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新阅读理念下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文秘114 发表于 2009-8-23 16: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三年前,我接手的新高一,正是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始实施。虽然暑假期间就提前参加了新课程培训班,但时间太短,对新课程的理解还很不够,心里还是没有底。 1 M5 a1 F9 M, w2 S# J5 \7 T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都是按这一框架进一步展开。另外还有课程实施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提示。如必修课程教学和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的具体建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等等。一回到教学实践层面中来,问题就不断出现,教材学科专家重视的是学科的系统性,而教师更重视教学一线的内容:一是课文内容多,课时少,时间不够用,二是教师观念比较陈旧,传统教学的惯性一时改变不了,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老方式,积习难改,不仅制约着教师自己,更是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三是考试、评价制度等条条框框的限制,更是难以改变,四是独立自主开发课程、评估课程的能力欠缺,等等。 $ C7 R. _$ y* S( U& d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迎着困难上。首先是改变自己课堂教学方式,以此为突破口,以前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一般对教学过程的控制非常明显,思考的问题基本是由教师设定的,思考方向或者说基调也是确定的;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展示的工具,说出了教师希望说出的答案,远谈不上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基本是在教师设定的问题内进行寻找、思考,教师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也没有在教学前后询问学生阅读文本后的感想,名曰自主阅读,其实不由自主。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下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 ~1 {+ u3 B4 J5 F# O9 e3 J" i8 {

    破坚冰,改陋习。在阅读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积累及文本所提供的背景知识,仔细阅读课文,然后找出最能触动自己的文字,加以圈点批注,并列出1—2个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我注意到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努力地运用问题教学法,而且问题的生成来自学生,这说明学生是真的进入了文本,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是用学生发现的问题来“导引”学生,而不是用自己的问题去“牵引”学生。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用问题牵着学生一步步落入自己预设好的“圈套”的俗套,把阅读理解、发现质疑的机会留给学生,这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提供了空间,也让教师的教学智慧在面对各种个性化问题时得以彰显。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在面对学生的各种感悟、质疑时不该束手无策,而是能作出诚实的反映和中肯的评价,使课堂不断出现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活起来了。 ' W8 ~& l* V# h) c' S

    学生课堂阅读的兴趣被带动起来后,紧接着我又及时地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要学好语文,光在课堂上学是不够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阅读中长进。因此,以《课程标准》中的“名著导读”作为导向,但我认为,具体推荐哪本书并不是最根本的出发点。而且,这里仅是阅读的建议,并不是必背的书目。至于要求的量400万字,其实这个标准并不高,我想应该是考虑到地方差异、学校差异,不宜定得太高或太低罢了。阅读建议中没有当代作品,可能是考虑到当代作品的推荐,要给教师留下更大的自由度。我的做法是: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延伸阅读空间,找到阅读线索。二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家、科学家、艺术家,提倡每个学生重点关注一两个名家,从图书馆寻找并阅读他们的各类作品和传记。三是指导学生定期进图书馆阅览室,要求学生跟踪一两种优秀刊物或报纸,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3 y3 [2 n3 u- {& ? q" r0 j

    再一点就是如何落实课改中十分强调的“三维目标”。我认为,从学科来讲,语文包括“语言学”和“文学”两部分,语言学比较接近科学,而文学则是艺术,前者偏重工具性,后者则偏重人文性。当然这两种很难分开,教学中应当是彼此融合在一起的。在学习读写技巧的同时,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很自然地从中得到培养。但实际上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追求又往往是有分工、有偏重的。而且必须意识到:语文课要解决读写能力,实践性很强,必须反复的训练和积累,训练的过程不可能都是快乐的,甚至也不可能都是个性化的。因此要求“把书读懂”这是第一步,“个人见解”是第二步。现在,如果人们期望这两步一起走,自然是有困难的。所以阅读教学中,阅读技巧的传授是不容忽视的。阅读的方式与技巧虽然不能独立于内容之外而独立存在,但也能影响人的阅读态度与认识活动,时下一些缺乏人文关怀与思想深度的“校园酷文学”、“武打言情小说”在学校大行其道,与它们讲究语言包装以满足娱乐情思刺激不无关系。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认知文本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模式与阅读方法,系统构建,综合运用,从而实现阅读方式的最优化选择,以保证阅读的个性化。通过导读、导思、导论,真正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多元探讨,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 d" p* B3 ]9 D3 v, ^6 F# l& e

    通过三年的努力,学生从不喜欢阅读到喜欢阅读,读的书多了,阅读的能力也逐渐提高了,语文的素养自然就跟着提高了。学生今年参加高考,语文学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认为这与提倡阅读不无关系。高考语文的关键,其实就是阅读,如果把阅读教学弄得很有趣味,学生就有劲。有推荐书目,但不限定书目,没有人人必读的书,只要有收获就行。这样学生读得主动,读得有趣,阅读的积极性就越高;积极性越高,读的书就越多;读的书越多,收获就越大。还有学生普遍怕作文,其实,阅读做好了,写作自然就提高了,当然这指的是有效阅读。 z4 ] O' c; v

    这三年,我的体会是:老师要把课堂的阅读教学弄生动,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如果教师的导读功能不健康,造成学生疲于应付铺天盖地的阅读测验,学生就无暇顾及精品美文,也会使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如果教师引导阅读机制不健全,学生对大众流行文化的诱惑来者不拒,对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青春娱乐小说痴迷,就会导致阅读低俗化的结果。如果教师不能以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难以提高,最终也会影响学生阅读的态度与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54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