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镇X村地处X市X西部山区,是X第一X元X故里,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下辖X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X人。村党委下设X个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X人。近年来,X村党委坚持“3个3工作法”,即建强“三个根基”,立足“三个融合”,运用“三微举措”,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先后获得省级“六无”平安村、市级水美乡村、文明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建强“三个根基”,夯实战斗堡垒。一是建强理论根基。从严从实抓好理论武装,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有序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党员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整理发放《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要文献106套,为年老体弱、不便行走的老党员送学上门50余人次。二是建强组织根基。构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四级网格党组织服务体系,设置网格党支部X个、网格党小组X个,科学配备微网格长X名。构建“党建X+网格X”的治理模式,培育创建“X相映和美X”党建品牌,成立红色党员先锋队和蓝色网格服务队,开展文化活动、环保公益、宣传讲座等X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件。三是建强队伍根基。扎实推进“双诺双评”工作,指导“两委”干部围绕“X”党组织创建,主动认领“X”党组织重点工作任务,对照评星标准,认真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与火井镇智库专家合作,系统梳理本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本土乡贤、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X名,建立党员致富带头人信息台账,形成党员群众“一对一”结对名单,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 二、立足“三个融合”,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将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融合。邀请省农科院、X大学专家对党员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引导12名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带普通农户,培育“联户明星党员”X名,通过“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群众”的形式,流转X村X组X亩土地,腾退低效林建成X苗圃基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预计年增收集体经济X万元。二是将公司化运营与项目建设融合。探索“平台公司+村集体+企业”发展模式,成立X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建立由公司负责招商引资,社会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村集体以资源资产入股分红的运营管理体系,系统梳理闲置资产X处,闲置国有建设用地X亩,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人才,策划包装X民宿、“X天下”、X林盘群等X个项目集群,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打造X片区和美乡村未来社区。三是将特色文化与旅游规划融合。坚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思路,将X文化、X文化融入民宿休闲旅游产业谋划,整合X山、X塔等文化脉络,着力打造人文底蕴深厚的特色民宿集群。盘活X山自然生态空间,结合“X第一X元”IP,对景区石梯、土路进行改造提升,建设X塔观景区、X书院住宿区、露营区、X祠堂等区域,规划打造集研学旅游、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三、运用“三微举措”,提升治理质效。一是优化公共微空间。突出居民需求导向,开展X小区配套质量提升“微更新、协同造、自愿捐”行动,持续整合现有公共活动空间,活化利用小区X㎡闲置商铺,打造集协商议事、纠纷调解、民情联络、志愿服务等功能的网格党群服务站。二是创新治理微模式。完善小区协商议事机制,先后组织居民群众召开小区院坝会X次,商议形成小区公约、积分制等X条治理制度,形成《X“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小区治理与“X”积分制相结合,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院落公共区域清洁、消防设施维护等志愿活动X余次,有效引导居民从“置身事外”向“共建共治”转变。三是培育服务微组织。将村“两委”干部、选调生、保洁员和巡逻员纳入微网实格,建立网格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便民利民、扶贫帮困、防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处置网格事件X余件,办理民生实事X余件,走访特殊群体X人次。截至目前,被X法制网报道典型案例3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