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作用写进了报告,社会科学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各市、县基层社会科学事业近年来有很大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但是,基层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也还存在经费不足、组织机构不健全等许多困难。在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快发展基层社会科学事业,使之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加强基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越往基层越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自然科学普及与社会科学普及“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需要大力加强基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一是要制定社会科学科普经费政策。自然科学科普经费有政策保障,社会科学科普经费却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近年来,我省各设区市虽然普遍将社会科学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有很大的随意性,与自然科学科普经费差距太大。至于县一级,则基本上还没有将社会科学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议参照自然科学科普经费的相关政策规定,尽快制定社会科学科普经费政策。二是要建立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激励机制。当前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如每年一度对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给予经费资助,每两年一度举办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有科研成果硬指标,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但是在社会科学普及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科研与科普也是“一手硬、一手软”。建议参照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激励措施,逐步建立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激励机制,如社会科学工作者到基层作报告开讲座等应计算工作量或视同科研成果纳入工作业绩,参照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制度建立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立项制度,参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制度建立社会科学普及活动评奖制度等。
(二)建立向基层倾斜的社会科学激励机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条件的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建议修订完善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在政策上向市、县基层适当倾斜,促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对策研究繁荣发展。从以往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情况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结果来看,市、县基层研究人员竞争力不足,能拿到省课题和获得省奖励的人微乎其微。为了促进社会科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议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单独设置“地方经济社会研究”学科组,仅限于市级以下基层研究人员申报,立项、授奖比例适当扩大,以利于充分调动基层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基层应用对策研究繁荣发展。
(三)加强基层社科联组织建设。社科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社会科学界的桥梁和纽带。要加快发展基层社会科学事业,就必须加强基层社科联组织建设。我省科协组织已建到乡(镇),而社科联组织近几年才向县级发展。各设区市社科联组织虽然有二三十年历史,但是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经费不足等困难。《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见》(闽委发〔2007〕7号)提出“加强市、县(区)社科联建设”,建议省社科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强市、县(区)社科联组织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对市、县(区)社科联组织的工作职责、机构级别、人员编制等问题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同时要积极抓好市、县(区) 社科联干部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和上下联动,使市、县(区)社科联组织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 作者单位:三明市社科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