关要提前成立大会秘书处超前部署,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各组之间要加强协调,提案征集、大会发言、文件起草、会务组织、会议宣传、行政服务、安全保卫等项工作都及早安排,落实到人,努力把十一届二次全会开成一次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务实的大会、鼓劲的大会,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凝聚力量。
    各位常委、同志们,人民政协在实现科学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为保持黄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推动黄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5-14 08: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常委、同志们:

    本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的主题是协商大产业发展问题。去年中共黄石市委提出了“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三大战略。按照政协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自今年4月初以来,市政协由各位主席带队,分成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围绕大产业发展问题,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拿出了四份调研报告。刚才,四个专题调研组分别作了发言,对推进我市大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中华同志代表市政府通报了我市大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对这次调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会后我们将根据这次会议协商的意见,对报关市委市政府的建议案做进一步的修改。下面,我就发展大产业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大产业的必要性,增强发展大产业的的主动性

    发展大产业,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大产业。就我个人的理解,所谓大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具有总量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它是大的产业集群、大的龙头企业、大的品牌产品、大的市场占有率而构成的经济结构合理、企业组织结构优化、技术结构先进的大的产业经济生态系统。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四性”,即支柱性、优势性、集群性、贡献性。所谓支柱性,就是经济规模大,在经济总量上占主导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保证和支撑作用;所谓优势性,就是在区域经济布局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地位,在技术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在市场上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美誉的产业;所谓集群性,就是产业关联度大,整体带动效应强,是以龙头企业作支撑,以产业集群作为依托的产业分工合理、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系统;所谓贡献性,就是这些产业对财政税收贡献大,吸纳就业的能力强。

    发展大产业是实施“三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发展大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增强黄石综合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大产业是实施“三大战略”、实现黄石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产业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和关键地位。发展大产业是实施“三大战略”的首要任务。大园区是大产业的载体,大产业是大城市的支撑,没有大产业,大园区和大城市建设就无从谈起。建设大城市绝不仅仅是扩张城市人口,扩大城区面积,更重要更关键的是要把产业做大。现在全国有很多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而导致矿竭城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了起支撑作用的产业。黄石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要实现科学发展,重中之重就是要发展大产业。

    第二,发展大产业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黄石率先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黄石通过实施新型工业化,产业有了新发展,综合实力有了新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作基础、以龙头企业作支撑、以产业集群作依托的产业发展格局。但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市的产业竞争力还不强,“大而不大、大而不优、大而不强、大而不高”的问题还十分突出。目前,我市过百亿元的企业只有新冶钢、大冶有色2家,其他企业均不到50亿元;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只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3个,纺织服装、食品饮料2个产业集群只有3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只有500多家。如果没有一批大的产业作支撑, 黄石要实现率先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从黄石现有的产业基础看,我们已具有发展大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特别是现在拥有“两型社会”试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等政策上的比较优势,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把这些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打造大产业,我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就会提升,黄石实现率先发展就会有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三,发展大产业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黄石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经济结构问题始终是困绕黄石发展的一个深层次问题。黄石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这种过渡依赖资源的经济结构,“怕冷不怕热”,一有风吹草动,特别是遇到国家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危机,经济就会急剧下滑,效益就会急剧下降,发展就会大起大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市之所以比别的城市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大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经济结构有问题。面对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历届市委、市政府都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一转轨二变形三开发四突破”、“二次创业、大步赶超”、“三大历史性跨越”、“三件大事”等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战略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要调整和优化黄石长期存在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通过实施这些战略,有力地促进了黄石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但必须看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是一个长期艰苦曲折的过程。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大战略”,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切实推进大产业发展,努力实现黄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产业化、规模化、高新化为重点发展大产业,加快推进黄石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黄石的实际出发,发展大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把黄石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产业化、规模化、高新化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多精品名牌、做长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四大转变”,即:由主要依靠重工业拉动逐渐向轻重工业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大型企业拉动逐渐向大中小企业合力发展、产业集群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拉动逐渐向依靠传统产业提升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共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能源资源消耗拉动逐渐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共同拉动转变。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努力打造2个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2个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4个过百亿元的主业集群,过100亿元的企业5家、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5到10亿元的企业30家、过亿元的企业100家,为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具体来讲,我市发展大产业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一)要把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解决制约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层次低、资源消耗高、比较效益差的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在黄石现有的产业格局中,冶金、有色、建材等产业是黄石的传统产业,也是主导产业。这些产业是我市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市发展大产业的依靠产业。在发展大产业中,我们要把信息化和科技创新两大关键因素结合起来,推动我市这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使我市传统产业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不能把这些产业视为“夕阳产业”而忽视和放松他们的发展。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现有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特别是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对现有企业的主体装备进行改造升级,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先进管理技术和科学组织模式进行持续不断地嫁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新化,使传统产业得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二)要把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项目结合起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大产业仅仅依赖传统产业远远不够,如果我们只是在传统产业上打转转,总有一天“资源饭”吃不下去的时候,会走向矿竭城衰的危险境地。事实证明,这种过度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在历次的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危机中已敲响了警钟,可以说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了。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市被批准为国家资源型试点城市的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这些产业为黄石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推进城市的产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的问题是新兴产业的门类不多,规模太小,产业优势还未充分显现出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坚持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项目相结合,实行“双管齐下”。一方面,我们要不等不靠,眼睛向外,充分运用好黄石的比较优势,抓住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瞄准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加大产业招商和定向招商的力度,培育壮大装备制造、化工、环保等产业;另一方面,要抢抓国家落实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加强对上的衔接,跑省进京,争取项目和资金,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落户黄石,例如阳新核电项目。

    (三)要把人才引进培育和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突破性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代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新型工业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当今世界,谁抓住高新技术的发展先机,谁就占领了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出现技术向高端化、产品向高新化、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的势头。去年全市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25.2%,高新技术已成为我市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从总体上讲,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下端,产业核心竞争还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人才、技术以及资本的制约。从人才来看,我市号称有30万人才大军,但真正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实际只有3000多人,仅为1%。从技术开发来看,我市创新资源明显不足,目前我市尚无一家国家、省级研究院所,也没有一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规模以上的企业在只有13%有研究开发机构,全国平均水平是30%,国外高达100%。为此,我们要把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整合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资源,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聚集度高、最能体现高新产业发展水平的行业,以现有企业为基础,积极强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扶持,使其尽快形成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强做大。与此同时,要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来黄石投资,积极创新高新技术企业。

    (四)要把发展龙头企业和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着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合力发展,产业聚群化发展的产业生态。发展大产业毫无疑问需要龙头企业来带动,但仅依靠少数几个大企业还不够,还需要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个大群体来配套发展,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因此,我市发展大产业既要依托龙头企业,突出龙头地位,又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一轮明月”和“满天星斗”的局面。要进一步强化扶优扶强措施,千方百计做强做大龙头产业,全力推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重点骨干企业集中,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改造提升,赶超进位,使更多的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努力把新冶钢建成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把东贝建成世界一流的制冷压缩机制造企业,把锻压建成亚洲一流的精密锻压机床制造企业,把有色、中铝铜板带建成国内最具成长性的冶炼、加工企业,把华新建成国内最强的水泥及水泥装备制造企业,把劲牌建成国内最大的保健酒生产企业,把美尔雅建成国内最优质的西服生产企业。要依托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发展产业产业集群。黑色金属产业要依托新冶钢,大力发展轴承钢、弹簧钢、模具钢、不锈钢、合金钢等延伸产品:有色金属产业要依托有色,加快初级产品向精加工产品发展的步伐,发展电解铜箔、铜线材、铜管、铜板带等延伸产品;建材产业要依托华新,进一步扩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规模,大力发展上游水泥机械和下游水泥制品、新型环保节能建材等;机构制造产业要依托三环等企业,大力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业中涂镀层加工成套设备、智能化输送设备、纺织机械等产品;能源产业要依托黄石电厂、西塞电厂等企业,加快实施西塞电厂二期等综合开发利用;纺织服装产业要依托美尔雅等企业,大力发展棉纺、麻纺、毛纺,进一步提高面料、化纤、印染、服装设计等配套能力;饮料食品产业要依托劲牌,大力发展保健酒、啤酒、米酒及精制粮油、方便食品及各种特色小食品。要围绕发展大产业这一主线,加大全民创业的力度,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八大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核心项目,主动融入大产业的分工协作体系之中,使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规模以上的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成为竟争力强的大、中企业,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规模以上的企业由现在的554家发展到1500家以上。

    (五)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结合起来,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通过服务业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标志。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而在工业化中后期,产业主体逐步向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转移。我市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向中后期推进的阶段,如果不能做到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工业化水平就难以提高。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基础好、条件优越,但发展却很滞后。要大力发展以物流为重点和信息、技术、金融、商务等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适应大产业发展的产业服务体系。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标志,也是降低成本的必然要求。据统计,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10%左右,而我国占到了近20%的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我市具有铁路、公路、水路等不可多得的发展大物流的条件和优势。我们应把物流作为整个生产性服务业的重中之重来抓,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构建与区域工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网络体系。要着力推进物流设施建设,搞好临港型、临路型物流吞吐能力的整合,重点培育集装箱、钢材、煤炭、水泥、机电产品等大宗物流的仓储物流基地和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保障工业原料、产品及生产要素的通畅运输。要大力加快专业物流,培育物流企业集团,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黄石,推动传统运输、仓储、流通企业向新型、高效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二是要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规模,扩大金融改革开放,建成高效开放、优质服务、运作协调的金融体系,为大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要积极发展知识密集型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职业中介、经纪代理、广告策划等市场交易中介组织,开展工业设计的管理咨询、检测认证等服务,为企业开展商务活动提供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六)要把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搭建大产业发展平台。在硬环境建设上,要加快推进“三园一带”建设,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要围绕发展大产业的要求,对“三园一带”进行科学的定位,每个园区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形成若干个功能分区。黄金山工业园区和大冶城西北工业园要重点发展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及资源型产品延伸加工和食品饮料业;阳新城北工业园要重点发展铝及其制品、汽车零部件、鞋类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黄石港区江北工业园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塞山工业园要重点发展冶金及其制品产业;阳新棋盘洲重点发展工业物流业;阳新富池工业园重点发展化工产业,呼应全省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着力打造与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相匹配的沿江经济带。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以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污水处理等为重点,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引导企业、项目、资金、人才向园区集中。在软环境建设上,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大服务的环境,为大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紧对现有的招商引资、技术进步、精品名牌等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出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新上项目以及有利于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大产业发展实行全方位的倾斜,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要建立扶持大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逐年滚动,通过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政务环境,以企业满意为最高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简化办事程序,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主动、便捷、周到的服务。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中介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技术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营造宽松规范的市场环境。要在全社会营造促进大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倡导“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观念,把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积极为发展大产业助推出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开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发展大产业是当前全市的中心任务,作为政协来讲,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参政议政活动。既要多谋发展大计,多献发展良策,更要亲身投入发展实践,把宏观议事与微观办事结合起来、建言立论与创业出力结合起来、监督发展与参与发展结合起来,在促进大产业发展中充分体现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

    一是要为发展大产业建言献策。要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发展大产业中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继续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多建科学发展之言,多献科学发展之策,真正做到不一般地建言,不建一般的言。要对现有的调查成果进入补充、细化和完善,特别是要围绕大产业中如何发展产业集群、如何延伸产业链条、如何做强龙头企业、如何完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继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并通过建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在推进大产业发展中再形成一批有价值、有份量、有操作性、有对性的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实施大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要为发展大产业贡献力量。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从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出发,主动投身到大产业发展中贡献力量。要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家、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络与沟通,为黄石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要鼓励支持委员中的企业家积极参与大产业发展,通过上大项目、办大产业为大产业发展作更大贡献。特别是处在当前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各级政协组织要开展走访、座谈等活动,鼓励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提振精神,为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三是要为大产业发展凝心聚力。凝心聚力促发展是政协应尽的职责。我们要多做协调关系的工作,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视察、调研,积极向党和政府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黄石大产业发展上来。要多做理顺情绪的工作,广泛开展大产业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处理大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各位常委、同志们,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中心,认真履行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借此机会,我再强调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要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紧密联系政协实际,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工作得失,分析现状、查找突出问题,谋划未来、制订改进措施,把科学发展观变成谋划事业的思路,促进发展的举措,服务民众的动力,领导工作的本领,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推进我市政协事业发展的过程。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的调研结合起来,与履行政协职能结合起来,与改进政协工作结合起来,与服务帮助政协委员中的企业促发展结合起来。二是要开展好调研、视察、政情通报活动。根据今年的工作布署,下半年要开展建设大城市的调研,我们要早作计划,早作安排。三是要搞好提案督办工作。要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督办检查,促进提案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四是要认真筹备政协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市政协将举办专题纪念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60年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坚定信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

    各位常委,今年的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认真履职,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为黄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再作贡献!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5-14 08: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市政协十一届八次常委会上的讲话

郭 远 东

( 2009年8月28日)

 

各位常委、同志们:

    这次常委会议是继上半年对大产业进行专题协商后召开的又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主题是专题协商大城市建设问题。为了开好这次常委会,从6月份开始,市政协由各位主席带队,分成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全市相关部门单位和外地兄弟城市,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研考察,写出了几个很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刚才,9位常委和委员分别作了发言,对推进我市大城市建设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长杨晓波同志今天亲自到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这次调研成果和大家的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会后我们将根据这次会议协商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我们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建议案。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就建设大城市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必要性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大产业,构建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三大战略,这是市委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发展大产业是建设大城市的支撑,构建大园区是发展大产业的载体,建设大城市是实施“三大”战略的终极目标。建设大城市,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大城市,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城市?过去我国统计工作中将城市分为以下几组: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为大城市;20-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理论界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城市标准划分为:400万人口以上为超大城市,200万—400万为特大城市,100万—200万为大城市,50—100万为中等城市,20-50万为小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镇。按此标准,我市现有城区户籍人口67万,还不能算大城市。大城市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据专家统计分析,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能增加1—1.5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可以带动2.5万元消费;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市政设施,可以带动1.5亿元投资。因此,黄石要加快发展,就要建设大城市。

    建设大城市是一个目标,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城市需要科学定位。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竞争。区域性中心大城市除了人口规模大之外,还具有经济繁荣、科教文化发达、交通通讯快速、机构服务便捷、城市环境良好和较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我们黄石市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担负着承接武汉主城,辐射周边鄂东南地区的任务,因此,黄石建设大城市的目标应该定位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

    理论界评判区域中心大城市的内在素质,一般采用城区人口规模、城区人均GDP、服务业占GDP比重三个指标来衡量,人口规模不少于100万人,人均GDP不少于10000美元,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小于45%。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建议,我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30万以上、GDP总量超过1200亿元、城区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5%;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以上、GDP总量达到2500亿元以上、城区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当前,全国各地都把做大做强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了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着力点。我们要以世界的眼光和全局的观念,认真分析当前我市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在全市上下形成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共识。

    第一、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是推动黄石加快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迫切需要。21世纪是中国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世纪。近年来,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化运动。东部发达城市积极进行城市扩容,向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迈进;一些西部城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了大城市建设的速度。如银川市不到10年的时间,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仅为52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11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24万发展到165万。在省内,宜昌、襄樊被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后,大城市的发展步子明显加快;在武汉城市圈中,兄弟城市之间你追我赶,鄂州、黄冈、孝感、咸宁等城市大有后来居上、快步赶超之势。我市是湖北建国后建市最早的城市之一。建市59年来,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照大城市的要求,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把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这既是对我们现有实力和基础的肯定,又是对我市的期望和要求。副中心城市担负着承接主城、辐射周边的特殊功能,只有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才能担此重任。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为黄石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

    第二、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是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城市是现代国家经济社会的主要载体,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一个聚核点,有较强的要素吸附能力和发展能力。长期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产业,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高达90%,其中以冶金、建材、采矿为主的传统产业又占重工业的70%以上,而且资源逐年枯竭,导致资源产业发展乏力,经济发展不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一方面,可以克服我市对资源禀赋的过重依赖,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多元经济;可以通过人口的集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完善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要素配置能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本质是公共资源集聚的产物。公共资源的特点是拥有的人越多效率就越高,回报率也越高。人口密度越大的城市,它的公共资源使用频率和使用效率就会越高。正常的情况下,大城市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是小城镇的2倍,超大城市更达到3倍至4倍以上。据专家测算,按照城市建成区面积统计,将我国200万以上的大城市,20万人口的小城市和不足万人的小城镇进行比较,其人均占地面积是1∶2∶3.1。也就是说,小城市比大城市人均占地面积要多一倍,而小城镇比大城市人均占地面积要多两倍以上。由此可见,建设大城市更节约资源,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抓住国家批准我市作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点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机遇,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实现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是以完善的功能向所在的区域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城市,其辐射半径一般为100-150公里。按照康弗斯理论的相关公式计算,黄石的辐射面积约为2万平方公里。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可以形成以黄石为中心--周边城市—县城—乡镇—农村的梯度发展链,推动鄂东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由于规模效益大,有能力对区域内资源进行调控、对区域内的各种发展要素进行聚集和配置,可以推动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目前我市的城市化率虽然达到了50 %以上,但是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很重。我们只有抓住当前国家鼓励发展大城市的有利时机,加速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才能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提高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使我市成为武汉城市圈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在鄂东南地区发挥引领发展的作用。

    二、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要把握好的几个关键问题

    推进黄石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必须瞄准目标,清晰思路,突出科学定位、规划统领、基础先行、产业支撑、生态优先、文化提升和精细管理,全面加快建设步伐。根据黄石的市情,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要明确思路、科学定位。近些年来黄石的发展和建设比同类型城市慢,一个重要原因是,黄石的发展没有跳出原有的资源型产业的束缚,城市的功能没有跳出老城区的束缚。因此,推进黄石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必须明确发展的思路,对城市发展和建设进行科学定位。根据黄石资源逐渐枯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服务业发展缓慢的实际,借鉴其他城市发展的经验,我们建议,我市推进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在发展思路上,要实现四大转变:城市形态由“分散组团城市”向“网络化紧密型城市”转变,城市产业由“资源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城市功能由“混杂型”向“分区型”转变,城市形象由“工矿城市”向“宜居城市”转变。黄石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目标定位是:中国矿冶历史文化之都,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鄂东南地区现代化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长江中游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宜居宜业的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2、要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我市近些年发展不快的一个客观原因是,城市发展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往北是长江,往西北是鄂州,往西是东方山,往东是阳新韦源口,城区发展空间极其有限。黄石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必须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我们建议,按照“南向对接、东西开拓、环湖开发、跨江发展”的思路,大手笔谋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尽快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着力构建“一城双核三中心”的大城市市区发展格局,即以黄石港城区加团城山开发区、大冶市城区为两个核心城区,西塞山区、下陆区加铁山区、黄金山新区为三个中心城区,跨越黄金山,迈进大冶湖,加快推进黄石和大冶城区一体化进程,到2015年形成13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网络密集型”大城市市区。同时,要加快阳新城区到黄石市区半小时交通建设,把阳新城区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区;要在还地桥地区、棋盘洲地区规划建设新城区,使我市形成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区、新城区“立体网络化”的城市空间格局,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

    3、要高水平规划设计,彰显城市特色。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规划水平决定城市发展水平。好的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纲领,也是城市管理的依据,更是竞争的资本。我市城市建设之所以不如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规划覆盖率低,许多规划设计水平不高,规划管理不严随意性大。我市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必须坚持以规划统揽全局,以规划指导实践。一要切实提高规划水平,推进规划的全方位覆盖。要树立“富规划、精建设”的理念,在规划上舍得投入,舍得花大本钱,按照“百年规划、百年负责、百年不落后”的要求,大胆聘请或委托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有实力的大专院校,引进一流的规划设计大师来承担重要地段、重要节点、标志性建筑群和建筑物的规划,提高规划水平。要建立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管理机制,靠机制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减少规划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二要彰显魅力,高品位设计,充分体现规划的特色性。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特色需要设计创造。如果说规划是原创性劳动,那么设计就是二度创作。设计包括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要为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作整体的构思和安排,对建筑设计提出指导要求,为建筑定位、定量、定形、定调。有一位领导看了黄石的市容市貌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黄石有建筑,建筑没文化”,这说明过去在建设过程中对设计重视不够。一座城市的魅力来自其独特的个性特色。建设有特色的城市,必须把塑造城市特色摆在规划设计的突出位置,坚持先规划后设计再建设的思路,在城市建设出特色上下功夫。要充分考虑和尊重我们这个城市的地理景观特点,科学设计建筑立面和色彩,促进市区内部“山、江、湖、堤、岛、城”六大景观要素的有机融合,使各类建筑色调、高低、风格等配置合理、协调一致,具有美学的理念和特色,塑造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亮点,营造一个富有黄石特色的现代化城市风格。三要严格规划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制定并依照法律程序批准后,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变动,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底。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必须切实改进和加强规划管理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积极推行规划政务公开和规划公示制度,将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全过程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和实行城乡规划管理行政过错追究制度,依法处罚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行政行为,对一些公众关注的违法案件要公开曝光,从严处理,该拆的拆,该罚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把规划管理的重点放在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实施监督上,未经法定程序,决不允许变更强制性指标,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4、要高标准建设管理城市,强化城市功能。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建设得好,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否则,就会留下遗憾,造成巨大浪费。只有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和管理,才能多留“遗产”,少留“遗憾”。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服务能力。

    一是要努力建设交通枢纽中心,强化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大城市建设必须交通先行。交通活了,才能加速经济资源的流动,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黄石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处于城市圈的核心层和国家“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之东西轴上,是城市圈内除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外,以铁路、公路、水路组成、以公路、港口功能为主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城市大交通的骨架仍未形成,市区和市域道路也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网络状交通联系,与构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要从黄石在城市圈及鄂东南地区的地位及自身特点出发,不断完善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借助国家的高速公路网,建设黄石市区交通外环线,形成市域内循环畅通,区域内快速便捷的交通网。

    二是要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强化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制造业是大城市的经济支撑。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在金融危机下,欧美提出了“再工业化”计划。可以预见,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仍然是产业竞争。黄石靠工业立市,要抓住资源型城市转型机遇,紧紧围绕把黄石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突出产业化、规模化、高新化、信息化四大重点,把装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项目结合起来,把人才引进培育和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改造提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建筑材料三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饮料食品、医药化工、能源等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突破性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黄金山工业园、大冶城北工业园、阳新城区工业园、黄石港工业园、西塞工业园、棋盘洲工业物流园、富池工业园为依托,下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着力打造沿长江和沿106国道“两个经济走廊”,把黄石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中心。

    三是要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强化城市资源配置功能。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世界上的中心城市都是凭借发达和完善的服务业,使城市成为商品及物资的集散地、信息和资金的密集地、人流的汇集地。我们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只有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才能确立中心大城市的地位。要以培育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休闲度假旅游业、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业和科教文化产业为重点,发展、完善和提升面向生产生活的多层次的网络式服务业体系,使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配套发展、融合发展,满足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需要;使生活性服务业与不同层次的群体需求相匹配,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在提高中心城区服务业水平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面向区域延伸辐射的商品流通体系及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其辐射带动力。

    四是要奋力建设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强化自主创新功能。文化和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和创新越来越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战略资源和内在精神动力。一个城市如果缺少文化底蕴和创新的力量,只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积,没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城市就少了灵气,这样的城市不可能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充分挖掘黄石深厚的矿冶文化资源,举办国际矿冶文化节,塑造黄石崭新的城市形象。要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变文化基础设施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多样化文化需求的状况。要在提升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使教育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而且使教育成为城市创新的动力源泉。要把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层面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优化科技创新的环境,努力推动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性转变。

    古人说“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宜居宜业。城市贵在建设,重在管理。一个城市能不能高效、安全、有序地运转,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关键看管理。从我市的现状看,城市管理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就必须强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牢固树立管理也是建设,管理效益是最大效益的理念,切实改变重建轻管的问题。要借鉴发达地区城市管理经验,在我市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的同时,应突出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突出加强生态管理.加大城市环保执法力度,坚决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努力实现城市污水处理达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开展城市噪音综合整治,提高环保水平。要以“四城同创”为抓手,突出加强市容管理,搞好城市环境整治,做到街道整洁,交通井然有序,山清水秀地干净。

    三、各级政协组织要在推进黄石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城市建设历来都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政协每年的提案一半以上都是涉及城市的建设,这些提案为促进黄石城市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黄石城市建设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凝聚了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人民政协应当、也完全可以有所作为。我们要继续发扬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好人民政协的职能,继续为大城市建设助推出力,贡献力量。

    一是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的调研,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言献策。要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大城市中的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继续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要进一步对这次的调查成果进行再补充、再细化和再完善,特别是要围绕大城市建设中如何拉开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等问题,继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并通过建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在推进大城市发展中再形成一批有价值、有份量、有操作性、有对性的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实施大城市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要积极投身大城市建设实践,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贡献力量。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从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出发,既要多谋发展大计,多献发展良策,更要亲身投入大城市建设中贡献力量。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当涉及到诸如折迁等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努力为大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与海内外联络,为黄石城市建设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

    三是要广泛汇聚各方面力量,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凝心聚力。要当好市委市政府政策的宣传员,积极向人民群众宣讲政策,做好上情下达,做建设大城市的推动者;要当好各界别、各阶层、各利益群体之间团结的协调员,切实做好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千方百计协助党委政府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妥善处理大城市建设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当好反映民生的信息员,紧紧围绕大城市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通过开展调研、视察工作,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群众呼声和要求。

各位常委、同志们,今年来,在各位常委的共同努力下,政协各项工作做得积极主动,为我们做好全年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只有四个月来的时间,我们要再接再厉,圆满完成好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此,我再强调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要继续加大提案督办力度,切实做好提案落实工作。各位分管主席要亲自带队,与市政府联合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督办检查,继续加大重点提案督办力度,确保今年的提案满意率有新的提高。要与新闻媒体联合开展对重点提案追踪报道,扩大提案的社会影响。要将日常的调研、视察活动与酝酿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结合起来,提前做好提案的预征工作。二是要按照热烈、隆重、节简、务实的要求,认真组织好纪念政协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为隆重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市政协决定组织以“四个一”为主的系列活动,即举办一次政协纪念会、一次政协知识竞赛、一次“我与人民政协”征文、一次书画摄影展。目前这些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把这些活动组织好开展好。三是要提前谋划,精心做好市政协十一届三次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围绕关系我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在政协全会进行议政建言作好准备。

      各位常委,同志们,今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政协工作的任务还很重,希望大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全面完成下半年各项工作目标,努力为黄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再作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