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写材料用典】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

[复制链接]
秘途杂谈 发表于 2024-5-24 09: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例文】敢于突破知识储备的局限。“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一个人要做到“不自是”,关键要“知不足”。北宋文学家苏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一次他偶然看到王安石作的《咏菊》,觉得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说不通。因为在苏轼的认知里,菊花与春花不同,能耐得住寒冷,是不会被吹落的,便续诗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轼到黄州赏菊、亲眼看见“吹落黄花满地金”后,才惊觉自己见识浅薄,先前之举太自以为是。(解放军报《成长贵在“不自是”》)
【典故】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
【释义】意思是,天下的事是无论如何都经历不尽的,天下的书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读完的,天下的道理是无论如何都参透不尽的。
【赏析】古人云:“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自我改造过程,勤于学方能敏于思,学之愈多则能行之愈笃。通过学习积累经验,增加智慧,就要主动向书本学,以“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守,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主动向群众学,经常沉到基层末端、群众中间进行调查研究,求得良方、探寻真策;主动向实践学,既看思维层次的深度,也看问题解决的力度,更看工作推进的实度,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一个人读书多了、知识丰富了,站位就会更高、心胸就会更开阔、志趣就会更高尚。党员干部思维层次、格局视野、能力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沉淀。要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把提升学习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通过学思践悟,掌握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方法论,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使自己具备立身之能,始终能够胜任本职、担当作为。
【用法】主要适用于学习培训类、年轻干部类讲话,侧重强调学习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1571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