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社区牢牢把握基层治理的根本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形成“三缘·理家”(地缘、业缘、趣缘)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党的工作触角在基层有效延伸,让党的声音能快通直达,确保治理方向不偏移,老旧居民小区综合环境更加优化,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意识明显增强。 一、强化党建统领,“满盘沙”变成“一盘棋” x社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推进组织建设,着力构建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便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基层治理在网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的工作局面。 建强“动力引擎”。以党建统领老旧小区治理为主线,成立社区第一、第二网格党支部,同步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成功破解老家属区“无人管”难题。 选优“治理头雁”。充分发挥原老厂长、老主任、老党员“传帮带”作用,推选2名有威望、有热情、有能力的退休职工党员担任网格党支部委员,让家属区的党员成为小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培育“红色细胞”。在家属区内全覆盖配备“1+1楼栋长”,构建1名网格员+1名楼栋长联户工作体系,培育“红色楼栋长”3名,不定期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50余次,累计帮助解决家属区群众问题和困难116件。 二、丰富治理内涵,“条条线”拧成“一股绳” x社区紧紧围绕老旧小区治理过程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拓展“三缘”新内涵,探索建立小区理事会,进一步提高精准化服务、精细化治理水平。 以地缘为中心划分治理单元。以自然楼栋为单位划分网格2个,推行理事会制度,民主推选原老厂长担任理事长,老车间主任、老党员担任理事成员;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环境管理员、意见收集员等五大员,确保居民有所需、楼栋有人理。 以业缘为基础整合治理力量。充分发挥家属区“原住民”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动员退休老厂长、老主任、老党员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元宵节游园”“三八节插花”“端午节包粽子”“冬至包饺子”等邻里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带动13名家属区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实现以事聚人、聚人成事的良性循环,“小区是我家”“我家我来管”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以趣缘为纽带凝聚治理活力。成立舞蹈、唱歌等兴趣小组,以小区为单位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实践活动,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居民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以兴趣爱好为纽带,搭建政策宣传、意见收集、问题协调等工作平台,以点带面提高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 三、理顺理事机制,“绣花功”解开“千千结” 自理事会成立以来,社区党总支带领党员群众办理小事162件次、大事14件次、难事8件次,家属区生活环境更整洁、活动场地更平坦、活动内容更丰富,居民获得感、认同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持续深化治理模式。建立“一征四议两公开”老旧小区议事机制,以社区党总支为轴心,依托网格员、楼栋长、退休老职工(老党员)“三股力量”汇聚人气,广泛吸纳家属区居民群众,把议事的“火”烧“旺”。目前,家属区理事会每月定期在议事亭召开会议,商讨解决移动公厕增设、路面硬化、枯树排危、健身设施增设、篮球场提档升级、停车位施划等生活问题50余件,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 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因国企移交遗留问题,小区无路灯的情况曾困扰居民长达4年。理事会积极引导居民建言献策、共同商议,最终决定由社区牵头安装路灯,理事会协同居民组长认领电表,居民自筹缴纳电费,困扰群众多年的烦心事迎刃而解。理事会坚持群众事群众议,遇事广泛征求意见、详细开展调研,引导居民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从“坐着看”到“一起干”,条块结合、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党建共建凝聚力量。社区党总支联合辖区医院,依托家庭医生,把各项助老服务活动开展到网格。建立常住人口健康档案,做好线上问诊、上门服务、知识宣讲、老年人体检、义诊等多项民生工程。创建社区养老服务站“五室一堂”,设置休闲娱乐室、图书学习室、日间休息室、健身康复室、社会工作室、老人饭堂,供老人免费使用。引入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小区理事会的协作,为老人提供助洁、助急、助行、助浴、助医、助餐“六助”服务,让家属区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就医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拓展延伸服务链条。聚焦老旧家属区缺少物业服务的现状,建立“便民代办”服务机制,吸纳热心居民10人组建代办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帮办代办服务,累计走访摸排8户独居老人并建立联系台账,开展水电气费代交、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公交卡年审、代买药等帮办代办服务,解决各类实际问题30余件,受到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