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解决龙岩市农村小学生上学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复制链接]
三明人才网 发表于 2010-5-5 08: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情况,对新的上学难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出现的上学难问题主要体现中交通问题上:上学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安全隐患大。提出当下要解决好交通的便利和安全问题,建议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成立“校车公司”,统一接送;村庄比较集中的乡镇,合理划定公交线路,方便学生搭乘;统一管理现有运送车辆,明确运营责任。同时建议今后的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工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加大政府主渠道投入,办好农村学校。

一、我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情况及现状

19988月,根据我市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学校办学规模逐渐趋于萎缩的实际,为了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提高规模效益、质量效益和教育投资效益,推进我市教育整体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市教育局拟定的《关于龙岩市小学布局调整的实施方案》(龙政办〔1998100号),根据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按照农村城镇发展规划,结合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开始了农村小学有计划、有步骤的布局调整及撤点并校工作。2006年以来,我市根据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省教育厅有关布局调整意见的精神,对各县(市、区)的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提出了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调整要求,也根据实际恢复了部分教学点。同时,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必须安排住宿等问题,在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多渠道筹措资金,陆续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并就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整个布局调整过程,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998年,我市撤点并校前共有完小1029所,教学点2167个,小学在校生392646人。截止2008年底,我市共撤并完小426所,年均撤并39所;撤并教学点1362个,年均撤并124个。现有完小603所,教学点805个,在校生166028人,其中寄宿制小学340所,占完小数的比例56%,寄宿生数34393人,占学生总数21%。在保障农村学龄儿童就学的同时,基本实现了规模办学和效益提高的目的。

二、新的上学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94月,市教育局将如何解决部分农村学龄儿童上学难问题列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5月初下发了调研通知,要求各县(市、区)针对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对学龄儿童上学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就如何解决部分农村学龄儿童上学难问题提出了意见。5月底至6月初,市教育局调研小组先后到了上杭县中都中心小学、才溪中心小学、旧县中心小学和永定县的下洋中心小学、侨源学校(岐岭中心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参加的人员有县教育局的分管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学校有关人员,还有部分当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6月份,市教育局又印发了97份调查表,全市七个县(市、区)的97所中心小学(约占中心校总数的72%)接受了问卷调查。

从总体上看,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学龄儿童的就学基本上不存在问题。调研结果显示:撤点并校后,学生上学难“问题不多”的占32%,“基本不存在上学难问题”的占64%,合计占96%

新出现的上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问题上:

1、上学路途较远,家长、学生有苦衷

调查显示:走读生的家庭距离学校超过2.5公里的有69所,占调查总数的67.6%,涉及学生约5051个,占调查学生总数的17.7%。最远距离的是10公里(新罗铁山中心校),较远的有永定抚市、武平岩前、连城文亨、漳平芦芝、漳平官田等5公里,长汀南山、永定堂堡、上杭才溪等6公里,新罗龙门、上杭湖洋、永定大溪等8公里。

寄宿生的家庭离学校的距离普遍在15公里左右,最远距离有75公里(新罗江山中心校),此外有新罗白沙的42公里、漳平官田的45公里、连城莒溪的50公里和赖源的60公里。

因路途较远,家长要接送,学生要早起等,造成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年纪较小的低年级学生,除交通不便外,生活也难自理(据调查,寄宿生中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大约占寄宿生总数的10%左右)。

我市地处山区,村落和人口分布较稀散,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0人,按照规划进行布局调整后,农村大约有1/3的学生要远离家庭到一、二十公里路以外的学校寄宿就读。由于教学点学生数太少,办学有困难或没有质量,村委会和家长也主动要求到规模大的学校寄宿。调查显示:撤点并校“征求当地村委和家长意见,协商解决”的约占78%,“完全根据当地村委和群众意愿”的约占20%。当然,也存在个别地方在工作中简单化和“一刀切”的情况,脱离当地实际撤消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教学点造成人为的远距离就读。因此,集中办学与方便入学始终是一对矛盾。

2、交通不便,安全隐患大,各方面都担忧

远距离上学的学生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五花八门,有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小型面的、客运车,还有个别乘船的(永定峰市中心校)。自行车多为学生自驾,家长接送多为摩托车,一些家长联合雇车,也有搭便车的,形式多样。不少学生及接送的家长还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辆,车况良莠不齐,超载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可以说交通安全隐患大量存在。

目前我市村村通班车的村庄约占全市村庄数的73%,虽然道路通畅也有班车,但学生乘车仍然不方便,一是周一及周末大部分地方没有班车;二是有班车的地方时间也不刚好,学生基本上没办法乘坐;三是周末学生同一时间放学,客车运力也严重不足。

此外,一些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较为落后,尤其是符合寄宿条件的寄宿制学校较少,农村学生要上好学还较困难;寄宿制学校缺少生管、卫生、食堂、门卫等人员编制,后勤服务保障较为缺乏,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策和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对农村小学布局进一步进行认真合理全面规划,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进行调整,使学校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在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各级政府应确实担负起责任,增加投入,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安全是教育的底线”,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交通的便利和安全。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改变农村客运现状,规范车辆管理,根据当地实际创新管理机制,逐步解决寄宿学生和远距离走读生往返学校的车辆问题,使他们的乘车既方便又安全。建议有三:

1、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成立“校车公司”。统一购置安全用车,统一配备合格驾驶员,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划定乘车线路,包揽学生的来往交通,实现学生安全乘车,家长免于接送,一揽子解决交通和安全问题。同时,也能保证孩子每天都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亲情呵护,心理健康,创建和谐新农村。

2、对于村庄比较集中的乡镇,应合理划定公交线路,增开农村公交班车,在保证星期一早上上学和星期五下午放学时间寄宿生能够乘车的前提下,适当考虑走读生每天乘车的需求。同时,政府对承载学生的班车予以补助,让学生凭学生证优惠乘车,减轻农村家庭负担。

3、统一管理现有车辆。由乡镇政府指定或增设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出台政策,对现有运送学生的车辆进行排查、申报、登记、培训等,做到持证运载,划定线路,明确职责,定期检查,管理到位。同时,当地政府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对运载车辆进行适当补助,让学生优惠乘车,同时确保运营机制的长效运行。

(二)在今后的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工作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并举的原则”,先建后撤,同时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保留、改建必要的完小或教学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确定小学生的就学路程,并做出明确规定,对确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上学难、群众反映强烈的,要采取确实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在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工作中,应采取高(高年级)集中低(低年级)分散的原则,教学点原则上只保留一、二年级(英语、科学、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等课程都在三年级以上开设,这样便于课程安排和师资调配,集中优势资源),做到既有利于布局调整,又有利于巩固学额和保证教育质量。

   (三)加大政府主渠道投入,结合“福建省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创建工作,办好每一所农村学校,尤其要办合格的寄宿制学校。编制部门应给予积极扶持,配备寄宿制学校生管员(每3050个学生配1名),卫生员(1名),食堂工作人员(生管员人数的两倍)和门卫(每校12名)。如果编制无法安排,则当地财政应按聘用人数拨给学校相应的经费,以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市教育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28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