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某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升路径调查研究报告(银行)

[复制链接]
秘途杂谈 发表于 2024-7-14 10: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银行业面对监管趋严、竞争加剧、让利实体的外部环境,以及成本提升、资本不足、风险积压等内部压力,经营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普遍面临着净息差收窄、风控难度增大的现状。资产负债管理作为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核心管理工具,成为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X行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商业银行具有明显差异,资负两端的刚性矛盾突出,迫切需要持续深化资产负债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资产负债统筹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营质效。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管理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资产负债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容日益丰富,风险种类和传染途径不断演化,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手段明显不同。X世纪以来,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单一资产管理、单一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历史阶段。近年来,在新的金融市场环境及全球监管要求下,资产负债管理开始逐步向动态前瞻的精细化管理迈进。即通过引入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理念和工具,从规模、节奏、结构、价格风险等要素出发,模拟匡算未来一定时期的业务经营成果和关键风险指标,实现对资产负债表的积极主动管理,以促进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和质效提升。
(二)管理内涵的延伸与拓展
1.管理目标日益多元。伴随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不断更迭,量、价、险协调统一的管理目标逐渐形成。即从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以“量”为主的管理阶段,演变为更加关注“价”阶段、关注“险”阶段,并逐步发展为目前更加注重量、价、险的统筹平衡,以及“三性”的协调统一。
2.管理内容更加丰富。随着银行综合化经营范围的拓宽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资产负债管理的内涵不断扩充,“大资产负债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一是表内外资产一体化管理。银行资产配置从信贷市场向整个金融市场拓展,逐步打通表内外资产配置边界。同时,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多种方式调整资产结构,增加优质高收益资产,提高对资本、流动性等的动态调控能力。二是强化主动负债管理。以成本为导向,统筹平衡资产负债规模、价格和期限,优化表内外资金来源结构。三是建立集团层面的资产负债协调管控机制。构建集团层面资产配置、资金筹集和风险管控的统筹调配机制。
3.管理手段不断迭代。金融科技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银行同业开始大力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多元化业务平台,“科技支撑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基于业务经营全流程信息的资产负债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分摊、外部定价、资本管理和资金头寸管理等系统不断迭代,实现对未来一定时期业务经营成果和关键风险指标的动态模拟和滚动预测,推动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与方法落地。
(三)现行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内容及特点
现阶段比较成熟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资本管理深度融入业务经营管理。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对资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内外部资本补充能力不断提升,资本管理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并已普遍形成了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组织架构。总体来看,大型银行资本实力较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更迫切。从2022年年末数据来看,四大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超出监管要求X%以上;部分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高于监管底线X%左右,考虑业务发展需要,未来或有一定资本补充压力;个别区域型银行面临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压力,夯实的资本水平成为保障银行长期稳健经营的关键。有关部门也在不断推动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新型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以支持银行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
2.业务经营计划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形成完整工作闭环。业务经营计划管理是测算、设立预定年度的业务经营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省级分行,对其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计量、监测、分析、评价和考核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可以将银行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相关发展战略转化为各部门、各条线和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指标和目标任务,从而进行更为科学的资源配置。国内大型银行业务经营计划体系建设起步较早,已经较为成熟完备,如X银行早在19X年就率先推出了包含业务、财务及人员机构计划等在内的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工作机制,并逐步实现了全面计划和预算管理的有效串联和融合。
3.科学有效的定价决策机制成为维持可持续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和关键。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银行业竞争加剧,监管部门逐步加大监督和规范金融机构定价行为力度,通过出台政策制度、建立宏观审慎评估和合格审慎评估体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等多重方式,逐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强化定价管理。传统的“重规模轻价格”的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银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金融产品定价和决策机制成为维持可持续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和关键。在此背景下,各家金融机构逐步转变定价管理模式,定价方法、定价模型、定价系统、定价授权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粗放到精细的完善过程。目前,各家金融机构均已不同程度地搭建起较为完善的内外部定价管理体系,形成了从制定外部定价管理量化目标——实施定价管理政策——监控定价政策及利率执行情况——动态调整定价策略和政策——建立后评估定价管控机制的闭环管理模式。
4.流动性管理始终是银行业监管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在对外界各种预测的基础上,寻求安全与效益的最优解。通常意义下,银行流动性应当能够满足几个层级的流动性需求。第一层级,头寸管理与监管要求,包括每日正常资金支付的需求、央行准备金的管理需求,以及如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匹配率、流动性比例等监管要求;第二层级,负债端资金兑付,负债端存款客户及同业客户的提前取款需求,避免挤兑;第三层级,抵抗市场流动性冲击,如市场利率变动或者汇率变动、以及市场失灵造成的冲击;第四层级,资产端贷款投放、投资,用流动性保证新的贷款投放,维持银行的稳定盈利和持续经营。基于上述流动性管理需求,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商业银行不断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搭建了从流动性的短期管理拓展到流动性的长期管理和规划、从侧重实际情景的管理拓展到压力虚拟情景的全面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5.利率风险管理逐渐成为监管极为重视的风险领域。利率风险管理是提升价值管理的重要手段,银行根据经营策略,在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水平下,制定利率风险管理策略,追求合理收益。利率风险具体可表现为缺口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商业银行不断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有效管控利率风险的目标。通常来说,缺口风险一般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重定价期限结构,使得具有相同重定价频率的缺口风险相互抵消,以降低缺口风险水平。基准风险一般通过利率互换等方式,以浮动利率(固定利率)贷款与交易对手置换固定利率(浮动利率)贷款的方式,降低利率波动影响。
6.组合管理理念和工具逐步得到探索和应用。资产负债统筹管理需要平衡资产和负债,平衡收益和风险,平衡短期和长期,甚至平衡银行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组合管理对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极高,结合前期同业调研情况看,目前资产负债组合工具尚未广泛应用,不同银行间存在较大差异。
二、X行资产负债主要特点和管理难点分析
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核心管理工具,并依据社会环境变迁和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化。政策性银行具有金融机构与财政投资机构的双重属性,在职能定位上与商业银行存在明显不同,相应地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与商业银行相比,X行以服务国家战略导向为前提,在统筹政策履职、经济收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寻求综合平衡,资产负债统筹管理既面临金融业共性问题,又存在个性管理难点,管理目标更加多元、手段相对匮乏、难度更高。
(一)资产端以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为首要任务,业务范围局限在短板集中的“三农”领域,资产自主配置余地较小
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多元,交易类、投资类等非贷资产占比高,能够以经营效益为核心,将人力、财力和资金配置到效益高的地区、行业、产品种类和客户对象。而X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国家层面扶持“三农”、弥补市场缺陷的金融制度安排,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属性。
1.“顺境隐于市、逆境托于市”的政策导向突出。区别于商业银行“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顺周期行业特征,X行承担“逆周期、跨周期”调节职能,在经济下行或稳增长时期资产负债表逆势扩张。分析20XX年至20XX年经济周期变化与商业银行和X行资产增速情况可以看到,X行资产增速曲线与经济周期波动曲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济上行时,X行采取稳健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资产负债表扩张边际收敛。在20XX年金融危机、20XX年去杠杆去产能、20XX年疫情大规模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X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高强度高质量推进专项任务落地实施,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20XX年X行积极配合落实国家“四万亿”稳增长政策主动扩表,资产增速达X.X%;20XX年加大棚户区改造贷款投放力度并创新使用专项建设基金,资产增速达X%;2022年在疫情反复、服务稳住经济大盘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相继出台的情况下,贷款净增量首次突破X万亿,结构特征显著。与商业银行和国开行均有不同,X行金融投资范围单一、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总体形成了资金全力用于信贷投放、同业业务主要用于保障流动安全的发展格局,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主要收入来源于贷款利息收入。20XX年以来随着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出现和金融投资的适度增加,非利息收入占比呈现阶段性上升特点,但与同业机构相比依然很低。
3.“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的客户特征明显。X行业务范围严格界定在“三农”领域,客户群体主要以县级国企为主,且多集中在战略性、公益性、基础性较强的地方,优化客户结构面临业务边界、服务区域及综合服务能力水平的限制,客户群建设难度大。同时,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三农”资源禀赋差异影响,行际间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现象突出。根据对各省GDP、第一产业增加值、金融机构总贷款等指标对比分析发现,在区域业务布局上与同业机构呈现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整体占比高的核心城市及东部沿海,X行业务占比相对偏低;在经济欠发达、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整体占比较低的西部及东北等地区,X行业务占比相对更高。
4.“持续让利”“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不可动摇。由于经营目标突出社会效益,具有低盈利和高风险的特点,X行贷款利率长期以来大幅低于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近年来X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让利实体经济政策,深入挖掘减费让利空间,贷款利率持续走低,中间业务收入持续保持直管银行最少水平,净息差始终维持金融机构较低水平。
(二)负债端以市场化发债为主渠道,低成本存款占比较低,筹资成本管控压力很大
商业银行以存款业务为主要资金来源,不仅筹资成本更低,而且筹资压力传导更加通畅,管理下沉更易推进。X行以市场化发债为主要筹资渠道,低成本存款占比较低,筹资成本明显高于商业银行。同时由于市场化发债由总行承担,资金筹集任务、资产负债结构摆布、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管理等压力更多集中在总行,资产负债统筹管理理念向下传导贯通难度更大,统筹平衡政策性履职和财务可持续面临更多更严峻挑战。一是发债筹资面临增量降本的双重压力。相对于资金运用的政策性,X行资金来源主要为市场化筹资,随着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加上债券本金和利息兑付的刚性需求,市场化筹资量不断上升,且债券发行成本中枢面临上移压力。二是存款稳定性差。X行存款全部为对公客户存款,客户结构单一,呈现批发性态势且大多为活期存款,相较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差,特别是关键时点的存款大幅波动,对精细化科学化的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基层行主动营销存款意识较弱。与商业银行“存款立行”的管理理念不同,X行长期以来资金来源主要由总行筹资而来,资金筹集与供应压力仍然在总行,基层行吸收存款的理念、手段和水平不够,贷存比远低于商业银行。四是外部融资渠道有待拓宽。商业银行筹资渠道多元化,可以通过结构性存款、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等多种方式,但X行目前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相对单一,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支农资金筹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吸收社会资金反哺“三农”的效率和效果。
(三)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明显,统筹效益和风险面临两难选择
相比商业银行,X行资产负债在期限匹配方面管理更加复杂,资产负债原始期限错配和重定价期限缺口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形势,对统筹效益和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资产负债原始期限错配压力加大。近年来,随着X行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市场化筹资的短期性与大幅上升的中长期信贷投放不匹配矛盾日益突出。资产端五年以上中长期贷款占比远高于商业银行。负债端存量债券剩余期限远低于贷款期限,存款则以活期派生存款为主,稳定性较差。从长期看,中长期信贷的扩张需求与资金供应结构不匹配的矛盾将逐年扩大,合理制定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以确保稳健经营的重要性逐步显现。二是资产负债重定价结构不匹配,面临较大利率风险。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重定价缺口分布较为均匀,利率波动对存量业务利息收入影响有限。X行资产端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负债端以固定利率债券为主,利率不利波动对存量业务利息收入带来较大影响,迫切需要表内调节和表外利率互换对冲交易,降低利率风险对净利息收入和经济价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管理理念有待深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亟需提升
政策性银行在服务手段、科技支撑、激励约束等方面与商业银行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一是基础管理仍有薄弱环节,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从X行与同业机构成本收益相关人均指标对比情况看,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资金成本差距较大,相较于国开行和进出口行人均贷款、人均利润率、人力投入回报率差距较大,机构布局和人员数量等方面优势未有效发挥,亟需进一步压实传导业务经营考核压力,提升全行综合效益。二是业财融合不够深入。商业银行通过加大FTP、EVA、存贷款利差等指标的考核力度,不断深化财务预算和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激发内生发展动能,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盈利水平。对比商业银行,X行业财尚未形成发展合力。三是科技赋能水平有待提升。X行资产负债管理尚未实现由经验决策型向数据决策型的转变,金融科技手段与经营管理场景融合不够,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不足,价值挖掘与关联分析有待深化,需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资产负债管理数字化转型,不断增强资源配置效率与风险识别监测预警能力,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四是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传导。长期以来,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停留在总行层面、集中在资债部门,各前台部门和各分支机构更多关注信贷业务和指标完成情况,对于资产负债统筹管理提质效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对于资源配置效率、资金成本管控、量价险统筹平衡等事关全行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缺乏关注、缺乏思考、缺少应对。
三、新时期X行加强资产负债统筹管理的有效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从快速发展进入平台期,面临着产业结构化升级和经济增长动力转变等巨大挑战。同时,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不断成熟,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价格波动和资金逐利性流动更为频繁,银行业资产和利润已告别持续超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严监管、控风险、促稳定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X行经营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的资产负债管理,要根据宏观形势、监管政策、市场要求和发展战略,统筹把握资产负债发展方向与规律,走出一条具有X行特色的资产负债管理之路。
(一)强化资源配置与统筹管理,全面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统筹全行信贷、资本、价格等核心资源的配置、监测和考核,强化“资源有偿、能者多得”理念,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发挥资源配置的经营导向和经济杠杆作用。一是切实加强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潜能研究,深挖区域资源潜力。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对不同区域实施差异化的信贷资源配置支持策略,支持东部地区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中部地区深挖潜力稳步增长、西部欠发达地区利用比较优势闯出发展新路径、东北地区优化结构破解发展难题,引导信贷投放与国家区域战略部署、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二是坚持靠前发力配置信贷资源,保持稳定发展速度,提升相同规模下贷款收益水平;强化重点客户、重点项目营销的统筹管理,精准配置信贷资源,不断提高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占比,持续探索适应X行履职发展的最优客户和业务结构,实现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平衡统一。三是强化价值管理,逐步深化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约束机制。结合监管要求和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合理配置监管资本,有效管理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确保资本充足率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化经济资本体系建设,完善限额管理,加强考核约束,推广系统应用,向分行持续传导资本压力,强化资本约束意识和成本意识;积极争取外部注资,持续推动将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保持内源性资本补充基本稳定。
(二)加强负债质量管理,持续提升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建立健全与全行资产负债规模
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负债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评估全行负债质量状况,稳步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负债来源的稳定性。一是提高资负联动能力,拓展贷存比提升空间。聚焦不同分支机构新增贷存比差异大、未形成发展合力等问题,研究建立存款与信贷计划分配、利率定价权限挂钩机制,并将支农资金筹集工作纳入信贷业务营销准入、审查审批、放款支付等各环节中,全面提升项目综合贡献和存贷款业务质效。二是积极拓宽外部融资渠道,有效提升流动性主动调节能力。用好用足人民银行结构性货币政策,提升低成本结构性再贷款规模;加大力度推进存款组织,突出抓好延链增存,积极推进存款产品和服务创新;畅通同业融资渠道,合理利用同业应急互助机制,调节短期、应急流动性需求;积极拓展丰富流动性调节工具,把各项监管许可、成本适宜的流动性调节手段作为常态化工具,持续向主动负债管理要效益。三是持续提升流动性管理效率,节约流动性管理成本。围绕控规模、优结构、调节奏的整体目标,建立全行流动性储备资产规模弹性调节机制,区分资金需求旺盛期和平稳期,分段设定储备资产规模安全底线和目标规模,精准匹配全行资金盈缺周期;紧密跟踪监测全行信贷规模、人行配套资金、对公存款等因素变动,实时评估流动性水平,结合债券市场波动,适时调控债券发行规模和节奏,提升月度间债券兑付均衡性,缓解大额资金筹措和低效资金占用压力,实现安全性和效益性的有机平衡。
(三)突出量价险统筹平衡,提升质效水平和风控能力
坚持战略导向、资本约束、价值创造的原则,积极应对LPR利率持续下行挑战,突出精准让利,推动实现“量价险”“量质效”的平衡发展。一是健全利率定价管理机制。构建以政策性履职及客户为中心的差异化、灵活性的定价模型,研发上线利率定价系统,建立专业化、制度化和流程化的利率定价管理模式,强化核算精准性、科学性,全面提升定价管理效能。二是强化内外部定价政策协同联动与差异化授权。深化FTP的实施与应用,研究FTP在绩效考核、引导资源配置、引导对客定价等领域的管理作用,加强内外部定价政策协同配合。将各行贷款权限与存款日均余额增量目标、信贷计划、存贷款占比情况、优质客户和贷款FTP利差等重要指标挂钩,有效促进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和经营质效的稳步提升。三是切实加强资产负债重定价结构管理,探索向贷款重定价结构要效益。根据各行贷款重定价结构进一步细化差异化限额指标要求,定期通报指标执行情况,前瞻性预判利率市场走势,动态调整贷款重定价策略,实现利率风险管理理念的纵向传导,合理熨平市场利率波动对全行净利息收入和经济价值的影响。
(四)加强基础管理和基层治理,有效激发各级行发展潜能
一是提升资产负债统筹管理质效。坚持“向管理要质效、以管理促发展”,加大行际间资源整合力度,促进培育新业务增长点,狠抓落后行发展,推进解决部分行慢发展、不发展、经营亏损问题,降低沉没成本,精细管控管理费用。二是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推进挖掘基层潜能,提升人力投入回报率。对比同业机构,X行人均管理费用控制较好,人均贷款、人均利润远远低于其他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人力投入回报率甚至低于多数大型商业银行,机构和人员优势未有效发挥,亟需强化基层和基础管理,提升全行综合效益。三是强化系统数据支撑,科技赋能管理质效提升。加快推进资产负债管理数字化转型,有序推动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升级改造及外部定价系统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不断增强资源配置效率与风险识别监测预警能力,稳妥推进资产负债管理由经验决策型向数据决策型转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7粉丝

19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