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个题目,我们已经做了较长时间的调研。2006年底,吕祖善省长在绍兴调研时指出,浙江第三产业的发展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绍兴在浙江又是偏低的,这是什么原因?当时我们讲,绍兴夹在杭州、宁波两个大城市中间,市区范围又比较小,集聚力不强。吕省长建议我们作进一步调研。此后,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企业主辅分离、培育总部经济等等。最近,市政协也在作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专题调研,并形成了很好的调研报告。可以说,这项课题做的时间比较长,做的工作也比较多。下面,我再简单讲三个问题。 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根本性和重要性 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内容。评价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如何,关键要看产业层次、产业形态以及产业发展的方式、速度。当前,我们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其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根本任务。中央和省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后,张书记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坚持两条方针:一是保稳,也就是保持经济的稳定;二是促调,坚决不能放慢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可以说,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我们越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不动摇,这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1.从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来看,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我们讲产业升级,主要是讲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也包括产业内部的升级。从我市产业结构演进情况看,受二、三产业发展的推动,第一产业占比从1979年的48%下降至目前的5.5%。按照经济发展规律,今后除非发生特殊情况,第一产业的占比将不会出现大幅度提高的情况。第二产业在过去的比重是很低的,但从1993年以来的14年间基本稳定在60%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在1978—1987年基本稳定在20%左右,到2000年突破30%,2007年达到最高点33.9%。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还是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的经验看,我市的第二产业在60%这个“高点区间”停留了14年,维持时间已经够长了,我们的产业结构正面临着一个转折平台。突破这个平台是必然的,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从产业结构的内在矛盾来看,也只有依靠加快转型升级来逐步解决。现阶段我市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在70%以上,全省平均也在40%以上,而我市仅为33.9%。二是产业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效益低下等方面。三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占我市企业总数95%以上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落后。许多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加工贸易,以订单主导型为主,缺乏有效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四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市企业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薄弱,产品的质量、档次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五是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2007年我市进出口依存度已达到74%以上,出口依存度达到53%以上。同时,出口产品比较单一,纺织品出口占了48.1%,受国际经济波动和政策性影响较大。我们只有紧紧抓住产业转型升级这个基础,从根本上促进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才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趋利避害的有效途径。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就全国而言,“两防”总方针没有改变。原来我们以为,“5.12四川特大地震”的发生、股市长时间的低迷,可能会使中央对政策方针进行调整,但现在看来,情况没有变化。从全局来讲,坚持“两防”的方针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从绍兴长远来看,也是有利的;但就当前而言,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一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很大,融资比较困难。二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影响比较大,有关统计显示,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将会影响纺织品出口5.53个百分点。三是物价上涨影响消费。四是商务成本提高影响企业利润。五是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压力确实比较大,温总理也说,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我们只有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适应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才能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找到出路。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略 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略,我认为就是要围绕“两创”总战略,突出“两个创新”,即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要针对目前我市产业结构现状,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两大动力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第一,要围绕“强”字,推动工业经济创新发展。工业是我市经济的主体,比重将近60%,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是大头。5月份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工业大会, 6月份市委、市政府又专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通知》。这一个会议和一个通知,就是今年我们抓工业经济的“纲”,里面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和措施,我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创新强工,我再强调两个问题。一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最近,我们召开了纺织业的座谈会。纺织业是我市工业的大头,比重近50%,经济要稳定,纺织业首先要稳定。今年,银行把纺织业列入限制贷款名单,在出口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整个纺织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也拖累我市各项经济指标受到较大影响。一定程度上,纺织业兴,绍兴经济兴,过去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也将是这样。所以,加快发展、支持发展传统纺织业,是当前我市一个重要方针。二是高新产业的扶持培育。最近,我们也召开了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座谈会,重点选择了光伏、环保产业。说起新兴产业,绍兴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特别是像光伏、环保等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一定的集聚,但与苏南等地比差距还十分明显。我们的体制并不比苏南差,我们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制比较灵活,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销售网络,企业总部也在本地;而苏南企业中外资企业比较多,知识产权、销售网络和企业总部都不属于他们。苏南经济现在发展比我们快,重要原因不在体制而在他们的产业优势。他们的产业多为电子信息产业,这是一个已经引领国际经济发展30多年的产业,是一个增长特别快、爆发式发展的产业,也带动了整个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产业的选择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产业发展战略的制订,我们都要选择那些对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推动作用的爆发式发展的产业,并进行合理配置,努力形成一定的集聚。同时,推进工业结构升级,还要着重抓工业投入,包括抓技术改造的投入,切实改造和提升现有的工业。 第二,要围绕“大”字,逐步提高服务业比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当前一是要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要使现代服务业在市区合理布局。二是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就要进行分工和细化,也就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是“一石二鸟”的事情。一方面分工和细化使工业企业优势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也培育发展了服务外包等第三产业。对此,市政协作了专门调研,市政府也准备专门研究部署这项工作,做好布局规划,出台扶持政策。三是要积极培育文化产业。 第三,要围绕“稳”字,突出农业基础地位。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而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但农业也存在提升的问题。一是要稳定粮食生产,这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二是要大力发展服务城市的城郊型农业,既促进农民增收,又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三是要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聚度。四是要进一步重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潜力很大,也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当前要抓好的几项具体工作 第一,全力推进大城市建设。大城市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一是要以今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完成和正式实施为契机,全面推进大城市建设。二是加快推进越州新城建设。三是加快制订和实施市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四是抓好总部基地建设。 第二,扎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上。今年,曹娥江袍江大桥和绍诸高速公路要开工,再加上杭甬运河绍兴段改造基本完成,萧山国际机场也要扩建,我市正在从交通节点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转变。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做好发展河口经济、大桥经济、枢纽经济等配套工作,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加快实施二环线内工业企业的提升转型搬迁。这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已经对这项工作作了专门部署,现在要全面推开。从全省来看,我们的力度也是很大的,目前第一批80多个企业的提升转型搬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第四,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几年,我们针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专门出台了一些扶持性政策。但现在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去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我们要根据文件精神对以往的政策重新修订,现在这项工作已经着手准备。另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等一系列具体的扶持措施也将逐步出台。 第五,鼓励发展创业投资。我们要进一步鼓励和扶持金融业创新发展,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加快发展创业投资行业。市财政已经建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推动创业投资行业健康发展。 第六,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继续引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才。 第七,积极营造有利于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等等。 总之,产业转型升级是实施“两创”总战略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推进“两创”总战略的重要措施。当前我们的任务还比较重,必须认真着实地加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