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不断凸显,地位不断提升。然而,农村文化建设终究还处在非常薄弱环节当中,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发挥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现状分析
据初步调查显示,将乐县有80%以上的农村没有图书馆或图书室,没有电影院或原有电影院未能发挥作用,文化设施落后,文化阵地萎缩;“三下乡”、民间特色文化活动项目少之又少;受各种不良环境影响,不健康文化有所滋长,愚昧、落后、腐朽的封建迷信和赌博等不良风气有所抬头;农民对新文化、新思想缺少正确的引导,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较差。农村文化建设已迫在眉睫,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势在必行。
二、原因分析
1.乡镇党委、政府重视不够。部分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在认识上出现偏差,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普遍认为文化建设是一种投资大、收益小、见效慢的项目。据调查,乡镇党委、政府每年投入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仅占乡镇财政总收入3—4 %,他们偏爱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吝啬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重视不够,投资不均衡是阻碍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瓶颈。
2. 群众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农村农民由于传统落后、思想陈旧,以至于他们几乎没有所谓文化消费观念,许多农村群众认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自身关系不大,联系不密切,可有可无,只要每年经济收入在增加,生活水平在提高就行,先进文化受到他们的排斥,精神文化生活无伤大雅,有电视可看就满足了,况且,农村现有文化设施也只是起摆设作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对群众失去吸引力,没有群众自愿投入资金兴办或创办各类文化活动中心。
3.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目前,有80%以上的农村没有电影院、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有些村办起了老年活动中心,但没有完善室内设施建设,虽然能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设施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没有真正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4. 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据了解,农村文化建设体制方面没有较健全的管理体制,有些设施因管理不到位而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使原来就比较薄弱的设施显得更加单薄。目前各村还未配齐配强农村文化协管员队伍,也还未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对文化设施的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管理方法上有缺失,未能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
三、出路与对策
1. 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各乡镇要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成立分管领导挂帅的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抓好落实,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对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做到富要文化,贫也要文化,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领导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实现;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具体措施,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行列中,让文化之花遍地开放。
2. 加强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最有效的途径,要把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突破口。一是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兴建文化设施。各乡镇要根据乡(镇)情、村情,立足实际,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里,制定可行性计划,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按比例划拨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克服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做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农田、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看书难”,特别是看科技书更难等问题解决起,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二是要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农村文化。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开发农村当地的文化资源,培育一些经济文化团体,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来弥补文化事业发展资金的不足。目前,古镛镇和平村和万安镇万安村的两支西洋乐队就是群众自筹资金以赢利为目的一种商业性质的演出乐队,既建设、拓展了文化阵地,又活跃了文化市场,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认为值得借鉴、推广。三是要广开渠道,捐资兴建文化设施。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事业单位每年捐资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当地党委、政府及行政村要行动起来,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兴建文化基础设施,如万安镇老年门球场,将乐三中和万安镇中心小学两座教学综合楼都是向上争取资金完成的。
3. 挖掘农村特色文化,打造农村文化品牌。将乐县农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民间传统文化多姿多彩,内涵深厚。繁荣农村文化,可在创特色和品牌上做文章。一是改进传统文化项目,做到古为今用。乡镇文化工作人员要努力挖掘传统文化,以此来发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如比较盛行的元宵灯会,群众对于这方面的投入一般都比较自觉,可利用灯会进行文化宣传,激活农村文化工作。对民间文化中有些庸俗的内容要加以删改,以先进的文化思想驱逐腐朽没落文化,更好地激励和教育群众。二是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做到突出个性。文化品牌是一种特殊、高品位、富于自我个性的文化,要充分挖掘潜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乐的杨时文化、西山造纸、擂茶文化等都是富有地方个性的乡土文化。要把这些内涵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深挖细掘,包装扶持,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品牌,推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三是保护利用人文景观,做到自然相宜。我县农村有很多人文景观,如肖坊村的八角楼、宝台山等都是著名的历史景观。这些人文景观文化内涵深厚,若进行开发利用和拓展,定会发挥人文景观的特殊效应。
4.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管理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正常运转。一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做到后继有人。要尽快完善队伍建设,从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充分发挥专业文化队伍的作用,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为农村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遇,不断扩大队伍规模,做到后继有人;要划拨经费,提高他们的待遇,保障文化建设工作正常运转。二是健全机制,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建议市县文化部门要精心抓好"三下乡"活动的规划、部署和指导,建立"常下乡"的机制,采取无偿捐助、对口帮扶、政策引导等措施,建立和疏通多种"三下乡"的渠道,把工作重点放在那些最需要帮助偏远农村,重点开展好"送书下乡"、"科普下乡"、"婚育新风进万家"、"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等活动,逐步形成把图书报刊、电影戏剧、科技资料、卫生服务源源不断送到农村,不断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强和充实乡镇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监管作用,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出版物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法轮功”邪教组织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简介:丁永兴,将乐县万安镇党委办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