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因地制宜谋发展 努力建设新农村

[复制链接]
不得不说 发表于 2009-4-30 23: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来自汉寿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徐胜利

    汉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尤为深远。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处在由起步试点到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两年的工作实践表明,汉寿新农村建设呈现三大特征:前段开局良好,必须再接再厉;问题不容忽视,必须正确应对;前景十分广阔,必须乘势而上。
    一、前段开局良好,必须再接再厉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良好开局。
村民致富有了新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增收的利益。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比2005年增加730元。一是增收渠道宽了。新扩特色产业基地19万多亩,新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3万多亩。二是产业链条长了。新增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农业品牌12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3个、农民经纪人队伍3500多人。三是就业门路广了。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总数达到14.2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37.4%,年增务工收入近亿元。
    村庄环境有了新面貌。两年来,全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6000万元。一是推进了一批建设项目。硬化乡村公路480多公里,完成水利工程近500处,实施国土整理、农业综合开发6.6万亩。完成改水6.4万人,改厕3.6万户,新建沼气池5000个。新增电视入户4万多户,新建和改造村部168个,建宣传文化墙144处、农民图书室138个、体育休闲场155个。二是整治了一批宜居村庄。编制完成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村庄布点规划和131个村庄规划,清垃圾1700多吨,清淤泥340多公里,清路障3000多处,完成农户居住环境全面整改2.7万户。三是建立了一批示范样板。通过开展“三级示范”,集中建了太子庙示范片,重点抓了21个市级示范村,建立了34个乡镇示范小区。
    村风和谐有了新气象。一是推进了民主管理。全县组建各类理事会335个,参与人数3878人。二是倡导了社会新风。评选出“新农村建设文明示范户”1235户,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三是营造了和谐氛围。去年来,示范村(点)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一例计划外生育,民间纠纷、农企矛盾显著下降,乡风文明有了新的氛围。
    二、问题不容忽视,必须正确应对
    尽管我县新农村建设有了良好的开局,但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
农业增收空间十分有限。一是高效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解决 “致富”问题。由于受资金、技术、土地流转、市场信息等因素的制约,高效农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二是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目前虽然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规模较小,还没有与农户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对农业的直接带动作用有限。三是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农村基础建设机制不顺。一是“三清”整治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农民乱搭乱建、禽畜散养、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等现象仍较普遍,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并没有根本改观。同时,尽管示范片、村、点的建设成效明显,但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二是基础建设的筹资措施急需完善。对筹资的方式方法研究不够、创新不够,乡村两级奖补措施不力,群众自筹、社会捐资、“厂村共建”力度不够,对农村公路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水利建设等国家项目需要的配套资金,难以完成自筹。三是支农项目的资源整合还须加强。个别部门对于一些支农项目研究不够,过于分散,存在“撒糊椒面”的现象,没有根据办点示范的需要,集中整合,捆绑使用,尤其应对示范片、示范村给予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是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部分农民和基层干部等、靠、要和自满、畏难、依赖情绪严重,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相对来说,农民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法律、科技、市场经济知识不足,封建迷信、赌博、毁坏资源、早育超生、宗族势力、社会矛盾等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还较普遍。三是民主管理意识不强。一些村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所设监督机构没有正常运作,部分村的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程度不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前景十分广阔,必须乘势而上
    在今后工作实践中,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宜居农村、培育新型农民,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从创特色入手,发展现代农业。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突出三个“特色”。一是突出特色基地,扩张优势产业,把规模化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立足“四乡”特色,突出“六大产业”,发展“一乡一品”。到2010年,全县力争建成特色基地120万亩,新扩10万亩,在优势产业上实现全县农民年均增收100元以上。二是突出特色加工,发展龙头企业,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柱。打造一批特色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到2010年,全县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新增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10家,新增年加工产值10亿元,新增各类农业品牌50个以上。 三是突出特色组织,发展专业协会,把市场化服务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手段。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2010年,力争全县新增农产品专业加工营销小区10个、农民专业协会100家、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和购销网点1000个、农民经纪人1万人。
    从活机制入手,建设宜居农村。要从创新机制入手,积极探索具有汉寿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一是创新示范引导机制,抓好办点示范。推行“百个科局联点村、千名能人帮小区、万名干部进农户”的办点示范工作机制,继续实行转点扩面。到2010年,全县初步建起“工业园区的新农村”、城郊 “三乡(特产之乡)”、“西湖水乡”、“山丘林果”等四个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及100个以上的示范村、200个以上的示范小区。二是创新项目整合机制,突出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支农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力度,每年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少于1.5亿元,其中县财政直接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到2010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全面解决农村人口不安全饮水问题,50%以上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沼气用户2万个以上,所有行政村通上水泥路,硬化渠道1000公里以上,完成土地平整5万亩以上,90%以上的农户用上有线或无线数字电视,每个行政村有1家以上农民书屋100家、1个以上群众文化体育团队。三是创新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建设模式。认真总结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重点推广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宜居住宅的“三清三改”模式,生态小区的环境整治模式,安全饮水的市场运作机制,乡村道路的安全管护机制,基础设施的建设筹资模式,因地制宜的村庄布局模式,农民为主的民主管理机制,基层组织的模范带头机制,目标管理的督查考核机制等十类比较成熟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我县新农村建设再现亮点、再创经验、再上台阶。
    从抓教育入手,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是十七大赋予的重任。一是开展科技培训行动,培育一批新的农业大户。每年开展科技培训100场以上,受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重点培育一批发展高效农业的生产能手和种养大户。到2010年,全县新增各类农村经济大户2000户以上。二是开展人才培训行动,培养一批新的农村干部。面向农村基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到2010年,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至少有一名40岁以下的村干部或后备力量进入大中专学历教育,改变村干部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新型的农村基层管理人才。三是开展转移培训行动,培训一批新的“农民工人”。按照“转移农民富农民”的基本思路,摸索“集中办班”、“厂村共建”、“订单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模式。到201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8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以上,使我县非农队伍不断壮大,工资性收入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23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