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歌百年史话
* d8 w9 y* N' d' @9 Q! _
8 E# |& x* a- L# g: T3 T* M李 华
# C9 [% ~. T2 |0 ~4 v% h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世界上最早出现国歌的国家是荷兰。中国出现国歌的时间较晚,至今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却经历了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最初的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到成为今天激励人民群众居安思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之音。 ; f h7 t: e: R# j
清朝末年的国歌
( R* Z' _) N9 `0 r/ L9 R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首临时国歌,诞生于1896年。那一年,清政府派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特使,去西欧诸国和俄罗斯访问。在外国政府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因没有中国国歌,李鸿章十分尴尬。为避免再度尴尬,李鸿章遂让随员用一首古曲填词,作为国歌。词最后定为唐朝诗人王建的绝句:“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由于这是李鸿章首创的,后人称之为《李中堂乐》。但李鸿章回国后,这首歌曲并没有被清政府正式使用。 $ Z: [& ~* ]& B: g6 Z* k. I
1906年,清政府成立陆军部。陆军部谱制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词为:“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揭我黄龙帝国旗,唱我帝国歌!”这首歌成为代国歌,每当国际交往中需要演奏国歌时,便用此歌代替。 7 T- h9 c+ c8 `. @% i/ p: ?3 f
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定于1911年。国歌名为《巩金瓯》,由清政府海军部参谋官严复作词,禁卫军军官、皇室成员溥侗作曲,词为:“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涛涛。”但这首为满清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国乐,还未来得及传唱,仅6天后,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就灭亡了。
& y1 r8 P7 M' \. d9 ]. G北洋军阀时期的国歌
4 Q' A2 u) p! R Y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对制定国歌非常重视,指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开征集国歌。一些国学大师、社会名流如梁启超、章太炎、张謇、严复、蔡元培等都尝试为国歌作词。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报刊出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国歌拟稿,歌名为《五旗共和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但这首歌曲还未正式颁布传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袁世凯篡夺,这首歌曲也就不了了之。 6 {* N& v5 S- |5 `" _
1913年4月8日,北洋军阀政府的国会决定将《卿云歌》作为国歌,歌词为《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卿云烂兮,钆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该词传说为舜所作,汪荣宝在最后加上“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并请侨居北京的法籍比利时音乐家约翰·哈士东谱曲。 ; |4 @8 y1 \& J, G0 c# O
1915年5月23日,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政事堂决定将由荫昌作词、王露作曲的《中华雄立宇宙间》作为国歌,歌词为:“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河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1916年初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将最后两句改为“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决定以赵元任作词作曲的《尽力中华歌》为代国歌,歌词为:“听!我们同唱中华中华中华!听!君不闻亚东四万万声的中华中华中华!来!三呼万岁中华中华!都用同气同声的同调同歌中华中华!”同年1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决定组织“国歌研究会”,具体负责国歌的制定。1921年3月31日,北洋政府国务院根据章太炎的建议,决定重新将《卿云歌》作为国歌,但去掉了汪荣宝加的词,并请我国著名音乐家肖友梅谱曲,其曲调风格为西洋音乐的E调长旋法与中国姑洗宫调的相结合。1926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主政北京时,曾仿日本堂歌式样重制国歌,并亲自作词:“中华雄立宇宙间,万万年!保卫人民中不偏,诸业发达江山固,四海之内太平年,万万年!”
6 t# s8 i& f1 D& e 但是,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政府一直不承认《卿云歌》,1921年4月,由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的广州军政府下令制定临时国歌,选中由徐谦作词、刘斐烈作曲的歌曲为临时国歌。但这首歌曲流传不广,国人对此知之不多。
( ]2 Z" \5 u- @& z 1926年春,广东革命政府平定了两广,准备北伐。7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通过“推行国歌案”,决定在新国歌未颁发前,以《国民革命歌》代国歌,歌词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一位工作人员所作,经集体润色,曲调改编于一首法国儿歌《你睡了吗?》(即《两只老虎》)。歌词为:“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进!齐奋进!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 Q( b4 [. \, J) b2 B5 q7 I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国歌
( b5 ?, u4 B/ q( ^% j; k! j9 B 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歌是以国民党党歌代替的。
' n2 O5 u7 N) J. ?0 C 早在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有代表提议制定国民党党歌,以宣传国民党的政策,激励国民党员为国民革命的成功而努力奋斗。这个提议虽然被代表大会通过,但因国民党当时还未取得全国政权,两广还未统一,北伐还没开始,军事行动是国民党的首要任务,无暇顾及此事,再加上当时的宣传文化工作多为中共党员负责,故这个问题就耽搁下来了。1928年10月,在国民党的一次中常会上,中常委戴季陶重提此事,提议以孙中山给黄埔军校的训词作为中国国民党的党歌歌词,被中常会接受。 + m; }: N- l4 i2 p0 h5 u3 B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兼黄埔军校总理的身份,在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讲话中,有一段给黄埔军校的训词,后作为军校的办学方针。训词为:“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久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训词虽然只有48个字,但言简意赅,鼓励黄埔师生和国民党党员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孙中山的训词在国民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用它作为国民党党歌是很合适的。 + ?, ^: m3 f7 m
国民党党歌歌词确定后,国民党中常会成立了“党歌曲谱审查委员会”,成员有蒋介石、蔡元培等9人。委员会从应征的100多首曲谱中,最后选定了江西作曲家程懋筠的曲谱,其曲调风格颇似教堂之圣咏。1929年1月10日,国民党第109次中常会正式决定这首歌为党歌,定名为《三民主义歌》。
% ?: t/ C% f; G 国民党党歌颁发后,不仅国民党各级党部在集会时演唱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甚至一些社会团体,在重大场合也演唱它。不久,有人致电国民党中央党部询问能否以国民党党歌代国歌。1930年3月13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议案,决定在中华民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国民党党歌代用。 6 f; ?6 s$ L7 w6 Y* R
国民党党歌作为代国歌后,国民政府仍未放弃制定正式国歌的努力,曾多次向社会征集国歌词谱,但无一适合的佳作。1937年6月,国民党中常会遂决定将国民党党歌作为正式国歌。国民政府随即颁布命令,以法令的形式宣布国民党党歌为国歌(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仍以此歌作为所谓的“国歌”)。
* q% `% c. q5 C0 J 在此期间,国民党政府还制定了《中华民国国旗歌》,由戴传贤作词,黄自作曲,作为升降国旗时所用。词为:“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方称雄。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人同。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需要一提的是,这首曲子现在台湾还在用,台湾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国际体育比赛时,如得了奖牌需要升旗奏乐时,就奏这首曲子。
% L# h* Z+ B1 X 在整个中华民国时期,除了这些临时或正式的国歌外,还存在过几首伪“国歌”。 - s3 M: ~7 ?3 O1 j
抗日战争初期,设在南京的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和设在北平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均以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国歌《卿云歌》作为自己的“国歌”。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于1932年成立了伪“满洲国”。1933年2月24日,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写了《建国歌》,作为伪“满洲国”的国歌。词为:“天地内,有了新满洲,新满洲,便是新天地。顶天立地,无苦无忧,造成我国家,只有亲爱并无忧仇。人民三千万,纵加十倍也得自由。重仁义,尚礼仪,使我身修,家已齐,国已治,此外何求。近之则与世界同化,远之则与天地同流。”1942年,伪“满洲国”又制定了“大满洲国国歌”,将原来的“满洲国国歌”改名为《满洲国建国歌》。新“国歌”歌词仍由郑孝胥作词,日本人山田耕作作曲,歌词为:“神光开宇宙,表里山河壮皇猷。帝德之隆,巍巍荡荡,莫与俦。永受天佑兮,万寿无疆薄海讴。仰赞天业兮,辉煌日月侔。”这几首伪“国歌”,存世的时间很短,即使在伪政权的统治地区,影响也不大。
) P. @" p5 H+ b# W0 X 新中国的国歌
2 U* R0 }+ |5 L, X' Y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为新国家制定国歌,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决定以法国人欧仁·鲍狄埃作词、比尔·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作为国歌。
; R5 @& J# P$ t% c: T 18年后,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开始考虑筹建新国家。1949年6月,在北平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任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负责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筹委会的第六小组负责国歌、国旗、国徽的制定,组长为著名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副组长为叶剑英、沈雁冰。筹委会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征求国歌词谱。全国各地来稿如同雪片纷至,共收到国歌征稿632首,歌谱694首,连著名诗人郭沫若也写了题为《中华颂》的歌词,发表在10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 3 ^: o$ R$ O s4 l2 i7 B6 N
筹委会聘请的顾问、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人认为,来稿中虽有许多优秀之作,但要作为国歌还不够理想。于是著名美术家徐悲鸿在政协会上提出,可用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这样,在9月下旬召开的全国政协会上通过决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
. O+ _8 l& h' r0 J# r. m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