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 [- o8 |. F2 M4 j+ b* a' g3 j
- W# A$ Z _( P2 j0 k5 w调研报告怎样安排框架结构?, ]7 _- `) H/ j9 U6 d
+ v( \$ z& `. _) U2 O# W老秘观点:. f$ `6 E+ e) v' L
# F" ^0 Q; S; i% V 调研文章的结构,常见的是两个部分:前言和主体。前言总括性地交代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对象、范围以及调查的内容和目的等,也有的文章会把主要内容放到前言部分提纲挈领地点一下,以引起读者注意。主体即文章的主要部分。调研文章一般没有专门的结尾,正文写完也就结束了。这里所要探讨的是文章主体部分的内部结构。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1 h- I8 Z% t1 c. K. Z3 Y
5 O8 k3 K9 j1 K9 v- J# E8 T! ` 一种是“两段式”,即前一部分摆情况,后一部分基于前一部分作分析、提对策。这种结构方法在各种题材的调研文章中都会用到。其优点是:轮廓分明,线条清楚,易于阅读和理解。比如一篇题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的文章,前一部分肯定了综合实力有所增强、经济结构有所改善、居民收入逐步增加等几方面的成绩,指出了工商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工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农民增产不增收等几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通过主要经济指标的横向比较明示了该地区存在的差距。这样,读者就对该地区的经济现状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不禁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暗暗发急:那怎么办呢?出路在哪里呢?好,后一部分就来谈这个问题了,它提出全区经济工作要着眼于财政增收、企业增收、职工和农民增收,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利税大户、抓特色高效产业和产品、抓龙头企业、抓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几个方面,以此迅速壮大经济实力,改变落后面貌。读者一看,就明白该怎么办了,即使这些意见未必全部可行,也能从中受到启发。
' ]! |' h8 d I0 z
. }2 q3 D& _, A8 y# n7 f, g7 ? 一种是“三段式”,即第一部分摆情况,第二部分对情况进行抽象分析,探寻原因,揭示本质,第三部分再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这种结构方法在揭露问题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文章中较多用到,老秘网认为,其优点是:意蕴深刻,能帮助读者认识事物,把握规律。比如一篇题为《干部分流为什么步履艰难》的文章,第一部分列举了干部分流以难以推行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则不惜笔墨分析原因,包括“架子”难放、经济风险难当、舆论压力难受、惰性难改等等,然后在第三部分提出办法,最根本的办法是搞好自我心理调节:转变观念,淡化“官念”;放下架子,换位思考;主动适应,找准位子;迎接挑战,重塑自我。这类文章由于理性思考的分量较重,常能给读者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 P/ U: Q! G! ^& f5 Z8 `; x
( |2 ~+ g' `! n6 Z*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