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长华
三明是福建重点的“绿三角”旅游区和客家祖地旅游区,近几年,通过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旅游硬件和软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三明的旅游产业仍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区位优势不是很明显,如何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完善旅游功能,塑造旅游城市形象,提高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三明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
三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景区等级数量全省第一。现有三明、永安两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4A级旅游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全国罕见的融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于一地的永安桃源洞——石林,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的泰宁金湖,有清代艺术瑰宝——永安安贞堡,还有犹如“神仙洞府”的将乐玉华洞。三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华东地区第一个洞穴类的旧石器时代早晚两期遗址,其中,晚期遗址中的石铺地面遗迹为国内首次发现。宁化石壁村系中国历史上客家大迁徙的中转站,被誉为“客家的摇篮”。古邑多俊杰,宋代“理学四贤”中的杨时、罗从彦、朱熹和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书法四大家”之一的伊秉绶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里。近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快凸显。但由于起步较晚,尤其是基础条件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的长足发展。
一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得到确定,但总量仍然很小。在“十五”计划中,三明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列为全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规划、培育,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旅游业总体发展步伐较慢,200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仅占GDP的5.4%,与主导产业的地位极不相称。
二是旅游促销工作有新突破,但力度还不够。由于资金缺乏,旅游宣传促销阵势与效应难以形成,针对主要客源地的线路推介宣传和组织大型主题节庆活动方面更显不足,尚未对公众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三是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但旅游市场发育不全。旅行社实力不强,机制不活,对外促销和招徕游客方式单一,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旅游涉外饭店档次不高,市区还没有一家能够满足国外商务旅游者的四星级饭店,全市二、三星级饭店偏少;具有三明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步伐不大;旅游交通不便,景区的可进入性较差。
四是旅游行业管理不断完善,但旅游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旅游饭店和景区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不够规范。
五是重视旅游规划,但市县两级规划不够配套,执行规划还有偏差。
二、加快三明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以规划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力度,整合旅游资源。
各地各种类型的景观资源、人文资源,要转化成为有特色、有市场的旅游产品,前提是全市旅游要按照“市区周边旅游圈、大金湖、客家祖地”三大品牌进行资源整合。
一要重视规划,以科学的规划为基础,有效地保护和开发资源,实施精品景区建设。要认真组织实施三明旅游总规和各项详规,在规划的编制完善过程中,要突出宏观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改变在规划中重资源、轻产品,重建设、轻市场的倾向,体现大旅游、高起点、综合性和整体性。在景区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重视资源保护,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加强景区的配套完善,缩短旅游产品的成熟期,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扩大景区面积,延长旅游线路。当前永安桃源洞—石林、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讲特色、讲品位,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梅列、三元、永安、沙县重点要抓好市区周边旅游圈开发建设方案的实施,加快“陆上八景”和“水上八景”的建设步伐。通过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景区可游览的面积,延长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增加停留时间,从而增加旅游收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要加快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应紧紧围绕三明的资源优势,着力实施新品、精品战略,最大限度地把资源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把山、水、洞、石、林的精华充分展示出来,把三明淳厚的风土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原始的天然景致突显出来,开发环保旅游、田园旅游、小吃旅游等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新品,使我市旅游产品逐步升级,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
(二)整体包装,强化促销,打造三明旅游知名品牌。
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要通过搞好总体策划、整体营销和科学促销,提升三明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在总体策划上,要使现有的旅游资源特色提炼升华。把泰宁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其他资源开发,促成优势互补、联合做大、共同做强。梅列、三元、永安、沙县要树立整体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从产权改革、景区(点)建设、项目开发、线路策划、产品促销等方面进行整合与转化,形成整体合力。以宁化为主的“客家祖地”,应加强与周边的联合与协作,不断扩张优势,增强认同感和吸引力。
在整体营销上,坚持以市场为目标,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组织旅游业各要素、各环节、各相关地区和相关单位形成旅游促销整体。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充分发挥旅行社的龙头作用,采取客源地划片促销和向旅行社下达地接任务的办法,通过与景区门票优惠相结合,提高旅行社促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大中城市旅行社的横向联合,依托区外旅行社做好三明旅游线路的推介和客源组织工作。
在科学促销上,要巩固周边市场和省内客源市场,扩大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拓展赣、粤市场。组织策划以城市整体形象宣传为目的和内容的大型主题促销活动,将人员推销、业务推广、宣传广告和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组合运作,以增强促销效果;借助发达的信息产业,运用互联网进行旅游宣传促销,进一步发展窗口促销、影视促销、报刊促销、会展促销,卓有成效地拓展三明旅游客源市场。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业的开发经营。
旅游资源开发应走“统一规划、政府运作、政策引导、社会投资"的路子,建立以国家、集体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开发旅游产业的机制。
一是继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完善路网结构,加强旅游专用公路、旅游区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的建设,提高景区景点的通达能力。有条件的县市要积极争取省上的旅游建设专项资金和旅游国债资金,多渠道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是走社会化办大旅游的路子。通过政策优惠和投入引导,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政府部门要在税收、信贷、价格、土地等方面对旅游开发项目给予适当倾斜支持。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旅游集团投资三明旅游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成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办大旅游的格局。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旅游业市场开放领域。入世后,我国的服务业成为国际经贸发展和竞争的主要领域,三明市要抓住机遇,积极吸引外资开办全资旅行社、完善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
(四)适应旅游市场变化,促进各要素配套发展。
一是着力解决交通瓶颈,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着力解决三明高速公路与周边地区高速路的对接,尽快与全省形成高速路网。同时,新建、拓建三明各县(市、区)旅游公路,加快景区道路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对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要通过在客运有关规费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旅游企业、个人购买空调大巴,组建旅游车队,解决旅游车辆不足的问题。
二是利用当地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成立三明市旅游商品研究开发中心,抽调专门力量,专题研究旅游商品开发问题,精心培育既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又精致美观,集观赏、实用、纪念于一体的旅游纪念品、农副土特产品、竹木工艺美术品。在市区、主要景区景点设立旅游商品一条街和专卖店,形成多层次的旅游购物网络。在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活动中,安排适当的购物时间,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扩大旅游商品的销售。加强生产者、研究者、销售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争取旅游商品收入在整个旅游收入中的比例有较大的增长,旅游商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三是加快宾馆饭店建设。应加快三星级饭店的改造和建设,并按发展的要求,在三明、永安和泰宁建设四星级酒店,以满足国内外商务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接待档次。
四是挖掘饮食文化,做好“吃”的文章。将旅游的饮食文化与地方文化联系起来,以绿色食品、山野小吃为卖点,突出特色,让游客在领略三明优美的山川和风光的同时,品尝三明独特的风味美食,同时,将小吃文化推向区外和省外客源地,扩大旅游文化的影响力,通过饮食文化提高三明的知名度。
(五)大力改善服务质量,塑造三明旅游新形象。
一要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整体要求,提高城市和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旅游环境质量和旅游形象品位,塑造优美的旅游形象。二要从强化职业道德入手,在全市旅游行业深入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定期组织争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活动,树立文明风景旅游区的旅游形象。三要加强行业管理,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依法加强对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规范旅行社、导游员等各类经营单位及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四要抓好服务质量的提高。制定优惠政策,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吸引一批高中级管理人才来工作或挂职,选拔一些优秀管理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培养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的经营管理者队伍。要把导游员队伍建设当作实施“窗口”工程、品牌工程的重要载体来抓,提高导游员的文化涵养和知识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品牌导游员。同时健全旅游投诉机制,规范处理程序,提高投诉处理率。通过改善硬、软环境,提高全市旅游景区、景点对外开放水平,塑造三明旅游业的新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