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追踪调查:66%职场新人一年不适应

[复制链接]
择善而从 发表于 2009-5-10 2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 C7 E4 b/ l" q3 W, A4 c+ r$ j6 T1 V# S( A$ k2 `. G T' f u( B* W Z7 t5 w8 `4 \, N
8
0 H1 R4 w K; @/ X! W, ?( k# ` 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进入社会,从社会的预备成员变成社会的正式成员,从“不受谴责”的受教育者变成“我做我当”责任主体,其中的心理跨度无疑是巨大的,而且必须面对、不容回避。一些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们,表现得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患上了所谓“无责任、无气力、无感动”的“三无”流行病。“无责任”就是指大学里形成的自由散漫一时让刚工作的大学生产生逃避心理;“无气力”就是指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无感动”就是对工作不懂得珍惜。 8 M* T# E; W) ^4 f( ~0 C

    据一项追踪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良好”(在一年之内顺利适应)的人数仅占34%,相当高比例的毕业生属于“适应不良”(两年之内逐步适应)甚至“适应困难”(三年以上仍难适应)。这一比例和现象不能不让我们疑惑:毕业生,你们到底怎么了?

6 o! d8 f" ]7 G U$ N/ M2 U! h

     生活节奏改变
               
    结束了校园内寝室、教室、图书馆这样简单安静的生活,告别了寒暑假和自由支配的诸多时间,毕业生们踏入职场之初,就要面对新环境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浪漫的校园文化气氛也让位给了匆忙紧张的工作和加班,有一部分人还要额外适应不同地域的生活环境和习惯。这种生活节奏的突然转变让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无力招架,尤其对于那些没有家人在身边的同学,很容易陷入忙乱和困境,不能很好地适应离开校园的生活。

$ ~7 G d; j* x2 e, L1 Y, @8 P

    工作压力加大
               
    一方面,由于学校培养模式和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差异,毕业生们刚开始进行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抱着美好设想的毕业生们也往往受困于工作以后的失望,据统计,有近2/3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甚满意。毕业生们希望通过工作正式成为社会的组成成员,但突如其来的工作压力往往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负担。

* b* P( o$ [, J3 K7 R$ n4 k' D

    人际关系困扰
               
    人际环境被看作是微缩的社会环境,无论对于事业的成功还是心理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证明,在每年调动工作的人员中,因人际关系不好、无法施展所长的占90%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工作的前几年是“跳槽”的高峰期。身处相对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更为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毕业生们几乎100%地感觉到一些不适应,其结果可能是冲动地搞砸人际关系,也可能是自我封闭、心情抑郁。

$ r {6 l0 s/ c" ~* P" R

    自我定位迷失

& o6 g% F3 t$ {2 Q( [

    大学毕业生们在走出校园踏入职场之前,90%左右的人都有一个接下来几年的工作计划。但是,带着初入职场的生涩难以避免地碰了几次壁后,他们也很容易被挫折击倒,转而以一种“混日子”的姿态生活,失去了进取之心,甚至不愿承担作为对于工作和社会应有的责任。这种自我定位的脆弱、易变、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和干扰,正折射出大学毕业生面对社会时心理上的不成熟。缺乏明晰的自我定位,也是大学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上班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 I2 D# S T4 d( w& ?/ Y& c2 ^

  3 y* S4 U: l, y7 T5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33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