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级通知要求,会前,本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路灯”,认真研读党章、《条例》等党内法规,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谈心谈话”,广泛听取各层次、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紧扣五个方面“靶向查摆”,深入党性分析,全面检视反思,从思想根源剖析问题成因,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现将个人对照查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的“厚度”不足。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时,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比如,对一些重要论断和战略部署的理解“浮于表面”,未能深入思考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在以理论指导组织工作实践时,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导致工作推进中有时“方向不够明确、措施不够精准”。 二是政治敏锐性“欠火候”。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问题警觉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政治风险隐患。例如,在网络舆情监测中,未能“捕捉苗头”,导致一些涉及组织工作的负面信息未被及时应对,为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三是贯彻执行“变形走样”。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时,有时出现“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比如,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中,部分基层党组织落实不到位,而我们在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上“力度不足”,造成工作推进的“不均衡”。 四是维护团结协作“短板显现”。工作中有时“独善其身”,过于强调部门职责重要性,与其他部门“协作配合不够主动”,存在本位主义倾向。例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与纪检、宣传等部门的协作还需加强,信息共享“滞后”,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是政治担当意识“未达标”。面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存在“不敢碰硬”的情况。例如,对个别党员干部发表不当言论时,未能“及时亮剑”,缺乏严肃批评教育的行动力,导致不良风气“未能根除”。 (二)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 一是党性锻炼“缺乏恒心”。在日常工作中,忙于事务性工作的现象较为突出,对党性修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加强党性锻炼的意识不够强烈。例如,参加党内组织生活时,有时以工作繁忙为借口请假,导致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浅尝辄止”,党性原则的坚定性“打了折扣”。 二是纪律执行“力度不足”。对自身和身边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还不够严格,部分环节存在“纪律松懈”的现象。例如,在工作中偶尔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对下属纪律性不强的行为缺乏及时的“亮剑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队的工作作风和整体氛围。 三是廉洁自律“存有漏洞”。在日常交往中,对廉洁风险的防范意识还不够到位。例如,在接待工作中,曾出现超标准接待的现象,尽管事后进行了整改,但反映出对廉洁自律的要求还存在“盲区”,需要进一步筑牢“防火墙”。 四是作风建设“流于形式”。在作风建设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尚未完全根除。深入基层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仍显不足,对实际情况的掌握不够精准。例如,在制定组织工作政策时,缺乏充分的基层调研,导致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足,为基层落实增加了难度。 五是价值践行“有所偏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缺乏足够的自觉性,有时过于注重工作成绩,而忽略了价值导向和社会影响。例如,在干部考核评价中,对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权重设置较低,导致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只追求业务成果,而忽视了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塑造的“精神底座”。 (三)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 一是担当精神“有所欠缺”。在面对复杂局面和棘手问题时,担当精神还需进一步强化。有时会因困难和阻力而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迎难而上的魄力和决心。例如,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面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研究“深度不足”,推进“力度不够”,导致改革进展“步履缓慢”。 二是创新意识“动力不足”。习惯于按部就班,工作中对新思路、新方法的探索力度不够,创新活力有待增强。例如,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仍以传统的集中培训和学习方式为主,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欠缺”,未能有效提升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是风险防控“存有短板”。在推动组织工作发展时,对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风险防控意识不够强,存在一定的隐患。例如,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对干部廉政情况和政治素质的考察“失之于细”,导致用人上的风险“未能完全规避”。 四是政绩观念“有所偏差”。工作中有时过于追求短期成效,而忽视组织工作的长远布局和深远影响。例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存在“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导致实际战斗力的提升“成效有限”。 五是群众路线“践行不力”。在工作中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对群众需求和诉求的关注不够深入,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仍需加强。例如,在老干部工作中,对部分老干部的生活困难和实际需求“关心不足”,问题解决“滞后”,导致部分老干部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不高”。 (四)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 一是责任传导未完全到位。在管党治党责任的落实上,压力传导力度仍需加强。例如,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中,全面从严治党的指标设计“粗线条”,未能细化和量化具体要求,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对从严治党“重视不足”,责任落实“力度欠缺”。 二是纪律教育实效不足。在纪律教育工作中,方式较为单一,内容“乏味缺新”,难以触动党员干部内心。例如,一些纪律教育活动“停留于表面”,主要集中于文件传达和会议学习,缺乏生动的案例剖析和互动交流,党员干部的参与度和教育成效“未能有效提升”。 三是监督执纪力度不够。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时,还存在精准度和规范性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干部日常管理中,对一些纪律松弛、作风不实的现象“未能早发现、早提醒”,未及时通过“第一种形态”开展提醒谈话,导致问题积累,隐患“未能及时化解”。 四是选人用人导向不鲜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政治素质、担当精神和实绩考察仍显不足,选人用人导向“欠鲜明”。例如,在一些干部选拔中,存在“重资历、轻业绩”“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优秀年轻干部和基层干部的晋升“通道受阻”,挫伤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网络管理引导乏力。对党员干部在网络空间的言行规范管理还有待加强。例如,在网络舆情应对中,一些党员干部未能主动发声,对错误言论“回应乏力”,舆论引导措施“缺乏有效性”,导致在关键事件中“声音不足”。 (五)违纪案例剖析方面 以近期查处的*部门干部违规干预干部选拔任用案件为例。 一是思想认识“失之偏颇”。该干部表现出严重的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错误认为自己在组织部门的职务赋予了“谋取私利”的特权。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为亲朋好友打招呼、牟取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暴露了其政治意识的“严重滑坡”,也反映出其党性修养的“根基不牢”,未将党的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忽视了组织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二是纪律规矩“形同虚设”。案件中,该干部无视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规章制度,擅自向有关领导打招呼、递条子,干预正常的选拔任用程序。这种行为反映出其纪律意识的“严重淡化”,将纪律的“底线”踩成“装饰线”。其对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的漠视,使纪律红线成为“弹簧线”,充分暴露出其行为与党性要求的“背道而驰”。 三是权力运行“监督失守”。案件同时揭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监督机制的“短板”。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不足,关键环节和岗位缺乏制约措施,给不法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正是监督“盲区”的存在,使得该干部得以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干预选拔程序。这一问题警示我们,必须补齐监督“短板”,织密权力运行的“防护网”,确保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引领不足,理论学习亟需强化 一是思想认识“偏重业务”。未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提高政治素养和增强履职能力的“主抓手”,而是倾向于“重业务、轻学习”,导致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二是学习方法“科学性欠缺”。在学习中缺乏系统性规划和主动性,往往以“被动应付”学习任务为主,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也未能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三是学用结合“失之于浅”。理论与实践“两张皮”,未能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例如,在组织工作中,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发掘不足,导致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二)党性锻炼松弛,修养提升欠缺深度 一是党性观念“受外界冲击”。面对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挑战,对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的坚守有所松动,党性原则受到外界干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淡化迹象”。二是自我约束“标准不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未能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对一些“小事小节”的要求有所松懈,自我约束能力“有所弱化”。三是党性锻炼“缺乏主动”。未充分认识到党性修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日常工作中对党性锻炼的重视不足,缺少深入的思考与行动。 (三)担当精神不足,创新作为动力不够 一是责任意识“未完全唤醒”。未充分认识到组织工作在党的事业中的“关键地位”,对工作责任的热情和使命感“有所欠缺”,导致推诿扯皮和敷衍了事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创新能力“动力不足”。在工作中,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研究不深”,创新意识和能力“未能形成突破”。三是工作作风“务实欠佳”。存在浮躁情绪和功利思想,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影响。例如,在一些工作中追求“速成”,却忽视了质量和效果,导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有所抬头”。 (四)全面治党失责,机制保障尚待完善 一是责任落实“意识模糊”。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倾向,未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自身的“首要责任”。二是工作机制“存有漏洞”。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设计滞后”,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尚存缺口”。三是监督检查“执行不力”。在实际工作中,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所欠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导致问题整改的成效“难以凸显”。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政治为纲,提升理论武装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主阵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定科学详细的学习计划,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理论的深度武装思想的高度,提升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二是增强政治敏锐性“探测力”。聚焦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势,加强对政治形势的分析研判,锤炼及时发现和应对政治风险的“火眼金睛”。三是坚决贯彻执行“硬标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确保组织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行稳致远”。 (二)锻造党性,守住纪律规矩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压舱石”。以党的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柱,强化忠诚教育,夯实党性观念,锤炼共产党人的“政治定力”。二是严格自我约束“高标准”。时刻用党员标准自律言行,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三是深化党性锻炼“内功课”。积极参加党内组织生活,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利器”,定期查摆问题、补齐短板,持续提升党性修养,确保自身始终如一“红心向党”。 (三)担当实干,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增强担当精神“主心骨”。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展现组织干部的“实干担当”。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引擎力”。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组织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推动组织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实干范”。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指针”,杜绝形式主义,深入基层察实情、解难题,将实干精神融入到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每一个环节中。 (四)从严治党,强化监督问责 一是压实责任“高压线”。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强化责任分工,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从严治党责任“逐级压实、逐步落地”。二是丰富纪律教育“多样化”。通过专题培训、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等形式,将纪律规矩的要求“入脑入心”,提高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三是严格监督执纪“无死角”。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提醒谈话,确保对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明确方向,以“更严的要求”锤炼作风,以“更实的举措”推动落实,切实整改存在问题,全面提升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为全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