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生 王晓玲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作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带动作用强。根据2002年福建省统计局和福建省科技厅联合在全省开展的“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调查”及相应制定的《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调查目录》,现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分析如下。
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1、高新技术企业
列入2002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调查统计范围的我市企业共38家,其中,省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家;列入国家制订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中的行业企业15家;除上述两类企业外,有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15家;属于省科技部门认定的我市高新技术企业8家均属于工业,其主要分类及2002年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主 要 分 类 |
企业数量(家) |
工业总产值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高新技术企业 |
8 |
100 |
55201 |
100 |
1、按企业类型:大型 |
1 |
12.5 |
11009 |
19.94 |
中型 |
3 |
37.5 |
35795 |
64.85 |
小型 |
4 |
50 |
8396.6 |
15.21 |
2、按经济类型:国有 |
3 |
37.5 |
42606 |
77.18 |
港澳台商投资 |
5 |
62.5 |
12595 |
22.82 |
3、按隶属关系:市属 |
4 |
50 |
43115.5 |
78.11 |
县属 |
4 |
50 |
12086 |
21.89 |
4、按经营规模:规模以上 |
7 |
87.5 |
55023 |
99.68 |
规模以下 |
1 |
12.5 |
178.4 |
0.32 |
5、按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
2 |
25 |
41016 |
74.30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制造业 |
2 |
25 |
3689.5 |
6.68 |
化学化学制品制造业 |
2 |
25 |
4907.4 |
8.89 |
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 |
1 |
12.5 |
5409.6 |
9.80 |
医药制造业 |
1 |
12.5 |
178.4 |
0.32 |
上表显示:从企业类型看,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各占一半中型企业完成的产值最多达64.85%;从经济类型看,仅有国有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两种类型且后者占了62.5%但前者完成的产值却占了77.18%;从隶属关系看,市属和县属各占4家,但市属完成总产值占78.11%从经营规模看,规模以上企业占了8家中7家;从行业看,主要分布在专用设备制造等5个行业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的产值最高为74.3%。
2、高新技术产品
在200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调查中,我市有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24家,共生产27种高新技术产品,其中属于调查目录的高新技术产品12种,企业自认为属于高新技术产品15种。列入调查目录的12种高新技术产品的分布、产品名称及生产企业如下表所示:
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分布、名称及生产企业情况(表未提供)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调查目录》共分十一个领域约二千多个产品。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市属于调查目录的12种高新技术产品分布在其中的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境保护和农业四个领域。其中新材料领域8种,占高新技术产品总量的
66.67%。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根据200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调查口径,列入本次调查的高新技术产业范围是:(1)省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列入国家制订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中的行业企业。(3)除上述两类企业外,有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凡上述三类企业所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均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范围。据调查,2001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1.87亿元,占当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66%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4.35亿元。2002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1.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7%。
二、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总量少,规模小。
从调查情况看,2002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7%,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46个百分点;从全省情况看,2001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的1.38%,位居全省倒数第二;省科技部门认定的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仅占全省总数的1.8%。从生产规模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仅有2家,实际上,生产列入调查目录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没有一家产值上亿元;我市生产的列入调查目录的高新技术产品12种,占调查目录总量不到1%。
2、产品技术层次低。
2002年我市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27种(含企业自认为属于高新技术产品15种),从总体上看,主要还是依赖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组装加工业的发展,产品主要是以中低档为主,技术含量偏低。以压实机为例,最能体现产品核心技术的零部件驱动马达、驱动泵均从美国进口。在这27种产品中,属于我市原创的高新技术产品几乎为零。
3、资金紧缺。
在2002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调查过程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资金紧缺。要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无论是产品开发投入,还是购置或更新设备投入,相对于一般产品而言,投入大,风险高,故所需资金多,而目前企业融资条件或手段有限,资金紧缺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4、人才匮乏。
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必须要有高技术人才作保障,即便是购买高新产品技术,也要有企业技术人才加以消化吸收。在这次高新技术产业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的另一问题就是人才匮乏,其中一家被调查的企业就坦陈,企业已经8年没有分配来一个本科生。企业技术人才后继无人,人才匮乏是困扰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主要障碍。
5、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
主要表现在:一是设备老化,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设备普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平;二是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企业因资金紧张而无力进行技术改造;三是技术开发能力不强,技术人才紧缺,缺乏资金购买高新技术;四是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具有良性循环技术创新体系。
三、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1、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针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少,规模小,产品技术层次低的情况,当前应该在加强和巩固现有企业和产品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首先在量上要上规模,促进小型企业向中大型企业发展,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要达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5%以上;其次在质上要上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高的方向转化,进而促使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上规模上水平。
2、建立有效的技术和智力引进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及高技术人才的支持,尤其是我市地处山区,建立有效的技术和智力引进机制是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长效机制。因此,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新技术和智力的引进步伐,促进企业走产学研联合发展的道路,以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3、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应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通过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我市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为发展我市高新技术及实现产业化提供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当前,我市重点要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推广应用,从而带动传统产业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继续支持我市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培育核心能力。建立和完善面向市场、主要为我市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同时,借助省内外转制科研机构,特别是转制为大型科技型企业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对三大我市支柱行业机械、化工和林产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的联合开发,促进我市支柱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5、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适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嫁接、股票上市、股权置换、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我市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支持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发展,努力探索我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充分利用“国债贴息”、“技改贴息”等财政政策,支持我市高新技产业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每年应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三明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