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太快了,以至有本书就叫《世界是平的》,称信息化把世界推平了,
变成一个无围墙的平台。
这当然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但不无道理蕴含其间。最重要的是启示我们,面对
这样一个“平的”世界,靠用在“围墙”内独来独往、单打求存的办法不灵了、
不行了,必须改用一种新的方略,才能求生存、图发展,争崛起、称领先。这就
要,在我们的理念和行动中,多讲我们少讲我。
多讲我们少讲我,不是不讲“我”、不要“我”,抹去“我”字,否定个人在“
我们”中的地位与作用,而是把“我”寓于“我们”之中,靠“我们”的力量、
“我们”的智慧,在“平的”世界中告别平庸,去建立不平凡的业绩。
事实总是最雄辩、最权威也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有资料显示:2001年,世界范
围的信息经济泡沫破灭后,没有一家国际风险投资家愿意向我国的IT行业投资。
但却有一家例外,这就是百度网在当时吸引到的最大一笔、也是当时唯一的一笔
风险投资。为什么?据介绍,在当时的投资推介会上,许多人把一人半小时的推
介项目作为自己施展才华的最佳讲台,诸如我有什么想法、什么项目、什么资金
等,讲得颇有点像当年司马迁笔下的管晏那样:“意气扬扬,甚自得也”,甚而
生发出“自得之,则居之安”的意识也未可知(《孟子·离娄下》)。实际效果却并非如己所愿。奇怪的是,百度的老总在半个小时的推介会上连一个“我”字
也未说,却赢得了信赖,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介绍的全是“我们”:什么我们
的技术团体是第一、我们的管理团体第一、我们的营销团队第一,等等,等等。
并坚信,我们有这样的团队,我们一定能成功。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成功总是
毫不吝啬地献给成功者的见面礼。
多讲我们少讲我,蕴藏着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集
体。在这个团队与集体里,“我们”决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
础上的一个有愿景、有目标,有素养、有纪律,有情感、有意志的生动活泼、训
练有素、行为得体、敬业奋进的一个团队、一个集体。这样一个“我们”的团队
与集体,决不是像苏联作家札米亚金在192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我们》中所描写
的“我们”:在遥远未来的“大一统王国”里,人无姓名,只有编号。“我们”
只是一个个的“号码”。这些“号码”又全由唯一的统治者“救世主”来掌管治
理。“号码”人住的是透明幕墙的房子,生活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甚至连“号码
”的性生活,也要由当局按人的生理周期发票分配。这样按次序排定“号码”的
“我们”决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我们”,甚至连陶潜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讲
的“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的“号”们也相差十万八千里。毕竟,陶先生
所言的“号”是人名字以外的称谓,是一种别号,是有思想、有感情,能志同而
道合地形成“我们”这样一个团队和集体的。这样的团队与集体,叫“三人同心
,其利断金”,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难题,都能靠这种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去
破解,从而把胜利的旗帜插上所定目标的珠穆郎玛峰上。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
“我们”的含义。
多讲我们少讲我,体现着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就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个人无论
多么优秀、突出,也仅是“我们”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特别是在世界是“平的
”情势下,社会的生气勃勃、日新月异的创造活动,都离不开群众、群体这个“
我们”的力量与智慧。即便有哪个人能像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安泰那样,是个力
大无比、谁也难与之抗衡的盖世英雄,但一旦离开生育和抚养他的母亲地神责娅
,他也就会断绝取得新生力量的源泉,从而不仅不能与自己的敌人盖尔枯里斯持
久作战并战而胜之,反而会被他把自己举到空中,使自己无法再与地面这个伟大
母亲接触而在空中把自己扼死。这一切,正如革命导师列宁所言:“千百万创造
者的智慧所创造的东西,比一个最伟大的天才的预见要高超得无比。”(《列宁
全集》俄文第四版第26卷第431页)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个人能量再大,终究是有
限的。如果过度感觉良好,以至自我膨胀,难免会妨碍并压制同事及下属员工群
众的创造思维、发展空间,最终造成有个人英雄却无团队力量,而不得不走下坡
路这样一种悲剧。惟有相信群众,自觉地把“我”置于“我们”这个群体之中,
并投入到“我们”这个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源泉中,才能在“平”中见奇,在奇中
取胜,并从这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多讲我们少讲我,透视着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就是虚怀若谷、温温恭人。多讲“
我们”,就是看自己轻、看别人重;看“我”这个个人如鸿毛,看“我们”这个
团队与集体如泰山,从而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从而不以己之所能病人,不以
人所不能愧人;从而虚己以游世,独见不违众;甚而功高居之以让,势尊守之以
卑;甚至还会有点像当年打下汉室江山的英雄刘邦那样,在议政厅上侃侃而谈:
“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
,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样的品质是高上尊贵、不以骄人的高风,是聪明圣知、不以穷人的亮节。
也正是有着和靠着这种品质,“我们”这个团队与集体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成其大、问其强、持以久。
多讲我们少讲我,是个理念,更是个实践。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正
确认识自我。“我”永远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空气中的一分子、团队中的一成
员。“我”再高,高不过集体;“我”再重,重不过团队。必须要善于把“小我
”放到“大我”即放到社会、团队、集体中去看待,去对待。“欲胜人者,必先
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不韦:《吕氏春秋 |