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省高阳县、永年县
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莘县政协考察组
(2009年5月)
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县优化产业结构、膨胀经济总量、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根据县委统一安排,4月22日至4月29日,县政协主席张晓民带领副主席杨贵生、秘书长王志国及县政协经法工作室、县民发局负责同志等一行7人,赴河北省高阳、永年两县,就全国最大的县域产业集群——高阳县毛巾产业集群和永年县标准件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一、两县的基本情况
高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部,处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市中心地带,全县面积496平方公里,总人口32.2万,辖9个乡镇,180个行政村。纺织业是高阳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年产值125亿元,有棉纺织企业3300多家,织机4万余台,年产巾被35亿条,占全国中低档毛巾产量的38.8%,手编绒线2.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4.7%,毛毯3000万条,占全国总产量的26%,号称“三个全国第一”。目前该县形成纺织专业村98个,从业人员达到21.5万人。投资3.5亿元的纺织商贸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毛巾专业批发市场。高阳先后被评定为“河北特色经济10强县”、“中国毛毯之乡”和“中国纺织基地县”。
永年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南距邯郸市20公里,北距省会石家庄149公里,全县面积908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人,辖20个乡镇,450个行政村。标准件是永年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河北省十大特色产业之一,全县20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153个村、15万人从事标准件生产,生产企业达2300多家,生产的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标准件产品,规格型号达10000多个。2008年,标准件产量达245万吨,产值192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二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最大的标准件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被誉为“中国紧固件之都”。
二、两县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在考察中,两县在产业集群发展上一些共同的特点和经验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高阳县纺织历史源远流长。始于明末,开始出现原始棉纺织雏形;兴于晚清,出现了初步的配套生产;盛于民初,纺织及巾被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腾飞于改革开放,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纺织产业迅速膨胀,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产业集群和加工基地。目前拥有各类织机4万台。集棉纺、棉织、毛纺、毛织四大支柱产业,形成了纺、织、印染、绣花、包缝、后整理、代销为一体的纺织工业体系。
永年县标准件生产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永年标准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跨越幅度最大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准件产量以年均23.8%的速度增长,产值以年均33.5%的增势提升,成为全国最大的标准件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2、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提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距北京、天津、石家庄分别为150公里、180公里、150公里。北靠白洋淀与安新交界,县域西37公里有京广铁路、107国道,25公里处有京深高速公路,津保(南线)公路横穿全境,保沧公路纵贯全县。07年贯通保定一黄骅高速,客运、货运十分方便。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为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永年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南距邯郸市20公里,北距石家庄149公里,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纵穿南北,309国道、邯临省道横穿东西,交通便利,人流、物流、信息流汇集,素有“商贾云集,富饶中原”之美誉。
3、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
高阳县纺织商贸城于2001年5月启动运营,总投资3.5亿元,占地52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有固定门店1282套和1.2万平方米的棚区,可容纳固定商户1200余家和1468家临时商户。市场主要经营毛巾、浴巾、毛巾被、餐巾、毛毯等上百个品种,上万个花色。市场成交额达35亿,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毛巾专业批发市场。市场设施完备,实行封闭运行。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全县纺织业的迅猛发展。
永年县标准件市场位于县城北部标准件工业区内,紧邻107国道,年销售量260万吨,销售额190多亿元。标准件市场主要由永年标准件城、标准件商城及标准件十里长廊组成。标准件商城1994年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2850万元,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永年标准件城2004年投入使用,总投资7600万元,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2005年投资2亿多元,对标准件十里长廊进行了改造扩建。2009年又征地500亩,再建了一个标准件市场,标准件市场的持续拓展,使永年县成了全国最大的标准件集散中心。
4、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命
高阳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纺织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相继出台了《高阳县人民政府实施二次创业加快中国北方纺织强县建设进程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策,鼓励纺织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上档次、上水平、创名牌,对评选上名优产品的企业,政府各奖励10万元。目前,全县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名牌6个,省著名商标7个。较高的质量和较强的品牌意识,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知名度,使高阳县的纺织产业逐年提升而长盛不衰。
永年县标准件生产设备过去基本上都属于上世纪70年代的装备水平,多是从倒闭的国有企业购入的二手设备,能耗高、效率低。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优做强标准件产业作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工程,坚持“总量扩大、结构调优、链条延长、市场拓宽”四轮驱动战略,使标准件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先后引进500余台高速多工位设备和自动处理生产线等先进设备,建设了省级紧固件检测中心,推动了标准件产品由普通件向高强度件、异型件等新品种延伸,培育了4个省级著名商标,12家河北省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63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准件产品质量和档次有了明显提升。
5、群众发家致富的意识和愿望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
两个县的主导产业都源于起步早,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发展,初具规模。改革开放后,经过政府引导和政策调动,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形成了户户搞加工,人人都想当小老板的浓厚氛围。钱少赚小钱,钱多赚大钱,通过友人、亲属、邻居的传、帮、带,完成了原始积累,由原来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创业办企业,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毛巾生产基地和标准件加工基地。高阳县只有32万人口,而外来打工人员有10万之多,仅我县在该县就有2000多人。在这两个县,财产上亿元的都有几户,上千万的有几十户,上百万的不计其数。逢年过节,全国最好的汽车在县城都能看到。
6、政府创造的良好环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
发家致富和创办企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高阳、永年两县县委、县政府为了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要求各部门大力支持主导产业的发展,并成立专门的行业管委会,负责主导产业的规划、服务、管理。如永年县成立了标准件产业发展委员会,组建了标准件协会,开设了标准件科技学院,创办了标准件商务网,并在温州、宁波、上海、东莞设立了四个招商站,为标准件产业发展服务。两县政府每年都要拿出相当大的财力和精力组织召开展览会、产品推荐会,利用多种形式扩大影响,提升地位,更重要的是在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的政策,放得开,放得彻底,他们的理念就是宁愿政府过紧日子,也要群众发家致富,发展经济,藏富于民在全县形成了共识。
三、我县的差距和不足
对比高阳、永年两县的特点和经验,我县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优势不明显。两县的主导产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都是历经几十年、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相关企业的上、下游产品延伸和在一定地域内的发展。我县的集群长则十几年,短则几年,多数自生自长,近几年,经过政府积极引导、精心培育,才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的雏形。
2、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我县的相关产业发展规模小,集群内企业,多的几十户,少的只有几户,大部分还是家庭作坊式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品种单一,特别是缺乏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支撑和带动,在同类产品市场上没有明显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3、还没有意识和能力形成专业市场。我县产业集群虽说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还没有意识和能力形成专业市场,有的初步形成了产品交易市场,距专业市场还很远,对集群的发展起不到大的推动作用。
4、机制不灵活。两县主导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宽松的发展环境,灵活的管理机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部门的优质服务。企业的纳税政策相当宽松,像高阳县对有6台织机以下的企业不收税,也不需要注册登记,没有注册登记的就有400多家。我县还缺少像这样的办法和措施。
5、扶持力度不大。考察中我们发现,两县都对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争创名牌有奖励,设备升级有补贴,正可谓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企业发展,政策跟进,充分体现了政府强有力的服务、扶持功能。和这两县比,我县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
四、意见和建议
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了我县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方向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好好珍惜和把握当前的发展态势和机遇,认真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推动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借鉴高阳、永年两县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一个优势产业的形成很不容易,发展产业集群也决不是权宜之计,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尚不明显的经济弱县,产业集群的发展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两县的经验告诉我们,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形成,必须年复一年,届复一届,毫不动摇地抓下去,决不能热一阵,冷一阵,让一个产业自生自灭,或者成为长不大的“老小孩”。
2、搞好产业集群规划和定位。从实际出发,遵循产业形成、演变、升级的内在规律,把握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区域经济、企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科学规划,重新定位我县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求多,不求新,力求大,力求群。
3、培育特色产业乡镇。像我县河店镇的轴承配件加工、古云、大张家镇的塑编加工,要积极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提升产业的发展质量、科技含量、品牌效应和产业聚集能力,引导特色乡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软硬环境和条件,提高吸引力和集聚力。
4、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市场建设。进一步整合聚集区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和投资强度,加快专业化市场和工业聚集区建设,按照产业相近、企业相联的血缘关系,积极引导企业向聚集区和市场集中,对在产业聚集区内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实行优惠政策,通过延伸产业链,以加工带市场,以市场促加工,来增强集群的集聚效应,以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近期要着重研究塑编和轴承配件专业市场的引导和培育。
5、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一是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大力实施龙头带动。积极引导大小联合、强弱联合、引导小型企业承接龙头企业的配套产品和下游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引导企业树品牌、创名优。鼓励知名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多种方式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同时,促进相关企业品牌共有、信息共享、市场共用、利益共得。三是制度奖励和扶持政策,加大对创名牌、树名优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多创名优的积极性。
6、加大财政、税赋、金融扶持力度。对重点产业集群要加强指导,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形成全县共同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合力。税赋决定企业的生命,要藏富于民,让利于民,促使滚动发展,做大、做强。对资信好、有效益、还贷强的企业贷款,给予优先安排,重点扶持,为产业集群拓宽融资渠道。
7、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把产业集群的发展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和省、市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引导产业集群科学发展。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宏观管理和协调服务,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把握发展的动态,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大对产业集群的宣传,推出典型,以点带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