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26日,我揣着南平地委组织部的工作调令,走进了福建省政协南平地区工作委员会的机关,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
此时恰逢南平拟撤地设市。1994年9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南平撤销地区,设立设区市。11月27日,市政协筹委会召开会议,确定了政协南平市一届一次会议的议程和日程,对各项筹备工作进行部署。当时,省政协南平地区工委仅12人,其中正副主任各1名、机关干部8名、司机2名,负责文字工作的只有办公室主任符水俊和我。因此,筹备会议材料的任务便落在了我俩的肩上。根据议程,需要起草的各种会议文件和材料共62份,要求在1995年1月10日前完成,其任务之重、时间之紧、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会后,时任工委主任杨运樟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陈,你到政协的时间很短,业务还不熟悉,这次会议筹备工作,按理说你只能算半个人。但人手少、任务重,只好把你当作一个人用了。这是对你的考验,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做好工作。”作为一名政协新兵,我不无一种沉甸甸的压力感。
为了确保市政协成立大会的顺利召开,各项准备工作早在9月中旬就已经展开。那时,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政协有关文件和资料,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我找来了《政协章程》、《人民政协教程》、《省政协会议材料汇编》等资料,不论是上班还是下班,一有时间就静下心来一段一段、一篇一篇地细致阅读,重要的段落和语句,就用蓝笔画起来;不甚理解之处,就用红笔画上,然后向领导和同事请教,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这期间,我连续通读了3遍《政协章程》,悉心学习和领会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会议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后,我和符水俊主任进行了工作分工,我主要负责会议文件的起草,他主要负责审稿。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工作计划,对要起草的会议文件,从开幕词到市委领导讲话,从政协工作报告到政治决议,进行井然有序的安排。在草拟每篇材料之前,我都先参阅一些资料,学习领会有关精神,借鉴他人写法,然后拟出写作提纲或要点,与领导交换意见或请领导审定后再动笔。为了写好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我常常绞尽脑汁,力求阐述得更为准确,表达得更为完整。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和符水俊主任一道,放弃周末和假日,每天焚膏继晷加班到夤夜。冷了,就喝一口热水;累了,就到办公室外走廊上走动;困了,就扑在办公桌上闭目养神。12月的闽北,天寒地冻。由于每天长时间的工作,手脚常常被冻得僵直。
工作报告是大会的“重头戏”, 尽管有集体讨论的写作提纲,但于我而言仍是难乎其难的任务。总结部分跨度大,要概括政协工委成立8年以来的工作;意见部分难以把握,特别是新成立的市政协的具体举措。政协工委8年的重要资料、地委的有关文件、省政协全会文件汇编,以及有关设区市政协成立的材料等,我翻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难以理清头绪。这时,杨运樟主任又一次走到我面前,十分关切地问我报告起草情况,了解面临的困难。听完我的汇报后,他坐到我的面前,详细地讲述报告每个部分要写的重点内容。我边听边记。他丝丝入扣的点拨,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让我的思路渐渐清晰……两周后,我总算拟出了报告的基本框架。之后,经符水俊主任的耳提面命,我又用了一周时间,对报告进行了两次调整和修改,终于完成了初稿。
经过40多个日夜的苦熬,我们按时完成了会议的全部文字工作任务。1995年1月15日,政协南平市一届一次会议如期顺利召开;1月16日,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政协南平市第一届委员会正式成立。
一个半月的时间,政协给我上了生动的第一课。这一课,是备尝艰辛的一课,是终生难忘的一课,也是收获硕果的一课。这一课,让我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增强了责任。十多年来,这一课所给予的精神财富,支撑我坚强地一路走来,推动我一如继往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