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 保 考 察 报 告
莘县人大考察组
(2009年5月)
4月22日至27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素华、耿西臣带领考察团一行7人到江西九江市、安徽黄山市,重点围绕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几天的参观、考察、思考、讨论,基本上达到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认识的目的。现就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城市的共同点
(一)自然环境优越。两市都地处江南,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空气湿润,植被丰富,分别拥有环境优美的庐山和世界地质公园黄山等风景旅游区。两市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工作已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后续生态建设作了很好的铺垫。环境优越,工作又先行一步,这是他们的优势。
(二) 水污染防治力度大。为保护水环境质量,提高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率,削减排污总量,保护饮用水安全,两市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归纳起来大体如下:
1、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坚决控制新污染源。
根据城市规划和战略发展的需求,环保部门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新建项目依法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审批制度,对较大污染的新建项目都安排在市区外工业园,同时,不断创造条件集中处理新污染源。
2、深入开展新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作。
进入本世纪以来,两市相继开展了水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作,并督促实力较强的重点污染企业建成了新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为对污控设施24小时实时在线监控,较好地解决了“一控双达标”后污染反弹问题。
3、完善排污申报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两市都建立了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库,按照《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辖区内所有排污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及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准确掌握每个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及生产状况。既有利于抓住重点,强化环境管理,还可以为环境规划和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两城市的不同点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环境变化的需要制定应对措施,是两城市共同的做法。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细节,形成了一个大致印象,两城市的环保工作有不同,或者说有差距。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到达九江,一下火车,在站前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市”的标示,下面注明九江市环保局宣,提醒着人们,进入九江市,请自觉爱护环境,为九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尽一份力。进入宾馆,我们看到,所有卫生洁具,全部都是纸质包装,另外,宾馆为了切实降低清洁剂的用量,提供衣物集中洗涤服务。走在九江的大街上,感受不到一粒沙尘的侵袭,街上的路牌、垃圾桶、灯箱,非常洁净,空气中除了花香之外,没有任何异味。九江的环保工作细致程度可见一斑。对于两个城市工作的好坏,我们无意评论,但在黄山市,我们确实没有看到更多的环保标示,塑料垃圾还是发现不少,尤其在宾馆、车站,甚至在黄山景点,因此,也就形成了两市之间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差距的印象。
三、对我县环保工作的建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这次学习考察,我们试图找到两城市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学来提供给我们的领导作参考,但一路走下来,又感到两市与我县除了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不同之外,推动环保工作的经验与做法,还真的没有觉得有太大的差距,因此,结合这次考察,给我县环保工作的建议,也只能笼统的提出下列几条:
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这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前提。
2、学习贯彻环保法律法规,落实环保责任追究制度。这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保障。
3、严密监控,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污和超标排污企业。这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
4、进一步提高环保执法队伍素质,加强监察、监测能力建设。这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
5、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同频共振,标本兼治,部门联动,上下一心。这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方法。
四、几点思考
通过这次考察,加之回来后对一些环保知识的学习,对我们的国家及国际社会有关环保领域的应对措施和做法也有了粗略的了解,由此,引起一些思考:
1、上述几条笼统的建议,我们感到还是有针对性的,或者不能不说我县的环境保护工作还有一些问题存在。首先,宣传不力。政府对《环保法》宣传不广泛、不深入,导致一些干部的环保意识不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不高,特别是部分排污单位或企业环保意识不到位。能不能借鉴西欧国家的做法,在中小学开设环保课程,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经常宣传环保的新知识和新发明,将环保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来宣扬,还有像九江市那样,不放过一点细微之处的宣传教育。第二,合力不足。环保工作涉及点多、面广、路线长,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显然不行,建设项目选址,烧烤摊点,污水排放,噪声污染等方面的管理无异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第三,监督无力。由于环境监测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企业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处罚标准不高,使得企业的违法成本偏低。
2、环境保护,归根结底还是个发展问题。环境保护不好,经济发展无法持续,反之,没有经济发展,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环保也无法做到。试想一个半开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何谈生态建设,何谈保护环境。这就应了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和治理,某种程度上有矛盾,或者说在现阶段的某种程度上有矛盾,尤其在我们县矛盾可能表现的更为突出,但把发展和治理作为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来考虑,将是对县委、政府决策的一个十分现实的考验。最终我还是相信,有县委的正确领导,有一批有志于环保事业人们的努力,莘县的环保工作一定会借助发展与治理这一有机综合体,取得辉煌的业绩。
五、结语
环保事业是一项文明进步的伟大工程,承载着历史的责任,一个国家,一个地方都是这样。我县有县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定能构成单位和个体积极参与的强大合力,走出莘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步伐。可否设想,在莘县九十余万人中,在莘县一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环境意识深深植根,生态建设蒸蒸目上,到那时莘县该成怎样的县级典范,到那时莘县又该达到怎样的文明进步。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我们期待,同时更相信一定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