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上杭县农村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复制链接]
文秘114 发表于 2009-10-13 08: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农村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关系千家万户健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上杭县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于9~10月份组织医药卫生界委员进行专题调研,听取了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官庄、才溪、兰溪、中都等乡镇有关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4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村卫生所(室)建设情况,与群众、医疗卫生工作者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杭县农村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这个主题,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农村卫生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农民群众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一)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全县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674个,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0个,包括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个,中心卫生院3所,乡镇卫生院19所。县医院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县防疫站为县级一等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为一级甲等妇幼院,才溪中心卫生院和古田、南阳、官庄卫生院为一级甲等卫生院;全县有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学校医务室(卫生站)11家,民营医疗机构2家,门诊部5家,诊所53家,农村卫生所(室)568个。至2007年底,全县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1158张,其中公立医院床位数1138张、民营医院床位数20张,千人均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4张,一个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起来。

(二)疾病控制体系不断完善

2003年“非典”过后,我县紧紧抓住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这一发展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实施疾病控制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大楼及县医院感染科建设项目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全县检验检测资源得到整合。成立县检验检测中心,提高了检验能力与工作水平,为技术监督、畜牧兽医、工商、公安、环保等职能部门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协作服务;三是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卫生防疫,医疗救治联动体系。按照“信息及时、行动迅速、设备有用、救治有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机制,制定完善有关应急工作方案、预案,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工作队伍和应急演练工作,22个卫生院实现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21个乡镇卫生院通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验收,全面提高了农村疾病控制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卫生防疫、医疗救治联动体系;四是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施了儿童计划免疫及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等疾病控制工作,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达到市、县政府下达的绩效评估指标。丝虫病、地甲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先后宣告消灭,结核病、肝炎、艾滋病、鼠疫、伤寒、乙脑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五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发展。积极开展“爱婴医院”的创建活动,全县建立“爱婴医院”23家,庐丰、南阳、白砂、官庄、古田等5个乡镇卫生院及县妇幼保健院“母婴双安”项目先后通过省、市评审验收,全县22个助产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县级评审;六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强化。成立了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挂靠县卫生防疫站,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积极开展医疗机构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净化医疗市场,全县医疗市场正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认真实施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重点加强了农贸市场、餐饮业、饮用水、商场及学校的食品卫生整治,食物中毒事故明显减少。控制和消除各种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七是卫生各类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在继续保持“福建省卫生县城”称号的基础上,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开展“调查研究、破解难题、加快发展”活动实施方案》,制订了《上杭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方案》,积极、稳步、有序推进国家卫生县城的创建活动;认真开展“洁我家园、共创文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进一步改善城区和农村的卫生面貌;认真指导基层开展创建卫生乡镇和卫生村活动,目前,全县共有省级卫生乡镇1个,市级卫生乡镇5个,市级卫生村11个。

(三)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近来年,我县针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较差的状况,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补助项目19个,总投资48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先后实施了县疾控中心实验大楼、县中医院病房大楼、县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县第二医院病房楼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其中县疾控中心实验大楼、县中医院病房大楼一期工程医技楼、县妇幼保健院病房楼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县中医院病房大楼进入装修扫尾阶段,县第二医院病房楼完成主体框架工程;对蓝溪、官庄、稔田、蛟洋、古田、泮境、庐丰、稔田、南阳、旧县、才溪、中都、通贤等13个乡镇卫生院的用房进行新建或改扩建,全县医疗卫生单位面貌焕然一新。至2007年底,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总额11565.96万元,其中设备总值3546.73万元。县级综合性医院拥有CT、核磁共振、高压氧仓、彩超、血液透析仪、血生化分析仪、数字化X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乡镇卫生院主要有X光机、B超、心电图、高压消毒锅、尿十项分析仪、血球计数仪等一些基本的设备,能开展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医疗设施设备的装配与更新,有力地促进了医疗技术的提高。二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县先后实施了“卫生Ⅳ项目”、“百院建设、千人培训”、“乡村医生规划化培训”等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项目,通过举办培训班,选送人员进修学习、学历教育、通讯教育等多项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至2007年底,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在职人员905人(卫技人员7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5人,执业护士275人;村级卫生人员669人,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1.95人;全县卫生技术人员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有51人,占6.43%,中级211人,占26.61%,初级485人,占61.16%,无专业技术职称46人,占5.80%;本科以上学历74人,占8.18%;专科学历256人,占28.29%;中专学历443人,占48.95%;高中以下学历132人,占14.59%。千人均卫技人员2.11人,千人均医生0.81人,千人均护士0.61人。

(四)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县自2006年10月开始实施新农合试点以来,县、乡两级管理体制日臻完善,新农合筹资、运行良好,至2008年上半年,全县22个乡镇共有391993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8%,居全市第一。两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日益显现。积极组织实施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加强了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使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向立体化发展,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来年,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讲,还明显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生人才匮乏

据统计,从2002~2007年5年间,我县医疗卫生单位医技人员数量下降了6.31%(2002年843人,2007年793人)。目前,全县高新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尤其是西医临床、妇幼、防疫、放射、护士、中医等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个别乡镇卫生院已出现科室人员空缺现象。此外,现有卫技人员扎根农村的思想也不稳固,严重制约了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受地域、经济等因素影响,医学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回县就业较少,而外流、退休人员较多,专业技术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二是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又缺乏可操作的优惠政策,医学院校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三是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

(二)财政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但增长幅度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目前,我县乡镇卫生院属差额拔款单位,扣除单位负担的各项保险金,实际财政核拔的人员经费占总工资的43%左右,其余57%人员工资靠卫生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取得;县医院、中医院属定额拔款单位,自2007年起,每张床位拔补4000元;县妇幼保健院22名全额拔款编制、16名自收自支编制,现有职工28人,其中21人享受全额拨款、7人享受差额拨款;县皮肤病防治院11名差额拔款编制、28名自收自支编制,现有职工26人,均享受差额拨款;县红十字会、卫协会、防疫站、卫校属全额拔款单位。由于长期以来补偿机制不到位,农村卫生事业面临困境。一方面,医疗单位公益性质逐渐淡化。由于财政补贴不足,医疗技术收入低于成本,以药养医成了医疗单位活力的支撑点,医疗单位普遍选择了重医轻防、重有偿轻无偿、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运营之路,难以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能和任务。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加大。近几年来,我县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在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政府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大型医疗设备添置的主体职责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大部分医疗卫生单位举债建设,一方面导致医疗单位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债务及贷款利息包袱,另一方面也致使医疗用房及设备建设达不到医疗需求及有关标准,部分卫生院房屋简陋,设施设备陈旧,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三)公共卫生建设后劲不足

一是农村预防保健网络脆弱。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县虽有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但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及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村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能力较低;县级检验检测中心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与此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我县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状况,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二是农村卫生监督力量薄弱。目前我县各乡镇尚没有设立卫生监督人员,监管和执法力量十分薄弱,农村餐饮卫生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反映较大,食物中毒等现象防不胜防。三是农村环境卫生不容乐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环卫设施缺少,垃圾处理问题突出,卫生环境较差;排污设施没有配套,地下污染严重;此外,还存在落后、愚昧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致使人为疾病常有发生,控制各种传染病发生的形势仍然严峻。四是村卫生所(室)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基层卫生网点还有盲点,全县仍有30个村是医疗空白村;个别村卫生所因服务半径较小,收入低于成本,乡村医生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来源,外出谋生,存在在册不在岗现象;现有的村卫生所(室)中,大多以民居设置,业务用房达不到三室分开的要求;不少乡村医生医疗水平较低、很难满足农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县、乡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卫生事业的领导,县卫生、财政、发改、人事、编制、物价、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农村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的定位,完善运行机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制定县、乡、村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好中长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及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调整优化结构和布局,鼓励资源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要积极争取中央苏区县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基层卫生院的建设。

(二)高度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要充分认识人才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树立“人才兴医”、“人才强卫”的观念,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稳定现有医疗卫生人才。要创新用人机制,努力为医疗机构留住人才创造条件。采取适当增加中高级职称指标、建立业务骨干财政特殊津贴、名医政府特殊津贴、提供学习进修、提高卫技人员待遇以及改善农村医务工作条件等措施,向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倾斜,同时,对新参加工作的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建立工资保障机制,财政给予3~5年全额工资保障,为农村卫生技术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用事业、待遇、感情稳定和留住现有农村卫生技术人才,构建医疗技术梯队,确保医疗单位发展后劲。

2、多渠道引进医疗卫生人才。要与大中专医学院校及省直医院建立联系制度,对有一定规模,且能持续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符合相关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确定为医学就业见习单位和基地,在就业见习基地的见习生财政按最低工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定期或不定期到县外人才市场直接招聘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采取灵活措施,吸引县外人才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回杭工作;对一些紧缺专业人才,有计划、有步骤与医学院校建立委培机制,由县财给予补助,或由用人单位与人事部门联合考核方式直接招聘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实施人才招聘“绿色通道”。

3、建立卫生人才队伍培训制度。要重视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中医人才和全科医生的培养。制订继续教育规划,建立人才队伍培训基金,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办法,采取学历教育、函授教育、进修培训等多渠道、多途径方式,培训现有卫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应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必须予以分流。农村卫生院要每年派人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县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需要经常派人到上级医学院校学习进修,并积极争取省市高级技术人员和医疗专家到县帮扶,加快农村卫生人才成长步伐。

4、加强卫生人才宏观调控。要积极推动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通过合理流动和调配,解决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三)建立卫生事业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要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巩固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已出台的卫生政策,在经费安排方面实现两个倾斜,即向农村卫生倾斜和公共卫生倾斜。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按照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并通过深化卫生改革,整合现有卫生资源以及动员社会投资等,保障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精神卫生、采供血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根据国家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并积极筹措配套资金,进一步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村)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保障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房屋设施、仪器设备的配备,尤其是在仪器设备配备上应全力予以保障,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制订医疗卫生项目规划,由政府承担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将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的更新、年度培训进修及中医事业发展研究经费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加快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保证机制,在办公用房、仪器设备、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上按照政府购买公共产品的要求,按服务项目由公共财政予以保障,同时对于村级卫生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应逐年给予适度提高补偿。逐步建立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由定额补助向财政全额预算转变的运行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业务收入除正常的办公费、夜班费、保健费等行政开支外,结余部分上交财政,统筹用于卫生资源配置。逐年提高县直医疗单位的床位补助经费,并对其缴纳的职工社会保障费用给予全额补助。要制定卫生事业发展投入激励政策。医疗机构通过筹措自有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发展的,县政府按一定比例给予财政配套。

(四)强化政府公共卫生职能

1、建立完善农村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根据《福建省农村卫生监督试点工作方案》,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设立中心乡(镇)或片区卫生监督派出机构,按1名/1.5-2万人口的比例配备卫生监督员或助理监督员,充实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人员,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对暂不具备设置派出机构条件的乡镇,应聘任卫生院防疫人员为助理监督员,负责辖区内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规范农村经济秩序。同时,接受群众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投诉、举报,发现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上报并配合县卫生监督所开展相关执法检查工作。

2、强化医疗卫生网底建设。要将村卫生所(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进一步加强对村卫生所(室)的标准化建设,重点做好医疗空白村卫生所建设,从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向医疗空白村倾斜,解决医疗空白村问题;要逐年增加乡村医生政府津贴,建立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机制,制订乡村医生精神与物质奖励措施,稳定村级卫生人员队伍,确保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健全。要建立村级妇幼保健协管员制度,强化农村妇幼保健工作。

3、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认真落实国家确定的各项重大疾病防治政策,加强重大疾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要积极构建由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职能机构、医疗机构组成的功能完善、高效快速、网络通畅、反应灵敏的县乡(镇)二级监测报告和预警网络,并逐步向村(社区)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其它有关单位延伸,扩大覆盖范围。要健全监测哨点,完善网络直报,保证快速反应,努力降低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的发病率,坚决防止重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要发挥龙头作用,制订工作计划,重点做好系统监测、动态监管、疫情处理和基层业务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等工作。要加强县、乡(镇)疾病预防控制的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村医承担防病保健工作机制。要积极探索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实施有效行为干预措施。要加强免费规划免疫工作,健全免疫安全接种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农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确保高水平儿童免疫接种率,控制疫苗针对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4、完善县级支援乡镇卫生的政策。要健全完善县直医疗单位“卫生下乡”、“一帮一”对口帮扶和巡回医疗制度,实施县直医疗单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选派县直医疗单位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并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实施医疗下乡“对口支援”、县直医疗单位卫生技术人员晋职前下乡服务、乡村卫生人员进城培训和双向转诊、向乡镇卫生院赠送闲置的医疗设备、合作建设重点科室等帮扶措施,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要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帮助乡镇卫生院根据农村医疗卫生形势和加快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监管有力的卫生院管理体制与机制。

5、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为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要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利用各种媒体、阵地和会议以及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卫生科普工作,普及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内容要贴近群众并浅显易懂,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提高公民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公民在疾病预防中的权利和义务。

6、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环境舒适的美好家园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卫生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卫生环境。县、乡政府要从实际出发,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当前农村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问题,要定期不定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减少疾病发生率。

(五)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发展需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动新农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取得更大成效。一是建议将当年出生的农村儿童纳入新农合医疗保障范围;二是要完善新农合参合农民就医用药等诊疗制度,推广适宜技术,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保护广大参合农民的利益;三是要强化新农合资金运作的监管,完善筹资、管理、报销、审计等环节的监督机制,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确保新农合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四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和好处,营造有利于农村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强大舆论声势和良好社会氛围;五是探索建立县乡两级新农合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实现参合农民医疗费用的网上审核、即时结报,为参合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六)不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制度建设

要针对当前医疗服务管理、医院发展方向、发展思路等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追求经济利益,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群众经济负担加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监管薄弱等突出问题,加强医院管理。通过加强医院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规范医疗和用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要明确发展方向,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收费管理,降低医药费用;建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拓宽社会监督渠道。

(七)切实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农村卫生与疾病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与疾病控制体系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要健全工作机制。县政府应对全县农村卫生与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在政策制订、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方面起宏观统筹作用,县直有关部门及乡镇政府要加强协调,围绕城乡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引进与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开展调研,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三要建立督查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卫生与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督查机制,强化目标管理考评与日常督查,促进全县农村卫生与疾病控制体系建设的顺利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54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